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回族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回族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回族教案
介绍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群体,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的
民间舞蹈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表达了他们的、价
值观和生活方式。

教案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研究回族民族民间舞蹈,培养他
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
的回族舞蹈动作和节奏,并理解舞蹈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案内容
1. 基础知识介绍
- 向学生介绍回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语言、宗教等。

帮助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点。

2. 舞蹈欣赏
- 向学生展示回族民间舞蹈的视频或现场表演,让他们感受舞蹈的美感和独特风格。

通过观看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回族舞蹈的兴趣。

3. 舞蹈研究
- 介绍回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向学生示范并逐步引导学生研究。

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协调能力。

4. 舞蹈创作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以回族文化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合作。

教案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舞蹈表演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对
回族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通过小测验或问
答形式,对学生研究到的回族文化知识进行评估。

结束语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欣赏回族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中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考级4级教案

民族民间舞蹈考级4级教案

民族民间舞蹈考级4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包括舞蹈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等。

2.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舞姿、步法、转身等。

3.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教学。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感觉。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

(1)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生活、劳动和精神面貌。

(2)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

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动作、舞蹈音乐、服饰道具等。

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有旋转、跳跃、摆动、扭转等动作,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2.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舞姿。

舞姿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包括站姿、坐姿、行进姿势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舞姿,保持舞姿的美感和舒展性。

(2)步法。

步法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包括前进步、后退步、侧移步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步法的节奏和力度,保持步法的稳健和优美。

(3)转身。

转身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包括单转身、双转身、多圈转身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转身的技巧和灵活性,保持转身的顺畅和流畅。

3.舞蹈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民族民间舞蹈曲目,进行舞蹈教学实践。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演,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示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向学生展示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舞蹈的魅力。

2.分组练习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舞蹈的感觉。

3.课堂表演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中,展现自己的舞蹈技能和舞蹈魅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的艺术修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动作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通过对藏族踢踏舞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脚的动作、手的动作和身体的基本姿态。

2. 藏族踢踏舞的组合:包括基本步伐的组合、步伐与手势的组合、步伐与身体的组合。

3. 藏族踢踏舞的节奏:了解和练习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教学难点: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和步伐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组合和节奏。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动作,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纠正。

4. 游戏法:通过舞蹈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藏族踢踏舞。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动关节,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2. 基本动作学习:讲解和示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 组合学习:教授藏族踢踏舞的基本步伐组合,学生分组练习。

4. 节奏练习:让学生听音乐,练习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掌握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学生能熟练地完成藏族踢踏舞的节奏练习。

七、教学资源:1. 音乐素材:藏族踢踏舞的音乐。

2. 视频素材:藏族踢踏舞的教学视频或表演视频。

3. 舞蹈道具:如手鼓、铃铛等。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的舞蹈教室,配备音乐播放设备。

2. 地面:木质或专业的舞蹈地板,有利于舞蹈动作的完成。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蹈兴趣。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制定了一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2.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理论知识a)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类型和特色。

2. 技巧训练a) 基本身体训练:包括舞蹈姿势、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训练;b) 舞步学习:学习不同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变奏;c) 舞蹈动作训练:学习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各种基本动作。

3. 舞蹈编排a)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b)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身体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创作课: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舞蹈作品展演: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通过展演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书面测验:通过书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理解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基本舞蹈动作(15分钟)。

老师向学生示范基本的舞蹈动作,包括舞步、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重点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3.学习舞蹈技巧(2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舞蹈的基本技巧,包括舞蹈的节奏感、舞蹈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形体美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和体验来掌握这些技巧。

4.学习舞蹈作品(2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段经典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让学生观看舞蹈视频,并分析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5.分组练习(20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分组练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蹈表演能力。

6.总结(10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很高,他们在学习舞蹈动作和技巧时表现积极,但在舞蹈作品的理解和表演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舞蹈作品的分析和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篇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案】篇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1、小熊舞(儿童舞蹈)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西瓜(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 、球球操(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

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 打花巴掌(汉族风格)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 ---- 头部的斜上方;中 ----身体的中轴线;下 ---- 腹部的斜下方。

儿歌: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元素和动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2. 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奏和舞步。

3. 民族民间舞蹈的排练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知和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把握,舞蹈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拉伸、摆动、旋转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舞蹈学习的效率。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步伐、手势、身姿等,并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组合教学(10分钟)根据基本动作,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如蒙族舞蹈、藏族舞蹈等,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排练与表演(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排练,最后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舞蹈水平。

