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电力电子介绍(包含导师)

合集下载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于1981年在国内首批建立理论电工硕士点,1996年起获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今年来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共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4篇为SCI、EI所检索,编著教材14部,获专利6项。

学科实体建于电气工程学院所属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与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下设一个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12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以上。

94年以来,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0名。

主要研究方向电磁装置中综合物理场效应与电磁参数研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动车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测量技术;生物电磁场仿真研究。

主干课程网络理论;电磁场原理;电工电子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电磁场数值分析;电气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指导教师教授: 王小海,杨仕友(博导),姚缨缨,陈隆道副教授: 范承志,孙盾,童梅,陈忠根,贾爱民,姜国均,藩丽萍,王玉芬,应群民,张伯尧,张兆祥高级工程师: 汤巍松,黄海龙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技术学科是我国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设有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和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及浙江省重点学科。

98年来,本学科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共17项。

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共4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篇,ISTP收录14篇。

出版著作教材4部。

本学科负责组织了94年第一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97年11月在浙大主持承办了第二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协办了2000年第三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一、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装备与控制。

世界电力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成国际趋势,电力市场的运作涉及电气工程、信息、经济、管理等技术领域。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包括电力市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广泛交叉的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领域之一。

电气装备与控制方向着眼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装备与控制领域注入了勃勃生机。

目前我国生产的机电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还极少,许多领域近于空白,诸如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大型成套生产加工设备等还多数依赖进口,电气装备与控制是为国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提供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

我国加入WTO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本专业现有院士1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7名,所在的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本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力电子、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

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本专业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专业核心课程,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

电力电子概述

电力电子概述

电路理论是电力电子电路研究的基础
1-3
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史
晶闸管问 世,(“公元 元年”) 全控型器件迅 速发展时期
史前期 (黎明期)
晶体管诞生
1904 电子管 问世
1930
1947
1957
1970
1980
1990
2000
t(年)
晶闸管时代
IGBT及功率集成 器件出现和发展 时代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
如直流电机斩波调速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中使
用的直流电压升压电路。
AC/AC变换电路 AC/AC变换实现对交流电参数进行变换。

对电压有效值进行调节的称为交流调压如有些温
度控制系统就是采用调压来控制发热元件所输出
的功率.

将50HZ工频电直接变换为其它频率交流电的过程
称为交交变频,相应的变流装置称为周波变换器。
车载电源系统是高速磁浮车辆的核心技术之一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磁悬浮列车
车载电源系统是高速磁浮车辆的核心技术之一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磁悬浮列车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2)
◆电力系统

直流输电中送电端的整 流阀和受电端的逆变阀 都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 而轻型直流输电则主要 采用全控型的IGBT器件。 柔性交流输电(FACTS) 也是依靠电力电子装置 才得以实现的。
、节能、牵引)如 电梯、机车、家用 电器
交通运输
电力 电子
其他应用
新能源开发和利 用
如风能、太阳能、潮 汐能
电力系统
如高压直流输电、 柔性交流输电、无 功补偿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1)
◆交通运输

电气化铁道中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如电气机车中的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于1981年在国内首批建立理论电工硕士点,1996年起获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今年来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共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4篇为SCI、EI所检索,编著教材14部,获专利6项。

学科实体建于电气工程学院所属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与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下设一个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12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以上。

94年以来,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0名。

主要研究方向电磁装置中综合物理场效应与电磁参数研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动车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测量技术;生物电磁场仿真研究。

主干课程网络理论;电磁场原理;电工电子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电磁场数值分析;电气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指导教师教授: 王小海,杨仕友(博导),姚缨缨,陈隆道副教授: 范承志,孙盾,童梅,陈忠根,贾爱民,姜国均,藩丽萍,王玉芬,应群民,张伯尧,张兆祥高级工程师: 汤巍松,黄海龙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技术学科是我国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设有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和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及浙江省重点学科。

98年来,本学科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共17项。

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共4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篇,ISTP收录14篇。

