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合集下载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 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 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创作过程: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是一个狂热和喧嚣的年代。

大跃进的歌声响遍了全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赶英超美的口号更是振奋着神州每一个人的心!春季的一天,报纸上出现显著了的大标题:“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了”(永久牌)。

几星期后,“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也面世了。

当时的艺术院校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就地为工农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音)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平时在校学的可都是西洋乐曲,演奏起来农民都听不懂。

有一次只有一位农民阿婆坚持听完,着实把大家激动坏了。

可经打听,阿婆只是要等学生们奏完后拿回她的凳子而已!小提琴手们怎不伤心?回到上音之后,大家一直在议论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并喜爱小提琴的问题。

系支书刘品首先提出了小提琴要“民族化”的意见。

当时小提琴进修班一年级的何占豪和不少同学都表示赞同,他们也幻想着能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那样创作出自己民族风格的作品。

但他们毕竟没学过作曲,因此感觉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刘品的倡议下,八月九日那天,六位同学正式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

他们是: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张欣、朱英(俞丽拿开始因为要参加比赛并没有被列入,后来是她自告奋勇参加的)。

六位当时的分工是:何、丁主创作,俞、沈主演奏,张、朱主理论。

第一批作品包括丁芷诺编曲的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以及何占豪运用越剧素材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梁祝”(后俗称小梁祝)。

正在这时,一个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捷克斯洛伐克弦乐四重奏组要来上音访问演出。

按照国际惯例,他们提出了要演奏一首中国的四重奏作品。

中方顿时陷入了困窘,因当时国内尚无像样的类似作品,实验小组成员丁芷诺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把何占豪的“小梁祝”摊到了桌面上。

何占豪急得直冒冷汗并打退堂鼓,但被领导喝到:“你一个学生,怕什么?拿出去就拿出去了!”令何占豪大感意外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演奏家们决定当晚在锦江饭店试奏“小梁祝”,并特地请何前来指导那些民族风格提琴指法。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升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理解《梁祝》的音乐内涵。

1。

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

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1. 引子: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表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持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南靖县张克帆创作的一
部作品,这部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乐迷的一致称赞。

《梁祝》是一部艺
术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色调、丰富的旋律和
精彩的曲式变化,把古典和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卓越
的音乐作品。

《梁祝》协奏曲分为四个乐章,它是根据中国传说中伟大的爱情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

乐曲首先以明朗欢快的旋律表现,开篇便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浪漫;随后,一曲优美的旋律出现,使乐
曲更加绚丽多种;接着又有一段深沉的弦乐选段,表现出恋人在尘世
的热烈爱慕;最后,一改之前的婉转柔美,出现了大气磅礴的强劲高潮,为乐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小提琴的旋律在《梁祝》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在这支乐曲中
运用了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起初,缠
绵悱恻的旋律表达出了恋人之间不可言喻的情感;中间,环环相扣的
旋律呈现出乐曲激荡的爱情;最后,伴随着弦乐的盛况,小提琴起伏
跳跃的旋律把乐曲演奏的更加完美。

《梁祝》作为经典的协奏曲,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更在乐曲中体现出了浓浓的浪漫情绪。

从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强烈的
感情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热情活力和浓厚的文化
气息。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交响入门 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 _(01)精选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交响入门  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 _(01)精选

1969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青 岛市。他4岁开始学习小提 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 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教 授,11岁被耶胡迪·梅纽因选 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 校学习。1984年回国继续深 造。19岁赴纽约茱莉亚音乐 学院深造,师从德罗希·迪蕾 教授及姜康先生。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陈钢
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 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 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 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 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 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 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 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 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 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吕思清
何占豪
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 家庭,以唱绍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 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 的生活,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 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 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 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 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 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 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但 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 问世。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 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 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 典范。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木管乐器
铜 管 乐 器
弓 弦 乐 器
打击 乐器
打 击 乐 器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 祝》,提高学生感受、分 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 奏曲,曲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
内涵。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是何占 豪和陈钢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 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 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取材 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作曲家以越剧中 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融合了西方演奏形 式与中国的民间音乐特点,成为我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给无数人带来了不只是听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样的作品。

《梁祝》是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听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乐曲在一段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正式拉开了序幕,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吹奏出如鸟鸣般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抒情乐音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草桥之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背景画面。

当沉醉于这片婉转悠扬的旋律之中,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年轻的祝英台已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后带着银心,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书院的道路。

途中,面对如此美景,从未出过远门的英台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新奇、美好,她那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

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在这个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此时的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开始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之后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描绘出了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想必是学子们纷纷踏入了书院中。

此时书院里生气勃勃,一片好不热闹的场面,你看,他们正谈笑风生,在浩瀚的古文世界里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不时有几个同学因为坚持己见而与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

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身为大家闺秀的英台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刚开始有些惊慌失措,但经过短暂地调整适应后,迅速被这群男同学的热情感染了,俨然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身,兴奋地来回穿梭于同学之间,与大家攀谈得不亦乐乎。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和陈刚创作于1959年5月。

作者以越剧的曲调为素材,选取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比较有代表的三部分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作为了音乐的主要内容。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选择了故事中的“草堂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分别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用奏鸣曲式写成。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第一部分——呈示部开始用长笛模仿出各种鸟的叫声,然后配合双簧管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境界,随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共同开始演奏出爱情的主题,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

