摩擦因数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动滑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

动滑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

动滑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日期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动滑动摩擦因数测定仪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2. 利用测定仪测量各种材料之间的动滑动摩擦因数二.实验原理及动滑动摩擦因数测试仪的使用方法1.如图1-1,试块A,它的两边a、b的间距为S1、倾角为β的被测材料B、装于斜面上的光电管L1、L2,D为CDY-1计量计数器,滑块A以一定的速度沿倾角为β的斜面下滑,经过两光电管,计数器记下各项数据:t1--滑块A经过光电管L1时路程S1的时间;t2--显示滑块A经过光电管L2时路程S1的时间;t3--从L1到L2路程所需的时间; t4=t3+(t2-t1)将以上数据代入动滑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动滑动摩擦因数2.动滑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推导:如图1-2,根据受力分析ΣY = 0 N = mg cosβ (1)ΣX =ma ma = mg sinβ - f N (2)将(1)代入(2)得: f = tanβ - a/(gcosβ) (3)平均加速度a=(v2-v1)/t4 =(t1-t2)S1/t1t2t4 (4)将(4)代入(3)得:f = tanβ -S1(t2-t2)/gt1t2t4cosβ上式即为动滑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将待测的两种材料分别固定在滑块A和滑板B上,调节斜面的倾角,并使其保持一定的倾角β以便保持滑块A能以适当的加速度下滑;量取斜面角度β2.打开智能加速仪的电源开关,等待数字显示值稳定(5.00)。

3.将试验选择为直线。

4.按下work键,开始正式实验:让滑块A从斜面上下滑,智能速度加速仪即可记录滑块A 的a边和b边分别经过光电门Ⅰ和光电门Ⅱ的时间间隔,按Δt1键,显示的数值即为滑块a和b边经过光电门Ⅰ的时间t1,按一下Δt2,即为经过光电门Ⅱ的时间t2,按Δt3显示的数值即为滑块从L1到L2所需的时间t3,记录每个数据并填入记录表中,并按公式计算相应的t4和动滑动摩擦因数f。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 测定动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 测定动摩擦因数
(1)试求黄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该黄沙靠墙堆放,占用的场地面积至少 为多少?( 3 4 1.6)
解:(1)沙堆表面上的沙粒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的作用而静止,则
所以 mg sin θ Ff mg cos
tanθ h 2πh 0.75
Rl
θ 37 (θ称为摩擦角)
测定动摩擦因数
复习精要 探究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 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实验情境中,由题给条 件自行选定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 器材去研究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或测定物理量 的值。
如果实验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要求学生能对几个 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各个实验方案中选择最 佳方案进行实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能 力。
占地面积至少为
Sx

1 2
Rx2

2 3
4m2

10.0m2
040.江苏淮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次调查测试10 10.(8分)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
量相关的单位,都存在测量的量程等,这些仪器还具有
其他的一些共性的因素,请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
零刻度、分度值、测量时须估读等

(2)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 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 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图2
方案三、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为: 1、用弹簧秤测出摩擦块的重力G; 2、用固定的弹簧秤拴住摩擦块使其位于水平木板上,
用重物通过滑轮来拉动木板运动,摩擦块与弹簧 秤处于静止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F拉 F摩 ,正压力 FN G

专题九 2.测定物体间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专题九  2.测定物体间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 vB 2 - vA2 =2as,
用天平测出重物 质量 m、滑块及遮 光片的总质量 M. 测出两光电门间
对重物:mg-FT=ma, 对滑块:FT-μ Mg=Ma 得: μ =
m
M M
距 s 及遮光片通
d d t B t A 2s
s
mgsin θ μ mgcos θ =ma, sin θ =h/L, cos θ =
L2 h2 / L ,
用纸带算出加速 度 a,用刻度尺测 出斜面长 L 和高 h
得: μ =
gh aL g L2 h 2
vA= 重物用细线拉着 带遮光片的滑块 加速运动通过光 电门
d t A
,vB=
d tB
2
2
过 A、B 的时间Δ tA 、 Δ tB,用游标卡 尺测出遮光片宽 度d
2.测定物体间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实验题图 实验原理 测量的物理量 匀速拉动木板时 由 Ff=μ mg,得μ = =F mg G
Ff
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 F,用弹簧测力 计测出重力 G
由动能定理,mghμ mgcos θ ·
h sin
测出高度差 h 及 -μ 图中对应的水平 位移 s
mgs2=0,得μ = h

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学生版)

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学生版)

测量动摩擦因数 试验报告试验日期:________ 班级:_________试验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一、试验名称:测量动摩擦因数 二、试验目的:1.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2.通过试验加深对动摩擦因数的理解3.通过试验测定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探究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

