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叫做“会发光的鸡蛋”。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鸡蛋,一杯水,一根筷子和一块塑料薄膜。
然后,我把塑料薄膜剪成长方形的碎片,在中间剪一个小洞。
接着,我又在塑料布上涂了一些胶水。
然后,我把鸡蛋放进塑料布里,用筷子夹住鸡蛋的两端,用手拿着鸡蛋轻轻地抖动。
当我拿起塑料薄膜时,它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像在放鞭炮一样。
但是当我把塑料薄膜拿开时,鸡蛋又会变得完好无损。
原来,在塑料布的四周涂上一些胶水可以使水分子和空气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当水分子和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时就会使鸡蛋受热时膨胀起来。
接着我又把塑料薄膜剪成小块放进杯子里,并在塑料布上放了一些水。
我发现鸡蛋在水里会沉下去;当我把杯子拿开后鸡蛋又会浮起来了!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不用力摇晃杯子,就不会使杯子里的水分子和空气分子发生作用了。
—— 1 —1 —。
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

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6个关于鸡蛋的科学小实验1.鸡蛋立正实验原理:由于鸡蛋和桌面都比较光滑,徒手立鸡蛋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
如果在桌面撒一把盐(糖,沙等细小的颗粒都可以),再把鸡蛋立在盐上就轻松多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即使把盐都吹走,鸡蛋下方还是会有几颗盐粒,鸡蛋不倒就是靠了这几颗盐粒。
这相当于增加了鸡蛋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大了自然就不会倒了。
2.瓶吞鸡蛋点燃的棉花棒放入空瓶中,消耗里面的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由于消耗的氧气体积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导致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小。
还有鸡蛋塞住瓶口,里面的气体得不到补充,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
鸡蛋就被外界的大气压推入瓶内。
(鸡蛋受力发生弹性形变。
)鸡蛋进去了,大潘又舍不得了,想把它拿出来,怎么办?试试第三个实验哦!3.瓶吐鸡蛋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瓶子倒过来后,鸡蛋堵住瓶口,由于瓶内空间有限,气体却大量增加,导致瓶内大气压大于外界,就会把鸡蛋往外推出来。
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CH3COOH+NaHCO3==H2O+CO2↑+CH3COONa4.银蛋熏黑后的鸡蛋在水里看上去便面镀了一层银色,这是错觉吗?明显不是。
反射定律:光从高折射率介质(水)射向低折射率介质(空气)时,入射角达到临界值,就会产生全反射现象。
鸡蛋壳被熏黑,表面是一层碳,粗糙松散,会包裹大量空气。
将鸡蛋扔到水里,包裹的空气就在鸡蛋表面形成一层空气膜。
光从水进入鸡蛋表面的空气膜,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发生了全反射。
所以鸡蛋边缘看上去比较亮,好似镀了一层银色,而鸡蛋中间部位,光线没有发生全反射,被鸡蛋吸收,那看到的就是黑色了。
5.水晶鸡蛋实验现象:被醋浸泡7天后的鸡蛋,蛋壳消失,弹性十足,明显变大,且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
鸡蛋壳消失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白醋含有醋(CH3COOH),两者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初中物理实验:一组和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主题: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参与人员:初中物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一、热胀冷缩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
分析: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
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压强1.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如图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沙千。
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
分析: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
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2.实验;用手捏鸡蛋,鸡蛋难以捏破,两个放在一起捏,很容易捏破。
分析:握一个鸡蛋时,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力面积大,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四、浮力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a),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b)。
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
巧用鸡蛋做初中物理实验

