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分析

合集下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20-09-09T16:13:37.240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0期作者:张琳琳[导读] 探究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间收治的160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研究急诊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

通过影响临床治愈成功率因素以及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命特征。

如:呼吸、心率、血压、PH值、氧合指数、乳酸等项目。

结果:经过针对性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

160例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成功治愈了130例患者,成功率为81.2%;30例死亡,死亡率为18.8%。

患者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收缩压,ph值,氧合指数,乳酸指数等指标明显好转。

本次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通过对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针对性临床救治,不仅可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治愈成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字】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临床救治一、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近半年来收治的160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且都符合急诊重症肺炎疾病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82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59.25±2.45)岁;患病时间2-7个月,平均病程(5.75±2.15)月;所有患者都将签署知情书。

所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对患者所有的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例如心率,脉搏,血压等;将所有患者的床位向上抬高30°并用正确的扣背排痰操作;对所有患者进行吸氧操作,保证所有的患者能够呼吸通畅。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引言: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病情危重的临床病症,是指机体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组织低灌注、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等症状。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需要及时、有效地护理和治疗,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早期评估与监测恰当及时地评估患者在感染性休克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病情。

包括对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氧饱和度监测等,对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二、抗感染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抗感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要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还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种类和给药方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三、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恢复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容量的重要方法。

在液体复苏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复苏的速度和剂量,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通过采集和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心脏指数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患者的升压药物、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五、氧合与呼吸支持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与呼吸支持至关重要。

要及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合理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支持,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

六、多器官功能支持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如心血管系统支持、肾脏功能支持、肝脏功能支持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早期恢复与康复护理患者康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要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包括关注和维护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与营养、镇痛与安眠、疼痛缓解、早期康复训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结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病症,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更是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作者:卢德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32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54例,死亡26例。

其中器官受累数量≥3个、有消化道出血、营养状况一般患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器官受累数量1~2个、无消化道出血、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同时向患者应用全面细致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急诊DOI:10.14163/ki.11-5547/r.2017.32.096在临床疾病中,重症肺炎极为少见。

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周围循环衰竭而诱发感染性休克,常见于各个年龄段患者,但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弱,又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老年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1]。

本次研究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88±7.14)岁。

发病时间2~4个月患者42例, 5~6个月患者38例;临床表现:发热61例,咳嗽67例,痰液呈铁锈色或血性40例。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脸色发白、情绪烦躁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15~30)×109/L,中性粒细胞75%~90%。

其中76例出现大片状阴影。

1. 2 方法1. 2. 1 诊断方法若患者发病时间在冬春季节,且患者年龄>40岁为休克型肺炎;若患者存在极高或极低体温,且存在情感冷漠、烦躁、脸色苍白、四肢冰凉却有出汗及每分钟心率较高,测量结果显示均为较低血压,实验室白细胞检测结果较高,则可以对其行影像学检查,以便确诊。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目的: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针对分析,同时给予患者精细化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对于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疾病患者,其临床救治成功患者人数为66例,死亡患者人数为19例。

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其进行早诊断,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

标签: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护理对于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疾病,其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肺炎双球菌造成的患者肺部感染问题,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其病情危险程度较高,患者的运动中枢神经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的小动脉等出现循环性障碍,造成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最终引发休克问题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临床中对该疾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统计1.1基础性资料分析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样本选取,其是我院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3:32,患者年龄的分布区间为52岁到74岁之间,其平均年龄达到了63.8岁,对患者的病程时间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2个月到5个月之间,其平均病程时间达到了3.8个月。

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和胸痛等。

1.2护理方法首先是基础护理内容,对于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监视,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尿量和意识等回复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将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另外,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床头太高30°左右,这样能够保证患者更好的呼吸,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向着一侧进行偏斜,对患者进行叩背翻身。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对策分析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对策分析

□ 护理与康复/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9 Vol.3 No.212019年第3卷第21期·131·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对策分析张金慧,张丹梅,徐慧雁(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急诊收治的224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并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法与护理对策。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有174例患者成功治疗,成功率为77.68%,其余5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2.32%。

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P >0.05)。

与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相比,营养状况良好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更高;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相比,无消化道出血状况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更高;与肺叶受累数量在2个以上的患者相比,肺叶受累数量在2个及以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更高;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危急且严重,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治疗的同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护理对策;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急诊重症肺炎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21.0131.02急诊重症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部分患者会并发感染性休克,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该疾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该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长,其影响和威胁也随之加剧,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

本研究以224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此为今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情况,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理人员迅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

以下为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1. 快速评估:护理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并记录下来。

还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

2. 给予氧疗:肺炎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给予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给予吸氧面罩、鼻导管等。

3. 快速补液: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血管扩张和容量不足的情况,需要迅速进行液体复苏。

根据患者的血压、尿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并迅速静脉输入。

推荐使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4. 快速抗感染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感染的扩散和发展。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以静脉给药的方式迅速输注。

5. 血流动力学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力波形、心输出量等。

可以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

6. 控制感染源: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不仅要控制感染的扩散,还要消除感染的源头。

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7. 营养支持: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常存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肠内营养的方式给予营养补充。

8. 心理护理: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和家属往往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及时给予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在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具体的治疗与护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效果。

方法提取在2018年1月后2019年1月前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就诊信息以及其它相关的诊疗资料,选择其中的33例产生并发感染性休克症状的患者进行此次的实验研究,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并对诊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中,治愈、一般以及死亡患者分别有21例、10例以及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致死率为6.06%。

结论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导致患者的死亡几率较高,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应该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在发病后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患者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免疫力以及身体素质也在不断的降低,并且急诊重症肺炎疾病的致病病原菌还会对患者的运动神经产生消极的影响,进一步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1]。

因此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疾病患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措施,缓解与改善患者的病症,对患者的恢复过程起到促进的作用。

为了探究探索研究在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具体的治疗与护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提取在2018年1月后2019年1月前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就这信息以及其它相关的诊疗资料,选择其中的33例产生并发感染性休克症状的患者进行此次的实验研究。

在33例患者中,患者的性别组成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17:16,患者的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47岁,年龄平均值为(50.28±3.67)岁。

此次实验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实验研究前已经经过专业的诊断,并依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症,并且在研究开始前已经对患者家属讲解治疗与护理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并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参与实验。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意味着患者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救治患者,并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

在处理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时,我们需要紧急采取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患者发热,应给予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等;若血压下降,应给予补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

在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尿量等。

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等;如患者呼吸困难,可以辅助呼吸或给予氧气治疗;如尿量减少,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并适当调整补液方案。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

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液常规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如发现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性治疗;如发现有心律失常,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如发现有血液异常,应及时调整补液和给予输血。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

包括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者的疼痛、焦虑和恐惧感。

如在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注射药物的速度和方法,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紧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评估并进行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等。

这些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分析
作者:陈锡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为以后相关临
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加强护理干预之前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

结果加强护理干预后的抢救结果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
常规护理结果,差异有分析价值(χ2=14.6667,P=0.0001)。

结论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救治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98-02
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提升患者的生存率[1]。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98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

最终护理效果确切,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
(71.25±5.64)岁。

按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区分,发热患者23(23.45%)例,咳嗽40
(40.82%)例、胸痛35(35.71%)例,且部分患者均有腹瀉、头晕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其中包括:体温、神志、脉搏等,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随时报告医生。

1.2.2 加强护理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