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品种(系)类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荞品种(系)类分析

————————————————————————————————作者:————————————————————————————————日期:

苦荞品种(系)聚类分析-农学论文

苦荞品种(系)聚类分析

赵建栋1,2,李秀莲2,史兴海2,陈稳良2,高伟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太原030031;2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

摘要: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在2.76 水平上聚为4 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 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关键词:苦荞;品种(系);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030019

基金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专项资金”(CARS-08-A-1-3);山西农科院“十三五”育种工程项目“适于机械收获的荞麦新品种选育”(16yzgc035)。

第一作者简介:赵建栋,男,1966 年出生,山西平遥人,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荞麦资源与育种研究工作。通信地址:030031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

区龙城大街81 号,E-mail:[emailprotected]。

通讯作者:李秀莲,女,1964 年出生,山西山阴人,研究员,本科,学士,主要从事荞麦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通信地址:030031 太原市龙城大街81 号

山西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E-mail:[email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6-03-22,修回日期:2016-06-22。

0 引言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 Gaerth]译为鞑靼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Gaerth),英文名tartary buckwheat,为荞麦属中仅有的两个栽培种之一[1]。苦荞子粒富含其他粮食作物子粒中所缺如的功能因子—芦丁和叶绿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降尿糖作用,对糖尿病有特效,对高血脂、脑血管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作用。因此中国非常重视苦荞新品种选育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就。20 世纪末至2015 年底,全国共育成通过国家、省(区)鉴(审、认)的苦荞品种38 个,其中利用引种、单株选择、株系集团选择、理化诱变方法育成36 个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94.7%。这些品种遗传背景狭窄,没有大的突破。利用广泛应用于其他作物育种中的杂交方法育成2 个品种,仅占育成品种的5.3%。究其原因,除苦荞花器小、雄蕊多、茎秆脆难去雄的原因外,杂交亲本选配失当和杂交后代选择不准确也是主要原因。

能直观地反映作物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差异及类群性状特点的、对育种工作有很大意义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已广泛应于粮食作物的水稻[3]、小麦[4-5]、玉米[6-7]、高粱[8]和经济作物的棉花[9-10]、大豆[11-12]、向日葵[13]、

亚麻[14]、芝麻[15]、甘蔗[16]、香蕉[17]以及蔬菜作物中的芥菜[18]、黄瓜[19]、花椰菜[20]和扁豆[21]中,在粮药兼用作物的薏苡[22]和苦荞中的应用也有报道。高金峰等[23]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可以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4 个大类。李春花等[24]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表明云南苦荞资源可分为生育期长型、生育期中等和生育期短型3 大类,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但对来自全国苦荞主产区的栽培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对来自全国11 个苦荞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了解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特点,为合理利用苦荞资源、筛选苦荞杂交亲本、合理选择育种后代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系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提供的45 个苦荞品种(系)(表1)。

1.2 试验地点与方法

试验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榆次东阳基地进行,于2014 年6 月15 日播种,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长2.5 m×宽2.0 m)5.0 m2。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考察6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二级分枝、单株粒重和千粒重。用DPS统计软件分析主成分,用欧氏距离计算遗传距离,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

1.3 计算公式

遗传相关系数[25]、遗传相关矩阵[26]、遗传距离[27]的计算公式分别见公式(1)、(2)、(3)。

2 结果和分析

2.1 方差分析

对45 个苦荞品种(系)6 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和单株粒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达显著水平(表2),说明45 个苦荞品种(系)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类型多样。

2.2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对45 个苦荞品种(系)6 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荞一级分枝与单株粒重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二级分枝与单株粒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也与单株粒重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主茎节数、千粒重都与单株粒重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表3)。说明可以通过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