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研究

合集下载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地区。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是白族先民们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沉淀及吸取各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结晶。

白族村庄处处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如照壁门楼、坡顶屋面、白墙灰瓦、流檐飞阁、大理石屏、淡墨彩画及精美木雕与石雕等,由此体现出白族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

云南白族民居是白族人民为适应白族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所创造出的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也是白族传统文化所呈现出的物质形态,因此白族民居从整体空间至细部装饰、从室外至室内及从选址至营造的方方面面均凝聚着白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侧重谈论云南白族民居装饰的特点及风格,以期对现代室内设计有所启发。

建筑装饰是一种以建筑实体为依附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建筑造型艺术的深化与发展,因此装饰对充分表现建筑艺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采用四合院式,因此白族人民十分重视对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建筑的用料、造型、结构及装饰均体现出白族的民族特色,且白族民居采用砖木结构,因此十分讲究对室外的装饰。

白族民居的装饰特点与风格具体由民居的重要装饰部位及装饰手法体现出来,同时建筑的庭院景观陈设、色彩搭配及用材也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文侧重从装饰手法角度浅析云南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特点与风格。

(1)木雕装饰工艺。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的格子门、吊柱、横坡、走廊栏杆及板锯等部位普遍采用木雕装饰工艺。

中国古建筑木雕刻饰艺术是一种运用多种技术及艺术手段对建筑形象进行雕刻加工与美化的雕饰门类。

木雕有贴雕、圆雕、浮雕、线雕、嵌雕、透雕等类别。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多由剑川木匠所创作,且从古至今,中原文化便影响着剑川白族木雕艺术。

白族民居的窗户、斗拱、梁柱、隔扇及横坡等部位均刻有剑川木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各图案纹饰多取自中原地区的牡丹、龙凤、鹿及马等传统题材,但白族工匠融合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点及生活情趣,由此创作出二龙抢宝等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纹饰。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剑川木雕小镇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剑川木雕小镇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剑川木雕小镇大约半小时后,狮河村到了。

父子俩走进一家店铺,迎面飘来木料的清香,墙角、窗台、花台上倚着一块块雕花板,段学军随手拿起一块,放在手里打量:梅树枝繁叶茂,枝条苍劲古朴,点点梅花点缀在枝头。

格子门,也称格扇,日本唤作格子户,一般由格眼、腰串与障水板三部分构成,是古代庙宇、会馆、宫殿、民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木门。

格子门如今在都市中已鲜见,而剑川的白族人家,房屋大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正两耳”的布局,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正房两山都有“漏阁”,两侧建有耳房,迎面打堵别具民族风格的一高两低的照壁。

无论哪种布局,堂屋往往选用六扇格子门,一来采光充分,二来美观大方,这个古老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上午八点,阳光洒满了狮河村村口那片空坝子,锯木机鼓噪的声响把这个村庄从睡梦中唤醒,狮河村的男人、女人,纷纷搬出自家的板凳、行头,拿出全套的雕刀,从街头到巷尾,满目都是埋头做活的木匠。

狮河村位于剑川坝子东南端,下辖上河、下河、官登三个自然村,人口约2800人,从事木雕的就有1700人,人说狮河“家家户户做木雕,老老少少齐动手”,大概就是眼前这场景了。

段文青跟父亲在村里打听格子门的行情。

六扇手工雕刻的格子门价格在5000元上下,机器雕的3000元,相差的2022年元可是段文青在昆明一个月的工钱了。

机器雕的格子门,线条生硬,工艺粗糙,而段学军家祖传的“梅兰竹菊”格子门,是祖辈重金延请木匠,足足雕了三个月才完工的,单说“牡丹”那扇门,牡丹含苞待放,喜鹊在枝头喳闹,哪里是木雕,分明就是一幅花鸟画。

