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
大连市总体规划资料

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 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我国东北地区核心城市,文化、旅游城市
和滨海国际名城。 城市职能: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旅
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东北地区展、
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
二、人口与用地规模
市域人口规模:
区-保税区城区和旅顺城区。 4.多节点:普兰店城区、瓦房店城区、庄河城区、
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园口经济区、皮杨城区、 长海城区。
四、产业布局
• 构建“一心三带一区”的产业布局结构。 • 1.一心:核心区与旅顺城区共同构成,重点打造
面向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业、电 子信息、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 • 2.三带:“哈大沿线发展带”,重点发展先进制 造业和综合服务业;“渤海发展带”和“黄海发 展带”,重点发展以石化、精品钢材、装备制造 为主体的临港工业,大力发展以滨海旅游业为主 体的现代服务业。 • 3.一区:“中部农业发展区”,发展现代农业、 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绚丽的大连
• 作为著名的海滨城市大连的确没有辜负大 自然的恩赐,一直以城市文明、环境优美 而享誉海内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世界人 居奖、环境全球500佳、全国文明城市、中 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等荣誉 称号,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名城 之一,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 度假休闲。
广场
中国足球之城
六、生态建设
▪ 生态安全格局建设 ▪ 构建“两横一纵、五大生态廊道”的生态安全体系。 ▪ 1.“两横”:指北部芙蓉山、鸡冠山、桂云花山、老
边山与高丽城一线构建的北部山地生态安全防护带和 连接成山头、金石滩、大黑山与荞麦山的城市生态安 全防护带。 ▪ 2.“一纵”:指沿瓦房店市高丽城、阴凉顶子和普兰 店南台至金州区大小黑山、旅顺老铁山一线构建的生 态防护带。 ▪ 3.“五大生态廊道”主要依托市域五条汇水面积大于 500平方公里的主要河流,包括复州河廊道、大沙河 廊道、碧流河廊道、庄河廊道及英纳河廊道。
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镇投资改造规划报告(议案)(21P)

封一:中国·大连旅顺口区北海镇投资改造规划报告(议案) :目录大连概况大众集团简介一、对旅顺·北海镇投资需求和发展潜力的评估1、外部机遇2、环境分析、劣势分析二、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2、项目地址3、投资合作4、合作方式5、投资规模6、股权分配7、项目周期8、投资规划9、项目组织管理三、项目风险及对策四、结论大连概况大连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介于北纬度分度分、东经度分度分之间,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对,共扼渤海湾;北面背依东北大陆,腹地辽阔,属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素有“京津门户”之称,堪称“北方香港”,是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佳"城市。
大连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大连港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和航运,是欧亚“陆桥”运输的理想中转港;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是全国个国际机场之一,开通了多条航空线,铁路公路网络密集四通八达,长达公里的黄海大道和旅顺南路贯穿大连南北,市区交通通畅。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不仅有"半个中国近代史天然博物馆"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成功获得了中国旅游业最高荣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
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高速增长的引擎,为大连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众集团简介:需要资料二、对旅顺·北海镇投资需求和发展潜力的评估1.外部机遇:动态的发展趋势,宏观政策的导引,为该地区的改造规划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大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纲要》“重点任务”部分的第一条便是“构建产业新格局”,具体布局包括工农综合发展产业带、特色海洋经济带、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带、科技农业辐射带、旅游观光带等等。
立足大连实际,推进农村城市化、土地经营规模化,统筹城乡,系统、全方位的谋划政策取向,缩小城乡差别。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工作探索——以大连市为例

摘要: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边界与大连中心城区用地有较多重合,但目前区内存在建设项目风景名胜区审批手续缺失,突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问题。
本文以该风景名胜区总规和大连城市总规为样本,针对目前区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规划编制、管理机构、制度建设三方面分析两部规划间衔接效果不佳的原因,并从编制体系和规划内容方面提出衔接对策。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衔接1.引言: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边界内用地与大连中心用地有较多重合,既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对象,也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控对象。
但正是这片上过“双保险”的土地,由于两部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发生了风景名胜区总规被突破、建设项目风景区审批手续缺失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为题,本文试图对两部规划有机衔接策略进行探索。
