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电磁环境制作

合集下载

电磁组智能车原理

电磁组智能车原理

电磁组智能车原理智能车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其中电磁组智能车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组智能车的原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电磁组智能车的工作原理电磁组智能车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智能交通工具。

它主要依靠车身上的电磁感应器,通过感知周围电磁场的变化来判断出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电磁感应器电磁感应器通常由多个磁场传感器组成,布置在车身的前端。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2. 信号处理电磁感应器采集到的电信号将通过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该模块会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分析,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3. 障碍物检测通过信号处理后,可以获得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

智能车的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从而做出相应的行驶决策。

4. 行驶决策根据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智能车的控制系统将做出行驶决策。

当前方没有障碍物时,智能车可以保持匀速直行;当有障碍物出现时,智能车会自动减速或变换方向以避让。

二、电磁组智能车的应用电磁组智能车在交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智能巡航电磁组智能车可以通过感知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实现智能巡航功能。

它能够根据道路情况自动控制车速,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2. 自动泊车电磁组智能车的电磁感应器还能够感知到停车位周围的电磁场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智能车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停车位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实现自动泊车功能。

3. 避障导航电磁组智能车在进行导航时,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器感知到道路上的障碍物。

根据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智能车可以选择合适的行驶路径,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4. 特殊环境下的应用电磁组智能车的电磁感应器对于特殊环境下的感知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在较为黑暗的地下停车场中,智能车可以借助电磁感应器的辅助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和导航。

智能车设计与制作方案

智能车设计与制作方案

智能车设计与制作方案智能车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决策行动并执行任务的车辆。

它具备自主导航、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主行动等功能,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物流配送、矿山勘探等领域。

下面是一个智能车设计与制作的方案。

1. 智能车系统架构设计:智能车系统分为四个模块:感知模块、决策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感知模块负责感知环境,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周围信息;决策模块基于感知结果和预设目标,进行路径规划和行为决策;控制模块将决策结果转化为车辆控制指令;执行模块负责执行控制指令,使车辆移动。

2. 感知模块设计:感知模块采用多种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

激光雷达主要负责建立环境地图,识别障碍物和道路等信息;摄像头用于辅助环境感知,识别交通标志、车辆等信息;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距离,检测车辆周围障碍物。

3. 决策模块设计:决策模块基于感知信息和预设目标,进行路径规划和行为决策。

路径规划根据地图和目标位置,确定最佳路径;行为决策根据周围环境和交通规则,决定车辆的行驶行为,如超车、变道等。

4. 控制模块设计:控制模块将决策结果转化为车辆控制指令,控制车辆的转向、加减速等动作。

控制模块应具备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决策结果。

5. 执行模块设计:执行模块负责执行控制指令,使车辆按照决策结果进行移动。

执行模块应具备精准控制能力,能够准确执行各项指令。

6.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确保智能车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满足设计要求。

7. 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优化方向包括提高感知准确性、决策速度和执行精度等。

