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
消化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消化系统的生理学基础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器官的组合,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摄入的食物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供给身体所需。
消化系统的生理学基础涉及到消化道的结构、分泌和运动等方面。
一、消化道的结构消化道包含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始点,其中含有牙齿和舌头等结构,能够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食管将食物从口腔传输至胃部。
胃是消化道中最大的脏器之一,具有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类的功能。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能够分解和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大肠主要用于水分的吸收和残余物质的排泄。
二、消化道分泌物的功能消化道内的分泌物起着重要的消化作用。
口腔中的唾液包含有淀粉酶、黏液和抗菌物质等,可以进行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胃酸的分泌能够杀灭病原微生物和促进蛋白质的降解。
胃蛋白酶则能够分解蛋白质为较小的肽链和氨基酸。
胆汁和胰液是小肠内主要的消化液。
胆汁帮助脂肪的乳化,增加其表面积以便被酶类降解。
胰液含有多种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可分别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三、消化道的运动消化道的运动可以分为节律性运动和推进运动。
胃部的节律性运动称为胃波,有利于混合和降解食物。
小肠的节律性运动称为肠波,有促进吸收的作用。
推进运动则由平滑肌的收缩产生,将食物推动到下一段消化道,这种运动称为蠕动。
四、消化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消化道的功能还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消化道的神经系统分为本地神经系统和迷走神经系统。
本地神经系统是由各消化器官内的神经元组成,能够调节局部的消化运动和分泌。
迷走神经系统受到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控制,对消化道产生远程调节作用。
消化道还有许多内分泌细胞,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和胆固醇酸等,影响消化道的分泌和吸收。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的生理学基础包括消化道的结构、分泌和运动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并对各种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生理学-消化系统

外
来
一
神 经
神
经
调
节
内 在
神
经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a、β受体结 合,使消化管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唾液变粘稠
迷 走 神 经: 副交感 (横结肠以前) 神经
盆 神 经: (横结肠以后)
节后纤维释放Ach与M 受体结合,使消化管 运动增强,消化腺分 泌增多,唾液变稀薄
三、 小 肠 内 消 化
(一)胰液及其作用
•性质:无色无味呈弱碱性,PH7.8-8.4,分泌1.0-2.0L/日
•成分与作用:水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胰淀粉酶:分解 淀粉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胰 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为小分子多肽;糜蛋白酶原在已经激活的胰蛋白酶的作用 下转化为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小分子多肽;二者共同作 用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内因子的作用:协助B12吸收 •黏液的作用:中和胃酸;形成胃黏液碳酸氢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
1.胃的基本运动形式
(二)胃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维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 2.容受性舒张:是胃的特殊运动形式 3.蠕动:形成胃排空的动力
2.胃的排空 胃排空的动力:是胃的运动;胃排空的阻力:是幽 门括约肌的收缩 三大营养素的排空顺序:糖>蛋白质>脂肪;混合 食物为4-6小时 胃排空的特点:是间断进行的(受肠胃反射的影响)
•所以:胰液是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
•来源:胰腺的导管细胞和腺泡细胞
•临床连接:胰腺炎
(二)胆汁及其作用
来源及性质:肝细胞分泌。肝胆汁(金黄色弱碱) 胆囊胆汁(暗绿)
成分:主要是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和无机盐等 作用:1.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协助脂溶性维生素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中和胃酸,保 护肠黏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
常见小肠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小肠疾病
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体检和肠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 病。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管的生理功能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小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大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肝脏与胆囊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负责食物的摄取、运 输、消化和吸收。
免疫功能
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 ,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水
约占胆汁总量的97%。
胆盐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卵磷脂
