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众多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章,寻求美、感觉美和体验美,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言,感知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

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

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西北望,射天狼”的雄浑,“无言独上西楼”的哀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

鲁迅的犀利,欧·亨利的幽默,冰心的细腻,苏东坡、毛泽东的大气……无论是哪位作家的哪一种语言风格,都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与享受,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二、披文入境,体味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写文章时,胸中必有一个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包括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其中的美。

例如,在讲授《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情感的描写,感受荷塘和月色的美丽和静谧。

二、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式,发现和感受语文学科中的美。

例如,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在讲授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创设审美情境审美情境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审美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当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美。

例如,在讲授《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黄河的视频和音乐,创设出雄壮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和壮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创设出生动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四、拓展审美空间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拓展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审美空间,增强审美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的美。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审美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审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较好地利用教材实现这一目标呢?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美育有着广阔的领域,它既触及人的感性,也诉诸人的理性;既作用于人的感官,也触及到人的灵魂,它把真正的人的审美价值的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它在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育中的价值定向和创造功能。

1.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诸因素的完整结合。

素质教育强调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它非常明确地将审美教育列入其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采取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中华民族要振兴,东方巨龙要腾飞,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

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深入浅出,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美的含义和实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阶段进行审美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审美教育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问题。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被逐步重视。

本文意在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审美教育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审美教育旨在将课程的理性内容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统一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发挥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目能祥的诗词名句制成贺卡、书签,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对了。

学生制成贺卡或书签,形式新颖各异,有些别致的竟然画上了水墨山水,用竖行题诗,意境幽远,境界开阔。

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诠释了对诗词的领悟与再创作,审美的目的就有不经意间达到了。

二、创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入境”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或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以收到理解全文主题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卖炭翁》一课,可以用多媒体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

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入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

结果那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中,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信件,情感、想象,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二、理论探讨1.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学、自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情感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二是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三是具有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创造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等。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文章的美学价值。

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黛玉葬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摘要:语文处处皆生活,生活之美无处不在。