2.问题描述从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及展示的相关性出发,区内建设项目可分为三类。
类别一是直接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相关的项目,如各景点;类别二是间接为景区服务的配套设施,如酒店、饭店;类别三是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城市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景区内的部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教育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及房地产项目。
经统计,类别三项目用地分别占大连海滨风景区和旅顺口风景区总建设用地的34%和76%,已严重突破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3.原因剖析3.1总体规划层面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自1988年设立后,即经历了城市规模快速增长时期,从1989到2013年,风景区所在的城区人口由153.4增至245.2万人,建设用地从112.0增至290.6平方公里。
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此期间大连城市总规编制完成了四部,而指导位于城区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的总规只有一部,即97年批复的《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6-2010)》。
由于没有与城市总规同步进行修编,这部风景名胜区总规已与当前城市发展建设背景脱节,很难对景区内建设起到控制指导作用。
3.2管理机构层面2014年前,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一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主要景区景点的管理分别由大连市城建局下属的风景园林处与旅顺口区政府下属的旅顺口区城建局管理。
大连旅顺临港新城城市设计(北京清华规划设计院)

用地性质 C C1
E E1 E3 E6
E9 E93 M M2 R R5 R51 S S1
U U1 U12 总用地
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
用地性质名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水域 园地
0.35 0.35 0.35 747.94
占总用地(%) 0.1 0.1
94.22 4.72 26.79 10.74
51.97 1.96 3.99 3.99 0.24 0.24 0.24 0.01 0.01
0.05 0.05 0.05 100
3、规划现状
在总体规划中,旅顺口区的城市特色被定义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以园贯 穿,以水相联。
2、上位规划解读
大连总体规划
12
2.2 旅顺口区西部临港新城 概念性规划
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形成“双核、三 湾、四轴、五片区”的结构。
1 ) 双 核 —— 北 部 核 心 区 , 南 部 核 心 区;
北部核心区位于规划区江西组团北 部,北至西大河北街,西至滨港北路,南 至西大河南街,东至江西路。北部核心 区主要包括行政、商业、文化、医疗等功 能。
从辽宁旅顺到山东烟台,通过陆路交通,火车需要走一天一夜的时间,里程达1460公里。而如果建成跨海 通道,距离只有165公里。渤海海峡“南桥北隧(桥隧结合)”的建设,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型环绕运输 变为“I”型直达运输,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南桥北隧” 线路将经过开发区,将为开发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旅顺经济开发区北部,双岛湾港南,属于原江西街道规划用地面积约745公 顷。
旅顺口区全域旅游规划

旅顺口区全域旅游规划
作为旅顺贯通海陆之要冲,旅顺口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发全域旅游的潜力和实力。
以下是旅顺口区全域旅游规划的建议:
1. 继续挖掘旅顺口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街区。
在中山路、文化路沿线,布局旅游文化美食街区,利用原有的建筑、景观和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特色街区,充分展示旅顺口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2. 打造旅顺口的海洋旅游品牌。
旅顺口区周边的海域水质优越,是海钓、海岛旅游的好去处。
利用海上运动、垂钓、亲近海洋、沙滩游泳、海岛度假等各种海洋旅游资源,打造旅顺口的海洋旅游品牌,吸引寻求休闲度假的游客。
3. 发展旅顺口的生态旅游产业。
旅顺口区拥有天然氧吧、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是开展生态游、健康养生等旅游活动的好地方。
通过开展各种生态旅游项目,结合当地的酒店、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形成旅游和生态的双赢局面,吸引健康休闲度假的游客。
4. 建设旅顺口的特色民俗旅游项目。
借助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开展各种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如旅顺口渔民文化祭、海上龙舟赛、渔火节等,吸引到访游客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历史感的感受。
5. 推动旅顺口的农业旅游产业。
利用旅顺口本地的农业资源,推动农业旅游,开发有机农场、果园采摘、茶园品茶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喜欢亲近大自然、追求田园生活的游客。
通过以上规划建议的实施,旅顺口区可以打造出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全域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其在旅游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顺口区长城三涧地区概念规划0824区评审会打印PPT课件

沿海旅游产业带的延续。
12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大连软件-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经初步 形成围绕西部森林公园环状发展的格局, 长城-三涧堡地区位于其发展带上,具有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
长城—三涧
旅顺城区
核心区
