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1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概论》PPT课件(1)

《中医诊断学概论》PPT课件(1)
神乱鉴别表
类型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虑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居。
卑谍、脏躁
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虚证
狂躁不安
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
狂病、外感热病
痰火扰心
阳证
淡漠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
切诊--
脉象和身体局部的变
-----
触觉
病人全身及局部神色形 态和排泄物的形色质量
(一)诊法
四诊收集到的资料
症状:指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和不适(问诊)
体征:指客观能够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闻诊、望诊、切诊)
症状(病状(病形病候
(二)诊病:
病 名
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痛经,麻疹、夏季热红丝疔、乳疬、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聚星障
病危,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又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神 乱 精神错乱 神志失常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的神志失常。其神志失常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具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
望神的内容和意义
(三)对神气的判断
(二)诊法合参
四诊参合,难分先后:问—闻,望——问、闻,按——望、问诊察排出物——望色、形,闻气,问感 觉。腹诊——望色泽、形状;叩诊听声音;按诊知冷热、软硬;问喜恶。
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
检查发现病情
视觉—望
听觉—闻
嗅觉—闻
言语—问
触觉—切
不能代替
(三)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学概括为 4 4 3 3 3

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1 试卷

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1 试卷

中医诊断学-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分数:1.00)A.B.C. √D.E.解析:[考点评析]发热鉴别:劳累后耗气,乏力,自汗,气短为气虚之象,阴虚为五心烦热,肝郁必有情志不舒表现,血虚有面色爪甲色白无华,阳虚者应有畏寒肢冷。

2.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A.精血亏虚∙B.阴阳两虚∙C.阳气不足∙D.津液不足∙E.以上均非(分数:1.00)A.B. √C.D.E.解析:3.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E.邪去正安(分数:1.00)A.B.C.D.E. √解析:4.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A.战汗∙B.自汗∙C.盗汗∙D.冷汗∙E.热汗(分数:1.00)A. √B.C.D.E.解析:5.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A.衣被过厚∙B.剧烈活动∙C.进食辛辣∙D.气候炎热∙E.睡眠之时(分数:1.00)A.B.C.D.E. √解析:[考点评析]1.自汗日间汗出不止,劳则加重,见于气虚阳虚;盗汗睡时汗出,醒后自止,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今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阴阳两虚。

2.外感病病邪从皮毛人,汗之邪从汗解,故热退身凉;表邪入里则但热不寒;阳气衰少则畏寒;汗出亡阳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真热假寒,胸腹热,手足厥。

3.战汗是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是正邪相争,病变发展转折点,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身热必难;冷汗,汗出而冷,大汗淋漓为亡阳的表现;热汗,汗出如油,粘而热,见于亡阴证。

6.少阴经头痛的特征是∙A.前额连眉棱骨痛∙B.两侧太阳穴处痛∙C.后头部连项痛∙D.头痛连齿∙E.头痛晕沉(分数:1.00)A.B.C.D. √E.解析:7.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A.胸背彻痛∙B.胸痛喘促∙C.胸痛咳血∙D.胸痛走窜∙E.胸部刺痛(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前额连眉棱骨痛属于阳明头痛;两侧太阳穴处痛属于少阳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于太阳头痛;巅顶痛属于厥阴头痛,都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而定;头痛连齿为少阴头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头痛晕沉为感受湿邪头痛,湿性重浊,蒙蔽清阳所致。

中医事业单位培训摸底考试卷-中医诊断学(一)试题及答案

中医事业单位培训摸底考试卷-中医诊断学(一)试题及答案

中医事业单位培训摸底考试卷-中医诊断学(一)试题及答案姓名:一、单选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哪项不是望神时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 [单选题] *A.两目B.面色C.舌象(正确答案)D.神情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望神的知识点。

(2)望神是重点观察的内容有两目(A错),精神(D错),反应,面色(B错),肌肉,呼吸,动作;望舌象为舌诊的内容,不属于望神的内容(C对)。

2.病人神智痴呆、表情淡漠、哭笑无常,多属于:() [单选题] *A.狂证B.癫证(正确答案)C.痫证D.厥证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望神的知识点。

(2)癫证因痰气凝结,阻闭心神,病人表现出神智痴呆、表情淡漠、哭笑无常等症状(B对)。

狂病表现为狂妄躁动,呼笑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甚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行不休,力逾常人。

多因暴怒化火,炼津为痰,痰火扰神所致(A错)。

痫证表现为表现为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多与先天禀赋因素有关,因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C错)。

