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老人该不该扶演讲稿
扶不扶辩论发言稿

扶不扶辩论发言稿第一篇:扶不扶辩论发言稿正方:老人摔倒该扶一辩陈词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正方一辩。
关于该不该扶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对扶字的意思做进一步阐述。
所谓扶是指扶助、扶持、帮扶、救死扶伤。
如果单纯的认为扶就是把人从地上拉起来,那样的理解就过于狭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方的观点是老人摔倒了陌生人绝对该扶。
为什么呢?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
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
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
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
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
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最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李逵鲁智深等英雄好汉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我的陈词完毕,谢谢主持人,谢谢对方辩友,谢谢评委,谢谢各位观众!攻辩小结听了对方辩友的辩论才知道什么叫唇枪舌剑,什么叫口若悬河,什么叫滔滔不绝,听了我方的辩友才知道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老人跌倒扶不扶。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都曾听闻或目睹过这样的场景:一位老人在街头突然跌倒,周围的人有的匆匆走过,有的驻足观望,而真正上前扶起老人的却寥寥无几。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的心中或许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疑惑,有无奈,也有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顾虑。
如今,社会上不乏一些不良分子,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欺诈。
曾经有新闻报道,有人扶起跌倒的老人后,却被诬陷为肇事者,要求赔偿高额的费用。
这样的事件让人们心生恐惧,害怕自己的善意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
然而,仅仅因为这些个别的负面事件,我们就应该对跌倒的老人视而不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在我们面前跌倒,痛苦地呻吟,我们的良知应该告诉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每一个老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未来的自己。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的亲人在外面跌倒,却无人相助,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扶起老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种人性的体现。
它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关爱,以及对善良和正义的坚守。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先进的科技,而是看它如何对待那些最脆弱的群体。
当我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扶起跌倒的老人,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温暖和安慰。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想扶,但是我怕自己没有专业的知识,反而会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作为的借口。
在遇到老人跌倒时,我们可以先观察老人的情况,如果老人意识清醒,我们可以询问他的感受和需求;如果老人昏迷不醒,我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车辆和行人对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人们的善意提供保障。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
当我们走在街头,看到一位老人突然摔倒,那一刻,我们的内心往往会经历瞬间的挣扎。
扶,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麻烦;不扶,又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选择,却反映出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性考量。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不扶”的心态。
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分子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欺诈的现象。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诬陷为肇事者,要求赔偿巨额费用。
这样的事件一经传播,让许多人的心中产生了顾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善举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再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
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自己的事情,对于他人的困难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关注。
这种冷漠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在面对老人摔倒时的选择。
然而,如果我们选择不扶,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对于摔倒的老人来说,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加重伤势,甚至失去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怎能因为害怕可能的麻烦而漠视生命的安危?从社会层面来看,如果大家都选择不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荡然无存,社会的温暖和善良也将逐渐消失。
我们生活的社会将变得冰冷、无情,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那么,到底应该扶还是不扶呢?我的答案是,一定要扶!但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扶。
首先,在扶之前,我们可以细心观察周围是否有目击者,或者用手机拍摄视频,以保留证据,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其次,如果老人伤势较重,不要盲目扶起,而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保护好心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那些恶意诬陷好心人的心,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让善良不再受到伤害。
学校和家庭也应当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培养下一代的善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不应该随意扶起摔倒的老人。
尊重老人的自主权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如果老人摔倒,我们应该先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我们扶起他们。
如果老人拒绝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给予必要的关注,确保他们的安全。
扶起老人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的老人,扶起他们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不随意扶起摔倒的老人。
二辩:扶起老人是一种道德责任,不能忽视。
在我们的文化中,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视为一种道德责任。
老人摔倒时,我们应该立即上前帮助他们,扶起他们。
老年人的身体虚弱,摔倒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我们不立即帮助他们,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此外,老年人往往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因此,扶起老人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不能忽视。
三辩:扶起老人需要谨慎,但不能不作为。
扶起老人需要谨慎,我们应该先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我们扶起他们。
如果老人拒绝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给予必要的关注,确保他们的安全。
但是,如果老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确保他们的安全。
我们可以先询问老人需要我们的哪些帮助,然后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扶起老人需要谨慎,但不能不作为。
四辩:应该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但扶起老人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尊重老人的自主权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但是,扶起老人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老人摔倒时,我们应该立即上前帮助他们,扶起他们。
老年人的身体虚弱,摔倒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我们不立即帮助他们,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此外,老年人往往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因此,应该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但扶起老人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议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