13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旅顺生产资料集散中心
•按照旅顺北路、旅顺中路的现有条 件,无法担负旅顺口区生产资料流 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旅顺北 路、土羊高速廊带是承担这一职能 的唯一选择;
7 大连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背景解读——旅顺口区“五城一都”发展构想
长城—三涧堡作为旅顺口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争取发展先机,并与营 城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协调发展。
旅顺“五城一都”:
•先进服务业集聚区 •旅游休闲度假城 •历史文化名城 •科技创新城 •西部临港新城 •花卉产业之都
北海 滨海路
长城—三涧
旅顺北路
•长城三涧应利用交通资源优势,建 设旅顺东部对外联系交通枢纽, 生产资料集散中心。
双岛湾 沈海高速 江西 烟大轮渡
开发区
铁山
水师营 老城
龙头 长盐线
14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弓形格局”
滨海路
双岛(先进装备制造业)
江西
北海
烟台 东部沿海地区
开发区
水师营
旅顺北路 土羊高速
长城—三涧 旅顺开发区
渤海海峡
蓬莱
烟台
烟大铁路轮渡 跨海桥隧通道
9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联动黄渤两海
长城-三涧堡位于黄海翼和渤海翼的交汇节点,与 黄、渤海两翼发展联系紧密。
区域中轴
渤海翼
长兴岛
长城-三涧
旅顺口区长城-三涧地区概念规划0824区评审会打印

旅顺开发区
福州 广州
珠三角经济区
渤海海峡 烟大铁路轮渡 跨海桥隧通道
海口
北部湾经济区
蓬莱
烟台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联劢黄渤两海
长城-三涧堡位于黄海翼和渤海翼的交汇节点,与 黄、渤海两翼发展联系紧密。 区域中轰
渤海翼
瓦房庖 长兴岛 普兰庖 皮杨 登沙河 花园口
黄海翼
庄河
长城-三涧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大连城市西拓重要节点
农业种植区 长城工 业园区 三涧工业园 农业种植区
农业种植区
存在问题:
食品工业园
• • •
工业用地布局分散,用地规模小,不成系统; 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混杂,对环境影响较大; 三产服务设施少,发展相对滞后;
一产 二产 三产
方案设计——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原则:
紧凑集约,产业互劢, 弹性开发,循序升级。 滨海路
滨海发展轰
旅顺北路发展轰
规划形成“两心、三轰、三带、 两点多组团”的规划结构。
两心:三涧堡公共中心
长城公共中心
小黑石旅游服务中心
长城公共中心 三涧堡公共中心
长城产业研发中心
三轰:旅顺北路发展轰;
长盐线发展轰; 滨海发展轰;
三带:北大河绿化景观带
两条绿化隔离带
两点:小黑石旅游服务中心
长城产业服务研发中心
项目的核心内容:
1.发展目标及策略:战略研究 2.空间落实:空间布局与城市设计 3.实施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战略研究
1.规划背景解读 2.发展条件分析 3.现有规划总结 4.发展目标与定位 5.总体发展策略
规划背景解读——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加快全域城 市化发展进程,以做大做强做全大连市,促进大连城市的核心和龙 头作用。 • 长关岛、花园口、普兰店湾、庄河、皮杨、登沙河等地区先后编 制发展规划,劣推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进程。 • 中心城区中甘井子区提出全域城市化,并提出建设“两城四区”, 国际竞赛正在组织中。
大连市各区及城市重点建设规划

大连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核心区 定位:东北地区金融、商务、会展中心,大连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
软件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方向:向北发展。
2、旅顺城区 定位:东北亚国际旅游胜地之一;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门户;大连市文化创意产业基
地、高等教育科技研发基地和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之一。 重点发展方向:保留城市绿心和生态廊道,在旅顺老城区、水师营、旅顺开发区、
2. 加快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逐步建成大型临港生态 产业区。
3. 加快盘锦辽滨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中小型船舶修造、光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合成橡胶等产业。依托沈大交通 走廊和大连、营口、盘锦等重点城市,建设好各类国家级、省级开发区。
壮大两翼。 1. 渤海翼。加快锦州滨海新区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制造业、船舶修造等产业,建设锦州湾国家炼化基
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61布局两城四区规划三横三纵交通路网西北中心城发展路径71机场新区72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73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74大连空港商务区75大连体育新城76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77大连北部商业区八中山区九金州新区十大窑湾国际港务区十一西岗区长春路南及工人村将建商业商务区十二沙河口区西安路二期开发建设十三钻石海湾规划十四梭鱼湾规划一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发展布局五点一线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一线即
业居住复合区,线路全长约44公里。 4. “十字”—— 一号线+三号线。一号线与三号线共同构成“十字”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与环路方便换乘,结合内湾核心区用