故本题选B。

3.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乏力,动作迟缓,谓之:() [单选题] *A.得神B.失神C.神气不足(正确答案)D.神态异常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望神的知识点。

(2)得神的临床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A错)。

失神即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B错)。

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C对)。

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异常,其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神情淡漠或痴呆以及猝然昏倒等症,常见于癫病、狂病、痫病、脏躁等病人(D错)。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 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出一时"好转"的 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脾胃气虚 脾胃湿盛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血虚证或失血 阳虚 阳虚水泛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动作反应
饮食
9/24/2018
5.神乱的表现和主病
(1) 焦虑恐惧——多属虚证,见于卑谍、脏躁等病。
(2) 狂躁不安——多属阳证,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 (3) 淡漠痴呆——多属阴证,见于癫病、痴呆等。 (4)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神乱的特点: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异常。其神志异常的 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据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9/24/2018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1.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一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面黄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2)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3)面目一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 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3.面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4.面青: 主寒证、痛症、气滞、血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第1-2章中医诊断学

第1-2章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
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第一章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二)阴阳的医学含义
阴阳是标示事物两种对立的特定属 性和形态特征的范畴。
(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1.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 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
4.反映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1.发病:主时之脏受邪发病。 2.传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 2)子病犯母。 (2)相克关系传变:
1)相乘。 2)相侮(反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1.确定脏腑病变部位。 2.推断脏腑相兼病变。 3.推断病变的预后。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尚书·洪范》曰:“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 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味色化气方季行脏腑官体志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









小 肠







湿

长 夏











西


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免疫学专家贝里·达比教 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进行研 究。
研究发现,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 产生新的活力,还能提供免疫力、抵抗疾病。睡 眠之后,人体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 显升高,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属于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的是()。

A.取象比类B.四诊合参C.辨病论治D.辨证论治(江南博哥)E.整体观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点赞(1)软硬邪颤吐短缩点赞(2)常见病理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抖舌,吐弄舌,短缩舌等[单选题]3.芤脉的脉象是()。

A.浮大无根B.浮而细软无力C.浮大中空D.轻按搏指E.浮取无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多见于大失血或大汗后。

点赞(2)浮大无根是散脉[单选题]4.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属于()。

A.阴盛格阳B.阴虚内热C.阳盛格阴D.阳热亢盛E.阳虚阴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

阴虚证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

[单选题]5.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见症状是()。

A.健忘B.多梦C.面白D.失眠E.心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四者病位都在心,辨证要点都以心悸为主要表现,所以共同症状是心悸。

[单选题]6.下列选项中,不是太阳蓄水证临床表现的是()。

A.口渴B.水入即吐C.小腹满D.发热恶寒E.小便自利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太阳蓄水证指太阳经证不解,邪气内传足太阳膀胱,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

其证候表现是发热,恶寒,小腹满,小便不利,口渴,或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单选题]7.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区别是()。

A.表证起病急,里证起病缓B.表证寒热并见,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C.表证较轻,里证较重D.表证为新病,里证为久病E.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全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全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全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单选题]1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0。

A.战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盗汗[单选题](江南博哥)2.厥阴头痛的特点是()。

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B.后头痛连项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D.巅顶头痛E.头痛连齿[单选题]3.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0。

A.口不渴饮B.渴不多饮C.口渴多饮D.饮不欲咽E.饮入即吐[单选题]4.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0。

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单选题]5.斑与疹的区别,主要是()。

A.形状大小笨?B.颜色深浅C,是否高出皮肤,抚之碍手D.邪热轻重E.邪正虚实[单选题]6.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

A.热盛伤津B.寒伤阳气C.肝风挟痰D.脾虚湿聚E.肺痈[单选题]7.望小儿指纹,欲察疾病之寒热性质,首察()。

A.三关部位B.络脉形状C.络脉色泽D.络脉浮沉E.以上都不是[单选题]8.裂纹舌一般不见于()。

A.脾虚湿侵B.热盛伤津C.痰浊内阻D.血虚不润E.阴液虚损[单选题]9.观察舌苔辨邪之浅深,主要依据是()。

A.舌苔有无B.舌苔厚薄C.舌苔润燥D.舌苔颜色E.舌苔腐腻[单选题]10.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属0。

[单选题]∏∙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B.节律一致C,柔和有力D.沉取应指E.尺脉明显[单选题]12.促脉与数脉的鉴别要点是Q oA.脉位深浅B.脉力强弱C.节律齐否D.脉道粗细E.脉率快慢[单选题]13.脉象沉而细软,其脉为()。

