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讲解版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要塞.〔sài 〕 凌.空〔líng 〕 教诲.〔huǐ〕 锐.不可当〔ruì〕 B. 翘.首〔qiáo 〕 悄.然〔qiāo 〕 周济.〔jì〕 屏.息敛声〔bǐng 〕 C. 绯.红〔fēi 〕 畸.形〔jī〕 害怕〔qiè〕 深恶.痛疾〔è〕 D. 镌.刻〔juān 〕 黝.黑〔yǒu 〕 辱没.〔mò〕 筋.疲力尽〔jīn 〕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仲裁 浩翰 彰显 正襟危坐B. 萤光 娴熟 由衷 振聋发聩C. 铭记 慰勉 不辍 诚惶诚恐D. 燥热 匿名 妄图 眼花瞭乱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 坚守在抗疫岗位上。

B. 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鹤立鸡群.... , 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C. 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D. 那位教授讲课的语调抑扬顿挫.... , 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意境之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厉行节约不仅是一种个人私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

B. 通过展示5G 信号使用范例,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5G 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C.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开展的大事。

D. 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B. 消息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局部〔后两局部有时候暗含在主体当中〕。

C. 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那么安排的。

D. ?三峡?选自?水经注?。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9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业已(yǐ)溃退(kuì)治裁(cái)屏幕(píng)B.充盈(yíng)凌空(líng)舰艉(wéi)篡改(chuàn)C.妄途(tú)侮辱(rǔ)遁形(dùn)咆哮(xiào)D.收敛(liǎn)叮嘱(zhǔ)名额(é)瓶塞(sāi)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实在是一种。

捧着一本书,坐在一隅,有时真把自己书中。

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是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思想。

透过书籍的窗口,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资产阶级的虚伪及贵族的腐化堕落,还有《变色龙》中契诃夫对人性的刻画,《说和做》中闻一多视死如归的英雄。

A.享受溶入切中要害气势B.享受融入入木三分气概C.享乐融入入木三分气魄D.享乐溶入切中要害品格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A.“半夜”是名词,“把”是介词,“刺入肌骨”是动宾短语。

B.“同志们”是名词,“极洪大”是偏正短语,“在”是介词。

C.“咀嚼”是动词,“几堆”是数量词,“火没有熄”是主谓短语。

D.“一口井”是偏正短语,“蜷起来”是补充短语,“的”是助词。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书写(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一、基础(25分)亲爱的同学:金秋九月,你走进了中学的校园,开始迈入人生的又一个新征程。

为帮助刚入学的你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我们设计了为期两个月的“校园打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学校花园的美景吸引了许多同学。

下面是小深同学写的一个小片段,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深圳的秋,有如微风般的温柔,没有冬天那样③______。

【甲】进入秋天的三角梅,换上了烟霞般的红。

【乙】不错的,这一片片叶子红得热烈,红得烂①màn,像把终年②zhù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④______地向秋风卖弄风姿。

【丙】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⑤______。

风停了,夕阳染红了天空。

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1. 请你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①烂màn_________②zhù_________蓄2. 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在③-⑤相应位置。

A.花团锦簇 B.美不胜收 C.花枝招展 D.咄咄逼人3. ①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②画线句中的“沐浴”,跟上一句中的“染红”一样,词性都是_________词。

③【乙】中的“热烈”,也可以换成“浓烈”。

我们把这种意义基本相同的词,称为______词。

4. 文段中【甲】【乙】【丙】三个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1. ①. 漫②. 贮2. ③咄咄逼人;④花团锦簇;⑤美不胜收;3. ①. 三角梅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②. 动③. 近义4. B【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4分)(一)默写(10分)1.(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观沧海》)(4)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5)《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思君不见下渝州②.岐王宅里寻常见③.山岛竦峙④.枯藤老树昏鸦⑤.学而不思则罔⑥.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

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的“渝、州、岐、竦峙、藤、鸦、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基础积累(4分)2.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请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敬词或谦词使用正确的一项()A.您能赏脸来这个比赛现场,我们真是高兴万分。

B.关于这一题,我想发表一下高见。

C.你上次送我的字画,我一直惠存着。

D.初次光临你的寒舍,我感到十分荣幸。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谦辞敬辞用法。

B.高见:敬辞,称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自己,错误;C.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谦词,不能用于自己,错误;D.寒舍:谦辞,指自己的家。

不能用于对方,错误;故选A。

3.选出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选项()A.《藤野先生》塑造了一位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教师形象。

B.《二十四孝图》宣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作者主张要向古人学习这些孝道做法。

C.《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没有文化的长妈妈深爱孩子,为“我”买《山海经》的故事。

D.作者不喜欢衍太太,《琐记》中写到小时候认为她很和蔼,长大后发现她其实是个虚伪自私的人。

2024年统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讲解(实用)