地发展,形成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 5. 一号线:规划一号线由丰荣街道至复州湾镇,规划预留至长兴岛方向延伸线,线路途径居住生活区、内湾核心区、总部经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规划背景 (2)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新城区现状发展概述 (2)第二章总则 (4)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5)第四章新城区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 (5)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7)第六章城镇体系规划 (9)第七章新城区用地评价 (10)第八章用地规划布局 (10)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5)第十章对外交通规划 (17)第十一章园林绿化、风景旅游及文物保护规划 (18)第二部分专项规划第一章给水工程规划 (20)第二章排水工程规划 (22)第三章电力工程规划 (26)第四章供热工程规划 (28)第五章燃气工程规划 (30)第六章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32)第七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4)第八章防洪规划 (38)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39)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43)第十一章实施规划措施 (44)规划背景一、本次总体规划补充规划修编的主要过程2002年9月20日,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决定补充《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2年10月18日“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总平面图”,向旅顺口区人民政府汇报,并原则通过,进行下一步规划设计工作。
二、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1、提出旅顺口区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转移和社会、经济以及新城区发展战略和目标;重新确定旅顺口区新城区的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重新界定旅顺口区新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2、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对新城区各类土地乃至全区土地进行统筹规划,对新城区建设用地从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宏观规划控制。
3、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提出旅顺口区新城区的性质、规模,确定城区的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规划好行政办公区与水师营和老城区的关系,并对近期建设项目做出总体安排。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新城区现状发展概述一、现状概述1、地理位置旅顺口区新城区位于旅顺口城区北端鸡冠山风景区的北侧,南距老城区4.2公里,北距大连市21.0公里,东至龙王塘街道的郭家沟村、盐场新村,西与水师营街道相连接,该区东面临黄海,南为鸡冠山风景区,规划区域土地面积15.1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旅顺口区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3℃,最大冰冻厚度80厘米,日照率为60%,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90毫米左右,无霜期为172天,冬季刮北风,夏季刮南风,平均风速3.8米/秒。
该区土地属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迭起,东西狭长,约9.0公里,南北向较短,东西两端地坪标高在22.0米~45.0米之间,南北向地势标高在20.0米~50.0米之间。
该区的水师营地区有一条南北向流淌的龙河支流,龙引泉南端有一条自然山体洪沟,小孤山水库在该区东北端,小孤山河经塔河湾入黄海。
该区的塔河湾面临黄海,海岸线长约三千五百米,潮汐以弱潮为主,平均潮差和最大潮差在1.33米至1.94米。
最高潮位2.8米(1991年记录),最低潮位-2.55米(1992年记录),是良好的天然浴场。
3、行政区划按2001年末统计,旅顺口辖六个镇,七个街道和一个开发区,本规划区就是其中的水师营街道、龙王塘街道和龙头镇所辖的区域,包括水师营街道的三八里村、小南村,龙头镇的五间房村、王家村、大八里村,龙王塘街道的小孤山村、盐场新村、郭家沟村、龙王庙村。
该区现状总人口为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3万人,城市化水平仅为25%,另外有暂住人口约0.2万人。
4、经济发展2001年末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总比例分别为18.1:52.4:29.5,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7.9亿元,第二产业25.5亿元,第三产业14.9亿元,在产业结构方面主要呈现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农业为辅,不断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格局,特别是重点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年总收入达到2.6亿元,年平均接待海内外游客370万人次。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已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形成以各类商业网点、城乡集贸市场为主的商旅结合的产业结构。
根据旅顺口2001年统计年签表明,水师营街道、龙头镇、龙王塘街道工农业社会总产值分别202917万元、78852万元、174044万元,上缴国家税金分别为4313万元、1798万元、2082万元。
5、科研教育事业2002年,全区共有政府科研机构8所,规划各类学校62所,而该规划区内有一所中学,4所小学,幼儿园8所,从事教育人员100余人。
6、城市建设基本概况该区由水师营、龙王塘两个街道和龙头镇所辖的九个村镇所组成,有旅顺北路、南路、中路、旅大铁路穿过,郭水路东西向连接着南路、北路、中路,除水师营、盐场新村开发一些住宅及公共建筑外,其它均系民宅及乡镇企业用地,塔河湾旅游度假区建设较快,现已沿海建成塔河湾浴场、狮虎园、卡丁车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游乐设施。
居民住宅均以平房为主,从用地及建设方式来看,均纳入农房管理范畴,该区现状总建筑量17.8万平方米,居民3400余户,仅水师营和郭家沟村有部分商品房开发,每年开发量仅有3.0万余平方米,基础设施都是各自的独立系统,没有建立整个区域的完整市政设施体系。
该区现状用地构成见表-1。
二、新城区发展存在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1、由于旅顺口区新城区开发建设,从战略上调整了旅顺口区的用地发展方向,因离老城区比较远,随之而来的将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辐射带来麻烦,且新城区用地狭长,南向发展又受鸡冠山风景区用地及铁路用地的制约。
2、新城区的建设性质单一,城区经济无经济增长点,城区建设资金短缺,加之老城区的服务设施较远,房地产开发、销售受到制约。