同时,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2. 学生在舞蹈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

2. 音乐素材:民族民间舞蹈音乐。

3. 舞蹈道具:如扇子、花环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结合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引导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民族舞舞蹈教案

民族舞舞蹈教案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一:幼师班民族舞《舞蹈》教案】zsgmjx-wi-7.5-1-07-1 版号:a/0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舞蹈授课班级:15幼师1、2班,15民乐舞蹈班任课教师:梁玉审阅:2017 年 2月 25日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 版号:a/0审阅签名:教学过程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 版号:a/0审阅签名:教学过程【篇二:民族舞班教案】民族舞班教案教学内容:热身:跑圈,高抬腿,小跳一:脚背练习1勾脚,绷脚(注:脚后跟离地)2 顶脚背二:韧带(前腿)练习:1把杆压腿2扶把踢腿3把杆耗腿4扶把踢腿5背靠把杆双手搬前腿,后背立直6竖叉(不可蒯脚)三:韧带(旁腿)练习1二位蹲练习2扶把踢腿3把杆耗腿4扶把踢腿5背靠把杆双手搬旁腿,后背立直6横叉四:跨的练习1趴横叉2撕横叉3打横叉4竖叉-横叉-竖叉五:韧带(后腿)练习1把杆压后腿2 立腰踢后腿3塌腰踢后腿4耗后腿5把上搬后腿六:力量练习1俯卧两头起(控)2仰卧两头起(控)3仰卧起坐(左右摇摆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节奏递减) 4平板支撑3组,每组30(规范)七:腰的练习1推腰2俯卧甩腰3压腰4下腰(尽量抓脚)5站立甩腰6唰腰7直立基础上,双手正上位控腰8把杆是顶腰9回腰八跳跃练习1小跳2中跳3横叉跳4竖叉跳5吸腿跳6大跳7倒踢8凌空跃9一字飞腿九转的练习1把上平转,把下平转 2四位转3五位转4抱前,旁腿转5挥鞭转6点翻7踏步翻身8串翻9跪转十:地面技巧1脚驻2后顶身3跪地侧手翻4跪地前桥5叠筋站立技巧:1控腿(前旁后)2侧手翻3前桥(连翻)4后桥(连翻)5前-后十一:舞蹈考级九级: 1:独舞十:春晚舞蹈《心声》时间安排:3月份:90分钟基本功,30分钟教授考级内容,每周1-2个4月份:90分钟基本功,30分钟扣考级动作,每周1-2个5月份:60分钟基本功,60分钟排舞蹈6月份:30分钟基本功,90分钟排舞蹈备注:若考级与春晚时间有变动,可即时调整,随着每个级别和年龄段的不同,可适度加难教学内容【篇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比赛教案参赛教师课程名称采用教材课时数参赛单位备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科目:维吾尔族民间舞授课班级:级班人数:人授课地点:舞室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类型:新授型教学准备:音响设备、cd、vcd、维族服饰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马力学主编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罗雄岩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一章维吾尔族民间舞体态动律训练第一课维吾尔族体态动律开法儿[教学目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有着热情潇洒、活泼奔放和欢快幽默的独特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歌载舞(舞者自唱自舞)、歌舞相间(舞 者唱一段,舞一段,即舞时不唱,唱时不舞) 三种。 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鼓或花灯,舞的动态 均为“扭”。 舞蹈中从点到线,又落到原来的起点上,成 为“圆”与“弧”(圆的一部分)。戏曲舞蹈 中的“小云手”与“大云手”是圆的组合; “拉山膀”是弧的表现。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
鼓子秧歌
海阳秧歌
胶州秧歌
2、东北秧歌。有着强劲的动作,强烈的音响。
3、 陕北秧歌 主要流行于陕北的榆林和延安大部分地区。 给人以“扭”、“唱”、“场图”的艺术效 果。
4、河北秧歌。流传于河北东部唐山一带,表 演“过街”和“打场”。舞蹈的动作强调肩、 胯、膝、四个部位的有机配合。
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
• 黎族的跳竹竿。
民间舞蹈的分布
• 汉族民间舞蹈受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形成了南方与北方不同的风貌,南方 又因自然生态的迥异而出现种种繁杂现象。 南方有花鼓、花灯、采茶;北方有以四大 秧歌为主的各路秧歌。 (一)花鼓、花灯与采茶。 由于地域差异又出现了不同地区的花灯。 1、湖南地花鼓。又称地花鼓、花鼓、花灯。 花鼓戏。盛行于湘中、湘西、湘北等地区。
• 扬州花鼓
• 江都花鼓 (莲湘花鼓)
• 泰兴花鼓
洛子花鼓
高跷花鼓
4、安徽花鼓灯。体现出皖北两岸人民纯朴、 开朗、乐观的性格。在春节、庙会、农闲时 竞赛。
5、采茶。表演柔和、纤细、轻快、灵活的采 茶动作。
(二)北方秧歌。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 与河北秧歌是北方地区各领风骚的四大秧歌。 1、山东的三大秧歌(鼓子、海阳、胶州)有着齐鲁 古风,是山东民众刚直、豁达的性格象征。 鼓子秧歌,由伞、鼓、棒、花四个角色组成;海阳 秧歌,分行进中与广场上的两种表演前者以两路纵 队,队形变化少,对舞前行,先慢后快。后者整体 的场面变化不多,各单元组可以自成画面;胶州秧 歌,有大场、小场之分。大场是在演小戏前的大跑 场,小场是演小戏前或有情节的歌舞。
• 花鼓戏
• 地花鼓
• 花灯
2、云南花灯与四川秀山花灯。如:“水漩莲 花”、“风摆柳”、“黄莺展翅”等 云南花灯 四川秀山花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水漩莲花
• 风摆柳
• 黄莺展翅
3、江苏花鼓。如:“扬州花鼓”、“江都花 鼓”、“泰兴花鼓”等,还有以道具而冠 其名的“莲湘花鼓”、“洛子花鼓”、 “高跷花鼓”等
共同特点