【议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摔倒的老人成为一个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的现象。
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摔倒老人应不应该扶的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应该积极扶助摔倒的老人,也有人认为不应该随意伸出援手。
本文将从社会责任、安全考量和尊重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摔倒的老人是否应该扶。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扶助摔倒的老人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之一。
老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应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意外时,我们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给予帮助和支持。
扶助摔倒的老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有益举措。
从安全考量的角度来看,扶助摔倒的老人可以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当老人摔倒时,他们的身体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脆弱的状态,很容易导致骨折或其他损伤。
如果没有人及时给予帮助,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躺在地上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如果摔倒的老人身处拥挤或危险的场所,扶助他们将减少其他人的受伤风险,维护公共安全。
有人认为不应该随意伸出援手。
他们认为辅助设施的建设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毋庸置疑,辅助设施的建设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减少老人摔倒的有效手段。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资源,不能立即解决问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于摔倒的老人置之不理,任其痛苦和危险。
扶助摔倒的老人无疑是一个紧急且切实的行动,能够及时减少他们的伤害和痛苦。
从尊重个体的角度来看,扶助摔倒的老人也是对他们人格尊严和自主权的尊重。
老人和任何人一样,都有权利享受尊严和自主的生活。
当老人摔倒时,我们伸出援手不仅是对他们身体的照顾,也是对他们人格尊严和自主权的尊重。
我们帮助摔倒的老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无助,而是因为我们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摔倒的老人应该得到扶助。
从社会责任、安全考量和尊重个体的角度来看,扶助摔倒的老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引入辅助设施的建设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减少老人摔倒的有效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于摔倒的老人置之不理,任其痛苦和危险。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老人跌倒扶不扶”。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着复杂情感和伦理道德考量的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遇到过老人摔倒的情况,也许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但也许我们会犹豫不决,甚至选择袖手旁观。
那么,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老人跌倒是一种意外事件,而我们的反应则是一种道德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看到老人摔倒,更要看到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们应该明白,扶老人起来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明白,我们也会老去,也会有衰老的一天,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援手。
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老人摔倒的原因。
有些老人摔倒可能只是因为自身的不稳定,有些则可能是因为突发的疾病。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给予老人及时的帮助。
如果老人只是因为自身不稳定而摔倒,我们可以轻轻扶起他们,或者帮助他们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老人摔倒是因为突发疾病,更要及时报警并帮助老人保持安静,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最后,我们要明白的是,扶老人起来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美德。
而在当今社会,尊老爱幼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当我们看到老人摔倒时,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选择扶不扶,而是要想到老人的孤独、无助和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我们应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和尊重,用我们的行动来传递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在地,她满脸泥水,手里的菜也散落一地。
当时,我犹豫了一下,但最终我还是伸出了援手,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捡拾菜蔬。
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当我看到老奶奶脸上露出的感激和笑容时,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庭中,当我们看到老人摔倒时,请不要犹豫,伸出你的援手,给予他们你的关爱和温暖。
【议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

【议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注老人群体的议题也越来越多。
老人摔倒的
问题备受关注。
在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吗?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
人认为应该给老人提供帮助,而有人则认为不能轻易扶老人。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
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更加注重老人的需求和尊严。
我们需要客观认识老人摔倒的风险。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
而且,一旦摔倒,由于骨折、扭伤等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给
予老人帮助。
这也是出于对老人健康和生命的考虑。
我们需要关注老人的尊严。
在扶助老人时,我们不能够一刀切地认为每次都要给予帮助。
有些老人可能会因为自尊心或者其他原因不希望别人过多关注,这时我们应该尊重他
们的意愿。
如果老人摔倒后表示不需要帮助或者情况并不严重,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一定的空间和尊重。
我们也要注重自身安全。
有时老人摔倒的原因可能是地面的不平整,或者地上有一些
尖锐的物品,如果我们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过于匆忙地去帮助老人,很可能会导致自己也受伤。
在帮助老人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针对老人摔倒的问题,我们需要以老人的需求为重,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尊严。
在实际
行动中,我们可以先观察老人的情况,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老人需要帮助,我们应该在
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帮助。
只有综合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个人意愿和自身
安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老人,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尊严。
【议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

【议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摔倒的老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如街道、公交车上、公园等,往往会引发一些争议,应不应该扶起摔倒的老人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应该扶摔倒的老人。
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无论是身体条件还是心理素质都较为脆弱。
如果看到老人摔倒,不扶起来,一是对老人的伤害是巨大的,可能会导致老人骨折等严重的后果,需要承担更多的治疗费用;二是对于老人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也是一个极大的伤害,使他们觉得不被社会所关爱和支持。
如果我们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而且也是对老年人尊严的一种尊重和体现。
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关爱,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其次,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应该扶摔倒的老人。
虽然对老人的帮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在帮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判断清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意愿,看看是否需要帮助和扶起来。
其次,在扶老年人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手法和角度,不能用过多的力量,以避免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还有一些不良分子假扮好心人,其实是在行骗,或者这些人有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警惕和谨慎。
综合考虑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年人摔倒,应该视情况而定。
如果判断老人需要帮助,我们有责任扶起来,这是我们应该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但是,我们在扶起老人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给老人带来二次伤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老人,才能够让社会更加和谐和稳定。
在这个物质繁荣而道德缺失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尽自己所能来呵护和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遇到摔倒的老人的时候,无论应不应该扶,其本质是在于我们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观的把握。
明智的选择扶起摔倒的老人,不仅让老人得到了实际的帮助,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
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这是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
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
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
此刻,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18:1,多么让人遍体生寒的数字!尽管有人曾因见义勇为被冤,尽管救人常不免带来某些“麻烦”,但是,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
是陈阿姨的出现和奋力施救,让我们被冰冻的道德感有了一丝暖意。
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桩个案里的悬殊比例,并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代表。
陈贤妹并不孤独。
我们完全可以举出另外的个案,像勇敢地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依然无悔的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还有合肥两位农妇以德报德的事例--主动做好事让老婆婆搭“顺风车”的农妇刘士圣,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后主动担责,赔偿对方,而老婆婆的儿媳李孝香善良宽容,坚决拒收上万元补偿金。
当然,更不用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举国相助和志愿者的驰援……在这些朴实的草根大众心中,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天经地义。
他们是这个社会里沉默的、平凡的、但善良的大多数。
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18∶1”的恶性事件,如此激愤于冷血路人的“旁观心态”,因为它太过异常和触目,将大众的道德神经触碰得疼痛难忍。
这种疼痛感在网友们的愤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与陈贤妹的出手相救一样,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坚守,蛰伏在草根大众的心中,构成社会道德的主流。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
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
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价值判断,还是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间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
基于此,我们一面对陈贤妹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须对冷血的路人报以严厉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
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
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
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但我们相信,温情犹在!在此,我们特别呼吁“拒绝冷漠,温暖你我”,举手之劳,从我做起!让小悦悦的悲剧,永远不会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