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化学计算题。

二、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化合物,同时这些新化合物也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新的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包括:(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都增加;(2)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1)碳酸盐的复分解反应:碳酸盐是一类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在受热或受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HCO3 → H2O + CO2 + Na2CO3(2)酸的复分解反应: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

例如:过氧化氢(H2O2)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3)过氧化物的复分解反应:过氧化物是一类具有氧原子(OO)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过硫酸钠(Na2S2O8)在加热时分解成硫酸钠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S2O8 → 2Na2SO4 + O2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2. 实验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3. 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黄菲菲复习目标: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会判断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微观实质。

3.可以利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离子共存、物质除杂、鉴别等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请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3)工业制烧碱的反应(4)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5)用盐酸除铁锈2.复分解反应(1)概念:(2)表达式:AB+CD →AD+CB 特点:(3)复分解反应的五大类型:(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我知道: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相互反应,两种离子之间如果能结合成难溶性的碱或盐、不稳定的酸或碱(分解放出气体)、或难电离的水(初中阶段宏观表现为生产气体、沉淀和水),反应就能发生,反之,反应就不能发生。

评价活动一:1.(2016潍坊)除去如表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 O2水蒸气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B CaO粉末CaC03高温煅烧C NaOH溶液| Ca(0H)2加入过量的Na2C03溶液,过滤D CuS04溶液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2.(2015•潍坊)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鉴别AgNO3溶液与NaNO3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否产生沉淀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鉴别纯铝和硬铝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评价活动二:3.(2018•潍坊)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组别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1CaCl2、NaCl、CaCO32Ba(OH)2、H2SO4、NaCl3KCl、Na2SO4、NaCl其中第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评价活动三:4.(2019•潍坊)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3. 了解和分析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与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溶液中经过加热或加入特定溶剂后,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于化合物中有两个不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其中一个离子在化合物溶解后与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实验1:氯化银的复分解反应材料:氯化银(AgCl)、氢氧化钠(NaOH)、硝酸银(AgNO3)、盐酸(HCl)、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

过程:a) 取一小块氯化银加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加入少许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氯化银分解为氢氧化银和氯化钠。

实验2:硫酸铜的复分解反应材料: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铜箔、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滴漏管。

过程:a) 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硫酸铜;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用滴漏管加入少许水,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硫酸铜分解为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3. 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a) 农业领域:氯化钙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备融雪剂,改善道路行车环境;b) 化工领域:硫酸铵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取氨气,生产氨水等;c) 医药领域:水合氢氟酸的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石膏模型的制作等。

4. 实验设计与实验记录学生根据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设计自己的复分解反应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观察结果等。

三、教学评价1. 设计问题:请列举三种生活或工业中应用了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并说明其原理和过程。

初中化学复分解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教案
一、知识梳理
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指一个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2.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一个,生成物是两种或多种。

3.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a. 热分解反应:利用热能将某种化合物分解成不同的物质。

b. 电解反应:利用电能将某种化合物分解成不同的物质。

二、实验示范
1. 材料:氧化锌粉末、蓝色固体二氧化碳、玻璃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等。

2. 步骤:
a. 取一根玻璃试管,加入适量的氧化锌粉末。

b. 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锌粉末,观察反应过程。

c. 将生成的氧化铁粉末与产生的气体进行观察。

三、问题探究
1. 为什么在进行氧化锌的热分解反应时要加热?
2. 在电解反应中,电解质受到电解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3. 举例说明一种复分解反应,并说明反应过程。

四、课堂讨论
1. 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讨论一下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一种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
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基本特点。

2. 选择一种复分解反应,描述其反应机制并列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 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并写出一篇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课程标准解读1. 通过推理和判断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利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认识到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

课标分解化学学科思维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实验观变化观二、教材分析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维系酸、碱、盐等三大类物质的纽带,也是高中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课本对于复分解反应的讲述较浅,而考试内容较多,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建构复分解反应体系。

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

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所以复分解反应向来是用的重点、学的难点和考的热点。

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基础已有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

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活动经验基础:通过酸碱盐的性质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过程获得性质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实验探究积极性较高,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学生面临的问题(1)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

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2)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科学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间的联系。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过程。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以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教学资源:1.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PPT或幻灯片。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如试管、试剂瓶等。

3.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格。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利用教学PPT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有何不同之处。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格。

2.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何规律可寻。

解释(10分钟):1. 结合学生实验结果,向学生解释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其他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解释其过程和机理。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答和思路。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