父子二人最终还是订购了一套手工格子门。

至于原因,段学军这样说:“在剑川,格子门的好坏,往往是一户人家富庶与否的标志。

我们宁愿平时省吃俭用,也要把格子门张罗得漂漂亮亮的,那是白族人代代相传的纽带。

”一场战争带来的古老手艺大清早的上门生意,令木匠罗照华很是高兴,段学军离开后,他转身回屋泡了壶普洱茶,开始了一天的活路。

剑川木雕的创作表现形式

剑川木雕的创作表现形式
ma n r fs a e n e s o h p s
我们 知道 , 木雕 是 形体 雕刻 的艺术 , 木头 的体积
就是 木雕雕 刻 的 语 言 。 因此 , 雕 作 品 的 内涵 和 情 木 趣是 意念 的产 物 , 是 作 品技巧 形 式上 的处 理 , 且 就 并
匠 受 到 先 进 汉 文 化 的 影 响 。 使 白 族 木 工 成 为 地 区 遂 性 的 首 要 职 业 , JI 成 了 “ 雕 之 乡 ”, 剑 JI 匠 剑 1 还 木 “ 1木 到 处 有 ” 据 清 朝 张 泓 《 南 新 语 》中 说 : 剑 川 硗 。 滇 “ 1 瘠, 食众 生 寡 , 民俱世业木工 ; 滇之七 十余州 , 县及 邻滇 之 黔 、1 川 等省 , 规 矩 斧 凿 者 , 善 随地 皆 剑 民也 。 _ 为 了 ”】 谋 生 , 使 “ 于 技 艺 ” 在 长 期 的精 雕 细 刻 中 , 出 了 促 长 。 雕 高超的木雕技艺 ̄- , 现 出了一批手艺超 群的木 匠 , T-涌 ' 代 传 一 代 , 到 如 今 。剑 川 白族 人 民 吸 收 了 汉 族 和 直 1 各族 人 民文化生 产技 术 , 步发 展形成 了它独特 精湛 逐 的技 艺 。剑 川 木 雕 , 着 丰 富 的 艺 术 想 象 力 和 浓 郁 的 有 民族 风 格 , 材 广 泛 , 型 优 美 , 象 生 动 逼 真 ; 且 构 题 造 形 而 图严 谨 统 一 , 艺 精 美 细 腻 , 工 山水 花 鸟 人 物 尽 入 画 图 , 有 呼 之 欲 出的 真 实 美 感 , 而深 受 各族 人 民喜 爱 。 因
YANG L - ,L u il i IL n
( aut o Mehncl dEetc nier g K n igU i ri f cec dT cnl y Y na u mn 50 3 C ia F cl f cai l r a E g ei , um n nv s yo Si ea ehoo 。 u n K n ig 0 9 。hn ) y aa n c l i n n e t n n t n ei ae c at. n f d p c u e ,s b l a d d l t rfs i e c

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

作为云南文明之源、南诏石窟胜地、中国 木雕之乡、原生态旅游乐土和白族文化聚 宝盆的“文献名邦”,剑川县同时也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长期以来,剑川 县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强化资源普查、建 立名录体系、弘扬传承文化遗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 效。目前,全县有60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 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其中:石宝山歌会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剑川木雕入选国家 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 录。剑川木雕、剑川梅园石雕、剑川布扎、 剑川白曲、剑川石龙霸王鞭舞、沙溪传统 文化保护区等6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木雕 大师段国梁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李定鸿等13名民间艺人评为省级非遗传承 人,39项列入州、县保护名录。
• 剑川县位于滇西北横断 山中段、大理州北部,“三江 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东邻 鹤庆,南接洱源,西界兰坪、 云龙,北靠丽江,地跨东经 99°33′—100°33′北纬 26°12′—26°47′,是大理 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全县国 土面积2250平方公里,县城所 在地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 12.3℃,辖六镇三乡,2003年末 总人口16.89万人,有白、汉、 彝、回、纳西等16个世居民族, 白族占总人口的91.6%,是全国 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也 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的 故乡.
剑川县木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 中国的木雕艺术历史悠久。 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秦汉两 代渐趋成熟。云南大理白族 木雕作为少数民族木雕工艺, 自古以来就蜚声海内外,其 中以大理剑川县木雕为代表, 剑川县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中国木雕之乡”。
剑川县木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
• 剑川是一个白族人民聚居的县份,以木雕为主的 手工艺品形成的手工业带动了整个县的发展,并 成为了该县经济的主要来源。白族人民传承了老 一辈的技艺,又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 生产技术,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剑川木 雕以前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故以浮雕为多,现 已发展到艺术价值很高的家居装饰和木雕工艺品。 目前,有很多学者对剑川的文化、宗教、语言和 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对其木雕业 进行系统分析。

剑川木雕(中)

剑川木雕(中)

