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管理规定框架

合集下载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牛场的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牛场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牛场,包括养殖、饲养、疾病防控、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牛场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专人进行管理和执行。

第四条牛场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遵循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牛场应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养殖方案,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第六条牛场应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牛场应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及时排查疫情,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传染病扩散。

第八条牛场应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确保牛群的健康状况。

第九条牛场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牛舍、饲养仪器设备,防止疫情传播。

第十条牛场应建立畜牧兽医卫生档案,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第三章设施设备管理第十一条牛场应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

第十二条牛场应加强牛舍管理,保障牛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第十三条牛场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设备,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牛场应加强农田水利工作,保障放牧畜牧业的用水需求,提高生产效益。

第四章经营管理第十五条牛场应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第十六条牛场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保障经济运作的规范和透明。

第十七条牛场应加强人员管理,做好员工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第十八条牛场应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合理安排资金和资源,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牛场应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十条牛场应加强火灾防范和安全检查,确保牛场的安全生产。

第二十一条牛场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做好牧民的防护,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质量。

第六章督导检查第二十二条牛场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牛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

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要点

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要点

引言概述: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要点是为了规范养牛场的运营管理,并保障养牛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要点,以帮助养牛场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管理。

正文内容:一、规章制度1.1建立养牛场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目标、职责及权力范围;1.2建立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养牛场的管理制度,包括牛舍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管理等;1.3定期修订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其适应养牛场的发展需求;1.4健全管理档案:建立管理档案,记录管理政策、工作流程等。

二、牛舍管理2.1建立牛舍的管理制度:明确牛舍使用规定,包括牛舍的消毒、通风、温度、湿度等要求;2.2健全牛舍巡查制度:定期巡查牛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3建立牛舍清洁制度:定期进行牛舍清洁,确保牛舍的卫生;2.4建立牛舍安全制度:落实牛舍的安全措施,确保牛只的安全;2.5牛舍硬件设施维护:及时修缮养牛设施,确保设施的完好。

三、饲养管理3.1制定饲养计划:依据牛只的生长发育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3.2精准供给饲料:根据牛只的需求,精确计量饲料并按时供给,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浪费;3.3确保饮水质量:提供干净的饮用水,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3.4注重饲料质量安全: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变质、霉变的饲料,确保养牛食品安全;3.5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并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牛只的饲养效益。

四、疾病防控管理4.1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包括疫苗接种、病情监测等;4.2做好牛只健康监测:定期对牛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隔离治疗;4.3加强兽医防疫力量:保证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兽医防疫水平;4.4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对养牛场进行定期消毒处理,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4.5加强疾病预防宣传: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疾病预防意识。

五、其他管理要点5.1全面加强员工管理:建立健全员工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素质;5.2强化养牛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防止事故和灾害发生;5.3定期进行养牛技术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5.4确保养牛设施维护:建立设施维护制度,定期维修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5.5加强牛只品质管理:选种、配种和繁殖管理,提高牛只品质。

养牛场管理制度模板

养牛场管理制度模板

养牛场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本养牛场全体员工,旨在规范养牛场的日常管理,确保养牛场的高效、安全运营。

2. 养牛场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动物福利,保障员工权益。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养牛场设立场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

2. 下设饲养、繁殖、防疫、饲料、销售等职能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负责。

三、饲养管理1. 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确保牛只获得均衡的营养。

2.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查,防止霉变或污染。

3. 饲养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牛只饲养技术。

四、繁殖管理1. 建立牛只繁殖档案,记录繁殖情况。

2. 实施优生优育,选择健康、生产性能优良的牛只进行配种。

3. 对繁殖牛只进行特别护理,确保繁殖成功率。

五、疾病防控1. 建立疾病防控体系,定期对牛只进行健康检查。

2.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3. 发现疾病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六、环境卫生1. 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牛舍清洁干燥。

2. 对牛舍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

3. 妥善处理牛粪等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

七、安全生产1. 制定安全生产规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2.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3.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员工管理1. 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2.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3. 建立员工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性。

九、财务管理1.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

2. 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资金安全。

3. 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养牛场场长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需经过养牛场管理层审议通过。

3. 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

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

养牛场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规范养牛场管理,提升养牛场生产效率和牛只健康水平,特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养牛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执行。

第三条养牛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培训,确保养牛场的良好运转。

第四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养牛场的生产安全和质量。

第二章养牛场基本要求第五条养牛场应当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设施,确保牛只的生存和生长。