01
降低胆汁表面张力,防止胆汁中胆固醇析出。
胆固醇
02
参与脂肪代谢。
无机盐
03
维持胆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 2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构特点
小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有大量的绒毛和微 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功能特点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分泌、运动和免疫等多种功能。
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
小肠液成分
主要包括肠液、胆汁和胰液,其中肠 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含有胆盐和 胆固醇,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和碳酸 氢盐。
《生理学之消化系统》课件

02
口腔消化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结构
口腔包括唇、颊、腭、舌、牙和口 腔腺等部分,是消化道的起始部。
口腔功能
口腔具有咀嚼、味觉、吞咽、发音 和言语等功能,其中咀嚼和味觉是 最主要的功能。
唾液的成分与作用
唾液成分
唾液主要由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 泌,含有水、电解质、黏蛋统保健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
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消化系统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07
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的途径与特点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消化系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中副交感神经 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将消化道的感受信息传入中枢,传出神经则将中枢的调节 信息传至效应器官。
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精确、短暂,对消化系统的分泌和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 作用。
胃液的成分与作用
成分
胃液主要由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组成。
作用
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为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黏液 具有润滑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内因子能与维生素B12结合,促进其吸收。
胃的运动与排空
运动
胃的运动形式包括容受性舒张、蠕动和移行性复合运动。容受性舒张使胃能容纳大量食物;蠕动将食物与 胃液充分混合并推向幽门;移行性复合运动有助于清除胃内残留食物和防止细菌过度生长。
生理学--消化系统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内在NS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二)外来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
消化液分泌↓, 消化道运动↓ ,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T5
2.副交感神经
large intestine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残渣 粪便
rectum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收缩性;
2.舒缩迟缓;
3. 富有伸展性;
4.节律性收缩(不稳定); 5.对不同性质的刺激敏感性不同: 如:对温度变化、化学和牵张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第一节
消化……
概
述
…营养物质…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
…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进入血液和淋巴…
oral cavity
食物 食团
esophagus
stomach
食糜
small intestine 食糜
消化液分泌↑, 消化道运动↑, 消化道括约肌松弛。
L2
图6-3消化系统的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交 感 及 副 交 感 传 入
迷走-迷走反射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 化学、机械感受器 受到刺激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人体与动物生理学 【第五章 消化系统】

• 3.主动转运 (1)概念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细胞通过本 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 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 程。在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中研究得最充分 的是Na+和K+的主动转运过程。
• (3)主要特点:①专一性;②运送速度可达 饱和;③方向性;④选择性抑制;⑤需能, 即与能量传递系统偶联。
思考题
1、胰液中含有的无机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A Cl- B HCO3- C Na+ D K+
B
E Ca2+
2、胆汁中不含有
D
A 胆色素 B 胆盐
C 胆固醇 D 消化酶
E 卵磷脂
练习:下列哪一因素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淀粉及其分解产物 D.以上都是 B
第七节 摄食的调节
• (二)胃的结构特点是: • 1肌层较厚。 • 2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
• 3 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 • (1)贲门腺 • (2)幽门腺 • (3)胃底腺: • 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 未分化细胞。
3.1)胃酸的作用 ➢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 ➢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 促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 促Fe2+和Ca2+的吸收