DALI 合。

无畏的开拓胸襟,鞭击。

这些,值人生。

事广为流传,也最为动人。

相传明朝嘉靖末年(士,促进了当地的读书风气,多人到20岁还考不上秀才,当时,剑川南厢李木匠,了20岁还一事无成,进勐勐(今双江)、心最好,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剑川木雕. All Rights Reserved.DALI2012.01。

此后,李木匠随。

(公元,李木匠已成为李山神,、茶、糖、酒,要到赵、满脸污垢伤痕的老,细细一?,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显然,他已不会讲话,。

几个过路神。

原来,四、五年前赵老先生进山买玉石,不幸从马上摔到谷底,险些丢了性命。

回家后,儿子、儿媳没有好生救治,以致老人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哑人。

路人还道:“赵老先生的儿子本事没有,长得天仙似的媳妇又心狠手辣,容不下残疾的公公,狠心让赵老先生成了街头流浪者。

”一席话把李山神气得横眉倒竖,恨不得立即去教训赵老先生的儿子和儿媳。

李山神先将赵老先生扶回住所,让徒弟们给老人家洗净身子,还买了一身新衣服让赵老先生穿上。

师徒几个天天给赵老先生好吃的好喝的,告诉他安心休养。

转眼一年过去,李山神师徒将要回剑川。

李山神告诉赵老先生,要他与自己一起回剑川住,并打算回家供养赵老先生。

不料赵老先生却泪流满面,他抓一把黄土放在胸口拍了又拍,嘴里“呜哇、呜哇”,直憋得几乎喘不了气。

李山神好不容易才弄懂,赵老先生不愿离开生育他的这块土地。

怎么办呢,这下子难坏了李山神。

大理石木雕家具︵一九八六年出口︶2012.01DALI 李山神一整夜没有合眼,直到天亮前才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二天早饭后,李山神自己动手,用腾冲的红木赶制了一口箱子,箱子外由他亲手设计雕刻出镂空“二龙抢宝”、“丹凤朝阳”、“白鹤飞松”、“孔雀开屏”、“喜鹊登梅”五种精致图案。

箱子做出来后,李山神用上好生漆将箱子漆好,众徒弟一看,都夸木雕工艺上乘,手艺巧夺天工,乍一看上去这箱子还很像戏台上杜十娘紧抱胸怀的那个“百宝箱”。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研究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研究
I hi p pe ,a t n r fs f o n t s a r rs a d c a t r m he p o e to f o r v n e a t r t c i n o ur p o i c nd
he ia e p n fv e ,a a y i h aue o i n hu n Yu a s wo r g oi t o i w t n l sst e v l fIa c a nn n’ od c t i g f r i’ Sde eo m e ft e e i i g p o e ,t e d v l p e t ayn , o t v lp nto h x s n r blms h e eo m n t
Ab tr c Yu n n a ce sha ie St au bewo cr ig s a t: n a n int vegy n H hev la l od avn i in hu n ody,t Sfcngwih tec a e g fmo e cvl ain nla c a ,t a i’ a i t h h l n e o d m iiz t l i o
图I剑川 固定棂花窗 I 2 文化 价值 .
图2剑川沙溪古戏台 图3沙溪镇博 Nhomakorabea馆挂屏
文化 是 ~个 发 展 的概念 ,它 具有 相对 的稳定 性和 持 久性 ,但 又会 随 环境 的变 迁 而变 迁 , 作为 文化 生产 方 式 的手 工 艺术 自然 也 应该 不 断激 活 ,成 为永 葆 生命 活 力并 与 时俱 进 的一种 活 态文 化 。 剑川 木雕 的文化 价 值主 要 体现 在 历史 文化 、民族 文 化和地 域 文 化
民 间 艺术 研 究
云南剑川木雕 的发展与保护研究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剑川木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广泛运用。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是剑川木雕的三大特点,也是建筑学专家所关注的点。

本文将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展开剑川木雕的三绝的流程,揭示出它背后的文化内涵。

