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节约粮食的故事

合集下载

成功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成功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成功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欢迎阅读!成功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1:小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一直认为自己是父亲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

他把博爱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生中为公共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美元。

他曾经出资修缮凡尔赛宫,设立了阿卡迪亚和格兰德泰顿国家公园,捐献地皮给联合国在纽约设立总部。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写给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

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46岁,在信里他为14岁的儿子列出了“财政”要求。

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长大之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的主席。

信的全文如下:爸爸和约翰的备忘录———零用钱处理细则:1.从5月1日起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钱金额可等于但不超过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合规定或无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分。

4.在任何一周,如果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合规定,但书写或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水准调节的惟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公益事业。

8.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地被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家庭教师)的同意下,约翰不可以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约翰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约翰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的同意。

后者将给予约翰足够的资金。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周恩来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3、毛泽东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邓小平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节约粮食名人故事

节约粮食名人故事

节约粮食名人故事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主题。

以下是几位节约粮食的名人故事:
1. 屠呦呦: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曾经讲述她在童年时期节约粮食的经历。

她家里经济困难,父母教育她要珍惜每一粒米,不浪费一点食物。

后来,这种精神影响了她一生,不仅做出了卓越的医学成就,也一直坚持生活的简朴和节俭。

2. 徐志摩: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其诗作中也反映了对粮食的珍惜和节约。

他曾经写下“一不吃盲区,二不浪费粮食”的诗句,倡导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浪费,为国家节约贡献自己的力量。

3. 茅盾:中国著名作家茅盾在其小说《子夜》中,反映了人们在物资匮乏时的节约精神。

作品中,主人公家中每一顿饭都靠一碗稀粥和一些油菜叶度日,他们用自己的节约换来了家庭的温暖和感情的牵挂。

4. 李光耀:新加坡的李光耀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典范。

他提倡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讲究节约,避免浪费。

他的理念被广泛传承,成为新加坡社会的共识。

以上这些名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每一粒粮食,避免浪费,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 1 -。

中国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中国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中国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有很多中国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

他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尽量简朴地生活。

他常常购买世界名著,但是他从不买全套,只买其中几本,而且看完后会转卖给其他人。

他也从不用篮子买东西,而是用自己带的布袋子,以节省一些开支。

2. 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和教育家。

他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

他的著名散文《背影》中讲述了他年少时因家境贫寒而节约、自力更生的故事。

他一直以来都重视节约用水,将番茄洗来的水用来浇花,将洗米水用来洗菜。

3. 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

他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他从美国回国后,他住在一间简朴的两居室公寓里,生活非常简单。

他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很少用车。

他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务活,如修理电器等,以节约开支。

这些名人的故事表明了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和价值观,并且激励人们在生活中注重节约,珍惜资源。

关于节俭的名人事例(通用14篇)

关于节俭的名人事例(通用14篇)

关于节俭的名人事例(通用14篇)节俭的名人事例篇1东晋人王恭,是孝武帝王皇后的哥哥,虽然担任高官,生活却一直简朴。

有一次,王忱来看他,朝他要一张竹席,王恭就把自己唯一的竹席送给王忱,自己坐草垫子,后来五恭得知真相极为惊讶,王恭说:“您还不熟悉我,我做人没有多余的东西。

节俭的名人事例篇2东晋名将征西大将军命人将碎竹料收集起来,到后来需要建造大批战船时,这些碎竹料正好做竹钉都派上了用场。

一位下属想办法节省下船篙的铁头,他知道后十分赞赏,下令将此人提升了两级。

齑划粥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时间和节约粮食,他每天早上熬一小锅粥,等到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开,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

节俭的名人事例篇3有位叫郑庆余的人极为节俭,一天他请客,当着客人面他吩咐仆人说:“要蒸烂去毛,不要把脖子拗断了。

”大家以为必定是蒸鹅鸭之类,等了很久,仆人端出了清香的调料,又在每位客人面前各放了一碗粟米饭,一枚蒸葫芦,客人们只好偷偷笑着勉强进餐。

节俭的名人事例篇4春秋时代,鲁国的季文子官居宰相,生活却十分俭朴。

他的全家老小都不着绸缎,而只穿布衣;他家的骡马不喂粟米,而饲以青草。

有人讥之为“吝啬”,季文子答道:“我何尝不愿穿绸着缎、乘车骑马呢?可眼看着黎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心中不安啊。

