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案2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虎门销烟课件

鸦片战争博物馆
三元里人民抗英战争纪念馆
关忠节公祠ຫໍສະໝຸດ 阅读角:誓与炮台共存亡
关天培是广东水师提督(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 官兵),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他亲临战场指挥,点燃火炮 攻击敌人。他说:“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他们打 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关天培身 负重伤,仍坚持与英军战斗,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鸦片》
话题一:虎门销烟
1.主张禁烟的清朝官员叫什么名字,想想他为什么主 张禁烟?
2.这次虎门销烟有什么意 义?
话题一:虎门销烟
数据资料
在家吸食鸦片的中国人
话题一:虎门销烟
➢从资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那时候我们中国人在外国人口中有一个特别难听的代名词你们知
须经过双方协议。
丧失领土主权 白银大量外流 丧失贸易主权 丧失关税主权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历史的昨天和今天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鸦片敲开国门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
小组分享交流: 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
我们来一起搜集相关资料。
➢ 我了解到鸦片战争中的故事是: ➢ 我的感受是:
• 尽管官兵们如此顽强抵抗,不畏生死,牺牲了很多人,但 是鸦片战争还是失败了,说一说是什么原因?
话题三:丧权辱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的近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历史的理解较为表面化的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炼精神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事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近代历史,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幅中国近代历史屈辱的图片,如《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本册内容简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1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 理解家人的心。
2.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教学重点: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学生回答。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我们的亲人。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他(她)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当我们烦恼的时候,他(她)会听我们倾诉衷肠。
家人给我们慰藉和爱心,我们将在家人的关爱下度过童年,渐渐长大。
今天,我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照片。
请你在自己的小组里讲一讲你小时候和家人的故事吧。
(学生先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互相介绍。
)小结:虽然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的心吧!二、实话实说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温馨实话实说的家!爸爸妈妈用深情呵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舌头也有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如果不想说出来,也可以把心里话写在本子上。
2、师:看来,你们对爸爸妈妈不理解的地方还真不少,你能说说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吗?三、听听父母的心声1、师: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把对你的爱表达得明显一点,有些父母则隐藏着这份爱。
让我们走进父母,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2、播放家长心里话的视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学设计(共1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教学设计(共1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共包括四个课题:1. 百年追梦;2. 科教兴国;3. 可持续发展;4. 和谐社会。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展示了我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富强、文明和和谐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对于“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主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政策法规;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政策法规;2.难点:深入理解“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主题,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精神;4.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3.视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4.图片: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5.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7课。
教材从中国古代历史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外来侵略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图片、史料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对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存在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感悟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感悟爱国情怀。
2.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史料、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图片、史料、故事等教学资源。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史料等,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为学生讲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图片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外来侵略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艰辛历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学设计(共13课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教学设计(共13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主题,以我国近现代史为背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理解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认识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认识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真实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理解民族复兴的过程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2.资料:收集与我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小组讨论材料和实践活动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对民族复兴的理解。
例如,讨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事件?”等问题。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而编写的。
本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以时间为脉络,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走过的艰难进程。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以屈辱与抗争为主线,通过《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和《甲午风云》三个话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与屈辱,知道“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另一方面,教材重点展现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不屈的抗争精神,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材通过以上内容引导学生获得国家认知和国家认同的核心素养。
《虎门销烟》是本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以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重点感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体味《中英南京条约》的屈辱和香港回归的自豪。
二、学情分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相距甚远,给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中一方面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为学生搭设一个通往历史的桥梁,由现实导入历史,由历史反思当下;另一方面,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恰当的方式活化历史、用多媒体资源再现历史。
三、教学目标1.知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感悟中英《南京条约》的屈辱,懂得“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2.通过资料分析、观看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体味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知道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3.知道香港回归雪洗百年耻辱,感悟国家的强大,萌发建设国家的爱国志向。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知道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初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
4、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享、调查采访交流、参观等系列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道德教育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法治教育点:知道国家主权和我国行政区划:知道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思考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
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
(1840鸦片战争)
1、学生齐读教材,第56页课题下这段文字
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出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二、虎门销烟。
1、同学们读课文。
了解虎门销烟,及林则徐简介。
2、了解鸦片战争以及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播放鸦片战争视频片段)
3、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是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再次露出了他们丑恶的嘴脸,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4、通过短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英国因为中国销毁鸦片而发动战争是侵略,清政府落后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
5、学生读《南京条约》的赔偿条款提示,学生可自由朗读,也可默读。
6、看视频和赔款条约,从内心感受条约的不平等。
(感受痛楚与耻辱)
用一个词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谈心情(愤怒,伤气,痛楚,耻辱,不平等等等)
三、香港回归
师:100多年后1997年6月30日23:59,在中央香港证券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7月1日零时整,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徐徐升起,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香港回归的喜悦写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生思考: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圆明园的诉说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
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会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看相关视频)
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1、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2、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
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4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5、铜虎首、铜猴首是当年被外国侵略者从圆明园掠走的文物,如今它们已经回归祖国了。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
物的流失和回归中。
你想到了什么?
二、甲午风云
1、1894年发生了什么,谁战败了,结果是什么,你知道吗?
2、学生读《马关条约》的赔偿条款。
提示:学生可以把你最气愤的条款大声读出来
3、结合条约的内容,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创设情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充分表达,
(我感到非常的心痛和耻辱,当时的清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大量赔款经济,产业经济损失惨重,各地国家主权丧失)
师总结:是的。
1888年,北洋水师建成之时,堪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曾经让日本退避三舍,却在1894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全军覆没。
也因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落后无能的清政府》。
感知:山河破碎。
4、再来割地,当时有这样一幅名为时局图,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知道当时有哪些国家侵占了我们的国土吗?
这就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山河,他已经怎样了?一种什么状态。
谁知道他们,侵占我们的领土,是要做什么吗?
5、这些条约中的赔款和割地是我们应该要赔的吗?当时我们能不签订这些条约吗,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这些条约都是战败后被迫签订的,当时是不能不签订这些条约的,
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事宜,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的当时由于落后与无能,清政府战败了,为了保全自己的傀儡统治。
战败后的清政府也只能被迫接受列强的侵略,按要求各地和赔款。
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