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品种(系)类分析

合集下载

荞麦优良品种介绍荞麦

荞麦优良品种介绍荞麦

荞麦优良品种介绍荞麦荞麦是一种多用途的、有重要开发价值的作物,栽培范围广。

其耐瘠薄,生育期短,可用于新开垦土地和休闲地种植,此外还是很好的蜜源作物。

荞麦不仅是一种集营养、医疗、保健于一体的食物资源,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广阔,随着酿造工业、饲料工业的发展和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人们对荞麦的利用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将适合我省种植的6个优良荞麦品种介绍如下:榆荞三号一、品种来源:陕西省榆林农校于XX年选育而成。

二、特征特性:植株茎秆坚硬,节间距离短,株高90—110厘米,主茎与分支顶端花絮多而密集,花朵为白色,成熟后植株下部为红色,中上部为黄绿色,籽粒为淡棕色,棱角明显,呈三棱形,粒大饱满,千粒重34克,全生育期为80天,中熟品种,株型紧凑,分枝习性弱,结实率高,抗倒性、抗落粒性强。

三、品质:蛋白质含量10.21%,脂肪含量1.95%,淀粉含量68.7%。

四、适宜种植地区及产量水平:一般产量水平为亩产80—150公斤,适宜甘肃中部等地区。

五、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 适宜在6月15—6月25日,或7月10—15日播种。

2.播种量:中上等地力亩播种量2.5公斤,中等以下地力亩播种量3公斤。

3.管理措施:秋季耕翻地可预防荞麦勾翅蛾为害。

川荞一号一、品种来源:川荞一号系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

二、特征特性:籽粒长锥形,黑色,千粒重20—21克,单株重1.8克,幼苗绿色,成熟变为紫红色,株高为9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结籽集中尖部,花序柄较底,有效花序多,分枝部位底,皮壳率30%,抗旱性强,较抗倒伏,抗荞麦褐斑病,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78天左右。

三、品质:川荞一号蛋白质含量15.6%,脂肪含量9.9%,芦丁 2.04%,维生素 E 含量0.53%,维生素C含量 4.53微克/100克,淀粉含量69.1%,出粉率63.7%左右。

四、产量表现: 川荞1号种植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每亩可产125—170公斤,在肥力较好的土壤每亩160—190公斤,最高每亩可产200公斤以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概述:苦荞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苦荞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一、苦荞产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1 苦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1.2 苦荞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物制剂。

1.3 苦荞产品具有独特的苦味和口感,受到消费者喜爱。

二、苦荞产品市场现状分析2.1 苦荞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逐渐受到关注,销售量逐年增长。

2.2 苦荞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受到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

2.3 苦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销售量,出口量逐年增加。

三、苦荞产品市场发展趋势3.1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苦荞产品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3.2 苦荞产品的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逐步提高。

3.3 苦荞产品的品种不断丰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四、苦荞产品市场竞争分析4.1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知名的苦荞产品品牌,竞争激烈。

4.2 一些企业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和产品包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4.3 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苦荞产品市场前景展望5.1 苦荞产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苦荞产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5.3 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份额。

结语:苦荞产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实现市场的持续增长。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概述:苦荞是一种富含营养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对苦荞产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了解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分析1.1 苦荞产品市场的整体规模苦荞产品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苦荞产品受到了更多关注。

1.2 各类苦荞产品的市场份额在苦荞产品市场中,包括苦荞面粉、苦荞茶、苦荞饼干等多种产品,其中苦荞茶的市场份额最大,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3 市场增长趋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苦荞产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消费者需求分析2.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健康食品,苦荞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2.2 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消费者对于苦荞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以及营养价值。

2.3 价格和品牌影响消费者在购买苦荞产品时,价格和品牌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合理、品质有保障的产品。

三、竞争对手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苦荞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和一些专业苦荞产品品牌。

3.2 竞争策略竞争对手在产品质量、品牌宣传、价格策略等方面展开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3.3 发展趋势未来,苦荞产品市场将呈现出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4.1 健康食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健康食品市场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苦荞产品将在这一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4.2 产品多样化和创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苦荞产品市场需要不断推出新品种和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3 电商渠道的发展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苦荞产品也将更多地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五、市场风险分析5.1 市场竞争激烈苦荞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以保持竞争力。

苦荞种植什么品种好吃

苦荞种植什么品种好吃

苦荞种植什么品种好吃苦荞,即苦荞麦,是一种传统的农作物,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

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种植苦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苦荞的品质和口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个好吃的苦荞品种。

