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绿地景观 共28页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
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
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
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
6.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
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 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 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 appearance of plant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 种植设计 planting desi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0.4 古树名木 historical tree famous wood species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 soil 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并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中心绿地名称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园内布局应有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明确的功能划和铺装地面等分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格最大服务半径(ha) (m) 1.0 800~1000 园内布局应有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小游乐园一定的功能规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划组团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单儿童设施等可灵活布置 0.4 400~500 0.04 注: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②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③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要求。
④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2 公共绿地指标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
4.3 绿地率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种植成活率≥98%。
4.4 院落组团绿地院落组团绿地设置规定封闭型绿地南侧多层楼L≥1.5(L2) L≥30(m) S1≥800() 南侧多层楼L≥1.5(L2)L≥50(m) S1≥1200() 开放型绿地南侧多层楼L≥1.5(L2) L≥30(m) S1≥800() 南侧多层楼L≥1.5(L2) L≥50(m) S1≥1200() 1S2≥1000() S2≥1200() S2≥1000() S2≥1200() 其中: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O);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O)。
场地设计----景观

绿化用地的整体规模
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各级中心绿地设置规定
绿化用地分布形态
1集中绿化配置
场地大部分绿化用地集中
2分散绿地配置
全部绿化用地分布于场 地各处 每一块绿地面积较小
绿地配置的基本形式
1边缘绿地
最基本的形式
2独立绿地
3集中绿地
绿地用地分类
绿地按主要功能分类与城市用地 分类相对应。 绿地分类为大类、种类、小类三 个层次,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 数字混合型代码表示。
场地绿化布置要点
建筑物周围绿化布置
道路绿化
广场绿化
❖ 广场绿化应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及 功能进行设计;结合交通导流设施, 可采用封闭式种植,对于休闲绿地可 采用开敞式种植,并可相应布置建筑 小品、座椅、水池和林荫小路。
❖ 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宜≥广 场总面积的25﹪。
❖ 集散广场可用绿化分隔广场空间及人 流与车流;集中成片绿地宜为总面积 的10﹪~25﹪;民航机场前与码头前 广场集中成片绿地可为总面积的 10﹪~15﹪.
连续式种植 中心突出遮挡式种植 夹景、深远明亮式种植
三角侧重式种植 组合式种植
道路绿化
❖ 路侧带、中间分隔带、两侧 分隔带、立体交叉口、平面 交叉口、广场、停车场及道 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 处的绿地。
❖ 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 城市复杂环境的乡土树种。 选择树干挺直、树形美观、 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 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的 树种。
皮相结合,达到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的 效果。 ❖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 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应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 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道路绿化
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区建 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 于25%。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 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 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21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 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 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23
(4)道路绿化 1) 居住区干道 :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 路。
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2) 居住小区道路 :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 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
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 防护功能。 3) 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 住宅小路。 人行为主 ,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4) 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第五讲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二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四.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2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
住一区规的划“居细住胞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
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 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 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 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 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 的特色。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汇总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场地: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二)场地构成要素1.建筑物、构筑物2.交通设施3.室外活动设施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5.工程系统(三)场地类型的划分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四)场地设计概念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七)场地设计原则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④技术经济合理⑤满足规范要求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⑦竖向布置合理⑧管线综合合理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九)场地设计的依据①工程项目的依据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1、基本观念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
(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2、基地条件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
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汇总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场地: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二)场地构成要素1.建筑物、构筑物2.交通设施3.室外活动设施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5.工程系统(三)场地类型的划分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四)场地设计概念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七)场地设计原则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④技术经济合理⑤满足规范要求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⑦竖向布置合理⑧管线综合合理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九)场地设计的依据①工程项目的依据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1、基本观念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
(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2、基地条件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
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城市绿地的规划

②
五.高速公路绿地的规划 (教材278页)
1.为增加行驶人员安全感,道路两侧尽可能保持 原有自然景观,并适当点缀风景树,花灌木群和宿 根花卉群。 2.通过绿地种植预示线形变化,特别是在曲线转 弯方向上,种植要有连续性。 3.在进入光线明暗急剧变化的隧道时,在入口处 种植高大乔木,增加驾驶员适应时间。
教学科研区绿地—注意平面图案构成和线形设计,植 物品种丰富,色彩变化多样。 学生生活区—设置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绿地空间, 如适合集体活动的开敞空间,适合静坐休息的半开敞 空间,适合促膝谈心的私密空间。绿化配置中,以浓 荫乔木为主,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 教职工住宅区—集中绿地为主,设置一定休憩设施和 健身器械,成为教师的休闲场所。 体育运动区——规则和简洁为主, 选择具较强抗尘和 抗机械破坏性能的植物。附近宜布置一定面积耐践踏 草坪和成片树林,为人们运动之后休息提供方便。周围 设置5m以上的绿化隔离带, 减少运动对外界的干扰。
二.与道路绿地相关的概念
1.道路红线: 是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 线。 2.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 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 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 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①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 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 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 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②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③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 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 .工矿企业绿地的特点
工矿企业的绿地由于工业生产而有别与其他用地 绿地不同的特点,工厂的性质、类型不同,生产工艺 特殊,对环境影响要求不同,工厂绿化有其特殊的一 面。 (1).环境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不同类型,不同 性质的工厂应选择适合的花草,树木。 (2).用地紧凑,绿化用地面插绿。 (3).绿化要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确定适宜的栽植 间距、选择适宜的树种 (4). 工厂绿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本厂的职工为 主—按每个工厂职工的使用要求进行绿化
《场地设计》课件(二讲上)