生活外延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宽。

生活充满美,语文就反映美。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审美的情操。

对学生开展社会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进行“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 要不断培养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 , 对 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教育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
1 . 通过文本形象 , 让学生感知“ 美”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 习文本 的时候 。 领悟其 中人或者 物的形象特点 , 对文本进行审美性阅读。比如 , 八年级语文 中毛 泽东的《 长征》 主要通过夸张等修辞手法 , 将红军 长征 途中的艰 难 困苦很轻松地描绘 出来 。“ 五岭逶迤腾 巨浪 ,乌蒙 磅礴走泥 丸 。” “ 更 喜岷 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教师可 以通过提 问 来让学生明 白为何那么艰难 的长征 之行 , 在 诗人 的笔下却表现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的限制 , 它们没有较强 的思维能力 . 但是有着较强的求 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就能引导他们 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象体验文本展现 出来的 自然美和事物美 。教师在进行
其中, 最为重要 的是思想道德 素质教育 中的美育 。语文 学科 实
施 的审美教育就是运用美学原理和法则 , 传递语文学科 的知识 , 语 文教学 的过程中 , 应营造一定 的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比如 , 在 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 的素质教育 。也就是说 , 在语文教学 的过 对巴金 的散文《 繁星》 进行教学的时候 , 对学生而言 , 头顶的星空
得如此轻松。教师可以将后面的《 老山界》 《 长征节选》 向学生作 最终通过引导的方式 , 让 学生 明白红军当时那种大 良好的作用 。比如 , 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幼时记趣》 中, 作者通 概括性讲授 , 过记叙几件较为有趣 的事情来 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 。通过对 文 无畏 、 坚强 、 执着 、 勇往直前 的革命情怀展现出来 的美 。
试论 初 中语 文教学 中的审 美教育
江 苏省 丹 阳市华 南 实验 学校 任 华军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性和可行 性。 关键词 : 语文教 学 审美教育 发展 中 图分 类号 : G6 3 3. 3 文 献标 —9 7 9 5 ( 2 O 1 3 ) 0 8 ( c ) 一0 1 7 0 —0 1
1 审美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1 审美 教育 的含义 2. 1 语文 教师挖掘 教材 中 的美 般地 说 , 在文 艺 作 品 中 , 凡是 人们 所 审 美 与 审 美 教 育 二者 有 着 一 定 的 联 系 文 学 作 品是 对我 们 现 实 同时又有 着区别 。 审 美 教 育 的 含 义 是 建 立 肯 定 的 都 是 美 的 。 在审美的 基础之上的 。 审 美 是 人 类 掌 握 世 生 活 的 反 映 , 它 寄 托 了人 们 的 审 美 理 想 和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中 蕴 藏 着 大 量 美 界 的 一种 特殊 形式 , 指 人 与 世界 ( 社会和 自 美的意识 。 然) 形 成 一 种 无功 利 的 、 形 象 的 和情 感 的关 的素 材 , 作 为 中 学 语 文 教 师应 该 学 会 挖 掘 系状 态 。 审 美 教 育 又称 美 感 教 育 , 简称 美 教材 中 的 美 的 素 材 。 进 而 教 会 学 生 怎 样 去 如在学习周敦颐《 爱 莲 说 中 自李 育。 它 的 含 义 在 于 运 用 审 美 形 象 的 感 染 作 欣 赏 忙 。 用 塑 造 人 的 知 情 意 等 实践 能 力 , 其 目的 在 唐来 , 世 人甚 爱牡 丹 。 予 独 爱 莲 之 出淤 泥 而 于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审 美 是 在 理 智 与 情 不染 , 濯 清涟 而 不妖 。 这 两 句 时 语 文教 师 应 感、 主 观 与客 观 的具 体 统一 上 追 求 真 理 、 追 该 教 会 学 生 怎 样 去 欣 赏 牡 丹 和 莲 。 通 过 举 求发展 , 背 离 真理 与发 展 的 审 美 , 是 不 会 得 例 让 学 生 知 道 牡 丹 的 美 在 于 国色 天 香 、 倾 到社 会 长 久 普 遍 赞 美 的 。 审 美 的 概 念 比较 国 倾城 , 而 作 者为 何 独 自偏 爱莲 , 就 在 于 莲 抽象, 但 主要 强 调 是 掌握 世 界 的 一 种 形式 , 的 出淤 泥 而 不染 , 濯 清 涟而 不妖 , 也 就是 说 淤 泥) , 经 需 要 人 拥 有 一 种 积 极 向 上 的 追 求 才 能 实 莲花 从 淤 泥里 生 长 出 却不 受 沾 染( 以 此 来 比喻 做 人 现。 而 审 美 教 育 有 狭义 和广 义 之分 。 狭 义 的 过 清 水 洗 涤 却 美丽 庄 重 ; 审 美 教 育 是 通 过 艺 术 手 段 对 人 们 进 行 教 的 浩 身 自好 , 不受 社 会 不 良环境 的影 响 。 语 育, 广 义 的 审 美教 育是 运 用 自然界 、 社 会 生 文 教 师要 教育 学 生在 实 际生 活 中无 论外 在 活、 物 质 产 品 与 精 神 产 品 中 一 切 美 的 形 式 环 境 如 何 要 做 到坚 持 自 己的 理 念 , 永 远 做 给人 们 以 耳 濡 目染 、 潜 移 默 化 的 教育 , 以 达 个 积 极 向上 的人 , 不 因 为 别 人 的 影 响 而 这 种教 学 方 式 既 让 学 生 了 解 到 到 美化 人 们 心 灵 、 行为 、 语言 、 体态 , 提高 人 发 生 改 变 。 们 道 德 与 智慧 的 目的 。 在 初 中 教 育 阶 段 的 了课 文 中 本 身所 描 述 到 的 事物 本 身 所 代 表 审 美教 育就 是 利 用 各 种 教 育 方式 或 者 教 育 的意 义 , 同时 , 也 介 绍 了事 物 所 代 表 的 引 申 手 段 去 提 高 学 生 的 审美 能 力 。 意义, 通过 引 申意 义 教 育 学 生 在 为 人 处 事 1 . 2审 美教 育 的重要性 的过 程 中 怎 样 去 审 美 , 怎 样 用 美 的 要 求 和 在 中 国 人 传 统 印 象 中 提 及 教 育 的 要 求 眼 光 严格 要 求 自己 。 都会想到“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发 展 。 而 2 . 2 利用 社会 中的美 教书 育人 社 会 中的美 的 具体 表 现 形式 多种 多 其 中的 美 指 的 是 美 育 , 通 过 美 的 发 展 使 学 生学会欣 赏美、 感悟美。 在 中国, 美 育 很早 样 , 主 要 有 人格 美 、 人情美、 语 言美 。 除 了语 便 为 古 人 所 重视 。 早 在 我 国先 秦 时 代 , 美育 文 教 材 之 外 , 在 我 们 的社 会 中 也 有 很 多 的 活 动 就 开 展 得 非 常活 跃 了 。 如 我 国 著 名 的 美 存在 。 例如, 人 格 美对 帮 助 和 教 育 学生 树 思想家 、 教 育 家 和 政 治 家 孔 子 便 十 分 重 视 立 一 个 高 尚 的 人 格 美 有 着 很 大 的 推 动 作 对于“ 诗、 乐” 的学习。 而 乐 的 学 习在 今 天 看 用 。 语 文 教 师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除 了教 会 学 生 来就 是 美 育 。 人 生 活 在 世 界 里 面 需 要 接 触 欣 赏 和 鉴 别语 文 教 材 上 的 美 之 外 , 还 应 该 多 各式 各 样 的 事 物 和 各有 特 点 的 人 , 只 有 充 分 利 用 社 会 中的 美 , 将 社 会 中 的 美与 语 学会 了审 美 才 能 鉴 别 出生 活 中的 真 善 美 的 文 课 堂 上 的 内容 相 结 合 。 社 会 中的 很 多 美 存在 。 都 是 在 语 文教 材 中 可 以找 到 并 且 与 语 文 教 材 也 是结 合得 非常 紧密 的 。 比如语 言 美 , 语 2初 中语 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 文 教 材 作 为教 会 学 生 合 理而 又正 确 运 用语 言的教材 , 语 言 美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语 文 教 师 教育 的 方 式 语 文 教 学 与 美 育有 着 难 舍 难 分 、 血 脉 在 语 文 教 学 的过 程 中 教 会学 生一 些 文 明 用 如 在面 试 时 候 应该 礼 貌 大 方 , 哪些 词 语 相承的特殊 关系 。 初 中语 文 课 本 选 录 的 文 语 , 哪 些 词 语 不 能 用 等 等 都 是语 言 美 章, 大 多数 为文 质兼 优 的典 范 作 品 , 他 们是 能够 用 , 语 言 美 是 建 立 在 学 生 充 分 掌 反 映 自然 、 社会 、 艺术、 科学、 语 言 等 美 的结 的具 体 体 现 , 因 晶, 它 们 既是 语 文 教 学 的典 范 文 章 , 又 是 审 握 了 语 言 的 种 类 和 技 巧 后 才 能 体 现 的 。 初 中语 文 教 师 应 该 充 分 将 语 言 美 建 立 美教育 的重要文 本。 语 文 教 学 与 审 美 教 育 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中者探讨了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审美教学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因此,审美观念的培养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是,完成这样的任务,仅仅依靠改革教学思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审美教学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审美教学的效能。