1. 黑苦荞黑苦荞,又称黑皮苦荞,属于中晚熟品种。

它的籽粒颜色呈黑色,因此得名。

黑苦荞的味道相对较苦,但同时也非常浓郁,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黑苦荞的颗粒细腻,口感丰富,回味悠长。

此外,黑苦荞的糊化性能好,产品质量稳定,非常适合加工成苦荞面粉、苦荞麦片等各种食品。

2. 苦荞玉米苦荞玉米是一种苦荞和玉米杂交而成的新品种。

它的颗粒较大,肉质细嫩,有着苦荞的独特香味和玉米的甜味。

苦荞玉米富含蛋白质和纤维,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烹饪时,可以将苦荞玉米加入煲汤或做成甜品,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3. 破花苦荞破花苦荞,顾名思义,是指在苦荞籽粒破裂的时候散布出的花纹。

它的口感较为清爽,香气强烈,味道相对较苦但不失醇厚。

破花苦荞在烹饪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独特的味道和香气,常用于炖汤、做饭等菜肴。

4. 晉苦荞晉苦荞是一种晚熟型苦荞品种,产量高且抗逆性强。

它的籽粒较大,颜色深黄,口感醇厚,带有一点点苦涩。

晉苦荞糊化性能好,很适合在烹饪过程中发挥其特点,可制作出丰富美味的食品。

以上所提到的苦荞品种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苦荞品种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喜好来进行决定。

无论是要制作苦荞面条、苦荞麦片、苦荞煲汤还是其他苦荞制品,都可以根据所选品种的不同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种植苦荞不仅仅关乎品种选择,还要注意种植环境、栽培技术、土壤管理等方面。

只有全方位地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真正保证苦荞的品质和口感。

希望以上的介绍对选择种植苦荞品种有所帮助。

26个金苦荞品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26个金苦荞品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26个金苦荞品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作者:王为旋田爽琪柯瑾张帆程远志陈小全李洪有石桃雄陈庆富来源:《广西植物》2024年第02期摘要:金苦蕎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1)金苦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黄酮含量>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淀粉含量。

(2)金苦荞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主茎分枝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籽粒面积>千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籽粒长宽比>籽粒宽>籽粒长>果壳率>籽粒周长>籽粒直径。

(3)相关性分析中,黄酮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主茎节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面积、周长、宽、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籽粒面积、长、直径呈显著正关系。

(4)聚类分析将26个金苦荞品系分为了3个类群,其中类群I属于高淀粉、矮秆、多分枝、低果壳率、大长粒型品系,类群Ⅱ属于高蛋白、高秆、粗壮、粒型偏小的品系,类群Ⅲ属于高品质、高产、大粒品系。

该研究结果为金苦荞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苦荞,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24)02-0291-12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69-17);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荞麦育种岗位科学家专项资金(CARS-07-A5);国家基金地区基金(31860408)。

第一作者:王为旋(199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荞麦属植物遗传育种,(E-mail)*****************。

基于秩次分析法评价苦荞品种产量稳定性

基于秩次分析法评价苦荞品种产量稳定性
陈 佳 , 盼 盼 , 冰 沁 , 金锋 , 鹏 科 , 张 徐 高 王 高小 丽, 屈 洋 , 佰 利 冯
( 北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农 学 院 , 西 杨 凌 720 ) 西 陕 110
摘 要 :选 取 参 加 国家 苦荞 品种 区域 试 验 的 9个 苦 荞 品 种 ( 系) 1 试 验 环 境 点 的 数 据 资 料 , 用 非 参 数 品 在 9个 使 统 计 方 法 一秩 次分 析 法对 参 试 品种 的产 量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与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 江 苦 荞 属 于 较 高 产 、 九 稳定 型 品种 ; 云 荞 2号 属 较 高 产 、 定 型 品种 ; 稳 WK一19属 于 高 产 、 均 稳 定 型 品种 ; 8 平 西荞 3号 属 于 较 高产 、 域 稳 定 型 品 种 ; 苦 2 平 凤 号 和 风 苦 3号 属 于 较 高 产 、 稳 定 型 品种 。 低
性越 好 【 u。 J
2 =
到小进行 排序 , 记 作 秩 次 值 抒 胁, 次 值 越 小 的 就 : 秩
品种优势越强, 且∑ 2 ( 1 2 为参试品 删= + ) ( /
种 数 ) 。 用环境 区分 指 数 ( )判 断试 验 环 境条 件 对 品 种 差异 的 区分 能力 。 所 有 参 试 品种 间 皆有显 著 性 若 差 异 , 品种无 并列 秩次 值 , 个 品种秩 次值 平方 和 则
C和 C 是环 境 区分 品种 能力 的两种极 限 , c表 示 能
有效 区分所 有 品种 的环境值 , c 则完 全相 反 。
( )= ( % 日 一 c) P×10 i= 12 2 / 0( ,,
3 … , P = C— C) … ;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苦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述苦荞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苦荞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苦荞产品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苦荞产品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里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苦荞作为一种天然的保健品,具有多种功效,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2. 产品创新:近年来,苦荞产品在品类和包装上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更多种类的苦荞产品,如苦荞茶、苦荞面、苦荞饮料等。