巧用鸡蛋做初中物理实验作者:陶永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4年第01期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利用它可进行一些物理实验。
下面是利用鸡蛋做的几个初中物理小实验。
实验1:蛋底飞片——惯性现象的演示。
如图1所示,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而是坠入杯中。
实验分析:为什么选用鸡蛋实验效果较好,因为鸡蛋有两种优点,一是鸡蛋是圆形的且表面比较光滑,在弹击纸片时与纸片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比较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二是鸡蛋与乒乓球相比密度较大,在体积差不多的情况下,质量较大,其运动状态不太容易发生变化。
实验探讨:为什么要在杯中放入少量的水呢?原因是鸡蛋在坠入杯中后,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延长鸡蛋与杯底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小鸡蛋对杯底的冲击力,起到保护鸡蛋的作用。
实验延伸:给你两张A4打印纸,一米长办公用透明胶带,请用这些材料包裹保护一个生鸡蛋。
规则是从一定高度释放该鸡蛋,让其坠落于水泥地面,鸡蛋碎裂为失败,坠落高度高而鸡蛋未碎者赢。
其实鸡蛋从高处落下而不破碎,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延长鸡蛋和地面的碰撞时间,从而减少冲击力;另外一种是降低鸡蛋到达地面的速度,从而减少冲击力。
实验2:鸡蛋不倒翁——物体平衡的演示。
将鸡蛋煮熟后,在小头处小心敲碎蛋壳,倒出其中的蛋黄和蛋清,将一些铁屑和石蜡放入蛋壳中,将蛋壳放入开水中加热,待蛋壳中石蜡熔化后,小心摇动直到将蛋壳大头放在桌面上能保持静止,然后静置,直到石蜡凝固,这样一个不错的不倒翁就做成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喜好,将蛋壳装饰成自己喜欢的脸谱,如图2所示。
实验分析:鸡蛋是椭圆的,竖立时不能保持平稳。
铁的密度较大,将一定质量的铁块放在蛋壳的底部,实际是将蛋壳的重心下移,在摇动蛋壳的过程中,蛋壳始终要保持竖直方向的平衡,所以在摇动的最后必然会停留在原先设定的平衡位置。
实验探讨:为什么鸡蛋横放时不转为竖放,而竖放时却会转为横放呢?原因是鸡蛋的质量大多数集中在蛋黄上,不管竖放,还是横放,平衡的关键是重力的作用线是否过下面的支撑点,横放和竖放不同的是,横放时重心低,重力的作用线易于过支撑点,而竖放时,由于重心高,在蛋黄位置不稳定的情况下,重力的作用线极易偏离支撑点而发生倾斜。
教学资源:有趣的和鸡蛋有关趣味性实验

【教学资源】有趣的与鸡蛋有关趣味性实验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
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
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
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
取10g~20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
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
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
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
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趣味实验四:夜明珠先要将荧光剂倒在白醋里面,搅匀,精选一枚完好的鸡蛋,浸泡在杯中白醋(见图1),一周之后将鸡蛋捞出来,擦拭干净,触摸时发现蛋壳外皮消失,这时的鸡蛋富有弹性,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放在黑暗的环境里就会发光了(见图3)。
若没有紫外线光源怎么办,也可放在太阳下面暴晒。
这样一颗“夜明珠”夜明珠就出世了,这是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白醋的作用下逐渐溶解,并产生二氧化碳,酸性的白醋破坏了鸡蛋的膜结构,鸡蛋膜失去活性就无法阻挡荧光剂慢慢的向鸡蛋内扩散,现在发生的就是简单的扩散作用。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通过鸡蛋沉浮实验,了解液体的密度与鸡蛋是否浮沉有关系。
实验原理:在液体中,物体会根据其密度的大小而浮沉。
密度越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越小的物体会浮出来。
实验材料和设备:1. 鸡蛋2. 玻璃杯3. 白醋(醋酸)4. 水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和设备。
2. 将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白醋(醋酸)。
3. 将鸡蛋轻轻放入玻璃杯中。
4. 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在白醋中放入的鸡蛋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这是因为白醋具有较大的密度,而鸡蛋的密度相对较小,所以鸡蛋会浮在白醋中。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液体的密度与鸡蛋是否浮沉有一定的关系。
在本实验中,白醋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会浮在白醋中。
如果我们将鸡蛋放入密度小于鸡蛋的液体中,如水,鸡蛋就会下沉。
实验结论:通过鸡蛋沉浮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液体的密度与鸡蛋的浮沉情况有关。
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出来。
实验应用:1. 鸡蛋沉浮实验可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密度性质,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于分离杂质或制备纯净物质。
2. 鸡蛋沉浮实验也可以用于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杯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以免鸡蛋破裂。
3. 处理实验废液时,要注意环保,避免直接倒入下水道。
实验改进方法: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其他液体,如盐水、糖水等,来观察不同液体对鸡蛋浮沉的影响。
2. 可以使用密度计等仪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密度与鸡蛋浮沉的关系。
3. 可以将鸡蛋放置在不同位置,如液体表面、液体中间等,观察其浮沉情况,进一步研究液体的密度分布。
总结:通过鸡蛋沉浮实验,我们了解到液体的密度与物体是否浮沉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还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鸡蛋在物理中能做的实验

● 鸡蛋类1.做测量实验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
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
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
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
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
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
制成一个“不倒翁”。
研究性学习报告——鸡蛋中的物理学

鸡蛋中的物理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
在这里说说鸡蛋中的物理知识:1、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
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文介绍一组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
分析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
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如图1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
铺上一层沙千。
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
分析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
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四、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2(a),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2(b)。
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
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现象
如图3,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分析硬纸片虽然被弹出去,但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
静止状态。
所以鸡蛋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鸡蛋会落入杯中。
六、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
蛋壳虽然完好,但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