综上所述,智能车设计与制作方案包括感知模块设计、决策模块设计、控制模块设计、执行模块设计、系统集成与测试以及进一步优化与改进等步骤。

通过这个方案,可以实现一个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智能车系统。

简易电磁循迹智能小车ppt课件

简易电磁循迹智能小车ppt课件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总体设计方案
电磁传感器

信号采集及处理



逻辑控制
电机驱动
左电机
右电机
电磁传感器
由于赛道路径上铺设的漆包线通有20KHz的方波,传感器采用传统的 电磁感应线圈方案,它具有原理简单,体积较小,价格便宜,相应频率快, 电路实现简单等优点。
检测电磁线圈选用10mH的工字电感,这类电感的体积小, Q值高,具有开放的磁芯等特点。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为f=20 kHz,感应线圈电感为 L= 10 mH ,可以计算出谐振电容的容量为:
标称电容与上述容值最为接近的电容为 6.8nF,所以在 实际电路中我们选用 6.8nF 的独石电容作为谐振电容。该电 容虽然误差比较大,测试中15个电容里面误差最小的都有 1453pF,但价格便宜。
磁感线是以导体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由上述公式可知,当电 流I一定时,磁感应强度与距离导线中心的长度成反比。变化的磁 场通过感应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在小车前方放置感应线 圈,根据磁场的大小产生相应感应电动势,驱动小车行进。根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假设线圈半径为r,感应电动势为:
过渡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制作过程 2
3
第一阶段:课程设计题目分析、文献查询和 咨询阶段
第二阶段:电路设计、元器件采购及电路板 PCB设计阶段
第三阶段:焊接电路及调试阶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通过在跑道上测试,本设计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要求。 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小车在行进途中会出现左 右晃动的情况,通过分析,是由于对感应部分的放大 电路没有达到要求,当导线位于两电感线圈中间时,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极其微小,放大倍数不高,以至于 后面的逻辑判断不能准确定位。其次对于小车行驶速 度也有待提高,起初为了防止小车因速度过快不能及 时反应而脱离跑道,因此在电机驱动电路上选择稍大 电阻,以减小电流。整体而言,整个设计所需成本较 低,功能也基本完善,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 进一步改进传感器电路,加大探测范围,提升小车速 度,来提升智能车的性能。

智能车电磁组—天津工业大学—磁导航二队 技术报告

智能车电磁组—天津工业大学—磁导航二队 技术报告

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天津工业大学队伍名称:天津工业大学磁导航二队参赛队员:韩帅孙继龙李轩带队教师:熊慧修春波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智能车背景 (1)1.2智能车意义 (1)1.3技术报告主要内容 (2)第二章智能车系统总体设计及技术概要 (3)2.1基于磁传感器直立智能汽车系统的组成 (3)2.2单片机控制模块 (3)2.3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3)2.4系统的主要特点 (4)第三章基于磁传感器直立智能汽车的硬件设计 (5)3.1单片机控制器模块外围电路 (5)3.2电源模块设计 (7)3.3传感器模块设计 (8)3.3.1角度传感器 (8)3.3.2加速度传感器 (8)3.3.3轨道上电磁信号的产生 (9)3.3.4导线周围的电磁场 (11)3.3.5磁场检测方法 (12)3.3.6信号选频放大 (14)3.4驱动电路的设计 (17)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3.5测速模块 (19)第四章基于磁传感器智能汽车的软件设计 (21)4.1车模平衡控制 (23)4.1.1车模角度和角速度测量 (26)4.1.2车模加速度的控制 (31)4.2车模速度控制 (33)4.3车模方向控制 (40)4.3.1 道路电磁中心线的偏差检测 (41)4.3.2轨道识别 (43)4.3.3信号处理 (45)4.3.4转向实现 (46)第五章赛车机械结构的调整 (47)5.1赛车的基本尺寸参数 (47)5.1.1赛车的整体图 (47)5.1.2智能车参数要求 (47)5.1.3赛车尺寸参数表 (48)5.2结构分析 (48)5.3车模底盘改装 (49)5.4传感器的安装 (50)5.4.1测速传感器 (50)5.4.2加速度计与陀螺仪的安装 (51)5.4.3电磁传感器安装 (52)第六章总结 (54)目录致谢 (55)附录A参考文献 (I)附录B程序代码 (I)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智能车制作背景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动化分教指委)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智能车电磁环岛算法

智能车电磁环岛算法

智能车电磁环岛算法1. 背景介绍智能车是指集成了各种先进技术和智能算法的汽车,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

电磁环岛是指交通路口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车辆需要绕过一个中央障碍物,形成环形行驶的场景。

智能车在电磁环岛情况下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来实现安全、高效的行驶。

2. 目标与挑战智能车在电磁环岛情况下面临以下目标和挑战: - 目标:实现电磁环岛内的安全、高效行驶。

- 挑战: - 确定合适的路径规划策略,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 实时感知环岛内其他车辆和障碍物,并及时做出响应。

- 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行驶时间。

3. 解决方案为了实现智能车在电磁环岛内的安全、高效行驶,可以采用以下解决方案:3.1.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指根据车辆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一条最优路径的过程。