这些新品种的推出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3. 网络销售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销售成为了苦荞产品的重要渠道。

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购买到苦荞产品,提高了购买的便利性,也为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苦荞产品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格局。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一些专业的苦荞产品生产企业。

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品质:苦荞产品的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苦荞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价格竞争:价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企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

3. 渠道竞争:苦荞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超市、专卖店、网络等。

企业通过不同的销售渠道来拓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四、市场发展机遇苦荞产品市场在未来存在着一些发展机遇:1. 健康产业政策的支持: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重视,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为苦荞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市场细分的机会:苦荞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细分,如针对中老年人、女性、运动人群等推出不同功效的苦荞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苦荞品种比较试验

苦荞品种比较试验

们的重视和肯定 。甘肃省苦荞主产 区为定西市和陇 明。试验地为旱地 ,土质为黑垆土 ,前茬作物为玉米 ,
东地 区 ,为推进苦荞优 良品种在 陇东地 区的推广应用 , 地 势 平坦 。试 验采 用 随机 区组排 列 ,每 品种为 1个 小
庆 阳市对 引进 的 13个苦 荞品种 进行了品种 比较试验 。 区 ,3次 重 复 ,小 区面 积 6 m ,试 验 地 四周设 置保 护
试验地设在甘肃省庆 阳市西峰区八里庙 ,处于
物 。在 我 国的常年种植 面积 为 30万 hm ,总产 量 甘肃省东部 、泾河上游 ,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原腹
3O万 ~50万 t0]。苦荞 富含 生物类 黄 酮 、多肽 、糖醇 以 地 ,属 于黄土 高原 沟壑 区 ,海拔 1 421 m,地势 由东 北
农 艺农技
NongyiNon gji
苦荞 品种 比较试验
贾小涛
(甘 肃省 宁县农 业广播 电视 学校 ,甘 肃 宁县 745200)
摘 要 :为筛选 出适合干旱、半干旱地 区种植的 高产、优质 、综合性状好 的苦荞品种 ,对引进的 13个苦 荞品种进行 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适宜陇东地 区栽培种植的品种为 KQ1卜 04和 KQ1卜 05。
关键词 :苦荞麦;品种 比较 ;统计分析 中 图分 类号 :¥517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03—6997(2018)06—0023—03
苦荞 又 称鞑 靼荞 麦 ,是 荞麦 属 的一个 栽 培 品种 。 1.2试 验 方 法
苦荞耐寒 、耐瘠 ,是一种独特的粮药兼用 型经济作
为 83~129 cm,有 效 分枝 数 为 4~9个 ,主茎 节 数 为 同 ,但 是 几乎对 产量 和品 质没有 什 么影 响 ,所 以在 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荞品种(系)类分析————————————————————————————————作者:————————————————————————————————日期:苦荞品种(系)聚类分析-农学论文苦荞品种(系)聚类分析赵建栋1,2,李秀莲2,史兴海2,陈稳良2,高伟2(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太原030031;2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摘要: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

对来自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

采用聚类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在2.76 水平上聚为4 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

其中第2 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

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关键词:苦荞;品种(系);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S51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030019基金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专项资金”(CARS-08-A-1-3);山西农科院“十三五”育种工程项目“适于机械收获的荞麦新品种选育”(16yzgc035)。

第一作者简介:赵建栋,男,1966 年出生,山西平遥人,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荞麦资源与育种研究工作。

通信地址:030031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 号,E-mail:[emailprotected]。

通讯作者:李秀莲,女,1964 年出生,山西山阴人,研究员,本科,学士,主要从事荞麦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

通信地址:030031 太原市龙城大街81 号山西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E-mail:[email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6-03-22,修回日期:2016-06-22。

0 引言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 Gaerth]译为鞑靼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Gaerth),英文名tartary buckwheat,为荞麦属中仅有的两个栽培种之一[1]。