4.1.2 建筑高度的限制
4.1.3 高层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按层数或高度进行分类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 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24m为单层、低层和 多层民用建筑,>24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者为高层建筑, 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
16
(4)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 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该外墙 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 25%。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按四 级确定。
17
4.3 日照间距及遮挡
4.3.1 关于日照参数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平面即地球表面观测点以铅垂线为法线的切平面。 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 太阳高度角最高 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 太阳高度角最低 在一年中冬至日的日照时间最短和日照质量最差,因此在 确定建筑是否满足日照要求时,只需满足冬至日日照要求 即可。
平均风速玫瑰图中,图 中离中心越远的方位, 表示该风向的风速最大。
46
47
4.5.2 污染系数 即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受害程度。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 该方向的方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即污染系 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污染源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避免污染源对其他 设施产生危害。 4.5.3 风的等级
18
4.3 日照间距及遮挡
4.3.1 关于日照参数
2)太阳赤纬角:太阳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 所夹的圆心角,也就是太阳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连线同 地球赤道面的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 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道路两 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布 置在条件好的一侧。
道路绿化
分车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
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 侧距离宜≥0.75m。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 距路面高度0.6—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 的树冠应常年树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 的5倍。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 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连续式种植 中心突出遮挡式种植 夹景、深远明亮式种植
三角侧重式种植 组合式种植
道路绿化
路侧带、中间分隔带、两侧 分隔带、立体交叉口、平面 交叉口、广场、停车场及道 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 处的绿地。
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 城市复杂环境的乡土树种。 选择树干挺直、树形美观、 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 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的 树种。
场地设计之 绿地景观
建筑物
道路交通 绿地景观 工程管线
对场地整体起到平衡、丰富和完善的作用。
绿地配置的用地确定
尽量扩大绿地规模,优化场地整体环境 1.在场地用地划分时,给予绿化主体地位 2.应尽量选择占地较小的形式节约用地
增加层数 缩小道路长度 采取地下停车方式
3.充分利用边角地块
绿化用地的整体规模
周边围合式 中心式 对景式 边侧式 全面式
种植设计立面构成
1、连续式种植 具有整齐、强烈节奏的作用; 形成整齐的带面状。 2、中心突出遮挡式种植 主景突出,有遮挡作用。 3、夹景、深远明亮式种植 主要视线通透,有深远感。 4、三角侧重式种植 具有静物构图美的感觉。 5、组合式种植 有明显的不同节奏,形成丰 富的立面。
纪念性广场应利用绿化衬托主体、组 织前景、创造良好环境。
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 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规
道路绿化
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应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及 功能进行设计;结合交通导流设施, 可采用封闭式种植,对于休闲绿地可 采用开敞式种植,并可相应布置建筑 小品、座椅、水池和林荫小路。
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宜≥广 场总面积的25﹪。
集散广场可用绿化分隔广场空间及人 流与车流;集中成片绿地宜为总面积 的10﹪~25﹪;民航机场前与码头前 广场集中成片绿地可为总面积的 10﹪~15﹪.
道路绿化
行车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
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 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 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 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株距410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 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 ≥1.5m;采用矩形时,净宽 与净长宜≥1.2m×1.8m。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 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 透式配置。
绿化设计原则
划分空间、限定空间、围 合空间的作用
限制行人 遮挡视线 阻隔噪声、风沙及冷空气 遮挡烈日 室内外空间过渡 美化和观赏
绿化平面布局设计
1、周边围合式 种植形成封闭安静的环境;内敛性 较强。 2、中心式 充分发挥绿化的主导作用。绿化成 为视觉中心。 3、对景式 形成怡人的对景画面。纪念性广场 常采用。 4、边侧式 种植比较灵活、活泼。 5、全面式 可以成为独立花园,具有强烈的绿 色氛围。
绿化用地的整体规模
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各级中心绿地设置规定
绿化用地分布形态
1集中绿化配置
场地大部分绿化用地集中
2分散绿地配置
全部绿化用地分布于场 地各处 每一块绿地面积较小
绿地配置的基本形式
1边缘绿地
最基本的形式
2独立绿地
3集中绿地
绿地用地分类
绿地按主要功能分类与城市用地 分类相对应。 绿地分类为大类、种类、小类三 个层次,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 数字混合型代码表示。
定。
场地绿化布置要点
场地主出入口绿化布置
在不影响人员和车辆的通行、 保证有足够宽度的前提下,可 重点进行装饰性绿化,配以建 筑小品,采用规则而开敞的手 法以突出场地的入口气氛。
在入口处变化树种、树形、绿 化的颜色以引起人们对入口的 注意。
入口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可以设 置草坪,边角或适当位置点缀 观赏性强的常绿植物及开花灌 木、色叶植物、花卉等。
皮相结合,达到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的 效果。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 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应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 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道路绿化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应 ≥1.5m;主干道上的分车绿带宽 度宜≥2.5m;行道树绿带宽度应 ≥1.5m。
道路绿化
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宽度>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 绿带总面积的70﹪. 毗邻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 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 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与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路侧绿化宽度宜为红线宽度的15﹪-30﹪.对 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可 提高绿化比例。 分隔带与路侧带上的行道树的枝叶不得侵入 道路限界。 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 种植高于最外侧机动车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 1m的树木。弯道外侧应加密种植以诱导视 线。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上不宜种乔木。
道路绿化设计应处理好与道 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 线、地下管线的关系。
道路绿化
道路绿地规划及设计原则
道路绿地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壤。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
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生长条件与生长空间。 绿化布置应为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