第六条养牛场应当配备专业兽医团队,保障牛只的健康和生长。

第七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完善的防疫措施,确保牛只的健康和安全。

第八条养牛场应当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环境卫生。

第三章牛只饲养管理第九条养牛场应当合理安排饲料配给,确保牛只的营养需求。

第十条养牛场应当定期体检牛只,确保牛只的健康状况。

第十一条养牛场应当设立定时喂食制度,保证牛只的饮食健康。

第十二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牛只养护制度,确保牛只的日常生活质量。

第四章疫病防控管理第十三条养牛场应当遵守国家相关疫病防控政策,加强牛只的疫病防治工作。

第十四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确保牛只的免疫力。

第十五条养牛场应当严格监控疫病传播途径,加强消毒工作。

第十六条养牛场应当及时报告疫情,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七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牛只的生产安全。

第十八条养牛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第十九条养牛场应当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二十条养牛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六章管理监督第二十一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养牛场应当注重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

第二十三条养牛场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四条养牛场应当加强功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实现各项工作的顺畅进行。

第七章处罚及监管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养牛场和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二)2024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二)2024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二)引言概述:牛场管理制度是保证牛场正常运营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针对牛场管理制度的框架,继续深入探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牛场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而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出发,进一步展开对牛场管理制度的探讨。

一、规章制度1.明确责任分工:牛场管理制度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牛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加强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

二、养殖管理1.建立养殖记录:建立养殖记录,记录关键数据,便于管理者进行监控和决策。

2.制定饲养方案:根据不同牛只的需求,制定适合的饲养方案,确保牛只健康成长。

3.疫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检查、预防和治疗牛只疾病。

三、设备管理1.设备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2.定期检修设备:制定定期检修设备的计划,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制定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流程。

四、劳动力管理1.编制岗位职责: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确保工作任务的清晰分工。

2.合理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表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员工培训和发展: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五、环境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制定定期清洁消毒计划,确保牛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2.环境保护措施: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

3.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护牛只和牛场的安全。

总结:牛场管理制度框架的构建涉及到规章制度、养殖管理、设备管理、劳动力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制定饲养方案、设备维护保养和环境清洁消毒等措施,可以保证牛场的正常运营和提高生产效益。

牛场管理制度文本

牛场管理制度文本

牛场管理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牛场管理工作,保障牛场健康发展,提高牛群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牛场,包括养牛场、奶牛场、肉牛场等各类牛场。

第三条牛场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保护环境,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升养殖效益。

第四条牛场管理应以科学合理、严格细致的原则,实施责任制,保障牛场正常运作。

第五条牛场管理应注重人畜和谐,关心牛民生活,促进牛场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牛场规划第六条牛场应制定年度养殖规划和发展方案,包括养牛数量、种类、养殖技术、投入产出比等。

第七条牛场应根据规划确定场地、设施、设备、人员、资金等配备,确保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第八条牛场应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第九条牛场应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养殖效益。

第十条牛场应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第三章牛场生产管理第十一条牛场应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养殖、防疫、饲料、后勤等各个环节。

第十二条牛场应定期检查、维护设施设备,确保运转正常,避免故障损失。

第十三条牛场应加强饲料管理,科学配方,合理供应,确保牛只健康成长。

第十四条牛场应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加强疫病监测,及时控制传染病,保障牛只健康。

第十五条牛场应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技能,确保养殖工作稳定发展。

第四章牛场质量管理第十六条牛场应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提高牛群品质,促进良种繁殖。

第十七条牛场应加强育种技术研发,提高育种质量,促进养殖效益。

第十八条牛场应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养殖产品品质。

第十九条牛场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

第二十条牛场应根据不同季节、人气需求,定期检查、清理牛舍、消毒,确保牛只健康。

第五章牛场卫生管理第二十一条牛场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牛舍环境清洁消毒,提高牛只生活质量。

第二十二条牛场应加强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减少对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规模养牛场规章制度范本

规模养牛场规章制度范本

规模养牛场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牛场管理,保障牛群安全和生产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牛场是指专门用于养殖牛的场地,包括牛舍、饲料库、草场等设施以及配套设施。

第三条牛场的管理属于集体所有制,实行经营者负责、抓管理、上下联动、各负其职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牛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遵循“规范统一、有序发展、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

第二章牛场布局第五条牛舍的布局应符合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保证牛只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良好。