苦荞子粒富含其他粮食作物子粒中所缺如的功能因子—芦丁和叶绿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降尿糖作用,对糖尿病有特效,对高血脂、脑血管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作用。

因此中国非常重视苦荞新品种选育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20 世纪末至2015 年底,全国共育成通过国家、省(区)鉴(审、认)的苦荞品种38 个,其中利用引种、单株选择、株系集团选择、理化诱变方法育成36 个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94.7%。

这些品种遗传背景狭窄,没有大的突破。

利用广泛应用于其他作物育种中的杂交方法育成2 个品种,仅占育成品种的5.3%。

究其原因,除苦荞花器小、雄蕊多、茎秆脆难去雄的原因外,杂交亲本选配失当和杂交后代选择不准确也是主要原因。

能直观地反映作物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差异及类群性状特点的、对育种工作有很大意义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已广泛应于粮食作物的水稻[3]、小麦[4-5]、玉米[6-7]、高粱[8]和经济作物的棉花[9-10]、大豆[11-12]、向日葵[13]、亚麻[14]、芝麻[15]、甘蔗[16]、香蕉[17]以及蔬菜作物中的芥菜[18]、黄瓜[19]、花椰菜[20]和扁豆[21]中,在粮药兼用作物的薏苡[22]和苦荞中的应用也有报道。

高金峰等[23]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可以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4 个大类。

李春花等[24]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表明云南苦荞资源可分为生育期长型、生育期中等和生育期短型3 大类,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但对来自全国苦荞主产区的栽培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的报道还很少。

本研究对来自全国11 个苦荞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了解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特点,为合理利用苦荞资源、筛选苦荞杂交亲本、合理选择育种后代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系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提供的45 个苦荞品种(系)(表1)。

1.2 试验地点与方法试验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榆次东阳基地进行,于2014 年6 月15 日播种,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长2.5 m×宽2.0 m)5.0 m2。

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考察6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二级分枝、单株粒重和千粒重。

用DPS统计软件分析主成分,用欧氏距离计算遗传距离,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

1.3 计算公式遗传相关系数[25]、遗传相关矩阵[26]、遗传距离[27]的计算公式分别见公式(1)、(2)、(3)。

2 结果和分析2.1 方差分析对45 个苦荞品种(系)6 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和单株粒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达显著水平(表2),说明45 个苦荞品种(系)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类型多样。

2.2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对45 个苦荞品种(系)6 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荞一级分枝与单株粒重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二级分枝与单株粒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也与单株粒重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

主茎节数、千粒重都与单株粒重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表3)。

说明可以通过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

2.3 主成分分析对苦荞6 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λ≥0.9的3 个特征根作为苦荞的主成分(表4),3 个入选的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0%,已经包含了大部分信息。

结果表明,苦荞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为2.4265,方差贡献率为40%,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主要为0.5051(主茎节数)、0.4510(株高)和0.3443(千粒重),其他性状皆为负值。

因此,第一主成分是以主茎节数为主的丰产株型因子。

苦荞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为1.6548,方差贡献率为28%,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主要为0.5583(单株粒重)和0.5361(二级分枝),其他性状皆为较小的正值。

苦荞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为0.9289,方差贡献率为15%,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主要为0.5954(千粒重)。

综观上述分析,在进行苦荞新品种选育时,应以第一主成分的主茎节数为主的丰产株型为主导,兼顾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对于其他性状将不宜苛求。

2.4 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45 个苦荞品种两两间的遗传距离(欧氏距离)。

其中系统间最短距离平方根为:2.5 聚类分析用最短距离法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值2.76 处截取分类界限,得到45 个苦荞品种(系)的聚类结果(图1、表5、表6)。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5 个苦荞品种(系)可分为4大类,第1类包括29个品种(系),属髙秆、多节位、少分枝、中产、小粒型,遍布全国11 个苦荞育种单位,南方北方都有,分布范围最广;第2类包括7 个品种(系),属中秆、多节位、中分枝、高产、大粒型,除‘榆6-21’外,主要分布在南方;第3类包括4个品种(系),属中秆、中节位、多分枝、低产、小粒型,除‘蜜蜂头1 号’外,主要分布在南方;第4 类包括4 个品种(系),属高秆、多节位、少分枝、中产、中粒型,全部分布在南方。

3 讨论与结论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综合指标,苦荞新品种选育时,应以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为主要依据。