出版著作教材4部。

本学科负责组织了94年第一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97年11月在浙大主持承办了第二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协办了2000年第三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第1部分DCAC.ppt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第1部分DCAC.ppt
SPWM改善输出谐波性能的基本手段-提高mf值。
mf值的选取应综合考虑: 功率开关器件容量、电磁干扰、开关损耗、系统效率 等性能指标。
直流侧输入电流分析
Id
假定fs>>fo
uo Uom sin t
io Iom sin(t )
S1 Ud
S2
S1 + _
S2
L
Io
C
Uo
由 Pin=Pout: idUd iouo UmIm sin t sin(t )
• 有源逆变器 :典型输出负载是电网,如可再生能 源并网发电。
逆变器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阵列
控制器
室内并网逆变器
直流负载
直流-交流 变换器
交流负载
蓄电池组
逆变器应用于风能发电系统
• 逆变电路的分类: 直流电源形式、电路结构、按功率器件、输出 波形要求、所接负载能量传递情况、输出相数、 开关器件工作情况、输出调制方式等分类。
uo1
t
io1 i o1
t
t
id i d
母线平均电流
id
全桥逆变电路
0
t
画iT波形?
能量回馈 能量输出
1,3
2,4
1,3
2,4SBiblioteka 1,32,41,3
2,4
D
全桥方波逆变基本工作波形
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分析:
uo
n
4Ud sin nt n
Ts
(n = 1, 3, 5, ……) ,其中ω= 2πfs
SPWM逆变器为什么能够输出正弦波?!
E1 S1
S1 + a
L

浙大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师队伍

浙大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师队伍
NO
姓名
性别
联系方式(区号:0571)
职称
最后学历
研究方向
1
汪槱生

eewangys@
院士、教授、博导、硕导
本科毕业生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与系统集成
2
马伟明

87953251
院士、教授、博导、硕导
毕业博士生
集成化发电技术、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大功率电能变换技术
3
10
陈辉明

87952240
huiming@
教授、硕导
毕业博士生
电力电子技术,谐振逆变器,电机传动
11
马皓

87952859
mahao@
副教授、硕导
毕业博士生
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自动诊断、电力电子电路先进控制、电力电子设备监控技术
12
邓焰

87952488
dengyan@
18
姚文熙

ywxi@
硕导
博士
电力电子数字控制,中压变频调速
钱照明

87951891
qian@
教授、博导、硕导
毕业博士生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与系统集成
4
徐德鸿

87952705
xdh@
教授、博导、硕导
毕业博士生
高频电力电子技术
电能质量控制技术与新能源应用
5
何湘宁

87952416
hxn@
教授、博导、硕导
毕业博士生
特种电源及其工业应用装置
大功率变换器、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控制系统及网络化技术

浙大电气学院,放飞梦想的地方.doc

浙大电气学院,放飞梦想的地方.doc

浙大电气学院,放飞梦想的地方✧历史悠久,屡建功勋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由原浙江大学电机系发展而来,该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机系之一。

在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校风,培养了大批基础坚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著名雷达专家张直中院士,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潘镜芙院士,我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的设计者胡守仁教授,为国防高科技做出重大贡献并受江泽民主席通令嘉奖的一等功臣臧克茂教授,被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的林瑞光教授等杰出人才。

主要科研成果有“双水内冷发电机”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频电源”、“纹织CAD”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交直流系统分析与控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近六年以来,学院科研、教学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共计18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全院论文总数2245篇,其中国内一级论文651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录入共计359篇,教材、著作70部。

浙大电气学院为祖国的发展、民族事业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完善的学科设置,出色的办学条件➢学院设有“电机工程学系”、“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应用电子学系”和“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

➢学院建有“电机及其控制”、“航天电气及微特电机”、“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经济及信息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科学及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电工电子新技术”、“高压大功率变流技术”等10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电路与系统”博士点;“系统分析与集成”硕士点。