第六条牛场的饲料库、草场、水源等设施应当合理布局,便于管理和使用。

第七条牛场应设置牛舍、繁育场、配种场、疫病防控区、人员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第三章牛类管理第八条牛场应定期检查牛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第九条配种、生产等工作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繁殖效益。

第十条牛只的喂养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科学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第十一条牛只的疫病防控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控方案进行,确保牛只的健康。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二条牛场应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牛场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记录牛只的生产信息和疫病防控情况。

第十四条牛场应定期进行例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五条牛场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

第五章禁止行为第十六条禁止私自出售或转移牛只。

第十七条禁止虐待牛只,包括殴打、剥夺食物和水源等行为。

第十八条禁止随意更改牛场的布局和功能区域。

第六章处罚措施第十九条对于违反牛场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停产等处理。

第二十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由牛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共同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牛场规章制度

牛场规章制度

牛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牛场的管理,提高牛场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保障牛场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牛场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牛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牛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四条牛场倡导团队合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牛场的管理和创新,为牛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第五条牛场设总经理一名,负责牛场的全面管理工作。

第六条牛场设副总经理一名,协助总经理管理牛场的工作。

第七条牛场设生产部、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各部门设部长一名,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第八条牛场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负责牛场的整体运营和管理,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

第九条各部门部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接受总经理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十条牛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畜牧业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牛场必须做好牛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牛舍的通风和干燥。

第十二条牛场必须做好饲料的采购和储存工作,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三条牛场必须做好牛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牛场必须做好牛的饲养管理,根据牛的生长阶段和特点,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第十五条牛场必须做好牛的繁殖工作,提高牛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四章技术管理第十六条牛场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十七条牛场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十八条牛场必须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牛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十九条牛场必须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技术档案,为牛场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章销售管理第二十条牛场必须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制定销售计划和销售策略,确保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场管理规定框架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牛场管理制度框架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牛场生产管理水平和调动工人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办好养牛场的重要环节。

我国各养牛场一般都建立有以下几种规章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其职责范围,有利于生产任务的完成;二是建立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体制,充分发挥各组织特别是基层班组的主动性,有利于增产节约,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制定简明的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互相监督,减产评比;四是建立奖惩制度。

其中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是提高养牛生产,促进养牛业大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

一、日常工作规章制度框架(一)职工守则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科技和业务素质。

2、团结同志,尊师爱徒,服从领导。

3、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4、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积极为股份制养牛合作社的发展和振兴献计献策。

(二)劳动纪律1、严格遵守合作社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责尽职,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做好出勤登记。

3、认真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手续。

4、上班时间严禁喧哗打闹,不擅离职守。

5、严禁在养殖区吸烟及明火作业,安全文明生产,爱护牛只,爱护集体财产。

(三)防疫消毒制度1、坚持防重于治原则,要制定完善的防疫计划。

即根据各种传染病在本地区目前和以前发生与流行情况,结合本地具体条件,制定切实而合理的防疫计划。

2、加强兽医监督,防止传染病由外地带入本场。

场门设消毒室(池),并经常保持有效消毒作用。

对新购入的牛,必须隔离检疫,观察一段时间后,在确定无病情况下,方可归入本场。

3、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严格的消毒制度,是及时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主要措施。

(1)要对整个牛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方可进牛。

场门、生产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可用2的氢氧化钠液),保持有效浓度、车辆、人员都要从消毒池经过。

(2)严格隔离饲养,杜绝带病源的人员或被污染的饲料、车辆等进入生产区。

从外面进入牛场内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消毒。

(3)牛舍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

每天都要打扫干净,牛舍每月消毒一次,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的消毒。

常用消毒药物有:可佳消毒液、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烧碱溶液、0.5—1的过氧乙酸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

(4)每年进行2-4次结核病定期预防消毒,常用消毒药为5来苏儿、10漂白粉、3福尔马林溶液,监测为阳性牛进行隔离治疗。

4、建立系统驱虫制度(1)从外地引进的牛要进行检疫和驱虫后再并群,牛场内应消灭老鼠、蚊蝇及吸血昆虫。

(2)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牛群的驱虫,平常结全转群时实施。

(3)犊牛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一次。

5、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我市传染病的种类及发生季节、流行规律,特制定本预防计划,适时进行预防接种。

(1)口蹄疫病:春、秋两季各接种一次。

(2)炭疽:炭疽二号芽胞苗免疫期为一年,每年春季用炭疽芽孢苗作一次预防注射。

(3)牛出败:每年给牛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2次,在3、11月各注射一次。

非疫区从外地引进牛须经隔离观察1-3个月,确诊无病方可入群。

(4)气肿疽:免疫力6个月,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6月龄以下犊牛免疫后,到6月龄时再注射一次;剂量按说明书。