A.细脉B.濡脉C.弱脉D.虚脉E.代脉[单选题]14.按诊时若手心热盛者,多为()。

A.内伤发热B.气虚发热C.阴虚发热D.外感发热E,肝郁发热[单选题]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

A.胸胁苦满B.口苦咽干C.寒热往来D.脉弦E.目眩[单选题]16.因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是()。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并重D.因虚致实E.由实转虚[单选题]17.阴虚火旺与阴盛格阳两证的相似之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属章类型题干分值难度关联知识点四诊—1单选1、以下哪一项不是望神的重点:1一般四诊—1单选2、假神的病机是:1一般四诊—1单选3、五脏配五色哪一项不对:1一般四诊—1单选4、据《素问•刺热篇》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1一般四诊—1单选5、下列哪一项不是汪宏的望色十法:1一般四诊—1单选6、望色十法的意义,哪一项不对:1一般四诊—1单选7、哪一项不是善色:1一般四诊—1单选8、脾病难治所见面色为:1一般四诊—1单选9、肾病时,真脏色见:1一般四诊—1单选10、面色青主病,哪一项不对:1一般四诊—1单选11、下列哪一项不属恶色:1一般四诊—1单选12、面黄虚浮称为:1一般四诊—1单选13、面黄虚浮的主病是:1一般四诊—1单选14`、惊风证面色青的特点是1一般四诊—1单选15、戴阳证的面色是:1一般四诊—1单选16、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1一般四诊—1单选17、颈脉怒张常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18、瘿瘤多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19、眼珠红肿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20、白睛红赤多属于1一般四诊—1单选21、目眦红赤多属于1一般四诊—1单选22、小儿昏睡露睛为1一般四诊—1单选23、耳廓焦黑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24、鼻翼煽动可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25、小儿食指络脉诊法适用于1一般四诊—1单选26、牙齿燥如枯骨的主病是:1一般四诊—1单选27、食指络脉诊法始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28、病人腹大坚满,青筋怒张,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29、煤气中毒的口唇色为:1一般四诊—1单选30、口糜的主病是:1一般四诊—1单选31、望色十法中,“微甚”是辨别:1一般四诊—1单选32、口唇青紫,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33、耳内流脓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34、癫证多表现为1一般四诊—1单选35、下列除___以外,均属得神表现:1一般四诊—1单选36、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1一般四诊—1单选37、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38、“苦笑貌”多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39、下列哪一种是脾虚湿盛的舌象:1一般四诊—1单选40、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1一般四诊—1单选41、舌底络脉青紫曲张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42、不同的病色反映不同的病理机制,面部青色常1一般四诊—1单选43、下列哪一项属主善色:1一般四诊—1单选44、心阳不振、心血瘀阻以致心胸刺痛,其面色可1一般四诊—1单选45、眼眶黑多是:1一般四诊—1单选46、气虚的面色多为:1一般四诊—1单选47、胖人的体质特点有:1一般四诊—1单选48、下列除___以外,均是阳证热证的姿态特1一般四诊—1单选49、下列除___以外,均可出现囟陷:1一般四诊—1单选50、耳背见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51、脱肛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52、下列除__以外,均是斑与