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物理读物:趣味实验与经典实验
高二物理课堂趣味实验

高二物理课堂趣味实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高二物理课堂上,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力,教师们通常会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高二物理课堂上常见的趣味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实验——“磁石的吸引力”。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磁石,让学生用铁屑或小铁块来测试各种磁石的吸引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磁力的作用,并了解磁石的极性和吸引力与距离的关系。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有趣的实验——“光的反射”。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凹凸透镜和光源,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凹凸透镜对光线的反射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小车上的磁铁”。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用一辆带有磁铁的小车在倾斜的轨道上运动,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并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磁力线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数据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实验——“电磁感应”。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让学生通过移动磁铁或改变线圈的位置来产生感应电流,并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以上介绍的几个趣味实验,相信学生们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们在设计趣味实验时,应该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高二物理课堂上的趣味实验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让他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高中趣味物理实验

高中趣味物理实验在走坡道时,我们总会有一个疑问:走哪条坡道更快?下面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相同的小球和两条不同坡度的坡道。
2.让小球从两个坡道的顶端同时滚下,用计时器记录它们到达底部的时间。
3.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小球在较陡的坡道上滚下的时间更短,速度更快。
说明:这是因为在较陡的坡道上,小球所受的重力分量更大,可以产生更大的加速度,从而滚下的速度更快。
注意:实验时要保证两个坡道的长度相同,小球的重量和大小也要相同,以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在爬坡时,我们常常会用手扶着地面来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爬上去。
下面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现象。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斜坡。
2.让小车在斜坡上爬坡,记录它爬上去的时间。
3.重复实验,但这次在小车的轮子上涂一层油,再记录它爬上去的时间。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涂了油的小车爬上坡的时间更长。
说明:这是因为涂了油后,小车的轮子与斜坡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所受的合力也减小了,因此爬坡的效率降低了。
注意:实验时要保证斜坡的倾斜角度相同,小车的重量和大小也要相同,以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在下面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探究两个不同大小的球滚下斜坡的速度是否相同。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同大小的球和一个斜坡。
2.让两个球从斜坡的顶端滚下,用计时器记录它们到达底部的时间。
3.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两个球滚下斜坡的速度相同。
说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所受的合力有关。
在这个实验中,两个球所受的合力相同,因此它们的加速度也相同,滚下斜坡的速度也相同。
注意:实验时要保证两个球所受的合力相同,斜坡的倾斜角度也要相同,以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探究线轴的奇妙之处。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线轴和一个小球。
2.将小球绑在线轴的一端,让它在线轴上滚动。
5分钟趣味物理实验 书

5分钟趣味物理实验书《五分钟趣味物理实验》第一章:漂浮的鸡蛋在这个有趣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将展示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鸡蛋能够在水中漂浮!你可能会感到困惑,毕竟鸡蛋是固体,为什么它能够漂浮呢?把一个鸡蛋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碗中。
你会发现,鸡蛋立即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鸡蛋的密度高于水,所以它下沉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些盐。
慢慢地,向水中加入盐,然后搅拌直到盐溶解。