(5)牛巴氏杆菌病:处于疫区的奶牛,每年春季或秋季接种一次;长途运输前加强免疫一次。

(6)布氏杆菌病:每年对检疫阳性牛进行预防接种,牛布氏杆菌19号菌苗,只用于处女牛,5~6月龄母犊牛接种一次,免疫期7年。

牛型布氏杆菌45/20佐剂菌苗,不论年龄,怀孕与否皆可注射,第一次注射后6~12周再注射一次。

6、对牛群每年进行定时检疫和防疫。

7、严禁饲喂霉变或其它有毒饲料。

(四)饲养管理规程对养牛生产及牛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提出基本要求,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要求职工共同遵守执行。

可实行岗位培训。

1、养牛合作社的工作日程目前我国采用的饲养日程,大致有以下几种:两次上槽、两次挤奶和三次上槽、三次挤奶。

前者适合产奶量较低的牛场,对总的营养物质和饲料量需要较少,因此采用两次上槽,可以保证牛只有充分的休息时间,相对也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负担。

但对产奶量较高的奶牛,宜采取三次上槽、三次挤奶,目前我国各地奶牛场多实行这种工作日程。

2、牛场各月份管理工作的要点一月份:要调查牛群的年龄、怀孕月份、胎次分布、膘情、健康状况等,摸清底数,指导工作。

其次,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要注意弱牛、妊娠牛和犊牛的安全越冬。

舍内要勤换垫草、勤除粪尿,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寒风贼风侵袭。

尽可能饮温水,采取措施保证高产量、稳产。

二月份:继续搞好防寒越冬,积极开展春季防疫、检疫工作。

三月份:进行彻底消毒。

从环境到牛舍,都要彻底清扫、消毒。

要抓住时机搞好植树造林、绿化牛场工作。

四月份:加强管理,安排好饲料,防止发生断青绿饲料的现象,做好饲草料变动的过渡,以免发生消化失调、臌胀等,以提高产奶量和促进幼牛生长发育。

繁殖母牛驱虫。

安排奶牛修蹄工作。

五月份:应增喂青割饲料,如大麦苗,早苜蓿等,也可制作青贮饲料。

检查干草贮存情况,露天干草要垛好封泥,防止雨季到来被淋湿而发生霉烂变质。

在地沟和低湿处洒杀虫剂,消灭蚊蝇。

天气转热,注意牛奶及时冷却,防止酸败。

六月份:天气日渐炎热,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

本月牛可吃到大量青绿饲料,日粮要随之变更,逐渐减少精料定量。

七月份:全年最热时期,重点工作应放在防暑降温上,做到水槽不断水,运动场不积水,日粮要求少而质量好,给牛创造一个舒适的条件,力争暑天不降奶。

青草季长的地区,可制作头茬青贮。

八月份:雨季来临,除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外,要注意牛舍及周围环境的排水,保持牛舍、运动场清洁、干燥。

九月份:检修青饲切割机和青贮窖,抓紧准备过冬的草料,制作青贮饲料,调制青干草。

十月份:继续制作青贮。

组织好人力、物力集中打歼灭战,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青贮饲料工作。

加强不孕牛的治疗工作。

十一月份:从本月后半月起可开始正常配料。

做好块根饲料胡萝卜等的贮存工作。

繁殖母牛群秋季驱虫。

十二月份,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年的生产计划。

做好防寒工作,牛舍门窗、运动场的防风墙要检修。

冬季日粮要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精料喂量。

(五)财务制度1、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财经制度,树立核算观念,建立核算制度,各生产单位、基层班组都要实行经济核算。

2、建立物资、产品进出、验收、保管、领发等制度。

3、年初年终向职代会公布全场财务预、决算,每季度汇报生产财务执行情况。

4、做好各项统计工作。

(六)犊牛的饲养犊牛生产是各类型牛场赢利的保障。

为了更经济地饲养犊牛,保证牛群后代的稳定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应加强对犊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1初生犊牛的护理1.1清除黏膜首先清除初生犊牛鼻孔和口腔的黏膜,擦净体驱上的黏液,或者让母牛舔食,但必须使产房地面干净。