开始小提琴悠长的声音似乎是祝英台向人们讲述着她同梁山伯之间的爱情往事,又似乎展现的是她对往昔的回忆。

紧接着,代表祝英台的大提琴登场,大小提琴共同演奏,向人们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相识的快乐岁月,听着让人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相遇,在草堂结拜,并一路嬉戏游玩去求学的场景,感受到两人之间纯洁的友情和互相爱慕之心。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给无数人带来了不只是听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样的作品。

《梁祝》是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听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乐曲在一段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正式拉开了序幕,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吹奏出如鸟鸣般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抒情乐音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草桥之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背景画面。

当沉醉于这片婉转悠扬的旋律之中,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年轻的祝英台已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后带着银心,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书院的道路。

途中,面对如此美景,从未出过远门的英台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新奇、美好,她那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

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在这个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此时的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开始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之后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描绘出了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想必是学子们纷纷踏入了书院中。

此时书院里生气勃勃,一片好不热闹的场面,你看,他们正谈笑风生,在浩瀚的古文世界里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不时有几个同学因为坚持己见而与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

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身为大家闺秀的英台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刚开始有些惊慌失措,但经过短暂地调整适应后,迅速被这群男同学的热情感染了,俨然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身,兴奋地来回穿梭于同学之间,与大家攀谈得不亦乐乎。

在这里她更深入地认识了山伯,他是那么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以致她那颗天真纯洁的心灵开始被打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刚
(1935-) 上海市人。,十岁起随匈 牙利钢琴家学钢琴。1955年进上海音乐 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 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 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 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 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 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 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何占豪
陈刚
何占豪
(1933-) 浙江人。曾在浙江省越 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 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 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 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 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 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 作曲。除《梁祝》外,越剧《孔雀东南 飞》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协奏曲
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 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 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的 演奏技巧和具有鲜明个性 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 竞奏”.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 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 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 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传说为题材《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 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 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 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曲式结构:

子:春景 主 呈示部:相爱 部 爱情主题 草桥结拜 主题再现 (自由华彩段) 同窗三载 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梁 山 伯 与 祝 英 台
连接部 副 部 结束部 抗 婚 展开部:抗婚 楼台相会 哭灵投坟 再现部:化蝶 (爱情主题再现)
引子与主题
乐曲一开始,在 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 上长笛奏出鸟鸣般优 美的旋律。接着由双 簧管以柔和抒情的乐 音展示出一幅风和日 丽,春光明媚、草桥 之畔桃红柳绿百花盛 开的画面。
展开部 ——抗婚
先是乐队演奏出不和谐 音,预示着悲剧的降临。 然后,铜管乐器和低音弦 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 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 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 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 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 的全奏,小提琴奏出反抗 主题,刻画出祝英台誓死 不屈的反抗性格和精神。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 潮,越来越激化。
呈示部
——主部
独奏小提琴以朴素的旋律在明朗的 高音区,奏出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 色浑厚的低音上重复一次,大提琴介 入,独奏小提琴与浑厚的大提琴形成 对答,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表达 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爱意由此萌发。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呈示部
——副部
这段音乐与柔美、抒情的 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以 轻快活泼的节奏,跳动的旋律 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共嬉共 玩时的生活情景。音乐更加欢 快跳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呈示部 ——结束部
在这段快板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 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出 现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的表现 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 场面。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讲的是一个美丽、凄婉、 动人的爱情故事。说的是四世纪中叶东 晋时期,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远 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书 生梁山伯,俩人一见如故,草桥结拜, 同窗三年,共读共玩,此后十八相送, 长亭惜别,然后英台抗婚,二人楼台相 会,互诉衷肠。不久山伯忧郁身亡。 英 台被迫出嫁前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 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 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最终梁祝化 为蝴蝶,在人间翩翩飞舞。
展 开 部
哭 灵 投 坟
——
再现部
——化蝶
长笛优美的曲调, 奏出引子的旋律, 再现开始时的优美 恬静,仿佛让人忘 记悲伤。而这已不 是人世间的美景, 长笛在竖琴的伴奏 下,把我们带入了 神化的意境。最后, 音乐在慢板中静静 地结束。
发散思维,展开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
化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美丽传说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
祝》。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 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 再现部、尾声。 3、通过欣赏音乐的表现手 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 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 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 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梁山伯 与祝英台》为题材,由何占豪和陈钢创作,以 同名越剧的唱腔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 协奏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 。如今已列入世 界名曲,名叫《蝴蝶的爱情》。
展开部
—楼台会
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又转入慢板乐段 。这 时大提琴与小提琴相 对答,音乐哀伤婉转, 如诉如泣,具有催人 泪下的感染力,形象 地表现出二人互倾衷 肠的感人情景。
音全鼓的中欲惊 、心的绝闻 调曲 。达管情紧,山 、表拉音伯 到 了弦现慢乐忧 齐得唱急郁 最 高鸣淋的转而 表漓手而死 潮 ,现尽法下的 祝至,,噩 乐 队英。将乐耗 台接祝曲, 奏 出纵着英运英 身,台用台 赞 颂投锣悲戏悲 坟、切曲痛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