当你加入足够的盐后,再次将鸡蛋放入水中。
这次,你会发现鸡蛋浮在水面上,仿佛轻轻飘浮着!这个奇妙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物理原理:浮力。
当我们向水中加入盐时,盐会溶解在水中,使水的密度增加。
而鸡蛋的密度并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密度变得低于加盐水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的密度低于它所处的液体的密度时,它将浮在液体表面上。
所以,当我们加入足够的盐后,鸡蛋的密度变得低于水的密度,因此它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令人惊叹的是,只需几分钟,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到浮力的奇妙效果!第二章:飞舞的气球在这个有趣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将展示一个让气球飞舞的实验。
你可能会问,是什么原因让气球在空中飘浮呢?我们需要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
将气球充满气体,然后轻轻放开它。
你会发现,气球飘向天空,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将它推向上方。
这个现象的解释是气体的浮力。
当我们将气体注入气球中时,气球内部充满了气体,气体的体积增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被气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因此,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的重量,所以它能够飘浮在空中。
这个实验不仅仅展示了浮力的原理,还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只需几分钟,我们就能够欣赏到气球在空中自由飞舞的美妙景象。
结语:这两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向我们展示了浮力的神奇效果。
通过简单的步骤和准备,我们可以轻松地观察到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漂浮的现象。
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惊奇。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五分钟的趣味物理实验吧!。
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物理学这门科学中。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阻力斯托克斯球:将一个小球放入液体中,让学生观察到球是如何由于液体的阻力而减慢速度并最终停下来的。
你可以调整液体的浓度或者形状,以改变阻力的大小,展示不同的效果。
磁悬浮:使用磁铁和超导材料,创造一个磁悬浮效应,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在悬浮状态下的运动。
这展示了磁力的力量以及超导材料的特性。
雾室实验:使用一个雾室,让学生观察到宇宙射线在室内形成的痕迹。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射线的性质。
灯泡实验:通过连接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池,让学生观察到电流通过时灯泡亮起,断开电流时灯泡熄灭。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和电流的流动。
光的折射:使用一个容器装满水,将一支笔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到光线在折射时的变化。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这些实验只是一些例子,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通过提供有趣和互动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概念。
记得保持实验的安全性,并提供足够的指导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理解实验过程。
寓教于乐:高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寓教于乐:高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1. 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实验适用范围本实验适用于高中物理课程,特别是在力学、热学、光学等领域的教学。
3. 实验材料与工具- 气球、塑料尺、细线、胶带、玻璃杯、水、硬币、磁铁、铁屑、电路板、灯泡、电阻、电池等。
4. 实验内容4.1 力学实验1. 气球抛掷实验:让学生抛掷气球,观察气球的飞行轨迹,探讨抛体运动的规律。
2. 塑料尺振动实验:让学生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幅度和频率,探讨振动与音调的关系。
4.2 热学实验1. 热水沸腾实验:让学生观察热水沸腾的过程,探讨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2. 热传递实验:让学生将热硬币放在玻璃杯上,观察硬币的热传递现象,探讨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4.3 光学实验1. 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通过玻璃杯观察水中硬币的形状,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通过三棱镜观察白光的色散,探讨光的波动性。
5. 实验步骤与方法1. 力学实验:a. 让学生抛掷气球,记录气球的飞行轨迹。
b. 让学生拨动塑料尺,观察振动幅度和频率。
2. 热学实验:a. 让学生观察热水沸腾的过程,记录沸腾的温度和时间。
b. 让学生将热硬币放在玻璃杯上,观察热传递现象。
3. 光学实验:a. 让学生通过玻璃杯观察水中硬币的形状,记录硬币的位置变化。
b. 让学生通过三棱镜观察白光的色散,记录颜色的分布。