2024年统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讲解(实用)

2024年统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讲解(实用)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猜谜语。

shēnɡ zài ní tánɡ jié bái bù rǎn生在泥塘,洁白不染。

shēn tǐ fā pànɡ xīn li zhǎnɡ yǎn身体发胖,心里长眼。

谜底是2. 把下面汉字相同的偏旁写在横线上。

狗猫—绿红—夏冬—问闪—空穿—还进—3. 选一选,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新年祝福语的是。

出入平安新年大吉财源广进金光闪闪吉祥如意4. 我会给字加笔画变成新字,再组词。

例:大(天)(天空)十木云日二看拼音写词语(每题10分,共10分)5.书写(每题10分,共10分)6. 拼一拼,写一写。

ɡ k h连线题(每题10分,共10分)7. 把字和读音连起莱。

四子字足坐词zì cí sì zǐ zú zuò语言表达(每题10分,共10分)8. 新年快到了,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家人写几句祝福的话吧!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诗歌鉴赏(每题10分,共10分)9. 儿歌中是哪种小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在原文中画出来。

读儿歌,认真做题。

大白鹅,水上漂,头戴一顶小红帽。

生怕别人没发现,伸着脖子高声叫。

现代文阅读(每题20分,共20分)10. 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感情是()A.热爱秋天 B.不喜爱秋天诗歌鉴赏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答案解析填空题1. 藕2. 犭;纟;夂;门;穴;辶3. 出入平安、金光闪闪4. 土;田土;本;本子;去;来去;目;耳目;三;三人看拼音写词语5. 妈妈;对;全;对书写6. 【答案】g;k;h连线题7. sì;zǐ;zì;zú;zuò;cí语言表达8. 略诗歌鉴赏9. 大白鹅;特点:戴红帽,红脚掌,羽毛俏。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小萌”所说的内容,前面提出观点“阅读时,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并查证,只有怀疑才能发现谬误,澄清真相”,后面列举事例进行论证“例如,我在读《水浒传》时想,这108将的座次排名是合理的吗?在反复阅读与查找资料后,我了解到这其中包含中国侠文化与儒文化,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列举怀疑108将排名合理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部作品的价值,未谈及发现谬误,推翻原有的东西,而只是了解到作品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不能印证结论“怀疑是智慧的起点,只有不断推翻,不断验证,才能推陈出新”,论据不能印证(支撑)论点,观点和材料联系不紧密。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中,有删减
【注释】①犄角:角落。②缩袖:指把文稿放到袖中。③冗:繁杂,多余。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奉诸君三日期:
②吾二人者当匿之:
③大抵文字所忌者:
④诸君文辞诚高:
10.下列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师鲁止用三百八十馀字而成语/简事备复/典重有法
B.独师鲁止用三百八十馀字而成/语简事备/复典重有法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本诗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 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本诗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

精品解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怀柔三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题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城的中轴线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首都新文化风貌。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中轴线,学校组织了“探访中轴名胜,触摸北京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撰写了关于中轴线的介绍性文字。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如果把北京比作一本书,中轴线无疑就是书脊。

一线牵一城,中轴线上【甲】了北京建筑的精华,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明清中轴线南起永定门,沿线北行便是正阳门,它的正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御路。

沿着御路北行,天安门巍然屹立。

走过天安门,迎面是端门,之后便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再往北便依次是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自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东西对称分布。

暮鼓晨钟,古老的报时中心已成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的建立使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现代,最终与大自然(róng)为一体。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乙】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在新时代依旧风(cǎi)无限。

1. 撰稿的同学对下面的注音和汉字没有把握,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 书脊(jǐ)对称(chèng)融为一体风彩B. 书脊(jí)对称(chèn)溶为一体风采C. 书脊(jí)对称(chèng)溶为一体风彩D. 书脊(jǐ)对称(chèn)融为一体风采2. 同学们就【甲】【乙】两处词语的使用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汇集彰显B. 凝结彰显C. 汇集凸显D. 凝结凸显第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介绍了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

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

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基础是考古学,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并取得目前的成就,缘于其研究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揭示了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先民们与这片土地真实的互动。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这片土地的地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二是生活环境周边有天然屏障为文明的存续提供保障。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依托两河流域,在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和波斯湾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三角洲,在沙漠、地中海和红海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印度依托印度河流域,在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洋的包围下发展起来。

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的。

中华文明诞生的舞台空间广阔,地形多元,以高原以及大海为天然屏障,内部拥有高原、盆地、平原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又因为流域地形的多元而拥有丰富的支流水系,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理空间。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正是在这若干大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无数个地理空间内,诞生了“灿若星斗”的早期中华文明:湟水、洮河流域孕育了马家窑文化,渭河、泾河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等等。