疹的辨别要点:1一般四诊—1单选53、疔的诊断要点,应除外下列哪一项:1一般四诊—1单选54、肿胀出现下列哪一项属难治:1一般四诊—1单选55、小儿食指络脉色深而滞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56、小儿食指络脉色青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57、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58、痰清稀而多泡沫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59、痰少而粘、难咯出者多属:1一般四诊—1单选60、“白 ” 产生的主要病机是:1一般四诊—1单选61、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1一般四诊—1单选62、“五软”多由:1一般四诊—1单选63、正常舌象中下列哪一项不对:1一般四诊—1单选64、舌苔黄腻多主:1一般四诊—1单选65、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1一般四诊—1单选66、嗳气酸腐的病机是:1一般四诊—1单选67、辨病邪深浅与性质及胃气存亡重在察:1一般四诊—1单选68、全目赤肿属:1一般四诊—1单选69、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1一般四诊—1单选70、白 多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71、辨别病邪深浅,主要观察:1一般四诊—1单选72、淡红光莹舌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73、阴虚内热的舌象为:1一般四诊—1单选74、舌红绛少苔有裂纹者属:1一般四诊—1单选75、舌苔剥落不全,似有新生颗粒者为:1一般四诊—1单选76、舌中见有芒刺多是:1一般四诊—1单选77、下列除__外,均是舌体短缩的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78、舌伸长于口外,内收困难为:1一般四诊—1单选79、舌质纹理粗糙为:1一般四诊—1单选80、下列舌形哪一项与热证最无关:1一般四诊—1单选81、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1一般四诊—1单选82、诊察舌的有神无神可辨病情的:1一般四诊—1单选83、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1一般四诊—1单选84、舌苔的形成原因主要是:1一般四诊—1单选85、下列哪项不属于裂纹舌的主病:1一般四诊—1单选86、“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出自1一般四诊—1单选87、病色交错,脾病见白色为:1一般四诊—1单选88、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1一般四诊—1单选89、面色苍白,颧红如妆是:1一般四诊—1单选90、黄胖是指:1一般四诊—1单选91、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属于:1一般四诊—1单选92、肺虚少气的姿态是:1一般四诊—1单选93、目部五脏分属中的风轮是:1一般四诊—1单选94、眼胞色红湿烂属:1一般四诊—1单选95、雀目多见于:1一般四诊—1单选96、病人耳轮萎缩属于:1一般四诊—1单选97、病人腹中痛常表现为:1一般四诊—1单选98、患儿白斑满口如雪片者为:1一般四诊—1单选99、下列表现哪项与白 无关1一般四诊—1单选100、下列除__以外,都是淡白舌的主病:1一般解析正确答案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C A、目光的明晦B、神志是否清醒C、面色有无改变D、有无不自主动C A、脏腑功能衰败B、阴阳气血虚衰C、精气衰竭,阴D、阴寒内盛,心B A、黄—脾B、青—肾C、白—肺D、赤—心C A、左颊—肝B、右颊—肺C、额—肾D、鼻—脾C A、浮沉B、清浊C、明晦D、散搏D A、先散后搏,病虽近而B、先搏后散,病C、初浮后沉是病D、自清而浊是阴C A、白如豕膏B、黑如乌羽C、黄如枳实D、青如翠羽B A、面白无华B、面青无华C、面赤无华D、面黄无华B A、面赤暴露,枯槁晦暗B、面黑暴露,枯C、面白暴露,枯D、面青暴露,枯B A、寒证B、水饮C、痛证D、惊风C A、青如草兹B、白如枯骨C、黄如蟹腹D、赤如血A A、黄胖B、萎黄C、阳黄D、阴黄A A、脾虚湿邪内阻B、肺虚宣降失常C、肾虚水液泛滥D、肝胆湿热上蒸B A、阵发性面青B、鼻柱口周发青C、青紫色D、青黑色C A、面色晦暗B、面红目赤C、面红如妆D、面色潮红C A、黑而干焦B、黧黑C、眼眶黑D、口周黑A A、心阳虚衰B、肾气不足C、肝阳上亢D、肺气壅盛C A、气滞血瘀B、阳虚阴盛C、肝郁气结痰凝D、感受风火湿毒C