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流脑患者的护理

流脑患者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 膜炎。 主要表现突起高热、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概述 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严重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和脑实质损害
1 病原学
2
3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治疗
6 护理
脑膜炎球菌,革兰氏染色阴 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人体,对 性,卵圆形或肾形 常成对
且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为突
出表现,可见面色苍灰,四肢厥冷,尿量减少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不可测出。脑膜炎 表现可不明显。
流脑
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要 表现,除高热、毒血
脑膜脑炎型:
症瘀斑外,严重颅类内压为突出表现,出现剧烈头
痛喷射性呕吐、反复或持续惊厥、昏迷、血压升高、 锥体束征阳性,严重可发生脑疝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治疗
6 护理
1.病原治疗:
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 青霉素G 为首选药物,青霉素不 易透过大脑屏障,大剂量注射才 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青霉素G剂 量儿童为20-40万U/kg/日,成人 20万U/Kg
疗程5-7日。
磺胺 :中、轻型病人使用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 : 病情较重或青霉素过敏的病人
脑膜炎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和呕吐,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毒血 体温下降逐渐降至常 除高热和毒血症症状外, 症状。 70%-90%的病人出现皮肤粘膜 大多无症状、部分可有: 神志逐渐清醒 出血点,其出现速度、范围及颜色与 普通型流脑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 低热、咽痛、咳嗽、鼻炎 出血点消失
病情有关,严重时有瘀点或瘀斑迅速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没有隐性感染者
9、流脑属于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因此婴幼儿不可能通过怀抱、哺乳 等密切方式传播。

流脑病人的护理PPT

流脑病人的护理PPT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便于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流脑病人的基本护理 保持病人舒适
使用适当的枕头和床垫,保持病人舒适和安静。
避免强光和噪音,有助于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流脑病人的基本护理 合理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情况,提供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流脑病人的精神护理
流脑病人的精神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 求。
帮助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增强病人的信心。
流脑病人的精神护理 帮助病人认知病情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流脑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案。
提升他们对疾病的理解,有助于配合治疗。
流脑病人的精神护理 鼓励适度活动
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鼓励其进行轻微的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恢复能力。
流脑病人的出院护理
流脑病人的出院护理。
确保病人具备自我照顾能力,能够安全离院。
流脑病人的出院护理 制定出院计划
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护理计 划。
包括后续随访和家庭护理指导。
流脑病人的出院护理 关注复发风险
教育病人和家属注意流脑复发的迹象和症状。
了解流脑及其影响 流脑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早期识别症状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了解流脑及其影响 流脑的传播途径
流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密切接触感染者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流脑病人的基本护理
流脑病人的基本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流脑病人的预防护理
流脑病人的预防护理 接种疫苗
接种脑膜炎疫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疫苗是有效预防流脑的重要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护理