三、思索与猜测1.以下哪个试验装置更合理?为什么?四、试验原理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素关系N f μF1.滑动摩擦力的测量:转化法,依据二力平衡,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压力的测量: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依据二力平衡,静止时,接触面间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五、试验器材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白纸。

六、试验步骤1.如下图,将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桌面上,将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上适当的质量.2、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带滑轮的长木板上,另一端钩住木块,保证拉力水平。

3、释放重物,带动木板移动,木块跟随一起移动,待稳定后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速度,填入表格4、重复试验5次,屡次测量填入表格5、在长木板上贴上白纸,重复以上试验,测定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素6、在长木板上贴上毛巾,重复以上试验,记录数据七、数据记录表1八、试验结论九、误差分析1.本试验误差来源哪里?十、考前须知1.带定滑轮的长木板要水平放置,可以用水平仪放置两端,保证明验过程中保持水平,使得接触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大小。

2.试验过程中要保证接触面洁净,以保证明验结果的精确性。

3.由于动摩擦因素与温度有关,试验过程尽量保持温度恒定,两次试验之间间隔肯定时间,减小摩擦生热给试验带来的影响。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测定实验所需器材和材料:1. 木板2. 木块3. 配置平台4. 测力计5. 弹簧测量尺6. 填板尺7. 定标架实验步骤:1. 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个木板,并将它固定在平台上。

2. 将要测定摩擦力的木块放在木板上,调整木块的位置,使它们相对平衡。

3. 将测力计挂在木块上,自由端连接一根轻型弹簧测量尺。

4. 静态测试:逐渐增加测力计的拉力,当达到一个稳态时,记录测力计读数和弹簧测量尺的读数。

5. 动态测试:施加一个水平力使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并根据弹簧测量尺的读数记录木块的位移和测力计的读数。

将水平力逐渐增加,直到木块开始滑动,记录相应的测力计读数和弹簧测量尺的读数。

6. 重复进行多次测试,并对每一组数据求平均值。

7. 用公式μ = F / N计算出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F是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N是木块受到的垂直支持力。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应在水平地面上进行。

2. 选用的测力计应能够测量实验中出现的力,而弹簧测量尺应精度高,并且长度应与木块运动时的位移相对应。

3. 木块应选用较大质量的块状木材,并在它与木板接触的表面上涂一层细沙或纸屑,以增加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4. 进行多次测试,避免由于个别偏差的数据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组测试,并通过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得到了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通过拟合得到的数据,我们发现:1. 在静态测试时,测力计的读数与施加在木块上的力呈线性关系,即F=Kx+ C,其中K是弹簧力常数,C是常数。

2. 在动态测试中,木块开始滑动的瞬间,施加在木块上的水平力达到了某一个临界值。

当这个临界值达到一定范围后,木块就会开始加速运动。

3. 在静态测试时,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一般比动态测试时的要大,这是因为在静态状态下,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摩擦力较大。

实验结果表明,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接触面积、材料性质、表面粗糙度和受力状况等。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以及确定不同材料的动摩擦因数。

我们使用了滑动块法来测量材料与板材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动摩擦因数是不同的,而且有时与材料之间摩擦力的性质有关。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又可靠的动摩擦因数测量方法。

关键词:动摩擦因数;滑动块法;材料;板材;摩擦力引言:动摩擦因数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和垂直于它们之间的压力之比。

它的值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表面质量、结构、温度等参数,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动摩擦因数是工程和物理学领域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因为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物理学家计算各种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问题。

确定材料的动摩擦因数是必不可少的。

在工程和物理学领域中,有很多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滑动块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一个滑动块沿着一个平面表面滑动,可以测量出比例系数,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动摩擦因数。

滑动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块和板之间可能存在局部摩擦,“慢切削”是可能导致的局部挺度的复杂性。

本实验旨在使用滑动块法测量不同材料与板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探究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最终确定不同材料的动摩擦因数并提出一些应用上的考虑。

实验设备和材料:1. 板材:使用多个平滑的、等大的、不同材料的板材。

2. 滑块:使用铁、木、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滑块。

3. 板块:使用钢制的板块。

4. 质量块:质量为500g的块状物。

5. 铅笔:用来记录测量结果。

6. 直尺:用于测量板块。

7. 实验室配件:使用蜡和亚麻布等器材。

实验方法:1. 找到一个平滑的水平面,将铁制滑块放在平面上。

2. 将板材放在铁制滑块上,板材应该垂直于滑块,并且与滑块的接触面应该是平滑的。

3. 用质量为500g的质量块将板材的一端压在滑块上,使板材与滑块之间产生摩擦力。

4. 通过缓慢地改变板材高度来找到板材的最小倾斜角度,可视为材料与板材间最大可能的摩擦力。

一种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法探究

一种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法探究

一种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法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动摩擦因数的概念、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已有的研究现状。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介绍了选择实验装置和材料的方法,确定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具体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讨论实验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结果,评价了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材料、方法、操作、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结论、优缺点、研究方向、引言、正文1. 引言1.1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概念动摩擦因数是指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阻力之比。