由于大连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因此“水”的问题将成为影响旅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在城区建设中,引进市场资金和外资的力度不够,这与旅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本地区近几年来的开发程度的制约。
新城区现状用地构成表表-1第二章总则一、本次总体规划补充规划主要依据本次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编制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1)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6、《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7、《旅顺口区统计年鉴》(1995~2001年)8、《旅顺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报告》9、旅顺口区人民政府的设计委托书二、规划期限及范围1、规划期限根据《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及本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的年限,统计数据以2001年末为准,本次规划期限确定如下:近期规划:2001年至2005年远期规划:2006年至2020年2、规划范围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东至郭水路的东端,即郭家沟村、塔河湾地区、西至水师营,与《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所确定的规划界线相接。
南至鸡冠山风景区、龙王庙村,北至22万伏高压走廊、大孤山。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0.2平方公里。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一、旅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实施科教强区,以港兴区和发展建区的发展战略,建立以临港产业、文化旅游业、高科技产业为支柱,都市农业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社会发展战略合理发展人口规划,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依法治市,形成规范法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建设目标与策略(1)坚持以人为本规划思想建设旅顺,促进旅顺的可持续发展。
(2)创造舒适、优美、清洁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加强多方位绿化,保护好风景名胜旅游区,改造城市环境,创造文化生态旅游城区。
4、旅顺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1)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为44亿元,到2005年达到70亿元,到2020年达到300亿元。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2000元,到2005年3500元,到2020年12000元。
(3)第一、二、三产业占比重到2005年为15:49:36,到2020年为7:38:55。
第四章新城区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一、新城区性质1、确定新城区性质的依据旅顺口老城区首先是军事要地,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次是港口功能,拥有多处天然港址,其中,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辐射环渤海各港口的最便捷起止点。
第三,旅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素有海滨花园和中国半部近代史之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由以上分析,并根据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性质,以“依托大连主城、大连市的旅游产业基地、现代化的园林旅游城区,”来确定新城区的性质。
2、新城区性质: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为主,以旅游度假、高新技术产业为辅的旅顺口区新城区。
二、新城区规模(一) 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概况截止到2001年末统计,该规划区内(即15.1平方公里),二个街道一镇的小南村、五间房村、大八里村、三八里村、小孤山村、郭家沟村、龙王庙村、盐场新村总人口1.2万人,非农业人口8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机械人口增长率4.0%,男女性别比例1:0.99。
从人口的空间分布看,新城区现状平均密度为0.6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低。
从暂住人口来看,仅水师营街道、郭家沟村、盐场新村、龙王庙村有500人,主要是经商、开办企业、渔业等外来打工人员,从暂住人口数量来看,该区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反映了旅顺开放度很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2、人口规模预测根据调查,该区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个别地区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确定该区域内自然增长率为零,由于该区是新城区,集中了行政办公、高科技产业、学苑区,故机械增长是近期、远期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1)常住人口:人口递推法:根据城市人口历年变化情况,及《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人口预测的结果,结合该地区实际发展及性质,决定其人口的规模,首先采用递推法进行预测。
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情况以2001年的1.2万人为基数,采用P=P0(1+r1+r2)n(r1为自然增长率,r2为机械增长率)进行预测,其结果如下:近期2005年:r1=0.1‰r2=15‰计算总人口数为1.8万人远期2020年:r1=1‰r2=30‰计算人口数为7.3万人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进行,人口自然增长将会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而机械增长随着新城区的建立,政府办公机构的搬迁,学苑区的建设,旅顺口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放宽,会有很大的提高,故机械增长率将在现有水平上逐年提高,采用在15‰~30‰之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