湿 度 适 宜 。患 者 外 出 检 查 时 佩 戴 口罩 , 避 免交义 感染 , 隔 离 期 至腮 腺 肿 胀 完 全 消 退 。对 密 切 接 触 者 , 应 隔 离观察 , 集 体
儿 童 机 构 应 检 疫 3周 。 2 . 2 饮 食 护 理 因 腮 腺 呈 弥 漫 性 肿 大 , 张 口 及 咀 嚼 食 物 时
意 观察 降 温 效 果 。发 热 期 间鼓 励 患 者 多 饮 水 , 以 利 汗 液 蒸 发 散热, 并能促进 腮腺 管 口炎症 的消 退。保持 皮肤 清洁 十燥 , 床单元 平整无碎屑 , 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 服。
吐、 精 神不振 、 睾 丸肿痛 等 , 通过脑 脊液 检查 , 确 诊 为 流 行 性
腮 腺炎合并脑膜炎 5 8例 , 睾丸炎 1 o例 , 余1 2 例无并发 症。
2 护 理 措 施
2 . 1 消 毒 隔 离 严 格 执 行 呼 吸 道 隔 离 , 同种病集 中安置 , 病
房卒气消毒 1 h / d , 开窗通风 2 ~3次 , 保持 室 内空气新鲜 , 温
疼痛, 尤 其 进 酸性 食 物 时 可 促 使 唾 液 分 泌 , 而 腮 腺 导 管 部 分 阻塞 , 致 使唾 液排 出受阻 、 潴留, 使 疼痛 加剧 , 应 给 予 营 养 丰
富、 清淡 、 易消化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 物 , 如绿豆汤 、 稀粥 、 软 面
行性腮 腺 炎 减 毒 活 疫 苗 皮 下 注 射 , 或 采 用 喷 鼻 或 气 雾 吸
病 房保 持 安 静 整 洁 , 光 线柔 和 , 避 免 声 光 刺 激 诱 发 抽 搐 。 同 时 备好 氧 气 、 吸痰 器 等 抢 救 器 材 及 药 品 , 便于及时救治 。 2 . 4 腰穿护理 腰 穿前 应 向患者及 家属讲 解其 目的、 意 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及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及护理
01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03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02
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0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
饮食护理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瘦肉、蛋类、豆类等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
水分补充: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身体正常代谢
皮肤瘀斑:皮肤出现瘀斑,颜色深浅不一
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等阳性表现
3
2
1
4
5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用于缓解疼痛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用于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清除感染病灶,减轻脑脊髓膜炎的症状
手术时机:根据病情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注意饮食和休息
手术方法:开颅手术、脑室引流术、脑脊液置换术等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谢谢
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2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选择题1.脑膜炎球茵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单选题] *A侵袭力B外毒素C内毒素(正确答案)D荚膜E 芽孢2.流脑的传染源主要是:() [单选题] *A.病人B.带菌者(正确答案)C.猪D.鼠E.蚊3.流脑在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A.普通型(正确答案)B.败血症型C.脑膜脑炎型D.慢性败血症型E.混合型4.流脑普通型败血症期特征性表现是:() [单选题] *A.畏寒高热B.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正确答案)C.惊厥D.脾脏肿大E.全身关节酸痛5.流脑暴发休克型的主要表现是. :() [单选题] *A寒战高热B.皮肤瘀点瘀斑C.休克(正确答案)D.脑膜刺激征E.严重颅內高压6.我国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是:() [单选题] *A.A群B.B群C.C群D.A+B群E.A+C群(正确答案)7.采集流脑病人的病原学检測标本后需要保暖并立即送检的原因是:() [单选题] *A.病情要求快速出结果B.细菌在体外极易自溶(正确答案)C.细菌在体外大量繁殖易引起扩散D.细菌易发生变异E.细菌在外界抵抗力很强8.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病原治疗首选:() [单选题] *A.磺胺嘧啶B.青霉素G(正确答案)C.氯霉素D.氨苄青霉素E.红霉素9.病房收治一流脑病人,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术、在术前、术后的护理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单选题] *A.术前应先用脱水剂B.术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思想工作C.术后要去枕平卧2~4小时(正确答案)D.脑脊液标本要立即送检E.注意观察有无脑疝的表现10.流脑在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A.普通型(正确答案)B.败血症型C.脑膜脑炎型D.休克型E.轻型11下述哪一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单选题] *A.脑脊髓膜刺激症B.颅内压升高症状C.脑脊液混浊或脓样D.脑脊液血性(正确答案)E.皮肤淤点和淤斑12流脑最常见的皮疹是:() [单选题] *A.脓疱疹B.斑丘疹C.玫瑰疹D.瘀点和瘀斑(正确答案)E.单纯疱疹13.流脑病人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单选题] *A.密切观察病情B.给予冰敷降温C.可进行乙醇擦浴降温(正确答案)D.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剂E.高热伴反复惊厥者可给予亚冬眠治疗14.流脑病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首选磺胺嘧啶? :() [单选题] *A.流行时的普通型流脑病人(正确答案)B.有肝、肾疾病的病人C.暴发型败血症型流脑病人D.有休克少尿的病人E.暴发型脑膜脑炎型流脑病人15.婴幼儿流脑的特点常不表现为:() [单选题] *A.拒乳B.惊叫C.发热、皮肤淤斑D.脑膜刺激症明显(正确答案)E.前囟隆起16.暴发性流脑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患者、家属均可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料进行分析、 总结 。结果 : 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 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情 观察及 护理, 对预 防和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4 . 0 6 4
及惊厥 。 1 . 3 护 理 措施
1 . 3 . 6 . 1 高热 护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 持 合 适 的室 温 和湿 度 , 体 温超 过
3 9 ℃者予 以物 理降温 , 防 止惊厥 ; 必 要 时遵 医嘱给予 解 热镇 静药。出汗后及时更衣 , 降温 3 0 mi n复测体温并记 录。 1 . 3 . 6 . 2 休 克的护理 予平 卧位 或抗休克 体位 ; 注意保 暖 、
1 临 床 资 料 与 方 法
压、 神态 、 面色 、 肢 体温度 、 皮肤瘀 斑 、 尿 量等 。②及 时发现休
克、 脑疝 的早 期征象 。如 四肢 发冷 、 面色苍 白、 脉搏 细速 、 血 压下降等提示微循环 障碍 ; 持续剧烈头痛 、 呕吐频繁 、 意识 障 碍逐渐加 重 , 呼吸变 深而慢 , 脉 搏缓慢 有力 、 血压 升高 , 提示 颅 内压在继续增高 ; 出现瞳孔缩小或散 大 、 呼吸节律改 变 , 提
1 . 3 . 1 隔离和消毒
对 患者实行 呼吸道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给氧 ; 迅速建立并 维护静 脉通 道 , 保 证体 液通 畅 和药物 及 时
3天 , 但 不少 于发病 后 7天 。室 内保持空气 新 、 流通 , 定期 紫 外线空气 消毒 。患者 的呕 吐物 、 呼吸道分泌 物及 被污染 物品 用0 . 5 % ~1 %漂泊 粉澄 清液或 0 . 5 %次氯 酸钠 溶液 进行 消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20例的观察与护理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20例的观察与护理

