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时空定位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之感悟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之感悟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之感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其中,掌握基本的“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此本文将对时空观念的内涵、重要性及其教学落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时空观念;内涵;重要性;培养策略一、深刻理解“时空观念”的内涵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观过程,任何过程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时空性历史学科区別于其他学料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历史的时空观含主要体现为:了解基本的时间术语、分期方式和空间技能(如读取历史地图);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时段和顺字;认识历史事实的阶段特征和地域特征;理解特定时空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产生和存在的意义。

首先,时空观念是感知历史的基础。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素养,它是感知历史的基础,依赖它才能够把时间与空间结合,オ能把古今历史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以比较,进而发现规律并形成正确的认知。

其次,时空观念是培养能力的途经。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再次,时空观念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历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

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最后,时空观念是理性认识的依据。

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进而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上-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上-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指明前进方向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内容:清算了一个错误, 确定了一个方针, 决定了一次起义, 提出了一个思想。
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 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 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 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 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
8.7 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
行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 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了新的出路
秋收起义 1927.9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 攻长沙途中受挫,后改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 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
向山区进军
了序幕
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35遵义 长征转折点 1934瑞金 长征出发点
转折——遵义会议
内容:
博古
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军事上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组织上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 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 用马克思主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调动了贫苦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D. 标志着土地革命路线正式形成
4. 1928年2月,《中共中央复广东省委的信》中指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特殊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相持阶段、中共七大、收回治外法权、抗战的胜利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装西餐西式住宅传入
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石器时代-1840)
阶段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前期
时间
前2070-前771年(前21-前8世纪)
前770-前221年(前8-前3世纪)
前221-220年(前3世纪后期-3世纪前期)
581-907年(6世纪后期-10世纪初)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御史台、行省制、宣政院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密折制、改土归流、理藩院、清处理边疆原则
经济
耒耜、刀耕、火种、彩陶、养蚕
井田制、青铜(夏商周)、官府垄断手工业
重农抑商、铁犁牛耕、柔化处理技术、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车轨、丝国、水排、王景治黄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整风运动
选修
戊戌变法
孙中山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1949-现在)
阶段
建国初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
徘徊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时间
1949-1952
1953-1956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知识提纲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知识提纲

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内容提要】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一统国家初步形成和巩固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和东汉的“光武中兴”都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汉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时空定位】
西汉东汉
前202年前140年前87年9年25年89年190年220
西汉帝王世系:
汉汉吕文景汉昭宣元成哀平孺
高惠后帝帝武帝帝帝帝帝帝子
祖帝帝婴
东汉帝王世系:
光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灵少献
武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

【思维导图】
西汉的分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0年)西汉强盛: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西汉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公元前87年——公元9年)。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王斯德《世界通史》
高考导航(教师备用)
考查方向
角度
考情分析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1)通过某文学家的话语考查浪漫主义
文学的艺术特点。[2015·广东卷,21]
(2)引用材料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
特点。[2014·江苏卷,18]
考查重点:浪漫主
(1)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钦差大 义文学和现实主
臣》对腐朽的专制体制的揭露。[2018· 义文学的艺术特
——张德明《世界文学史》
3.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现代派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在此时期的出现与发展,是与欧洲当时的社会政治、哲 学思想及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的。社会方面,当时欧洲屡发战争,统治黑暗,百姓穷 困,人们的精神受到巨大创伤,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崇尚理性、追求自由、平等、 博爱等价值观念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非理性”“反 理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悲观失望情绪,这就为现代派文学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哲学思想方面,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奥地利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宣扬本能、意志、直觉、潜意识等观点,对现代派文学的反 理性主义起了推动作用。另外,此时欧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其文学的 发展与繁荣,特别是对现代派文学更起了一种催化剂作用。如科技的注重实验、事 实和精密准确的方法,被文学家利用来描述社会人生。首先是现实主义作家利用此 方法反映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描述其间人的心理畸形和变态,但这种畸形变态的 心理原因和细致感受,则为现代派文学作了描摹,从而促进了现代派文学的产生发 展。
尖锐。
2.特征: (1)关注 社会问题 。
(2)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3)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4)揭露和批判 社会的罪恶 。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教学论‎文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

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

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

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

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

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

5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5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5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非洲,成为阿克苏姆王国国教。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你同意材料3中的哪一观点? 如果同意观点1,请结合材料4,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 如果同意观点2,请结合材料5与教材,举例说明非洲文明的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2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
越来越多,西学非者国们在家廷多巴为克内图陆的帝大学国里,政从治事最上高注深重的扩研张究征,自服由、出实入穆行斯中林央世界的其 他大学…此集外权,西;经非济帝国上的控行制政穿管越理撒较为哈先拉进沙,其漠中的,贸桑海易王;文国最化为上突受出伊,它斯划分为界 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兰督教。影响,文化繁荣。
流动的文明 农业、畜牧业、冶铁技术、 班图语、宗教、奴隶……
班图人
流动的贸易 环印度洋、跨撒哈拉
班图人扩张路线图
政权强大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8—13世纪初加纳 13—15世纪马里 15—16世纪桑海
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入鼎盛
思考: 观察教材中的《古代非洲国 家示意图》,辨别西非、东 非、南非等地区王国的空间 位置;绘制时间轴,梳理上述 地区国家的大致发展历程
环境、物种的天然限制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
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非洲人种分布图
二、古代非洲文明——沙漠和海洋的“共育”
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陈丽霞(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甘肃白银)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时空观念上的认识与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基本素养以及人文内涵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本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时空观的概念在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前,首先教师应对历史时空观有准确的定位。

历史时空观属于一种重要的时空观念,主要涉及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

结合高中历史来看,在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以此为根据,并且结合历史课所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在讲解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提高个人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另外,培养历史空间观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突破难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思考、分析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的方向。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时空观的重要性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时空观的培养,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更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步。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动去分析历史事件,获得学习体验。

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成绩,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深刻的道理。

历史时空观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脚步,从而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够以史为鉴,汲取经验教训,为国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一)构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进度、掌握学习范围的一种有效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Hale Waihona Puke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古代中国朝代更替 便于记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 •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 •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