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卖油翁》同步练习1.给加粗字注音。

(1)咨()(2)自矜()(3)睨()(4)忿然()(5)酌油()(6)杓()2.下列各组词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

A.遣送邀请假寐闲遐()B.盘盂懿德拾遗家浦()C.廉者惭色范晔复盖()D.排闼踌躇忌讳擦拭()3.解释加粗词。

A.公亦以此自矜()B.但微颔之()C.尔安敢轻吾射()D.(油)自钱孔人()E.惟手熟尔()F.笑而遣之()4.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D.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5.《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谥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

能力提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睨</PGN0226A.TXT/PGN>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夸耀)B.尝射于家圃(菜园;指场地)C.释担而立睨之(瞪眼睛)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④③ D.①③④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

第2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鲁教版初一上)

第2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鲁教版初一上)

第2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鲁教版初一上)一、讲明以下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二、辨不以下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5.渔人甚异之。

之:三、依照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闻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样差不多上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确实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讲:〝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乐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讲»选自«»,作者,是时闻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讲»的结构,我们能够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讲»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佩服的句子是。

9.«爱莲讲»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掣棒(chè)鹚老(cí)猢狲(hú)B.青鹞(yào)老鹳(guàn)鲂鱼(fáng)C.花鸨(bǎo)愕然(è)蓼汀(dīng)D.踵(zhǒng)窗棂(líng)幌一幌(huǎng)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掣:拔,抽)B.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径:直接)C.水蛇跳一跳,又变作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D.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踵。

(踵: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B.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目瞪口呆。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从他语焉不详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有没有亲身实践,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热播电视剧《庆余年》受到广大观众追捧,原因是因为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

D.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问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级开展“学生骑车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强调说:“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恃:依靠,凭借。

其一:其中一个。

其,其中的。

南海:不是指中国南方的南海,而是指佛教胜地普陀山,该岛属浙江省,在东海之中。

何如:怎么样。

本文中是商量语气。

钵:和尚盛食物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及。

明年,指第二年。

惭色:惭愧的神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

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

雍正年间中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

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锦江书院讲学。

著有《白鹤堂诗文集》。

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

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

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

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

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

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

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

”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

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

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2、相关知识: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26.27课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26.27课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26课练习题班级姓名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自矜.()2、菜圃.()3、睨.()4、忿.然()5、酌.油()6、但微颔.之()7、发矢.()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公亦以此自矜..于家圃..2、尝射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4、睨.之,久而不去.5.、.但.微颔.之6、汝亦.知射乎7、无他,但.手熟尔8、忿然..9.、.“.尔安..敢轻.吾射翁曰10、乃.取一葫芦置.于地11、以钱覆.其口12、惟.手熟尔13、康肃笑而遣.之三、找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吾射不亦精乎?3、“尔安敢轻吾射!”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比较其1、尝.射于家圃,古义:()今义:()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3、无他,但.手熟尔古义:()今义:()4、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各组的词的含义:1、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2、但手熟尔.惟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释担而.立久而.不去六、翻译下列句子: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4、无他,但手熟尔5、尔安敢轻吾射!6、我亦无他,惟手熟尔7、康肃笑而遣之。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陈尧咨看待自己射击的句子是,,。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的态度。

从神态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击的句子是,,表现了他对陈尧咨射击的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击的句子是,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八、简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七年级语文上册27课练习题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填空:课文选自《》,作者,我国古代的家,家。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阙.()2、嶂.()3、曦.月()4、襄.()5、沿溯.()6、急湍.()7、飞漱.()8、属.引()9、绝巘.()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三峡七百里2、略无阙...处3、自非..。

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上)

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上)

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上)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3.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2〕蜀之鄙有二僧之:鄙:〔3〕吾欲之南海之:〔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顾: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讲明:〔1〕蜀之鄙有二僧古义:今义:〔2〕贫者语于富者曰古义:今义:〔3〕子何恃而往古义:今义:〔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今义:5.下面加点词讲明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西蜀之去〔到、往〕南海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欲之南海B、蜀之鄙有二僧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西蜀之去南海7.区不以下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讲明了什么?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A.不管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咨询第一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咨询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宝,能够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缘故是。

第二部分:〔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第26课《卖油翁》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第26课《卖油翁》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第26课《卖油翁》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1.给加粗字注音。

〔1〕咨〔〕〔2〕自矜〔〕〔3〕睨〔〕〔4〕忿然〔〕〔5〕酌油〔〕〔6〕杓〔〕2.以下各组词中都有一个错不字,把它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

A.遣送邀请假寐闲遐〔〕B.盘盂懿德拾遗家浦〔〕C.廉者惭色范晔复盖〔〕D.排闼犹豫忌讳擦拭〔〕3.讲明加粗词。

A.公亦以此自矜〔〕B.但微颔之〔〕C.尔安敢轻吾射〔〕D.〔油〕自钞票孔人〔〕E.惟手熟尔〔〕F.笑而遣之〔〕4.判定以下各句翻译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明白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杰出吗?〔〕C.尔安敢轻吾射!你如何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D.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5.«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谥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闻名________。

能力提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睨</PGN0226A.TXT/PGN>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咨询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钞票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钞票孔入而钞票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讲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公亦以此自矜〔炫耀〕B.尝射于家圃〔菜园,指场地〕C.释担而立睨之〔瞪眼睛〕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自豪自满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④③ D.①③④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
(2)蜀之鄙有二僧之: 鄙:
(3)吾欲之南海之: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 顾:
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
今义:
(3)子何恃而往
古义:
今义: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
今义:
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
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 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
(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数年: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自:
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8.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

A.反问B.感叹C.疑问D.肯定E.加强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9.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
(二)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蜀鄙二僧》答案
1.《白鹤堂文集》彭端淑2.略3.(1)告诉、说(2)的;边境(3)到(4)助词,无实义;难道4.(1)古义是边境,今义是品质低劣或轻蔑(2)古义是告诉,读yù;今义是话或语言,读音
是yǔ(3)古义是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是指儿子。

(4)古义是反而、难道;今义是看或照管、注意5.C6.D7.(1)距离;到……去(2)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8、略9.物质条件10.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

(意近即可)11.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做,是主观努力,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意近即可)12.D13.贫僧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自己条件好得多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意近即可)14.多年;从15.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6、B17、A18、①C②B③E④A19、不完全一样。

前一个是询问,意在了解情况;后一个表感叹,意在指出毫无可能。

20、为了生存。

21、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没有察觉到。

22、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23、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