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

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

——郭沫若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

(课件出示)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选自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节课包括《惠崇春江晓景》、《题临安邸》和《清平乐·村居》三首诗。

这三首诗都是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理解其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但四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深入理解诗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三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中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词,教师纠正发音,确保学生正确地朗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家庭作业,要求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寓言故事、古诗、现代文等多种体裁,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简单的课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以及对于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投影仪和电脑等教学设备。

3.课时安排:2课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老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进行一些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日积月累”,要求我们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

本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课文:《跟着大妈操操操》、《河豚妈妈的爱》、《飘荡的风筝》。

其中,《跟着大妈操操操》讲述了健身操的好处,强化了身体锻炼的必要性;《河豚妈妈的爱》则通过描写河豚妈妈的母爱,引导学生们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明白爱是需要付出的;《飘荡的风筝》则通过风筝飞翔之美来引导学生们明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力量。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义。

(2)学会提出问题、留意课文情节,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生活中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爱必须互惠互利,需要付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交流、表达、思考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欣赏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掌握形象化语言运用方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引导学生欣赏生活、感受生活,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

(3)培养学生的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尊重他人等。

而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日积月累的力量,理解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以阅读为主,采用“阅读—理解—讨论—评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从课文中自行掌握知识点,培养自我发现、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本单元的课本、教学设计、图片和视频等。

2、在课堂上贴上文化墙,让学生参加“亮相明星”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主题,通过不同的语文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诗句和文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乐于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仿照例子,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仿照例子,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诗句和文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准备给学生阅读。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美丽的花园,引出本课的主题“语文园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小兔快跑》。

2.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4.能够独立完成课文相关的阅读与默写。

教学重点1.课文《小兔快跑》的朗读和理解。

2.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

3.对课文内容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2.能够自主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准备1.课文《小兔快跑》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音响设备及相关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兔快跑》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教学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变化。

3. 情感细读(1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兔会害怕、骄傲和最终感到感动。

4. 形象描述(10分钟)•让学生形象描述小兔奔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默读与默写(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文默读,并进行相关练习。

•在黑板上逐句写出课文,学生进行默写。

第二课时:巩固与拓展1. 课文复述(10分钟)•让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情况。

2. 课文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讨论其中的原因。

3. 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互相讨论交流。

•带出课文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兔快跑》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朗读、分析、形象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其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在情感细读和课文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短诗三⾸教学⽬标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化底蕴。

从古⾄今,诗⼈们创作了⽆数经典的诗,那⼀⾸⾸优美的诗,就像⼀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优美,深受⼈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冰⼼的三⾸⼩诗。

⼆、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现代著名作家、诗⼈、⼉童⽂学家。

冰⼼受到泰⼽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标题的⾃由体⼩诗,这些⼩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说散⽂选集》《寄⼩读者》《再寄⼩读者》《三寄⼩读者》《⼩橘灯》《繁星》《春⽔》等。

2.出⽰⽣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不是“⽔”,⽽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诗读给⼤家听⼀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

(1)⾃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诗,你的眼前出现了⼀幅怎样的画⾯?(抓住“⽉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时快乐⽣活的深切怀念。

)(5)出⽰图⽚,配乐朗读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

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短诗三首怀念往事热爱大海赞颂母爱教学反思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0.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

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

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

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

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

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板书设计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教学反思1.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白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都能完成识字任务。

注意读准叠词“毛茸茸”,读准易错词“徜徉”;“潇”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强调间架结构的安排。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继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识白桦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

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

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

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

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

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

(生齐读课题)(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出示课件)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现代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感染人、吸引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就必须拉近学生与诗歌作品的距离,让学生尽可能熟悉作品的意象。

本板块导入活泼轻快的、具有相同意象的儿童歌曲,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又展示了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诗歌中的画面。

板块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②生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