①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 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 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 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 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②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 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 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民间艺术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
• • • • • • • • 基本概况 共同特点 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的分布 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 外国民间舞蹈欣赏
民间舞蹈(folk dance) 起源于 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 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 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 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 “土风舞”。
• ③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 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 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各国封 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 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经过专业工作者加工,运用在芭蕾中的 穿插性民间舞,被称为“性格舞”。中国的戏曲 舞蹈和新的创作舞蹈中,也大量地吸收了各种民 间舞蹈。同时,民间舞蹈仍然独立存在于自己原 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中国各 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 式多样。其共同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多用道具, 自由生动的表演形式和借助故事传说,形象鲜明 生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
• 舞蹈并非语言、文字、图画、音响或其他 手段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将思想情感 通过面部表情、肢体造型、动作旋律表现 出来的人体语言艺术,是一种“舞之蹈之” 给人以享受的形象艺术。 • 中国民间舞蹈总是与音乐或歌曲相结合, 很少无伴奏、伴唱的,人们习惯将歌与舞 联在一起称作“歌舞”。 • 又分为“歌伴舞”(舞者不唱,由歌队伴 唱。)
• 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 能。 • 民间舞蹈还有着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 • 舞蹈还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激起两性之 间情感交流的功能。 • 民间舞蹈从远古时代的巫舞发展到现在以娱乐性 为主的舞蹈活动,广泛地出现在各种民俗活动之 中。实用的功能逐渐减弱,表达情感和满足审美 需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成为今天民间舞蹈最主 要的社会功能。
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
(1)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人们 在田间劳作形成了民间舞蹈中多俯首弯腰、 含胸屈膝、重下肢动律、动作幅度小;手指 与手腕的动作灵巧,眼神含蓄内在;感情深 沉,具有东方农业舞蹈文化的特征。 (2)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影响。人们受到封 建礼教的约束,妇女不受重视,民间舞蹈中 的旦角是男扮女装,封建统治者对民间舞蹈 的偏见和压迫,民间舞蹈更加流传不衰,在 舞蹈表演中显得自由洒脱。
1、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生而起,是氏 族部落不可或缺的集群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发展 中,舞蹈艺术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 2、民间舞蹈,属于大众“自娱性”的艺术,与 宫廷贵族所欣赏的乐舞、以及现代舞台上属“表 演性”的舞蹈相比较,随意性强,表演时不受场 地、人数、乃至礼数的局限与束缚。注重即兴发 挥,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出毫无矫揉造作的 潇洒气度。
基本概况 • 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 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 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 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 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 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 仪活动的遗风。 •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 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 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