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期末文言文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1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完成下列1—5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B .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 .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D .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4分)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3分)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乳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3.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②朝晖夕阴________(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4)当代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一篇评论本文的文章中说:“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
”你认为文中哪“一言”成为了“天下法”?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何以能成为“百世师”?2.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身L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选文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小大之狱(________)③公将驰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鲁庄公面对曹刿“何以战”的问题,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第②段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 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 无犊以耕, 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 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 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反怒而弗答, 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 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 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 虽不得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 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 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 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 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 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 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 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 偶然;③经过;④竟然, 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 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 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 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 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 又没有牛耕田, 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①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吾以之名吾亭。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①弥:整②忭:欢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2分)(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既而弥月不雨()(3)余至扶风之明年( ) (4)志喜也()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名之者谁吾以之名吾亭 B.而不知人之乐而凿病者以愈C.王之蔽甚矣雨麦于岐山之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⑪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句:⑫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译句:(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4.甲文对宴酣之乐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思想,这和乙文中“”的描写是相通的。
(2分)5.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二、下面是欧阳修《泷冈阡表》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8分)修不幸,生①“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③,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④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⑤以是为我累6!”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生:出生。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
④俾(bǐ):使。
⑤毋:勿要;不可. 6累:牵累。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②毋以是为我累!3、从太夫人的话中,你能看出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三、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③之,迁徙之,亦以病④矣。
苟能起,又不艾⑤,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⑥,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⑦大者也,其名人也,其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注:①虫负蜥:一种黑色的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②踬仆:失足跌倒。
③黜弃:罢官不再任用。
④病:困苦。
⑤艾:停止。
⑥滋甚:更加厉害。
⑦魁然:壮伟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行遇物,辄持取( ) ②卒踬仆不能起( )③人或怜之( ) ④又持取如故( )①以厚其室()②日思高其位,大其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 。
3.作者向人们发出警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虫负虫版”和“嗜取者”作类比,突出了它们哪些方面的相同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 __四、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⑤椸(yí):衣架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生岁直子( ) 室无完器( )假五六猫( ) 购僮罗捕之( )2、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4、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
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一、1.离开下雨第二年记2.A3.(1)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2)官吏在衙院内相互同乐庆贺,商人在市场内相互歌唱。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4.与民同乐(意对则可)(1分);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1分)(2分)45.(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二、1喜宾客/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各1分)2 ①欧阳修(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成了孤儿。
②不要因为这些(财物)使我受累。
(“孤”、句子疏通各1分;“以是”、句子疏通各1分)(3)为官清廉、乐善好施的人。
(“清廉”、“乐善好施”各1分)三、1.①就②结果,终于③可怜④原来,过去。
①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加。
②高、大:形容词用作动词,提高,增加。
2.①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子。
②虽然他的身材强壮高大,他也叫人,但是他的见识却与小爬虫一样。
3. 4.“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其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5.相同点:①蝜蝂“善负”,遇物“辄持取”;嗜取者:“遇货不避”。
②虫负虫版“虽困剧不止也”以至“踬仆不能起”;嗜取者:“不知为己累也”以至“怠而踬也”。
③蝜蝂“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嗜取者“苟能起,又不艾”。
④蝜蝂“至坠地死”;嗜取者“观前之死亡不知戒”,“亦足哀夫”。
写作目的是以蝜蝂为比喻,讽刺那些“嗜取者”。
四、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各1分)生岁直子( 通“值”,正当) 室无完器(家具)假五六猫( 借) 购僮罗捕之( 悬赏,奖励)2、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每处0.5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仓廪,庖厨,恣)(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各2分)4、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1分),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
(2分)。
《喜雨亭记》翻译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
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
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
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
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
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
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
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
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
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泷冈阡表》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蝜蝂传》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永某氏之鼠》[译文]永州地方有某人,这个人对于日辰禁忌异乎寻常地畏惧拘泥。
认为自己出生那年恰逢地支属子,而鼠,就是子的生肖神。
为了爱护老鼠,家里不养猫狗,不许仆人捕杀老鼠,成为禁例。
连他家的粮仓、厨房,也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于是老鼠们互相通报纷纷到某人家里来,每顿吃得饱饱的,可以不出乱子。
某人家里没有一件器具是完整的,衣架上的衣服也没有一件是完好的,平时吃喝的大都是老鼠吃剩的东西。
白天满地的老鼠成群结队跟人们并行,一到夜晚,偷东西、啃咬、打斗、作恶,弄出各种各样的响声,使人不能安睡。
某人始终不感到厌烦。
几年以后,某人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了。
原来的房屋换了别人来居住,老鼠照旧胡作非为,那人说:“这是暗中出没的东西,破坏作恶特别厉害,不过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呢?”于是他弄来五六只猫,把门关上,撤去瓦片,用水浇灌老鼠洞,找来一些僮仆四面搜捕老鼠,杀死的老鼠堆积成小山,把它丢弃在偏僻的角落里,臭气几个月才散掉。
唉!它们以为可以永远饱食终日无忧无虑啊!五右溪记[唐]元结【原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③,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垂阴相荫④。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⑥,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⑦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⑧,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⑨;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