6. 实验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总结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7. 实验评价评价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8. 实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寓教于乐:高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寓教于乐:高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通过趣味实验的方式,帮助高中物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以下是一些趣味实验的教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实验一:气球火箭目的通过制作气球火箭,学生将研究到有关推力、惯性和空气阻力的物理概念,并理解火箭发射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一个空气充足的气球、一根吸管、胶带、剪刀和一张纸片。
2. 将纸片卷成一个火箭形状,用胶带固定。
3. 将吸管固定在火箭的底部。
4. 充分充气气球,并迅速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口。
5. 将气球放在平滑的表面上,观察火箭的运动。
实验结果当气球充气时,气体从气球中排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空气阻力也会对火箭产生影响,使其速度减慢。
实验讨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火箭的运动和气球排气的过程,从而理解到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他们还可以讨论如何改变火箭的形状、重量和气球的大小,以影响火箭的运动。
实验二:磁铁与铁粉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研究到有关磁力、磁场和磁性物质的物理概念。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一块磁铁、一些铁粉、一张纸和一个。
2. 在纸上撒上一层铁粉。
3. 将磁铁放在纸的下方,观察铁粉的排列情况。
实验结果铁粉会被磁铁吸引并排列成特定的形状,显示出磁力的存在和磁场的形状。
实验讨论学生可以观察到铁粉在磁铁附近的排列情况,并讨论磁力的作用和磁场的形状。
他们还可以探究不同形状和强度的磁铁对铁粉排列的影响。
实验三:光的折射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研究到有关光的折射和光的传播速度的物理概念。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一个透明、一杯水和一支笔。
2. 将中注满水,放在桌上。
3. 用笔将一条直线画在外部,并延伸到内部。
4. 观察直线在内部的折射情况。
实验结果当直线通过表面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直线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实验讨论学生可以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并讨论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可以探究不同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
趣味物理小实验学习物理的趣味实验法

趣味物理小实验学习物理的趣味实验法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趣味物理小实验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趣味物理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展示和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物理知识掌握程度。
实验一:热气球实验材料:一张塑料袋、一个塑料吸管、一根约30厘米长的线、一些蜡烛、一根火柴。
步骤:1. 将蜡烛点燃,并将烛焰放在桌子上。
2. 将塑料袋张开,将塑料吸管插入袋子的开口。
3. 用线固定住吸管的底部,并且将线的另一端系在吸管上方的某个固定点。
4. 将袋子放在烛焰上面,让煤气充满塑料袋。
5. 拔掉塑料吸管,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实验原理:烛焰加热空气使其膨胀,从而使得塑料袋飞起来。
实验二:水火箭实验材料: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一些水、一些纸、一些火柴。
步骤:1. 将水瓶口塞紧,并将一小段稍大的纸对卷成圆筒形。
2. 将纸卷塞入水瓶底部,作为火药。
3. 将一些水加入水瓶中,水的量不要超过瓶子的一半。
4. 将装有水的瓶子倒置置于地面上。
5. 使用火柴点燃纸卷,迅速将瓶子倒置并迅速退开。
实验原理:纸卷的点燃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的压力将推动瓶子向上飞行。
实验三:光折射实验材料:一杯水、一个铅笔或者一根筷子。
步骤:1. 将杯子中的水倒满,水面平整。
2. 将铅笔或者筷子插入杯子中,观察杯中物体的变化。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导致杯中物体看上去变形或者偏移。
通过这些趣味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理现象,并了解到物理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趣味实验也给学生带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趣味物理小实验还可以作为课堂互动的一种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物理原理。
道理学趣味物理实验

道理学趣味物理实验
1.能量守恒实验:用一个小球放在一段弯曲的轨道上,让它从高处滚下来,到达底部时打击一些小玩具,展示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原理。
2. 重力实验:用一个平衡秤和不同重量的物品,展示重力的作用和原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不同物品在秤上的重量差异。
3. 摩擦力实验:用一个平面和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摩擦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物体的摩擦力差异,以及摩擦力的作用和原理。