1)中和HCl,保护肠黏膜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2.胰酶
1)胰淀粉酶
淀粉
胰淀粉酶
麦芽糖、葡萄糖
2)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
3)蛋白酶原
消化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消化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本文档将重点介绍消化系统生理学的一些关键内容。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完成消化过程。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
在口腔中,食物通过咀嚼和混合唾液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和脂肪。
食管食物从口腔通过食管进入胃。
食管是一个肌肉管道,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向下推进,直到达到胃部。
胃胃是一个位于腹部的大型器官,具有储存和混合食物的功能。
同时,胃内的胃酸和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主要的吸收器官。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内,食物被进一步分解和吸收。
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也在小肠中帮助消化和吸收。
大肠和肛门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的调控消化过程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神经调控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来调节消化系统。
迷走神经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而交感神经系统则抑制这些过程。
激素调控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胃酸的分泌受到胃酸素的调控,胰岛素则调节血糖水平。
总结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每个器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健康的消化过程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和激素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
希望这些重点内容对于理解消化系统生理学有所帮助。
以上是本文档对消化系统生理学的重点内容的简要介绍。
消化系统生理学

消化系统生理学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负责将食物分解、吸收和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组成部分。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确保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有效地利用。
一、口腔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在口腔中开始。
通过咀嚼,食物被分解成小块,增加其表面积以方便消化。
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酶类物质,如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简单的糖类。
二、食道的运输功能食物咀嚼后,通过咽喉进入食道。
食道是一根肌肉管道,具有推动食物向胃部运输的功能。
这个运动过程称为吞咽,由口腔和咽喉的协同作用完成。
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经过一系列肌肉收缩,称为蠕动运动。
三、胃的消化和吸收胃是一个容器状的器官,位于食道与小肠之间。
它分泌胃液,包含消化酶和酸,用于将食物进一步分解和消化。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
同时,胃液的酸性环境有助于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消化食物。
在胃中,食物不断地与胃液混合,并逐渐转化为半流体状态,称为胃食糜。
胃通过蠕动运动将胃食糜向小肠推进,然后进入下一个消化阶段。
四、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中,食物与胰液和肠液混合,继续消化过程。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用于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肠液则包含肠腺酶,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此外,小肠壁上有微细绒毛状的肠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吸收主要发生在空肠和回肠。
营养物质通过肠壁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运输到各个部位供给能量和营养。
五、大肠的水分吸收和排泄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
大肠主要起到水分吸收和形成固体排泄物的功能。
在大肠中,水分被重新吸收,使排泄物变得固体。
此外,大肠中寄生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未被消化吸收的物质,并产生维生素K等有益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口腔、食管 胃、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肛门。
二、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小肠腺、大肠 腺 内分泌腺 肝、胆、胰腺 外分泌腺
口腔
口腔← 唾液←唾液腺 ↓
咽
↓
食管
↓
胃腺→胃液 → 胃← 胃肠激素
↓
↓
小肠腺 →小肠液→ 小肠 (十二指肠) ↓ ↑↑
主要成分
淀粉酶、粘液 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HCO3-、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原)、糜蛋白酶(原) 胆盐、胆固醇、胆色素
小肠液 1.0-3.0 7.6-8.0
粘液、肠激酶
大肠液 0.6-0.8 8.3-8.4
粘液、 HCO3-
消化液的生理作用:
1)稀释食物与血浆等渗,有利吸收;
大肠腺 →大肠液→ 大肠 ↓
直肠 ↓
胆胰 汁液 ↑↑ 肝胰
肛门
消化
1)定义:在消化道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的过程。 →糖→葡萄糖