剑川木雕的三绝指的是雕塑技法、材料选择和装饰效果。

每一项都是剑川木雕技艺成就的产物,也是其与其他木雕手工艺的重要区别。

1、雕塑技法剑川木雕的雕塑技法是其首要特点,也是最难掌握的。

它涉及到雕塑师的技巧、雕刻技术和雕刻工具。

一般来说,剑川木雕采用碳化工艺,即在木头表面烧上一层碳,再雕刻,使得雕刻出的部分与底部分离,形成3D的效果。

剑川木雕的雕塑技法可以表现出鱼儿跃出水面、花开富贵等极具生命力的形象,展现了雕塑的力量和魅力。

而它所雕刻出的形态不仅严谨而精致,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2、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剑川木雕的另一大特点。

传统的剑川木雕常常使用多种天然材料,如楠木、核桃木、花梨木、黄花梨木、紫檀木等,每一种材料的纹理特征都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可以被运用于不同的雕塑作品中,同时,不同的材料也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紫檀木可代表着长寿和吉祥,而核桃木则寓意着家庭美满等等。

此外,材料选择也会直接影响雕塑的效果,对传统建筑装饰有重要意义。

3、装饰效果剑川木雕的“三绝”共同促成了它作为装饰的效果绝佳。

它可以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征着鸟儿划出的螺旋线条,展现出屹立于江水之中的传神雕像,以及富丽堂皇的华丽装饰,让传统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轮美奂,充满生命力。

结语虽然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但是传统工艺却总有它永恒的价值。

建筑学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剑川木雕“三绝”的意义,并不断吸收建筑文化的瑰宝,将其应用于当代建筑中,为当代建筑注入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同时也保护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以剑川木雕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将丰富并呈现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珍视和传承它们,从而推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剑川木雕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之一,起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剑川县。

剑川木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剑川县就有不少木雕作坊。

随着时间的推移,剑川木雕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剑川木雕注重以“雕、琢、镂、刻、彩”为主要技法,运用传统的刀法和现代的创作手法,精细地雕刻形象,赋予木材以生命。

剑川木雕作品通常以动物、植物和人物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而且,剑川木雕还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造型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剑川木雕注重对木材的选择。

剑川县原产的丹霞木被认为是做木雕的最佳材料,其质地坚硬、致密、耐腐蚀,并且颜色温香。

木雕艺人通常会严格挑选木材,选择纹理美观、年轮清晰的木料进行雕刻。

其次,剑川木雕注重对刀法的掌握。

剑川木雕艺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刀法技术。

他们善于使用各种刀具,如刨刀、刻刀、雕刀等,凭借着精湛的刀工,将木料刻削成各种细致的形象和纹理。

再次,剑川木雕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剑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木雕艺人将本地的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文化与木雕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作品。

同时,他们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木雕作品中,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最后,剑川木雕注重对艺术创作的精神追求。

木雕艺人们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探索创新。

他们既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又注重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力求做到严谨、精细、完美。

总的来说,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过程。

通过对木材的选择、刀法的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剑川木雕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希望未来的木雕传承者能够继承和创新,将剑川木雕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让世人都能欣赏到这门宝贵的民间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川木雕研究分析来源:木雕网1.云南剑川木雕的价值分析1.1 艺术价值剑川木雕作为云南特色工艺,其形态、风格多样、审美意识淳朴,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材质、艺术形式和制作工艺等方面。

(1)天然的材质美剑川木雕材料种类丰富、质地纯朴、自然纹理富于天趣,这些木材赋予了剑川木雕天然材质的美感。

在剑川木雕中,有一类木雕作品是不进行上漆或上色的,直接表露出木材固有的纹理和本质色泽,木雕艺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木材本身的性质、形态进行创作,雕刻出来的作品除了具有工艺品的艺术形态之外,还保留了木材本身的自然形态特征,作品朴质、生动,在使用过程中让人产生一种温馨的自然情怀。

(2)独特的艺术形式剑川是通往兰坪、丽江、中甸和西藏等地的交通要道,这里主要居住着白、汉、傈僳、彝、回等民族。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剑川木雕在保持了白族文化的同时,还吸收了众多地区,众多文化的艺术涵养,与其它地区的木雕相比,剑川木雕具有较大的融合性,在融合了众多民族的雕刻艺术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形态上来看,剑川木雕形态多样,既包括了建筑、家具、摆设等三维空间艺术作品,也包括了门窗、雀替、枋额、壁画等浮雕艺术作品,它没有中规中矩的固定形式,不讲求庄严、稳重、对称的格局,力求摆脱呆板模式的束缚。