4. 浮力实验:用一些材料制成小船,在水中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观察小船的浮力变化,让孩子们理解浮力原理。
5. 压力实验:用一个小球体压在不同硬度和材质的表面上,展示压力的作用和原理,以及表面硬度的影响。
6. 热传导实验:用一些不同的材料,如金属和塑料,展示热传导的原理和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
7. 光学实验:用一个凸透镜展示光学原理,让孩子们理解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
8. 电学实验:用一些简单的电线和电池组成电路,让孩子们理解电流和电阻的原理,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物理读物:趣味实验与经典实验把空气浮起来王老师在兴趣小组里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他在天平的一端放着一只灌满压缩空瓶子,瓶塞上的开关紧闭着,瓶口上套着一个瘪气球;天平的另一端放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打开瓶塞上的开关,压缩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了。
这时,天平上放着砝码的那一端往下沉,说明瓶子和气球变轻了。
瓶子和气球的重量不会变,空气的重量也没有减少,为什么瓶子和气球变轻了呢?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压缩空气从瓶子里冲到气球里,给了气球一个向上的力,由于瓶子和气球相互连着的,所以瓶子也受到向上的力,这就变轻了。
”有人说:“这个方法不对。
火箭向下喷气,火箭向上运动,瓶子里的压缩空气向上冲,瓶子应该向下运动,等于给天平的这一端加了一个力,瓶子应该显得重一些才对。
”有人说:“压缩空气引起气球向上运动,喷气又引起瓶子向下运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实际上对天平称重没有任何影响。
”有人说:“前两种说法都没有说到要害的地方,第三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瓶子和气球的重量不会变,空气没有减少,重量不会变轻。
唯一有变化的是气球中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胀大以后,它的轻重也会有变化。
”“对!”王老师接着说,“因为这一连串问题的根子出在压缩空气上。
空气被压缩到瓶子里以后,它的重量就不是一瓶空气的重量,可能是三四瓶,或者是五六瓶的重量了。
这说明,瓶子里的压缩空气所受到的空气浮力比较小,当瓶子中压缩空气进入气球以后,空气的体积增加,浮力也变大了。
浮力增大,瓶子、气球和空气的重量就显得小了一些,天平的这一端也就上翘。
”王老师讲到这里,又有人说:“刚才老师说到气球体积增加,浮力也变大,我同意。
但是,我觉得有点问题,怎么能说空气把空气浮起来呢?这就好像说水把水浮起来,我们什么时候看见水浮在水上呢?”话音刚落,又有人说:“不可以把水浮起来,比如说,冷水可以把热水浮起来。
用壶烧水时,壶底的水受热后,变成热水往上走,上面的冷水往下沉,热水就浮在冷水上面。
大气是可以把气球里的空气浮起来的。
比如说,热气球里装着热空气,就可以升到高空。
一个实验引起的争论,就这样结束了。
包着的冰不容易溶化吗?居住在炎热非洲的人们,有些用布从头到脚地包住全身而生活着。
我们常对他们的衣着方式觉得很是惊讶。
认为在这么炎热的地方,穿着太多的衣物,不是会热的不得了吗?但是他们本人却毫不在乎似的。
为什么呢?我们可利用身边的环境观察。
冰店的人运冰时,会用大块的布包裹冰块。
你看过这种情形吗?你有没有想过夏天我们穿薄衣服,为什么冰块反而用厚布包裹呢?包裹布,温度上升了,冰不会很快溶化吗?想想看,便会觉得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怎么样才能使冰不容易溶化呢?我们可以实验求证,看看用各种不同的东西包裹冰时,它的溶化情形又是如何。
研究目的吸收太阳热量的程度,会因颜色不同而有所改变吗?可以利用冰块试验看看。
研究方法(1)利用冰箱,制造出同样大小的冰块,并以各种不同的东西包裹之(例如纱布、报纸及塑胶纸袋等)。
(2)留下一块冰不包东西。
(3)用不同颜色的布包时,必须使用相同的质地。
(4)一定要使每一块被包着的冰块,放在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
研究要决(1)包裹冰的时候,包的东西和冰之间不要有太多空隙。
(2)从冰箱的制冰器取出冰块时,加上一些水,马上就可取出。
结论最慢溶化的,是用布包着的冰。
用同样质地的布包冰,布的颜色不同,冰溶化的速度也不同。
用深色布包的冰,溶化得较快。
在阴凉的地方做实验,溶化最慢的。
相关研究做个冻结的实验,观察各种不同的液体,结冻的速度有何不同。
在铝盒的容器内,倒入各种的液体,放进冰箱的冷冻室。
调查看看什么液体冻结较快。
变色水在水桶里盛满清水,加入两汤匙牛奶或米汤,搅拌成乳状的液体。
用细线捆住一个小平面镜,浸入水中。
用装有新电池的手电筒照射平面镜,观看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光是带色的,不断改变平面镜浸入水中的深度,反射光会不断改变颜色,当平面镜由浅入深时,光的颜色会发生如下变化;白色——黄白色——橙色——红色——暗红色。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波长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其中波长较短的紫、蓝等色光的穿透能力差,经过液层时,被水分子和悬浮的水颗粒散射了,无法通过液层;而黄、橙红色光的波长较长,并且后者比前者更长,它们的穿透能力也一个比一个强,所以发生上述情况。
表面张力液体(如水)的各分子间,都具有互相吸引的力(分子力)存在。
因此在液体最外层的分子会受到内部相邻分子的吸引力作用,向液体内部移动,结果使液体表面犹如张紧的橡皮薄膜,有收缩成为最小面积的倾向。
这种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就像在液体表面上覆有一层薄膜一样。
如将小针、刀片轻轻放在水面上,可为薄膜所支持,不会沉入水中;水蜘蛛或有些小虫能在水面上行走,便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清晨悬挂在树梢的小水滴,或荷叶上的水珠,都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一个小圆球。
因为一定体积的物体,表面积最小的几何圆形就是球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珠表面积要收缩成最小时,自然就成为一小圆球了。
表面张力常因液体中掺入杂质、或温度的增高而减弱。