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兄弟学院共享国家重点学科。

电力电子-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我和项目支持组的陈燕丽在工作中
我所在的项目组(从左至右:王磊文、王夏、我、上官倍法、汪贻开)
9
我们在伊博-张峰
参与项目:
SRPZ-06Z1A0自适应60W负载电源设计 Buck电路模块调试与测试 正激电路模块调试与测试
实习感受:
首先,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 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工作岗位上。 其次,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必须要 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 素养。 最后,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 学历并不显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 务能力和交际能力。任何工作,做得时间久 了是谁都会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更 重要。 因此,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 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 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 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 这才是我们实习的真正目的。
2014-2015电气学院卓越计划 伊博电源(杭州)实习介绍
裘雅蕾 3110103374@ 张峰
2015-5-10
2
我们在伊博
我们2位实习生(从左至右:张峰、裘雅蕾)
3
公司简介
• 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东方通信城内
4
公司简介
成立于1999年 5 月 –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 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企业精神: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公司简介
7
文化生活
8
我们在伊博-裘雅蕾
参与项目:
0RQB-T0S12B吸收电路设计 Buck电路输入阻抗仿真 实习感受: 虽然实习工作与毕设工作鲜有交集,但是 实习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工作方法、思考习 惯对我顺利进行毕设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原理只完成了工作的1%,剩下的99%蕴 藏在实际的调试中。调试中遇到的每一个异 常现象都要格外留心,找出原因,才可以杜 绝后患。 在调试遇到问题时,首先要理出思路,然 后按照思路一步步细心排查,这样可以提高 效率。当找不到思路时,主动和其他工程师 讨论,或向主管请教,从他人的思路和经验 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毕业去向: 本校直博,电力电子器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按DCM模式工作的情况分析
优点:开关管零电流开通(ZCON);副边二极
管零电流关断(ZCOFF)。

缺点:电流应力大;导通损耗高;需EMI滤波器
容量大。

2. 按CCM模式工作的情况分析
5.4 电压型单相桥式PWM整流电路
5.4.1 理想条件下的电路分析
浙大电力电子号称全国第一,每年考研、保研竞争都非常激烈。

电力电子就业和待遇都不差,以下对浙大电力电子做一个介绍,主要针对导师情况。

建议大家报考之前联系浙大这边在读的学长学姐,了解一下情况再来,不要仅靠一点信息就进来了到时候后悔莫及。

网上信息有限,问在读的学生最靠谱。

看网上的个人简介基本天花乱坠,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首先,浙大电力电子这边是分课题组的,各个小组之间基本没什么交集。

每个课题组有若干老师,有的组就一个老师。

如果选的导师是某个组的,基本研究生这几年就跟着这个课题组了。

结合本人了解和知网学位论文致谢部分,可得出浙大电力电子导师情况。

知网可查到各个老师的研究生毕业情况,延期毕业情况(看学号)。

电力电子两个顶级会议:APEC(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ECCE(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论文中了上述两个会议一般可以申请学院资助出国开会。

毕业标准:硕士一篇核心期刊、博士1SCI+2EI(据说要变)
直博学制5年,普博3.5年,以下所述博士毕业均指的是直博,普博可以类推;硕士学制(专硕和学硕)均为2.5年
总的来说,硕士生延期毕业的情况比较少,最多也就三个月。

博士生就比较惨了,各实验室差的比较多,下面会着重提到。

主要的几个课题组:
何湘宁组(课题组其余老师:李武华、邓焰、石健将、胡斯登、吴建德)
吕征宇组(其余:姚文熙、张德华)
陈国柱组
马皓组(其余:白志红、杜丽)
徐德鸿组(其余:陈敏(大)、胡长生、钟文兴、林平、谌平平)盛况(郭清、杨树、邵帅?)
陈敏(小)组
陈恒林组
张军明组
吴新科组
另外,老师之间的名额有时互相借调。

有时候挂着A实际跟着B,比如吴新科、盛况、张军明这边好像合作比较多,可能同时挂着几个导师的名字,具体跟谁看情况。

马伟明、汪槱生院士,还有别的兼职教授,自己不带人,一般是放在上述各组老师手下。

下面对部分实验组做个简介(结合各路同学的反应和吐槽,具体请联系各实验室在读学生)。

具体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可以自行搜索浙大个人主页。

电力电子实验室分布:北门电工厂(吴新科、盛况、张军明、李武华)、电机工程楼(邓焰、马皓)、应电楼(徐德鸿、陈敏、陈恒林)、教九(吕征宇)、教二(陈国柱)
何湘宁组:何老师名气很大,但自己不带学生了,偶尔会去各个老师实验室看看,即便挂名也是交给组里别的老师带。