在电磁环岛情况下,路径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避免与其他车辆碰撞:使用智能车间通信技术,获取周围车辆的信息,包括位置、速度等,并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行驶路径,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 优化行驶时间:通过预测环岛内其他车辆的行驶轨迹,尽可能选择最短的路径来减小行驶时间。

3.2. 实时感知与响应智能车需要实时感知环岛内其他车辆和障碍物,并及时做出响应。

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来实现实时感知与响应: - 传感器技术: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来获取环岛内车辆和障碍物的信息。

- 目标检测与跟踪: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环岛内的目标进行检测和跟踪,并预测其行为。

- 控制策略: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和预测结果,智能车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如减速、变道等,以保证安全行驶。

3.3. 算法优化为了提高智能车在电磁环岛内的性能,可以进行算法优化。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 并行计算:使用并行计算技术,加速路径规划和目标检测等算法的执行速度。

-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环岛内其他车辆的行为进行建模和预测,以提高路径规划和控制策略的准确性。

基于电磁引导的智能车系统设计方法

基于电磁引导的智能车系统设计方法

基于电磁引导的智能车系统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电磁线引导,通过电感采集的方法实现对智能车控制,使用K66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单元,以及电感电容,编码器,蓝牙,红外线测距,无线串口透传等传感器,来实现数据处理以及智能车的行驶,使用经典的均值滤波算法和PID控制算法等算法,让智能车能够平稳且快速的通过环岛、十字路口、爬坡、会车等一系列道路元素,很好的展现对自动驾驶的模拟。

标签:电磁;传感器;无线串口透传;PID控制算法;一、引言现如今,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而无人驾驶的技术难点在于路况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措施,路况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决定了智能车的应对措施。

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中,智能车成功的把硬件和软件成功的及为一体,在设计硬件的同时要考虑算法在处理数据的难易程度。

它在设计过程要有合理的规划与决策,只有前期的合理的硬件才能让后面的数据处理变得容易。

它采用了电感采集、串口通信、无线通信、微处理器、红外传感器、数据处理,机械构造等技术,智能车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和发展方向。

通过比赛,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让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乐趣,智能车硬件和软件的学习已经成为培养计算机类大学生学习、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总体设计智能车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八大模块:电路模块、电感采集、编码器、红外模块、驱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调试模块、稳压模块。

主控模块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这样可以尽量采用PCB内部走线,可以避免因接线处不稳定导致电路断路或者信号不稳的情况。

电路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源以及通过电流电压的变化传递各模块之间的信息。

电感采集通过电感电容采集电磁,来引导智能车的行驶方向。

驱动模块包括舵机驱动和电机驱动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通过DL-30无线串口透传来实现智能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和指令传输。

调试模块通过蓝牙和OLED来显示智能车采集的数据,让数据变得可视化。

稳压模块保证电源持续稳定的输出电流。

智能车电磁归一化算法

智能车电磁归一化算法

智能车电磁归一化算法智能车电磁归一化算法是指在智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电磁兼容性,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

电磁归一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智能车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进行控制和减小,使其满足相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

智能车作为一种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问题。

电磁辐射是指智能车在工作时,由于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产生的电磁波向周围环境传播的现象。

而电磁感应是指智能车在电磁环境中受到其他电磁设备或环境电磁波的影响,导致其自身电子元器件工作异常或故障。

为了解决智能车的电磁兼容性问题,需要进行电磁归一化设计。

首先,智能车的电子元器件布局应合理,避免电磁辐射点集中在特定区域,采用分散布局的方式减小电磁辐射强度。

其次,智能车应选用电磁兼容性好的材料和元器件,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概率。

例如,选择低电磁辐射的处理器、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等。

再次,智能车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进行合理的布线和屏蔽,减小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可能性。

此外,智能车的电磁屏蔽措施也非常重要,可以采用金属外壳或电磁屏蔽罩等方式来阻隔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

在智能车电磁归一化算法中,除了上述硬件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术手段外,还包括软件方面的算法设计。

智能车的软件系统应具备电磁兼容性设计,采用适当的算法和策略来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影响。