与李秀莲等[28]推荐的标准相一致。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45 个苦荞品种(系)聚为4 类:第1 类平均株高121.2 cm、单株粒重3.3、千粒重17.9 g,属髙秆、中产、小粒型;第2 类平均株高102.6 cm、单株粒重7.6 g、千粒重21.6 g,属中秆、高产、大粒型,是优良品种或选育优良品种的理想资源。

事实上7 个品种(系)中的2 个品种‘榆6-21’和‘凤凰苦荞’分别通过青海省和国家审定,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3 类平均株高89.6 cm、单株粒重1.3 g、千粒重18.1 g,属中秆、低产、小粒型;第4类平均株高136.7 cm、单株粒重3.6 g、千粒重19.9 g,属高秆、中产、中粒型。

研究结果还表明,从品种原产地看,来源于同一地区的不同品种,存在着遗传差异。

例如‘榆5-7’(5 号)和‘榆6-21’(6 号),同产于陕西省榆林,但分属两个类群2 和3。

从地理远近看,来自陕西省的‘79-22’(7 号)与来自四川省的‘额曲’(40 号)间的地理距离,远远超过同样来自贵州省的‘90-2’(19 号)与‘赫章黑苦荞’(21 号)之间的地理距离,但前两者都属1 个类群(1),后两者则分数2 个类群2 和3。

可见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与李秀莲等[29]的研究结论一致。

选配杂交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本研究只分析了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农艺性状,对其重要的生育期性状未作分析,若要更加深入了解苦荞品种(系)及其亲缘关系,需增加生育期、单株粒数、有效花序数等性状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鉴定,对其做出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

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不仅应用于直观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及发掘有益基因,而且能够应用于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苦荞资源整理与归类及苦荞起源中心学说方面的研究,但必须结合原产地、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鉴定多个方面,应用于起源学说方面的研究,还应该考虑苦荞资源(包括野生资源)收集的相对全面,结合古文字记载和荞食文化等其它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1] 王永红,白瑞繁.大寨苦荞引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62-63.[2] 林汝法.苦荞举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12.[3] 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等.73 份亚洲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250-256.[4] 李伯群,余国东,石有明,等.两系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距离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17-21.[5] 周吉,徐萍,李国强,等.不同水旱地小麦品种聚类分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5):809-813.[6] 蔚荣海,韩蕾,王玉兰,等.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分析及类群鉴定[J].玉米科学,2006,14(3):10-12,16.[7]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等.中国不同时期玉米自交系聚类及杂优模式分析[J].杂粮作物,2010,30(2):63-67.[8] 邵初阳,何晓兰,徐照龙,等.甜高粱种质资源多样性及主要农艺参数聚类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5,31(5):984-994.[9] 苏亚蕊,刘新浩,李锁平.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 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4):401-406.[10] 徐海明,邱英雄,胡晋,等.不同遗传距离聚类和抽样方法构建作物核心种质的比较[J].作物学报,2004,30(9):932-936.[11] 罗瑞萍,赵志刚,姬月梅,等.春大豆新品种(系)的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21-23.[12] 李清华,林海峰,刘金文,等.南方春大豆品种秋播条件下的综合评及聚类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4(8):52-54.[13] 朱东旭,关中波,徐桂真,等.油用向日葵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12):152-156.[14] 宋军生,党占海,张建平,等.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2):492-797.[15] 赵应忠,刘红艳.芝麻雄性不育系与核心种质间的遗传距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36-40.[16] 周会,杨荣仲,方锋学,等.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390-395.[17] 张俊,王静毅,陈友,等.基于模型的香蕉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聚类分析及其亲缘关系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2):232-238.[18] 张加强,骆霞虹,陈常理,等.叶用芥菜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3):535-540.[19] 杨瑞环,陈德富,闵徽,等.利用SSR标记分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7-21.[20] 朱世杨,张小玲,刘庆,等.花椰菜自交系主要形态性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1):77-82.[21] 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等.南通扁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中国蔬菜,2015(6):53-57.[22] 李春花,王艳青,卢文洁,等.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277-281.[23] 高金峰,张慧成,高小丽,等.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2):1-5.[24] 李春花,卢文洁,王艳青,等.云南苦荞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江苏农业大学学报,2015(4):612-617.[25] 高之仁.数量遗传[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236-253.[26] 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203-237.[27] 刘来福.作物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J].遗传学报,1979,6(3):349-355.[28] 李秀莲,史兴海,高伟,等.主成分分析在苦荞育种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54-56.[29] 李秀莲,张耀文,赵雪英,等.苦荞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18(2):2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