何老师组内之间比较复杂,据说各干各的。

但资源比较多。

组里博士生一般六年毕业
李武华是主力军,发展很厉害,近期带学生很多,项目也很多。

李老师谈成功学非常厉害,项目也非常多。

怼学生也很厉害,博士经常去外面公司出差。

李老师组文章很多,但基本靠学生自己。

硕士毕业正常,博士延期半年到一年左右。

邓焰老师人非常好,刚刚评上教授,深得学生喜欢。

石健将脾气很差,硕士也会延期毕业,骂人厉害,项目比较杂。

胡斯登美国回来不久,比较年轻,发文章比较多,可能需要评职称的原因。

但实验室据说很累,放假较少。

吕征宇组:吕老师好像也比较忙,一般不在学校。

对学生还可以,延期不是很严重。

硕士有延期三个月的情况,博士一般也是五六年就毕业了。

文章一般。

姚文熙老师对人太好了,脾气温和,甚至亲自帮学生调程序,非常nice。

陈国柱组:陈老师很好说话,和企业合作比较多,金融头脑比较好。

陈老师尊重学生,愿意听学生说话。

硕士、博士基本没有延期的,基本全部五年毕业。

但陈老师组论文比较一般,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的文章比较少。

马皓组:马老师组属于所有组里面最正常的组。

马老师待人非常好,与学生打成一片,实验室氛围建设非常好。

马老师不骂学生,文章、项目都不差。

博士延毕比较少,硕士不延毕。

马老师最近刚当上国际学院副院长,可能比较忙。

徐德鸿组:徐老师名气也非常大。

组内压力非常大,每周都要开组会做PPT,是少数亲自带学生的大老师之一。

组里小老师没权利,徐老师带所有学生。

徐老师脾气大,要求特别严格,骂学生厉害,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

徐德鸿组:徐老师名气也非常大。

组内压力非常大,每周都要开组会做PPT,是少数亲自带学生的大老师之一。

组里小老师没权利,徐老师带所有学生。

徐老师脾气大,要求特别严格,骂学生厉害,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

硕士一般不延毕,博士延毕非常厉害。

徐老师组没有正常毕业的博士,八年没法毕业甚至退学的。

这事学院人尽皆知,本校学生基本没人敢报徐老师的博士,来了的都是勇士。

盛况组:盛老师刚当院长,能力很足,资源很多。

盛老师组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平台很好。

团队建设比较好,学生相处融洽。

但盛老师比较忙,平时见学生比较少。

盛老师组老师普遍比较年轻,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网上很火的90后青千“杨树”老师就是该组的。

组里学生经常需要去苏州出差。

硕士不延期,博士延期半年左右。

盛老师组因为方向原因,总感觉和材料、微电子比较接近。

文章发表在一些半导体物理之类的期刊。

陈敏组:和徐老师组的陈敏不是一个人。

陈老师接的项目比较杂,骂人也骂的比较厉害,组会开的比较多。

知网目前还没有博士生毕业,因此博士情况不明。

硕士正常毕业。

陈恒林组:主要做电磁兼容,玄学。

目前也没有博士毕业,硕士正常毕业。

据说陈老师项目比较少。

性格不是太了解。

张军明组:了解比较少。

博士生经常出差。

毕业博士比较少,文章还可以。

硕士基本不延期。

张老师当了教学主任,担任保研这块的负责人。

吴新科组:吴老师脾气也比较差,经常骂人。

吴老师这边要求也比较严格,听说一周开组会两次,学生花很多时间做PPT还要被怼。

吴老师这边毕业的博士也比较少,延期一年左右。

硕士有些延期,有些不延期,不知道具体怎么判定的。

暑假好像不放假的。

吴老师亲自带学生。

文章还可以,和盛况老师、张军明老师合作也比较多。

据闻,学生答辩完后吴老师还在逼着学生做事。

浙大电力电子虽然厉害,但德才兼备的老师像所有专业一样:非常少。

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喜欢怼学生、骂学生。

如果过来读硕士,那问题不大,基本两年半毕业了,学到的东西足够用了。

如果读博士,虽然主要还是靠自己,但导师也显得非常重要了。

虽然学院规定的毕业要求一样,但不同老师的要求不一样,导致学生几年后结果也不一样:比如马皓老师、陈国柱老师可能五年毕业;吕征宇老师、吴新科老师可能六年后你毕业了;徐德鸿老师可能你读了八年结业退学了……个中艰辛,走过的人才知道。

想走学术路线读博,如果可能还是去国外吧。

选导师之前多问在读的学生,多了解,谨慎入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