如图1所示,图1中的棂花窗造型简洁大方,巧妙地运用了线条的变化,并与浮雕图案相结合,在局部的不对称中体现出总体的对称,风格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从色彩上来看,剑川木雕的装饰色彩非常丰富,除了木材的固有色之外,还有漆的色彩、镶嵌物的色彩以及金属物件的色彩,众多色彩中,又以民族彩绘最为突出。

如图2所示,图2中的木雕以民族彩绘作为装饰,其色彩包含了红、黄、白、蓝等多种,体现了民族彩绘的风格特征,但它又不似原始民族彩绘那样艳丽,在众多颜色中,它以天蓝色为主导色调,即体现出内地文化的内敛与优雅,也不乏少数民族质朴与奔放的风格。

从题材上来看,剑川木雕的题材多选用和当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相关的事物,也有的题材来源于佛教、道教和民俗。

与中原地区相比,剑川木雕的题材较为复杂多样,各题材间还有特定的搭配,蕴含着一定的寓意,如牡丹配凤凰代表高贵,白鹤配飞松代表长寿,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等等,这些题材不仅体现了剑川白族的审美意识,更体现了它们独特的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

(3)精湛的雕刻技艺雕刻工艺是剑川木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的好坏决定了木雕作品的艺术价值。

剑川木雕中常用的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平雕等,其中又以透漏雕最具特色。

如图3所示,图3中的挂屏运用了五层透雕的雕刻手法,这种雕刻手法与其它地方的不同,它镂空的程度比较深,木雕整体造型主次分明,层次感和立体感很强,作品中的仙鹤造型栩栩如生,通透灵动。

受不同的习惯、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影响,不同工匠的雕刻技法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剑川木雕的雕刻技术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天然的材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构成了剑川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取材广泛,各种丰富的创作题材不仅充分体现了白族本身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融入了其它民族、宗教文化,承载了民间文化的精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工艺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天然、朴质的艺术风格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其艺术价值的存在具有着一定的意义,是需要保护和发展的。

图1 剑川固定棂花窗图2 剑川沙溪古戏台图3 沙溪镇博物馆挂屏1.2 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又会随环境的变迁而变迁,作为文化生产方式的手工艺术自然也应该不断激活,成为永葆生命活力并与时俱进的一种活态文化。

剑川木雕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三个方面。

首先,剑川木雕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它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以建筑木雕为例,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昆明金马碧鸡坊、建水孔庙、晋宁盘龙寺、中甸归化寺(松赞林寺)以及滇西一带的不少建筑都出自剑川木匠和艺人之手;经县文物部门的调查,仅剑川古城内就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100多处,这些不同时期的民居和古建筑群,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文艺和科学文化的重要依据,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资料。

其次,剑川木雕是地区民族文化的载体。

剑川木雕工艺是白族传统的手工艺,木雕中的许多题材均来自于白族的日常生活或信仰习俗,白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剑川木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现传世许多白族木雕艺术品都为我们研究白族历史提供了众多的参考资料。

今天在民间,现在还保留着祭祀鲁班祖师等民俗活动、木匠行业禁忌等等,这些与木雕相关的民俗活动,构成了木雕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白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剑川木雕的艺术风格不仅深深地根植于白族文化之中,此外汉族、藏族、纳西族、彝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思想对其影响也较为深刻,故而在白族木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汉、彝、傈僳、回、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

最后,剑川木雕还是体现了多元文化在云南地区的融合。

在白族文化开放的背景下,除了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外,还形成了佛、道、儒三种外来宗教文化同本土宗教相融合、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状态,从剑川木雕艺术中,我们不仅可以发掘出原始宗教的神秘粗犷、禅宗的淡泊宁静、密宗的神秘华丽、道家的自然清新和儒教的人文气息,更可体会到汉文化所带来的文人思想。

如一些文人学士居住地的木雕艺术更注重文化修养和录取功名等意义的表现,而富商云集之处,木雕更注重趋利避害,富贵吉祥等寓意。

总之,剑川木雕不仅体现了我国西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云南民族文化的形象载体,它的存在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助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云南剑川木雕不仅继承了一千多年的南诏大理国文化,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老的雕刻工艺,成为具有深刻内涵和特定审美意义的载体,对其文化价值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数千年来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民俗文化等,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与了解。