例如,采用合理的信号处理和滤波算法,降低电磁干扰对传感器信号的影响。

同时,智能车的软件系统应具备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电磁环境条件,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和参数,以减小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风险。

智能车电磁归一化算法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智能车的功能需求、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电磁环境条件等。

通过合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智能车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水平,提高其电磁兼容性。

这对于智能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非常重要,也是智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智能小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智能小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4 硬件结构设计及实现-------------------------------------------------4
4.1 单片机----------------------------------------------------------------------------------------4 4.2 路径信息采集模块-------------------------------------------------------------------------4 4.3 舵机及电机驱动模块----------------------------------------------------------------------4 4.4 测速模块-------------------------------------------------------------------------------------4 4.5 电源系统-------------------------------------------------------------------------------------4 4.6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4
根据电磁学,我们知道在导线中通入变化的电流(如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 流),则导线周围会产生变化的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如 果在此磁场中置一由线圈组成的电感,则该电感上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且该感应 电动势的大小和通过线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由于在导线周围不同位 置,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所以不同位置上的电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 应该是不同。据此,则可以确定电感的大致位置。 首先,由毕奥-萨伐尔定律知:通有稳 恒电流I长度为L的直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距离导线距离为r处P点 2 I 0 的磁感应强度为: B sin d 1 4 r ( 0 4 107 N / A2 ) 由此得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20KHz 电源参考设计方案
(竞赛秘书处技术组版本1.0)
第五届全国大学“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新增加了“电磁组”。

根据比赛技术要求,电磁组竞赛,需要选手设计的智能车能够检测到道路中心线下电线中20KHz交表电流产生的磁场来导引小车沿着道路行驶。

在平时调试和比赛过程中需要能够满足比赛技术要求的20KHz的交流电源驱动赛道中心线下的线圈。

本文档给出了电源设计参考方案,参赛队伍可以根据这些参考设计方案自行设计制作所使用电源。

一、 电源技术指标要求:
根据《竞赛比赛细则》附件三关于电磁组赛道说明,20KHz电源技术要求如下:
1、驱动赛道中心线下铺设的0.1-0.3mm直径的漆包线;
2、频率范围:20K±2K;
3、电流范围:50-150mA;
下图是赛道起跑区示意图,在中心线铺设有漆包线。

图1 竞赛跑道起跑区示意图
首先分析赛道铺设铜线的电抗,从而得到电源输出的电压范围。

我们按照普通的练习赛道总长度50,使用直径为0.2mm漆包线。

在30摄氏度下,铜线的电阻率大约为 0.0185欧姆平方毫米/米。

计算可以得到中心线的电阻大约为29.4欧姆。

按照导线电感量计算机公式:
4
2ln0.75()
l
L l nH
d
⎛⎞
=×−
⎜⎟
⎝⎠。

其中l, d的单位
均为cm。

可以计算出直径为0.2mm,长度50米的铜线电感量为131微亨。

对应20KHz下,感抗约为16.5欧姆。

可以看出,线圈的电感量小于其电阻值。

由于导线的电感量与铺设的形状有关系,上述计算所得到的电感量不是准确数值。

另外,我们可以在输出时串接电容来抵消电感的感抗。

所以估算电源电压输出范围的时候,我们不再特别考虑线圈的电感对于电流的影响。

为了方便设计,我们设计电源输出电压波形为对称方波。

由于线圈电感的影响,线圈中的电流为上升、下降沿缓变的方波波形。

如下图所示
图2 线圈驱动电压与电流示意图
对于电阻为29.4欧姆的赛道导线,流过100mA的电流,电压峰值应该大于3V。

考虑到赛道长度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漆包线的直径减少等原因,设计电源输出电压的峰值为6V。