2. 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验记录表格和解答问题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复分解反应的更多应用和机理。

2. 提供更多的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释和分析。

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撰写关于复分解反应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初中化学教案复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教案复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学内容】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示例和反应类型;
3. 能够正确解读和运用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教学重点】
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示例;
2.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区分复分解反应和其他反应类型的差异;
2. 能够独立分析和解题复分解反应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复分解反应,你们知道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吗?复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学习理论知识
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反应中,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的过程。

2. 复分解反应的示例:例如氯化银在阳光照射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2AgCl(s) → 2Ag(s) + Cl2(g)
3.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复分解反应通常需要外界条件的刺激才能发生,如温度、光照等。

三、实验演示
老师将进行一组关于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同学们观察反应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四、小组讨论
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请给出另一个复分解反应的示例,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2. 复分解反应和单质分解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
1. 小明将硫酸铜固体加热,观察到出现蓝色烟雾,该反应属于何种类型?
2. 如何区分复分解反应和双替反应?
【总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和示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更多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学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复分解反应反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复分解反应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复分解反应的现象。

3. 分析并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示例。

2. 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机理。

3. 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2. 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1. 利用化学反应图片或实验现场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分解反应的现象,并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条件下,反应会出现反向进行的现象?步骤二:理论知识的讲解1.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指两个或多个简单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复杂物质,并在另一些条件下复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2. 通过示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具体过程。

步骤三: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1.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a.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装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铁溶液,加热到不同温度。

b. 观察实验现象:温度升高时,颜色逐渐变浅。

c. 结果分析:升高温度能够加快复分解反应速率。

2.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a.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装入相同温度下的硫酸铁溶液,浓度分别为较高和较低。

b. 观察实验现象:浓度较高时,颜色变浅的速度较快。

c. 结果分析:增加反应物的浓度能够加快复分解反应速率。

3. 实验三:探究光照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

a.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装入相同温度和浓度下的硫酸铁溶液,将一个试管放在光照下,另一个试管放在无光照条件下。

b. 观察实验现象: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的速度较快。

c. 结果分析:光照能够加快复分解反应速率。

步骤四:总结与归纳1.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学科:化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 识记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2)了解酸、碱、盐类的化学性质。

(3)了解学过的三种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4)NaOH+HCl=NaCl+H2O 这个反应属于以上三种反应类型吗?为什么?
二、教学课题(复分解反应)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

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

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从相应练习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后归纳复分解反应类别,促使学生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系统完整的认识,能够顺利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和正确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引入概念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们分别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后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

(2)学生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A)N a2C O3+C a(O H)2=
(B)N a C l+A g N O3=
(c)NaOH+HCl=
(D)H2SO4+BaCl2=
(3)点评后,让学生讨论:以上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这几个反应有何相同点?
(4)由相同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各成分互相交换;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导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一、复分解反应:
(1)定义
(2)符号表示:AB+CD→AC+BD
(3)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区别
(5)练习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定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写出方程式并分析它们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1)镁在空气中点燃
(2)用氯酸钾制备氧气
(3)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4)氧化铁和稀盐酸的反应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6)乙醇的燃烧
教师点评:(略)
2.分析、归纳出条件
提出问题: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能进行?
学生对下列几个反应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A)Na2CO3+Ca(OH)2=CaCO3↓+2NaOH
(B)NaCl+AgNO3=AgCl↓+NaNO3
(C)NaOH+HCl=NaCl+H2O
(D)H2SO4+BaCl2=BaSO4↓+2HCl
(E)Na2CO3+2HCl=2NaCl+H2O+CO2↑
(F)NaCl+KNO3=NaNO3+KCl(此反应不存在,不能发生反应)
学生归纳:有气体或沉淀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学生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物质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
(3)硫酸和氯化钾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教师点评(略)
练习2、有Ba(OH)2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H2SO4溶液四种物质,两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学生讨论并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附: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如:钾钠铵盐硝酸盐均溶;盐酸盐中除银不溶;硫酸盐中除钡不溶;碳酸盐中除钾钠铵镁外其余不溶;碱中除钾钠铵钡钙外其它不溶。

4、小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类型
六、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结构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学生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使知识得以内化。

同时补充适当练习让学生练,后加以讲评,这样可使学生学会致用。

但由于学生对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记得不牢之缘故,影响了解题的速度,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我授课的进度,这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

1、盐+酸→新盐+新酸
2、酸+碱→盐+水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
新盐+新碱
5新盐+新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