故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学习有效的审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1 当前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审美教学有名无实
通过审美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

但是,从当前情况看,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在中学教学中的残留依然十分严重,导致审美教学有名无实。

例如,笔者曾经看过几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案,发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字句出现了十数次,但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相关字句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这不仅表明了语文教师审美教学观念的淡薄,也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
实。

1.2 审美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审美教学的落实和获得较高的审美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换句话说,只有掌握科学的审美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实践审美教学。

而从当前情况看,初中语文教师在审美教学方法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例如,很多语文教师单独设置了审美教学课程,把审美教学当成了固定的课程。

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因为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

也就是说,只能将审美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才能最终实现审美教学的目标。

但是买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审美教学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

2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2.1 营造课堂的审美氛围
语文课堂,是进行审美教学的最佳舞台之一。

但是,只有营造出美的气氛,才能够让学生顺利融入到审美教学中。

因此,如何营造美的课堂气氛,就成了语文教师开展审美教学的关键。

而营造美的课堂气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创设情景法。

情景的审美教学的最佳载体,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可以有效塑造学生的审美观念。

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分别让学生扮演安东尼奥、法官、夏洛克等角色,进行现
场模拟课本中的“审判过程”。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喜剧氛围之中们,还可以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机智,从而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渴望,懂得宽容的重要性,最终会从这种情景化的审美教学中学到真理;另一种方法是感情共鸣法。

所谓感情共鸣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运用情感手法,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感情共鸣,从而营造审美气氛。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放一段相关视频,并对故事进行仔细解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雄先烈舍身为国、英勇无畏的气概。

与此同死,还可以放一段感情激昂的革命红歌,如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中国军魂》,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让学生充分被这中审美气氛感染,让他们学习到热爱祖国是一种真正的美。

2.2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美文
从古至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妙笔生花,写出了无数极具审美价值的锦绣文章。

从《与朱元思书》到《春》,从《岳阳楼记》到《边疆的胡杨林》,无不透露出人们对美的歌颂。

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诸如此类的美文,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通过阅读《与朱元思书》,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到自然界的美,从而“擦亮”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美的眼睛,积极塑造高雅的审美观;通过阅读《春》,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春天的力量,学习到小
草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塑造坚强的审美观;通过阅读《岳阳楼记》,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是始终处在万千变化之中的,只有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才能实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塑造他们追求和谐的审美观;通过阅读《边疆的胡杨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胡杨林坚忍不拔的生命力,让学生塑造不畏艰难的审美观。

总而言之,文学名著能够升华人的人格和灵魂,在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可以借助名著来提高审美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观念。

2.3 在诗歌学习中渗透审美教学
诗歌,是古典美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古代先贤们通过自身对美的诠释,借物抒情,留下了一篇篇精美绝伦的诗篇。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通过对肃杀自然景物的描绘,透出了诗人对美的认识,并抒发了自身在面对这种“自然美”所流露处的内心情感。

而在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具有节奏美、情景美、语言美等特点,诗歌的语言简明且意境深远,经过老师的适当安排,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

可以先引导学生们朗读诗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诗句中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理解诗歌的涵义,使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感知诗歌中的意境美,作者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并不是往往会省略掉一部分情感,而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容易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诗歌是美学的最佳载体之一,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领悟,可以深切了解到古人对美的认识,从而塑造出自身的古典美学的审美观念。

2.4 在作文教学中渗入审美教学
中学语文作文课堂既是审美实践的舞台,又是审美塑造的最佳平台之一。

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将自己内心中的美、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和想象中的美都表达出来。

而且,这样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创造美,从而提高审美教学效果。

3 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效,能需要从多方面做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探索审美的教学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将审美教学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才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 张天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2007(12).
[2] 刁品飞.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3(5):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