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说课稿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说课稿1一、说教材《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
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
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5、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1、信息收集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雷雨》说课稿(合集15篇)

《雷雨》说课稿(合集15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雷雨》。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压”等四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是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说教法学法】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
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
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说过程】第一步猜谜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观看雷雨动画,以动画片的方式让同学们听范读课文。
第二步初读课文,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第三步理清脉络。
出示三幅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雷雨不同时期的景象,并根据图片分清段落大意。
第四步品读课文。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
如何留下呢?就是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行,读出味,读出神。
所以在品读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生活经验,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读好,在读中留下语言从而落实了教学重点;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个部分,加深理解和体验,希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第1篇】一、教法探讨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可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教师简介《雷雨》人物关系图,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认真分析舞台说明和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
5.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挖掘人物性格,激发学生思维,多角度讨论人物矛盾性格,训练学生从戏剧细节中寻找论据的文本分析能力。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二.知识积累1.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第1篇】《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雷雨》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认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
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学法1. 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 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第2篇】一、说教材地位特点我今日所说的课文是《雷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第【1】篇〗《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的第一篇课文。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
《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3)训练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2、点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
3、讨论,启发诱导,开展课堂讨论,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三、说学法1、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初步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1)激趣: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2)全班在教师引领下表演(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
”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
”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1、感受雷雨前景象(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2)交流,预设: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②比较句子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哪句?为什么?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学生表演“树枝乱摆”②体会“风大”③用朗读展现“风大”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想象说话:A、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B、同桌交流C、指名说⑤想象说话:蜘蛛是怎么逃的?⑥情境理解为什么不用“逃”“跳”等,而用“垂”?⑦指导书写:垂逃⑧同桌讨论:它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⑨指导朗读,读出蜘蛛的害怕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第1篇】《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雷雨》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认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
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学法1. 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 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第2篇】《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雷雨》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第【1】篇〗《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
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多种形式读文,初步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三、说目标本节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目标是: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特点。
四、说教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们都曾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
这些画面,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们心中。
只要我们去激活,去运用,它就能就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开始激趣导入时,我先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并伴有雷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从而揭示课题。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生活,从而进入课文中学习。
(二)、学习生字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画出生字;接下来认识生字,识字教学是本课教学重点,我运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3、出示生字,请小老师领读。
4、去掉拼音,指名认读。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并读一读。
6、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7、形近字比较组词。
8、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读,做到语境中识字。
(三)、初读感知指名分段读课文,让学生巩固生字,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紧接着让学生给课文分成三部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的是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分组读雷雨前、中、后三部分,初步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 :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二、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
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结合生活,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等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
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河里看不见。
(谜底:雨)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一起学习18课《雷雨》
(板书课题18.雷雨)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
3.出示课文插图。
你能判断出这两幅图画的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吗?
(第一幅图画的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画的是雷雨后的景象)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
细读感悟
(一)雷雨前
先读一读雷雨前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
出示“压”,指名读,做“压”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
出示“乱”,指名读,并组词。
狂风中的树枝是怎样“乱摆”的?
师读句子,生做动作,反复读这句话。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
出示“垂”,指名读,“垂”这个字中哪的笔画最多?
师示范写,生练习本写。
4.除了狂风中的小树,除了急急忙忙逃走的小蜘蛛,我们还会看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几个词语吗?
指名说。
雷雨前就是这样的,师边引导边带着学生读一至三自然段,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场大雨就要来了。
(二)雷雨中
师拍手示范雨的声音,学生跟着一起拍,由大到小。
刚才我们通过掌声表现了雨声的变化,现在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雨声的变化吗?
生自由朗读四到六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
(三)雷雨后
出示书中雷雨后的插图
看图,从图中看到雨后的哪些景物?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
你眼中的彩虹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师示范写“虹”,换部首识记“虹”。
2.雷雨前急急忙忙逃走的小蜘蛛呢?“蜘蛛又坐在网上。
”
小蜘蛛坐在网上做什么呢?(指导学生想象)
3.指名读七到八自然段。
激趣小结
图中的小男孩真是个有心的孩子,他用自己的眼镜观察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让我们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天气的变化,并且把这种奇妙的现象写在你的日记本里,你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如果你也能像课文一样按一定顺序来写,你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观察日记,能做到吗?
四、教学反思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本课中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雷雨中则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雷雨后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写了哪些景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雷雨中这一段,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