例如在浮于水面的小针旁,轻洒一些洗衣粉,或以烧热的铁丝靠近时,会发现小针向另一旁移动或沉入水中,表示水的表面张力已经变小。
1、表面张力的自然现象:①滴管②装有液体,受挤压时,液体被压出,但最外层的分子因有表面张力的作用,仍与内层的分子互相连接③继续受挤压时,外层的液体伸长至其断裂点④最后液体以球状自由掉落。
2、表面张力的简单试验:①在铁丝圈中绑上丝线圈,浸入肥皂溶液中。
②用针尖刺破丝线中的薄膜,由于薄膜产生张力,丝线圈被拉成圆形。
液体(如水)的各分子间,都具有互相吸引的力(分子力)存在。
因此在液体最外层的分子会受到内部相邻分子的吸引力作用,向液体内部移动,结果使液体表面犹如张紧的橡皮薄膜,有收缩成为最小面积的倾向。
这种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冰箱的两个小实验(1)取两只小纸杯,倒入等量的水,一只杯中放一小勺糖,另一只杯中放一小勺盐,放入冷冻室了,待凝结后取出,看融化时的温度是否相同?看哪一个先融化?(2)再取两只小纸杯,一只里放热水,一只里放等量的冷水,一同放入冷冻室内,看看哪一只杯子里的水先凝结成冰块?(3)生活在加拿大和冰岛等寒冷地区的人,都知道在户外热水凝结得更快,这已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严重危害。
本实验采用碘量法测定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其原理是:用氨基酸铵和硫酸混合液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其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
工具与材料多孔玻璃板吸收管(125毫升),锥形瓶,容量瓶,碱式滴定管,移液管,棕色瓶,分析天平。
氨基磺酸铵,硫酸铵,五水合硫代硫酸钠,10%盐酸,10%氨水,0.5%淀粉溶液,碘酸钾,碘,碘化钾,无水碳酸钠,异戊醇。
活动过程1、吸收液的配制。
称取11克氨基横酸铵和7克硫酸铵,加入少量水中,搅拌使其溶解,继续加到1000毫升,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到5.4左右。
2、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称取24.8克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和0.2克无水碳酸钠,溶于少量煮沸并冷却的水中,转入1000毫升棕色容量瓶内,加入10毫升异戊醇,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暗处放置3天。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碘酸钾在125~140摄氏度高温下干燥1.5~2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准确称取0.9~1.0克(准确至0.1毫克),溶于少量水中,转入250毫升容量瓶内,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吸取25.00毫升此溶液于250毫升瓶中,加2克碘化钾,溶解后加入10毫升盐酸,摇匀,暗处静置5分钟。
加入75毫升水,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溶液变成淡黄色后,加入5毫升淀粉溶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为止,记下硫代硫酸钠用量。
同时取25.00毫升蒸馏水代替硫酸钠用量。
按上述步骤进行空白滴定,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根据式一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4、碘贮备液的配制。
称取40克碘化钾和12.7克碘,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0毫升棕色容量瓶内,加入3滴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摇匀,从中准确吸取25.00毫升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淡黄色后,加入5毫升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根据式二计算碘贮备液的浓度。
5、碘溶液的配制。
准确吸取100.00毫升上述碘贮备液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
6、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将两个多孔玻璃板吸收管串联,管中各装入50毫升吸收液,连接上采样仪,以0.5~1升/分的流量采气10~20分钟。
将第一个吸收管内吸收液倒入第二个吸收管内,用少量吸收液洗涤空的吸收管1~2次,洗涤并入第二个吸收管内,加吸收液至125毫升,摇匀。
从中准确吸取25.00毫升于锥形瓶内,加5毫升淀粉溶液,用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变蓝色为止,记下消耗的碘溶液体积。
记取消耗的碘溶液用量,根据式三和式四,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说明与延伸1、本方法的有效测定范围为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在140~5700毫克/米3之间。
2、本实验时间较长,溶液的配制等可先由实验室老师完成,学生从采样开始做起即可。
3、采样时,采入二氧化氮对结果无影响。
4、硫代硫酸钠性质较活泼,因此要加入碳酸钠,并用煮沸后冷却的水配制。
动动手想一想实验一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
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二感受大气压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
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三振幅交换准备两个摆长一样的摆(摆锤质量要大些)和一根细尼龙绳,将尼龙绳两端分别固定在高度上,把两个摆的上端系于尼龙线的中部,悬点相距不超过10厘米,(固定时要检查摆长是否一样)。
使一摆处于竖直位置,将另一摆沿垂直于尼龙绳方向拉开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让其在垂直于尼龙绳方向上振动,观察二摆的振幅变化(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所需时间与装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