我只知道用自己的高风亮节为国家赢得荣誉,没听说用自己的美妻良马能给国家带来光荣的。

”这样,原来讥笑季文子吝啬的人,也模仿季文子的做法。

当时,因为受季文子的影响,鲁国上下崇俭戒奢,蔚然成风。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官居蜀国宰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事奉节俭,力戒奢侈。

他的家业仅存钱800铢、田15顷,作为妻室儿女的生活来源。

他本人的衣食用度,由朝廷配给,俸资之外,分文不取。

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暮年立下了这样的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古代名人节约粮食的事例

古代名人节约粮食的事例

古代名人节约粮食的事例
一、朱熹节约粮食
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

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

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

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二、傅玄劝谏
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

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奢侈的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

古人珍惜粮食的小故事简短

古人珍惜粮食的小故事简短

古人珍惜粮食的小故事简短在古代,粮食是最宝贵的资源。

古人对待粮食的态度,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几个古人珍惜粮食的故事。

1. 李时中与米粒的故事李时中是个非常节俭的人。

他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吃饭前都要检查米桶。

一次,他发现米桶里有几粒米掉在地上。

别看只是几粒米,他却十分重视。

他弯下腰,细心地捡起来,还把地上的米擦干净,放到碗里。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些米,他笑了笑,说:“一粒米虽小,却是辛勤的农夫用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从那以后,他更是把粮食视如珍宝,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点点。

2. 古人如何巧妙节粮古代的生活条件艰苦,人们对待粮食是非常慎重的。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浪费。

2.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古人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每一顿饭都应该想到它的来之不易。

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都要记住粮食的珍贵。

比如说,有一位名叫张良的官员,他在开会时总是让大家先吃一口饭,然后再讨论工作。

他认为,饭要慢慢吃,工作要认真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粮食的尊重。

2.2 “滴水穿石,细节决定成败”古人还知道如何通过小细节节省粮食。

例如,有的家庭会把米粒留到最后,不敢浪费一丝一毫。

曾有一位老奶奶,她会用一块布把米筛一遍,将米粒分开。

她说,米粒虽小,但积少成多,浪费就会变得不可挽回。

她的这种精打细算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

3. 珍惜粮食的传统智慧古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粮食的节约上,还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逢丰收时节,他们会特别小心保存粮食。

古代有一种叫“储粮法”的技术,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储存粮食,确保它们能够长时间保持新鲜。

即使是那时候,储粮的方法也都经过精心研究,以防粮食发霉变质。

3.1 “一粒米,养活万里粮”古人认为,粮食是国家的基础,浪费粮食就是浪费国家的未来。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农夫,他家每年都会留一部分粮食备用,哪怕是一年比一年少,他也从未改变过这个习惯。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以其勤俭节约的品质而受到赞赏。

以下是其中一些名人的故事:1.韩非子-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非常节俭,不论富贵贫贱,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据说,他在攻读学问时,为了省钱,每天只用一碗饭和一盆水。

他认为勤俭节约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可以为国家和民众作出榜样。

2.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勤俭节约。

据说,孔子每天只吃简单而清淡的食物,并常常穿着旧衣服。

他强调通过勤俭节约来培养身心的健康和提高道德品质。

3.文天祥-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官场上从未受贿,以节俭著称,经常以办公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节约而示范他的廉洁。

他还经常自己动手做衣服,修理日常用品。

4.朱德- 朱德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以其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而闻名,坚决抵制奢华和享乐主义。

他在军队中倡导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的军事生活。

5.罗斯福- 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

尽管他拥有强大的权势和财富,但他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他喜欢自己开车,修理家具,穿旧衣服,并在办公室中使用简单的家具,以显示他的朴素和谦虚。

6.冯·克拉芒- 冯·克拉芒是德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勤俭节约的形象而闻名。

他非常注重军事资源的合理使用,提倡军事供应的自给自足,并鼓励军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

7.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

他以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尽管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不浪费财富和资源,并将自己的个人财产捐赠给公共事业和慈善事业。

8.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和慈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有许多人用自己勤俭节约的美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毛泽东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仍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3)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4)周恩来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一定要捡起来放进嘴里,即使是盘子里剩的菜汤也要用开水冲一冲喝掉。

(5)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