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

2.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观察活动耐力情况。

5.观察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

戒烟酒。

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

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做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4.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5.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及焦虑。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
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指导家属学习心肺复苏的知识。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反应较严重,可致心力衰竭、窦性停 搏、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 奎尼丁晕厥。其他如畏食、恶心、呕吐、腹泻、头晕、视觉障 碍等多不严重。 2)利多卡因 在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和老年病人, 本品半衰期明显延长,应减少剂量,否则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毒 性反应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前者如嗜睡、眩晕、感觉异常、 视物不清,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后者有窦房结抑制、传导 阻滞、低血压等。 3)普罗帕酮 副作用较小。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如恶心、 呕吐及眩晕、口内金属味、眼闪光等。个别病人出现手指震颤、 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亦可加重心力衰竭、支 气管痉挛。 4)普萘洛尔(心得安) 可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 可加重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病人可能引起低血 糖、乏力。 5)胺碘酮 肺纤维化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发生转氨酶 升高、光过敏、角膜色素沉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胃肠 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心脏方面反应如心动过 缓、房室传导阻滞或因QT间期过度延长而致尖端扭转性室速。
谢谢



1、 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1) 体位与休息 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 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 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 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2) 给氧 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3) 制定活动计划 评估病人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方式与活动 量,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告病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 指征。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 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4) 用药护理 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 常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口 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静脉注射药物(如普罗帕酮、维拉帕米) 时速度应缓慢,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必要时监测心电图, 注意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意 识,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举例如下: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病、吸烟史、跌倒史、晕厥史、用药治疗及抢救情况、过敏史及家庭史。

2、评估患者有无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等。

3、评估患者有无胸闷、黑朦、晕厥、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还应评估患者的神志等。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与生活。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嘱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药物治疗与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时速度易慢,静脉滴注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上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中、后的心率、心律等心电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3、潜在并发症的护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出现猝死,立即进行抢救。

4、避免诱发因素: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有头晕、晕厥发作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5、减轻焦虑:(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避免过冷、过份潮湿或干燥。

(2)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持,鼓励其战胜疾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3)抢救时,护士要保持镇静,给患者信任和安全感,并做好必要的解释。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说明遵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避免诱因: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护理的常规措施。

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一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稳定或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管理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1. 监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记录病情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心率、心律和ST段等指标的异常。

2. 观察病情: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的快慢、节律的规律性以及是否出现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药物治疗,以维持心脏节律的稳定。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控制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应积极控制和治疗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5. 心理支持:对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不适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6. 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7.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心律失常患者,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和监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涉及监测心电图、观察病情、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支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随访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心律失常患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与医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位护理: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病人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能会使不适感加重。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2. 饮食护理: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

3. 病情观察:应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尤其应仔细检查心率和心律,判断是否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等心律不齐发生。

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并记录,以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情况。

4. 用药护理: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

5.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嘱咐病人穿柔软、宽松的衣物,保持床单位平整、洁净,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6. 休息与活动: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需要卧床静养,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7. 环境: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

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8. 心理护理: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9. 着装:心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并预防心律失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和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监测)可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频率。

3.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脏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并存情况。

4.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药物浓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诊断。

五、治疗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

2.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频率,如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起搏器等。

3.预防并发症,如预防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4.心理护理,如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5.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六、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心电图和生命体征。

2.保持患者安静,减轻情绪波动。

3.控制饮食,限制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4.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5.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识,如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6.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则或异常,对血流动力状态产生影响。

初步鉴别诊断可通过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性,结合颈静脉搏动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

颈动脉窦按摩可用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性质,但需在平卧位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老年人和脑血管病变患者慎用或禁用。

发作间歇期体检应着重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

心律失常的诊断大多依靠心电图,病史和体征也有助于初步诊断。

治疗可通过药物、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或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缓解心律失常。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又分为A、B、C三个亚类,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Ⅲ类为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Ⅳ类为钙拮抗药。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评估要点:
1、有无既往病因。

2、心律失常诱因。

3、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脉搏频率和节律的变化。

5、有无排血量减少症状。

护理措施
1心律失常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时患者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或心电图明显改变。

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防止向严重心律失常变化。

1.2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应进行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其心率变化和心律的类型。

1.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脉搏要同时听心音,以便发现心律失常。

1.4查明心律失常的诱因及原发病,让患者保持安静。

1.5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尤其应注意血清钾的测定。

1.6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故必须准备好电除颤器,并将其预先充电备用。

1.7每日清点用品1次,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

1.8发现下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做适当处理:
1.8.1室性期前收缩。

1.8.2连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1.8.3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1.8.4每分钟5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1.8.5室性心动过速。

1.8.62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1.8.7心动过慢,HR<50次/分。

1.9准备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律平、慢心律、异丙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去乙酰毛花苷、乙胺碘肤酮等。


1.10对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患者,要随时准备安装心脏起搏器。

1.11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12心理护理:应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正确看待疾病,对治疗树立信心。

如何护理心律失常患者?

如何护理心律失常患者?

如何护理心律失常患者?
(1)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应注意。

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

(3)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

(4)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

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患者的病床而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5)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纽扣松开。

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

(6)有水肿者,饮食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入水量,记录出入量,测腹围,隔日测体重。

(7)经常注意观察患者,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血压、心率。

(8)如果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9)如果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快,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10)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唇色发绀、出汗、肢冷等
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2、评估患者血压、心律、心率、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

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蒙、晕厥、气短、胸痛等。

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发心搏骤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

戒烟酒。

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

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

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