为使母牛更好地舔食,可将麸皮撒在犊牛的驱体上,但人工哺乳的犊牛一般不采用母牛舔食的方法。

1.2断脐带一般是自然拉断脐带,如果是人工断脐带,一般距犊牛腹部10~12 cm处切断,并挤出脐带中的黏液,用碘酊消毒,1周后自然脱落。

1.3喂初乳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吃到初乳,而且足量。

出生后1 h喂初乳,第1次哺喂量不少于1 kg,3次/d,初乳的喂量为体重的10%~16%,第4 d喂全乳、代乳或酸初乳。

初乳期过后,犊牛常乳喂量一般相当于体重的1/10。

如果母牛产后死亡,采用同期分娩母牛或配制人工初乳的方法饲喂。

2犊牛的饲养管理2.1犊牛的哺育肉牛、役牛的犊牛随母哺乳。

乳用犊牛初乳期过后从产房转入犊牛舍,开始喂全乳或人工乳。

哺育方法:①保姆牛哺育法,直接随母哺乳,一般在4个月以上,最多不超过7个月。

②全乳哺育法,一般喂量为体重的1/10左右,一般3~4个月哺乳期,大概奶量600 kg,每月150 kg。

在此期间补喂犊牛料,当地犊牛料配方为玉米89%、麸皮1%、豆饼10%的精料和干草。

③脱脂乳哺育法,脱脂乳维持净能值相当于全乳的50%左右,一般犊牛喂初乳后即喂全乳,21日龄开始增加脱脂乳,且喂量要多于全乳,达到采食1 kg的犊牛料后就可断奶。

因脱脂乳缺少脂溶性维生素,所以要适当补充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否则影响犊牛的膘情。

2.2犊牛早期断奶犊牛早期断奶的时间是4~5周龄,早期断奶的目的主要是节约全乳,提高母牛的繁殖率。

犊牛早期断奶的注意事项:①要求犊牛健康。

②饲养管理必须严格,早期断奶的犊牛应在4~7日龄补犊牛料,使断奶时日采食量为0.75 kg犊牛料。

③注意卫生防疫。

2.4犊牛早期断奶使用的饲料代乳料是以乳业副产品为主的商品饲料,它的质量高低以含乳业副产品的多少而定,它的营养成分指标主要是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

代乳料含乳蛋白最低20%,如掺有大豆蛋白,含量可提高到22%~24环,除这两种蛋白外,其它动物和植物蛋白都不宜使用;含脂肪10%,最高含量为20%,脂肪高不仅提供能量,而且减轻下泻;粗纤维含量应低于0.5%,因犊牛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乳糖和葡萄糖,淀粉和蔗糖因缺乏麦芽糖和淀粉酶不宜使用。

2.5犊牛料犊牛料国外称开食料,其实是断奶前后专为适应犊牛需要的混合精料,它具有适口性强、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特点。

犊牛料可以是粉状或颗粒状,颗径一般以0.32 cm为宜。

犊牛料是以植物性能量子实类高蛋白料为主,用少量的面粉加矿物质或维生素A加豆料草粉或苜蓿草粉,用量不超过5%,含蛋白不少于16%,粗纤维不高于7%。

2.6全乳、代乳料、犊牛料的使用方法全乳、代乳料在喂完初乳后使用,代乳料视犊牛的健康状况而逐渐取代全乳料。

代乳料用温水按1∶7的比例溶解、搅拌均匀,最初与全乳混合使用,然后单独使用,并应经常供应饮水。

全乳、代乳料温度为35~38℃,调合后渐降到20℃。

犊牛料在1周龄时开始调教饲喂,开始任其舐食,料要少,每天更换并保持新鲜清洁。

随犊牛日龄的增加,一般认为达到能采食0.75 kg犊牛料时基本可代替奶量的营养。

喂奶的次数,国外提倡2次,我国以放牧为主的牛群也提倡2次。

3犊牛的管理3.1个体卫生管理一是饲喂抗菌素,必须保证出生犊牛吃到初乳,初乳不足时可每头按25~50万单位肌注维生素A、D、E混合剂,次日后用250 mg金霉素溶于全乳或代乳品中,1次/d,连用1周。

二是预防下痢,下痢是犊牛出生后的主要疾病,因此应注意乳品的质量和用量,并注意卫生状况。

三是对犊牛刷拭1次/d。

3.2其它管理在犊牛第1次吃初乳前称出生重。

用墨刺法编号。

7~10日龄去角,用固体苛性钾或钠,涂擦于角基部直至微量血渗出,注意化脓消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