混合食物 →脂肪→脂肪酸+甘油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2)消化方式 ⑴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依靠肌肉舒缩把食物分解成为 小分子的过程 ⑵ 化学性消化:消化道依靠消化酶把食物分解成为小 分子的过程
VD: PD: LP: I C: PY:
3.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
1)过程:起步点(胃中部)→幽门 2)生理意义: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抑制组织胺和胃泌素。
1.胃容受性舒张
1)定义:进食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的舒张
2)途径
食物 ↓ 咽、食管感受器 ↓ 迷走-迷走短反射 ↓ 传出神经 ↓ 肽类VIP或NO ↓ 胃舒张
?← CCK 易化作用
3)生理意义:暂时贮存食物。
2. 移行性复合运动
1)定义:收缩胃中部→幽门推进,1次/90 min,持续3-5 min 2)意义:胃内遗留食物推送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作准备 3)波形: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等
3. 胃液分泌调节
1)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 2)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㈡ 机械性消化——胃运动
胃酸 (HCl)
① 分泌细胞:胃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量的关系 ② 壁细胞结构 ③ HCl分泌机制 ( H泵的工作机制 p 176, 图6-7 ) ④ 餐后碱潮: 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的同时大量HCO3-入血 ⑤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中糖蛋白和HCO3-在胃粘膜表面形成
内因子-VB12吸收
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
⑴ 迷走神经 ↓
Ach +
壁细胞M3受体 ↓
IP3↑ ↓
Ca2+↑ ↓
H+↑
⑵ G细胞 ↓
胃泌素 +
壁细胞胃泌素受体 ↓
IP3↑ ↓
Ca2+↑ ↓
H+↑
⑶ 肠嗜铬样细胞(ECL) ↓
组织胺 +
壁细胞胃H2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 ↓
cAMP↑ ↓
H+↑
M受体阻断剂是阿托品 (atropine) H2受体阻断剂是甲氰咪呱(西咪替丁cimetidine)
⑵ 胃期
① 定义:食物入胃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作用途径: ③ 特点:量占60%、酸度、消化力也很高。
⑶ 肠期
① 定义:食糜入肠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作用途径:食糜→胃泌素、肠泌酸素、氨基酸→胃酸↑ ③ 特点:量、酸度、消化力较低。
假饲 ( sham feeding )
在食管行切断术,食物不能入胃,在胃造瘘收集胃液的方法
的保护层,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作用
⑥ 生理作用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原 C)促进铁钙吸收 D)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E)胃溃疡病因之一
胃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量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壁细胞结构
HCl 分 泌 机 制
基底膜:钠泵/HCO3--Cl-逆向转运体/K+通道 顶端膜(官腔膜):氢泵/K+通道/Cl-通道 氢泵:1ATP:1H+(出):1K+(入)
餐后碱潮: 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的同时大量HCO3-入血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液成分 胃蛋白酶原 粘液蛋白 内因子
分泌细胞 主细胞 粘液细胞 壁细胞
生理作用 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含 笨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 润滑,保护,抗酸和抗碱作用 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其他 胃蛋白酶激活属正反馈,激活胃蛋白酶原 的最适pH=2~3。胃蛋白酶的失活pH>5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缺乏内因子,产生巨幼红细胞贫血
2)提供最适pH,提高消化酶活性;
3)分解食物,有利吸收;
4)保护消化道,防止损伤。
唾液腺
颌下腺 舌下腺 腮腺
作用:初步 分解食物中 的淀粉
舌 声门
食管 气管
会厌 食道上括约肌
胃内消化
㈠ 化学性消化——胃液
1. 胃液性质:无色、酸性pH=0.9~1.5
2. 胃液成分 无机物:HCl、 NaCl、KCl
↓ 胃感受器
↓ 迷走-迷走反射 壁内神经丛反射
↓
↓ 胃泌素
↓ 胃液↑
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抑制性因素
作用机理
盐酸 脂肪 高张溶液
①当pH=1.2~1.5时产生负反馈调节; ②盐酸→胃泌素↓,生长素↑,促胰液素↑,球 抑胃素→胃液↓
肠抑胃素: 由小肠粘膜提取的抑制胃运动的综合性激素。
高张溶液→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胃液↓
胃泌素受体阻断剂丙谷胺 (proglumide) 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前列腺素E2 组胺酸脱羧酶抑制ECL合成组胺 ◇ 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PGE2/PGI2)、上皮生长因子
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⑴ 头期
① 定义: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实验方法:假饲 ③ 作用调节途径: ④ 特点:量占30%、酸度(pH)、消化力(胃蛋白酶)都很高
食物
↓ 头部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中枢神经
↓ 传出神经 (迷走神经)
↓
乙酰胆碱 (Ach) ↓
ECL细胞 ↓
胃液↑
乙酰胆碱 (Ach) ↓
胃腺壁细胞 ↓
胃液↑ (为主)
肽类物质
↓ 促胃液素释放肽
GRP
↓ G细胞
↓ 胃泌素↑
↓ 胃液↑
多肽食物
(蛋白产物-氨基酸)
食物 ↓
↓ 壁内神经丛
↓ G细胞
↓
吸收
1)定义:消化后的小分子进入血液循 环的过程。 2)吸收方式
⑴ 主动吸收:离子泵; ⑵ 被动吸收:过滤、扩散、渗透、 易化。
消化液的成分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分泌量 (L/d)
1.0-1.5 1.5-2.5
1.0-2.0
0.8-1.0
pH
6.6-7.1 0.9-1.5 7.8-8.4 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