在输出电流为150mA的时候,电源输出功率大约为0.9W。

二、 电源组成
电源电路包括振荡电路、功率输出电路、恒流控制电路以及电源等组成。

如下图所示:
图3 电源组成框图
如上各分部功能可以采用不同的电路实现。

下面分别给出各个电流的参加考设计方案。

1、振荡电路:
产生中心频率为20KHz的对称方波信号。

为了满足功率输出电路的需要,一般输出极性相反的信号。

可以使用普通的555时基电路产生振荡信号,也可以使用简易的单片机产生振荡信号。

为了方便调试,信号频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

图4 由555时基电路组成的振荡电路

图6 由MEGA8单片机组成的信号发生电路
在上图所示使用单片机MEGA8产生20kHz的信号。

可是使用单片机中定时器、PWM模块或者中断来实现。

同时还可以外部连接显示接口显示当前的输出频率、输出电流的大小。

2、功率输出电路:
由于输出驱动信号电压、电流、频率较大,需要一定输出功率驱动跑道线圈,因此最后需要功率输出电路。

可以采用分立大功率晶体管搭建输出电路,也可以使用的电机驱动桥电路集成模块。

选择时需要注意电路的频率响应应该大于20KHz,输出功率大于2W。

在制作时需要注意电路的散热。

图7 基于分立元器件的功率输出电路
图8 由L298组成的功率输出电路
图9 基于VMOS/IR2153功率输出电路。

在上面电路中,IR2153一方面内部集成了类似于555的时基振荡电路以及VMOS管驱动电路。

3、恒流控制:
恒流电路控制输出电流在100mA左右稳定,不随着电源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根据比赛规则的要求,恒流输出控制不需要特别的精确。

一般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限流电阻控制电流的稳定。

如下图所示:
图10 输出限流电阻
也可以利用晶体管的在放大区集电极的恒流特性进行控制。

如下图所示:
图11 利用NPN晶体管的恒流输出电流
图12 利用PNP晶体管的恒流输出电流
晶体管可使用大功率双极性晶体管,也可以使用功率MOS管。

从电流设定稳定性和恒流特性来看,使用功率双极性晶体管更好。

4、电源:
电源部分提供电路中所需要的各种低压稳压电源。

保证信号振荡电路和恒流控制电路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一般串联稳压集成电路实现。

三、 参考设计电路:
如下给出了两个完整的参考设计电路图。

电路设计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自行设计。

图12 基于IR2153的设计
图13 基于555的设计
四、 调试:
电源设计完制作完毕后需要进行如下的调试:
1、输出电流调试:
电源安装完毕后可以外接10-100欧姆的负载进行调整输出电流。

可以直接使用示波器测量阻性负载的外加电压的峰峰值,再除以电阻的阻值,便可以得到输出电流的数值。

也可以在电路的功率输出桥下外接一个直流毫安表来显示输出电流的大小。

如图12,13中的外接电流表所示。

调节恒流设定电位器,使得输出电流在100mA左右。

外部负载电阻在10和100欧姆的时候,都应该在50-150mA之内。

2、输出频率调试:
可使用的示波器或者具有频率测量的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频率。

外接10欧姆的负载进行测量负载上电压的频率。

调节频率设定电位器使得电源频率输出在20±2kHz。

频率调节电流调节
电流显示
频率显示
图14 安装完毕的电源和频率测试万用表
调试完毕后,使得电源在负载10欧姆之下连续工作1个小时,电源输出的电流、频率都不会漂移出要求的范围。

注意事项:
1、功率管散热:
在外部负载比较小的时候,电路中功率输出晶体管、恒流控制晶体管上的功耗比较大。

特别是在整个电路的电源电压较高(比如+12V)的时候,需要对于功耗比较大的晶体管进行合理的散热,以提高电源的工作热稳定性。

2、电源:
根据赛道线圈的阻抗,选择电源电压值。

如果外部线圈阻抗较低,可以选择5-7.2V的工作电压。

如果道路线圈阻抗较大,超过了100欧姆,使用+12V 的直流电源。

可以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也可以使用蓄电池进行供电。

3、串接谐振电容:
当赛道比较长的时候,赛道线圈的电感较大,可以在赛道线圈连接中通过串联电容抵消赛道线圈的感抗。

具体电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测量赛道的电感进行匹配。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秘书处技术组
2009-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