A、心火B、肺火C、肝火D、脾火B A、心火B、肺火C、脾火D、肝火A A、心火B、肺火C、肝火D、脾火D A、肝虚B、肾虚C、肺虚D、脾虚D A、里热证B、血热证C、肺阴虚D、肾水亏C A、肺气虚B、肾气虚C、肺热证D、脾热证D A、七岁以下B、十岁以下C、一岁以内D、三岁以内A A、肾阴枯涸B、胃阴不足C、肾气不足D、阳明热盛C A、《内经》B、《察病指南》C、《水镜图诀》D、《景岳全书》A A、肝郁血瘀B、肝郁气滞C、脾虚湿阻D、肾精耗竭D A、暗黑B、青紫C、紫红D、樱桃红A A、心脾积热B、肝胆湿热C、小肠实热D、胃火C A、表里B、阴阳C、虚实D、久近D A、气滞B、惊风C、痛极D、血瘀C A、肺经风火上壅B、胃经实火上蒸C、肝胆湿热薰蒸D、心经火毒上攻C A、神志昏迷,胡言乱语B、疯狂怒骂,打C、喃喃自语,哭D、突然昏倒,口D A、肌肉不削B、动作灵敏C、呼吸调匀D、食欲突增C A、萎黄B、黄胖B、黄胖D、阳黄D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C A、麻风病B、肝风内动C、破伤风D、狂犬病C A、芒刺B、短缩C、齿印D、歪斜B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C A、脾胃湿热B、血分热盛C、气滞血瘀D、痰浊内阻AA、寒凝气滞,经脉瘀阻B、脾气虚惫,邪C、肾阴暗耗,虚D、气血不足,心D A、青如草兹B、赤如血C、黄如枳实D、白如豕膏C A、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B、眉间、鼻柱、C、面色青灰、口D、面青颊赤A A、肾虚水泛,气血受困B、瘀血阻滞经脉C、营血亏虚不能D、肾阳虚,血失B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C A、相火易亢B、气胜形C、易生痰聚湿D、中焦有火A A、身重不能转侧B、卧时喜向外C、欲揭衣被D、仰首喜光D A、吐泻伤津B、气血不足C、脾胃虚寒D、小儿惊风C A、肝火上炎B、惊风先兆C、麻疹先兆D、外感风热B A、脾气虚B、中气下陷C、肾阳虚D、肾不纳气A A、色红或不红B、形状的大小C、摸之碍手与不D、平摊于皮肤下D A、形如粟如米B、根脚坚硬较深C、顶白而痛D、易化脓,脓溃B A、头面肿B、脐突C、上肢肿D、下肢肿C A、吐泻伤津B、阴虚火旺C、邪陷心包的闭 D、阴阳暴脱证D A、热证B、表证C、血瘀证D、风证A A、里热B、表热C、血瘀D、惊风证B A、寒痰B、风痰C、湿痰D、燥痰D A、热痰B、风痰C、寒痰D、燥痰D A、湿邪中阻B、湿郁肺卫C、上焦湿热D、湿热内郁,汗C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B A、脾气虚衰B、肾气不足C、气血不足D、颅内水B A、舌体柔软B、舌色鲜红C、大小适中D、舌苔薄白A A、湿热内蕴B、热盛伤津C、寒湿内困D、暑热偏盛C A、阳黄B、阴黄C、萎黄D黄胖A A、宿食不化B、中焦湿热C、肝郁气结D、脾肾阳虚D A、舌质B、舌色C、舌形D、舌苔D A、心火B、肺火C、脾火D、肝经风热D A、痈B、疖C、疔D、疽D A、上肢B、下肢C、头面D、胸腹C A、舌苔的润燥B、舌苔的有根无C、苔质的厚薄D、舌苔是否剥脱D A、痰饮B、食积C、气滞D、以上都不是C A、舌红绛苔薄白B、舌红绛苔黄腻C、舌红绛无苔D、舌红绛积粉苔D A、肝火上炎B、心火亢盛C、胃肠热结D、阴虚C A、光剥苔B、花剥苔C、类剥苔D、地图舌C A、心火亢盛B、肝胆火旺C、胃肠热盛D、阴虚火旺C A、寒凝筋脉B、痰浊内阻C、阴亏已极D、气血俱虚C A、舌萎软B、舌麻痹C、舌纵D、吐舌C A、裂纹舌B、红星舌C、苍老舌D、瘦薄舌C A、红星舌B、芒刺舌C、胖嫩舌D、肿胀舌D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B A、属阳属阴B、属善属恶C、属表属里D、属实属虚A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D A、邪气过盛B、正气不足C、湿热下注D、胃气薰蒸BA、热盛伤阴B、肝胆湿热C、血虚不润D、阴血亏损B A、《灵枢•本神篇》B、《灵枢•天年C、《灵枢•平人D、《素问•上古B A、色生病B、病生色C、正色正病D、病克色C A、正病正色B、病生色C、色生病D、病克色C A、湿热B、阴虚火旺C、虚阳浮越D、气随血脱A A、面黄虚浮B、面色淡黄,枯C、面色发黄D、面目一身俱B A、痹证B、痿证C、中风D、中暑B A、坐而喜仰B、坐而喜伏C、坐不得卧D、坐而不安C 心脾肝肾B A、肝火B、脾火C、心火D、肺火D A、心血虚B、脾气虚C、肝阴虚D、肝血虚C A、血瘀B、邪气实C、肾气竭D、正气虚B A、鼻头色黄B、鼻头色青C、鼻头色白D、鼻头色赤B A、乳蛾B、鹅口疮C、白喉D、口疳B A、晶莹如粟色白的疱疹B、溃后结痂C、颈及胸腹部多D、高出皮肤AA、阴虚B、阳虚C、血虚D、气虚选项G选项H选项I选项J选项K选项L选项M选项N选项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