在物体表面之间存在的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而动摩擦因数则是描述物体表面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参数。

动摩擦因数通常用符号μ表示,它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性能。

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质以及接触面积等因素。

在工程领域中,准确测定动摩擦因数对于设计新材料、改善机械设备性能以及优化工艺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是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动摩擦因数进行测定,可以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机制,指导工程实践中摩擦问题的解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一种新的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未来的工程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动摩擦因数是描述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是一个反映两个物体表面摩擦性质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领域中,了解动摩擦因数对于设计和制造摩擦件、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运动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测定动摩擦因数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材料表面的摩擦特性,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动摩擦因数的方法探究,不仅可以对实际运动中的摩擦问题提供有效解决途径,也有助于深化对材料摩擦特性的理解。

“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设计与开发

“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设计与开发

“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设计与开发测定动摩擦因数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物体之间发生摩擦时所产生的力量大小。

以下是一个设计与开发“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的参考方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物体的摩擦力和重力,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了解物体之间摩擦的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平滑的水平桌面2.测力计(带有刻度和可调节的测力范围)3.重物(如砖块或金属块)4.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5.密封的个体磨损仪器6.记录数据的笔和纸实验步骤:1.将桌面清洁整齐,并把测力计固定在桌缘上。

2.将一个重物(如砖块)放在桌面上,并用测力计测定它的重力。

3.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

4.将第一个物体(如木块)平放在桌面上,并用测力计测定它的重力。

5.慢而稳定地拉动测力计,直到物体开始移动,记录下此时所施加的力。

6.移除第一个物体,并将第二个物体(如塑料块)放在桌面上。

重复步骤4和步骤5,记录下施加的力。

7.重复步骤6,测试其他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8.通过除以物体的重力来计算每个物体的动摩擦因数。

9.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桌面平滑且水平。

2.务必稳定地拉动测力计,以确保测得的力准确可靠。

3.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应适合所使用的重物和不同材质的物体。

4.记录数据时应尽可能精确,可多次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注意安全,避免拉力过大导致物体突然脱离。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每个物体所测得的动摩擦因数。

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材质之间的摩擦特性,比较它们的不同。

比如,摩擦因数越大表示摩擦力越大,材料之间的粗糙度越大。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和重力,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物体之间摩擦的特性和相关性。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为相关工程设计和物理教育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因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滑动摩擦因数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动滑动摩擦因数测试的方法;
3.对比不同材料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因数。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摩擦因数测定装置
2.滑动试块
三、实验原理
假定质量为m的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以加速度a滑下,动滑动摩擦因数为。

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f
d
为了测定加速度a的大小,在斜面板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在每个滑块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挡光片,宽度为50mm。

设左挡光片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滑块速度为v1;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速度为v2。

滑块左挡光片通过两
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 3。

为了采用挡光片的中心速度代表滑块的速度,对t 3修正为t 4 。

则:
实验时通过光电门自动采集时间t1、t2和t3,读取斜面板的倾角,即可计算出动滑动摩擦因素的大小。

四、 实验步骤
1. 调节斜面倾角,确保滑块能顺利下滑,记录角度值。

2.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点击触摸屏中央进入用户界面,输入用户名(1)与密码
(1),进入主菜单,点击“摩擦因数实验”进入测试界面。

3. 先按“复位”键,将表格中数据清零,再按“开始”按钮,“运行”开始闪烁,仪器进入数据采集准备状态。

4. 将滑块放在斜面高端,松手让其自由滑落,系统显示t 1、t 2 、t 3,记录数据到报告表格中。

5. 再按 “开始”按钮,进行第二次实验,重复步骤4共测量10次。

6. 更换实验材料,重复实验步骤3-5。

221
1t S v t S v ==2
22134t t t t +-=412t v v a -=θθcos )(tan 42121g t t t t t s f d --=
7.关机,整理复原实验设备。

五、注意事项
1.斜面倾角调整时,不要用力过猛,也不必刻意将其调整到特殊角度(如30°),
但应保证滑块能够顺利滑下。

2.每次滑块滑行前要保证斜面清洁,测试完毕,检查数据是否有效,无效数据
舍去,重做一次。

3.实验点击“运行”按钮后,身体各部位不要作切割激光的动作。

六、思考题
1.摩擦因数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
2.试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