在这片广阔而又独立的空间里,多元的文化沿着相通而汇聚的水系在冲突与交流之中不断融合,逐渐塑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不只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分布格局,更是中华文明这一优秀基因的源头所在。

中华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空间广阔而多元,水系丰富而汇通,又因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的太平洋西岸地区而多水旱之患,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才能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太平”之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2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

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花/逐轻风//次第/开”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

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

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

建筑中,“扇”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镂空花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yuán)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①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

②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

③到了宋代,折叠扇从日本和高丽先后传入中国:扇面以纸、绢等制成,以其新颖、灵巧、轻便的特点而受到欢迎。

④到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大量以诗、书、画为主体的扇面,同时又涌现出一批制造扇骨与扇面的能工巧匠,从此折叠扇开始独领风骚。

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脍.炙人口(huì)镂.空(lóu)源远流长B.脍.炙人口(kuài)镂.空(lóu)渊远流长C.脍.炙人口(huì)镂.空(lòu)渊远流长D.脍.炙人口(kuài)镂.空(lòu)源远流长2.第一段横线处最佳的对句是( B )(2分)A.有风/休动/麝香衣B.叶/随彩笔//参差/长(zhǎng)C.汗/流浃前//曾/施力D.频摇//不怕/落莓苔3.第二段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句是(C)(2分)A.①B.②C.③D.④4.下列扇面书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2分)(一)(二)(三)(四)A.(一)行书(二)楷书(三)草书(四)隶书B.(一)草书(二)隶书(三)行书(四)楷书C.(一)草书(二)楷书(三)行书(四)隶书D.(一)草书(二)行书(三)楷书(四)隶书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6题。

①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②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困难,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传播。

③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

④举例来说,2013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10部经典剧目。

⑤这种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⑥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⑦其中首部完成的3D全景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

⑧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

5.①至④句中句子表述有问题的一句是(B)(2分)A.①B.②C.③D.④6.⑤至⑧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2分)A.⑦⑤⑧⑥B.⑥⑤⑧⑦C.⑤⑦⑧⑥D.⑦⑥⑤⑧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5分)7.但愿人长久,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_____。

(1分)8.__鸡声茅店月_____,人迹板桥霜。

(1分)9.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露从今夜白,__月自故乡明____”,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

(1分)10.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豪情。

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后天下之乐而乐__”,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1分)11.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到“_云横秦岭家何在_,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以景来写前途坎坷难料,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1分)(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2-13题。

(共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诗中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友和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李白的《行路难》包含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或忽复乘舟梦日边或长风破浪会有时”(写一句即可)(2分)1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境开阔,富含哲理,请你依据想象描述这一联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并阐述这联诗所蕴含的哲理。

(3分)描述: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描述画面2分,哲理1分)(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7题。

(共7分)【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乙】余尝寓.居惠州①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③时也不妨熟歇④。

(《记游松风亭》苏轼)注释:①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②木末:树梢③恁么:如此,这样④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14.欧阳修不可能收到下列四个人中哪个人的信(B)(1分)A.苏轼B.宋濂C.范仲淹D.滕子京1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张开翅膀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借住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由是..如挂钩之鱼:因为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若.人悟此:像D.佳木秀.而繁阴:茂盛虽.兵阵相接:即使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开始弥漫,云雾聚拢,岩石就昏暗了。

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野味野菜,杂乱地呈献给前面太守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D.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翻译:冲上去就要杀死敌人,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

17.【甲】【乙】两文的作者欧阳修、苏轼都仕途坎坷,被贬荒蛮之地;两篇山水游记都流露出他们寄情山水,豁达开朗的胸襟。

除此之外,两文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不同点:欧阳修:与民同乐;苏轼: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把握当下。

(2分)苏轼《记游松风亭》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中心思想:作者领悟到要随遇而安,把握当下的道理。

)三、名著阅读(共5分)18.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塑造的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艺术形象,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赵云..,《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这些艺..、猪八戒...,《水浒传》中的林冲..、鲁达术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从上述艺术形象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完成【参考答案】唐僧:三打白骨精是非不分四圣试禅心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猪八戒:偷吃人参果贪吃好占便宜高老庄抢占民女好色,憨厚林冲:棒打洪教头隐忍,武艺高强火烧草料场细心谨慎鲁达:拳打镇关西嫉恶如仇粗重有细鲁肃:联刘抗曹忠心借荆州忠厚,信任别人赵云:单骑救主忠义,武艺高强19.《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目都谈到修身立德过程中的言与行的问题,这对今人具有借鉴意义。

请选出《论语》中对言行问题....的理解恰当的一项,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3分)A.做人要少说多做B.做人要言辞庄重C.做人要言行一致(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理解:B(2)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理解:C(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理解:A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共9分)独行玉器行余显斌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求,很是红火。

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

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

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

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

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

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

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

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