(2)有助于云南民族文化的交流。

剑川木雕无论在形态还是题材上都展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多元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使剑川木雕具有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1.3 商业价值随着云南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以及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云南将会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而具有云南特色的纪念品也将成__为热销产品之一。

剑川木雕是云南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它民族风格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继承了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特色;同时,精湛的雕刻技艺及珍贵的木材又赋予了其较高的收藏价值,完全可成为云南标志性的旅游纪念品之一,吸引广大的消费者。

其商业价值存在的意义在于:云南剑川木雕有利于云南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让剑川木雕走入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能够提高我省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同时,剑川木雕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还可缓解我省人才就业的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见,保护和发展剑川木雕工艺,将为云南带来无限商机。

2.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剑川木雕存在及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民间的自我发展;二是产业化的发展。

2.1 民间的自我发展民间的自我发展是剑川木雕发展的一大特色。

与云南其它工艺美术不同,剑川木雕虽为传统的手工艺,但在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下,它并未像其它传统手工艺那样被机器化生产所取代,传承问题出现危机;相反地,在民间,剑川木雕的发展越来越快,不仅学习这一技能的人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个体雕工和具备自行生产、经营、销售能力的家庭作坊,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以狮河村为典型的木器木雕“专业村”。

这一发展现状与木雕在当地的重要性及其传承方式的改变是分不开的。

(1)剑川木雕在当地的重要性在剑川,当地人们的住房主要是以木制结构为主,许多村子里现在还延续着民居建筑开始和结束时的“祭木神”、“送木神”等民俗活动,同时,剑川民居建筑的装饰性很强,木雕常被用来装饰门、窗、照壁、梁拱及檐下墙面等房屋结构,可见,木雕与当地人们的居住息息相关;其次,剑川木雕的范围极广,从大的范围来看,可分为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和工艺品木雕三类,这三种木雕形式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都较为常见。

也许是受长久生活习惯的影响,当地人们总是喜好用木雕制品来营造自己的居住环境、装点自己的生活,故而木雕工艺在民间就这样一代代传承发展开来。

(2)木雕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虽然现在剑川已有数十家家庭作坊,个体雕工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大家生产的产品大致相同,但这并未影响木雕在民间的发展。

随着木雕知名度的提高,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剑川当地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许多民间家庭作坊和雕刻艺人都以木雕作为其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木雕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彼此之间竞争压力较小,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共存共荣,促进了剑川木雕的发展。

(3)传承方式的改变传承方式的改变也大大促进了木雕在民间的发展。

最初,木雕技艺的传承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来完成的,师傅要收徒弟,首先要带徒弟到本村本主庙去拜鲁班,回到家中才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学习的时间一般为三年,许多徒弟在出师后还要为师傅无偿做一年工,俗话称“谢师”。

近年来,木雕技艺的传承打破了过去小范围的师徒传承方式,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形式也变得更为灵活,在家内可以父传子、兄传弟,朋友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授。

如今剑川民间木雕工匠越来越多,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木雕艺人。

虽然剑川木雕在民间的发展越来越快,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民间家庭作坊的生产规模较小,木雕工艺的传承都是以家族传承的方式来完成,缺少学术方面的指导,在传承过程中,后辈继承的往往是先辈的一些经验,制作出来的木雕工艺品缺乏创新,千篇一律,工艺精致程度也相对较低,因而这种家庭作坊形式在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将会面临着重重困难。

其次,一些个体雕工是以被雇佣的关系,接受定单而生产的,他们制作出来的木雕作品已失去了艺人的真情实感,一些当地传统特色逐渐消失;同时,由于这些雇佣雕工未脱离农业劳动关系,还未形成专业化的道路,整体技术水平不稳定,造成了木雕工艺品在工艺精良程度上的不平衡,因此,如何加强个体雕工整体技艺和文化水平是保护、发展剑川木雕的一个重点。

2.2 剑川木雕的产业化发展由于具有精湛的民族工艺技术、广泛的从业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剑川木雕历经千年,出现了产业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剑川木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木雕集团公司为龙头,剑阳、狮河、甸南等乡镇木雕专业村为支撑的木雕发展格局。

木雕产业作为县域优势产业现已发展成家具系列、格子门系列、古建筑系列、室内装饰系列及旅游工艺品等六大门类,共26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社会各界消费者的普遍赞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