度, 给予强心利尿 和使用扩 血管药 物后好 转 。对重 度休克 , 进行 中心静脉压持续 监测 、 留置导尿 , 录尿 比重 及每小 时 记 尿量 , 作为休 克抢 救中补液的依 据。
2 3 颅 内高压 的控制及护理 . 控制颅 内压是 降低病 死率的 关键 。应严密观察 , 警惕脑疝 的发生 。颅 内压增高 时婴幼儿 常表现 为拒乳 、 叫 、 眼凝视 、 囟饱满 , 惊 两 前 而脑 膜刺激 征往 往不 明显 , 年长患儿 常出现烦躁不安 、 血压升高 、 脉搏洪大 和呼吸浅慢 。本组 1 例患儿在病程中出现烦躁不安 、 心率增
内避免剧烈运 动 , 3个月后复查 超声及醛 固酮或 V A等 。 M
[ 参考文献] [] 1 张素娟. 后腹 腔镜手术治疗 肾上腺疾病的观察与护理 [ ] 临床护 J.
理 杂 志 ,0 54( ) 2 -3 2 0 , 1 :22 .
[] 2陶
晨, 王
晶. 腔镜术前肠道 准备 的方法 探讨 [ ] 解放 军护 腹 J. 文 , 腹腔 镜手术 中的护理工作重 点 [ ] 等. J. ( 本文编辑 : 陈晓英 )
克、 抗惊厥 、 抗凝 、 降低颅 内压 等综 合治 疗 , 1例死 于 D C 除 I 外, 其余 1 9例在短期 内临床 症状缓 解 , 治疗 成功 , 均 未发现
后遗症 。
2 病情 观察 与护理 2 1 消毒隔离 . 设单 间隔离病 房 , 行呼吸道 隔离 至症状 进
消失 , 紫外线 消毒 每 1 2次( 3 每次 6 i) 0 m n 。患儿 的衣服 、 床
张 愫, 周 成, 金 如 ( 温州 医学 院附属 育英 儿童 医院 感染科 , 江 温 州 3 5 0 ) 浙 20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评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评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奈瑟脑膜炎球菌或称脑膜炎球菌经呼吸道传播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热、阳光和常用消毒剂敏感。

菌体含自溶酶在体外很快溶解死亡,因此采集标本时注意保温并立即送检,防被日光照射和标本干燥。

传染源为流脑病人和带菌者,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少年儿童多见,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终年散发,冬春季节多见,流行高峰为2~4月份。

(二)发病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细菌侵入人体后若机体免疫力明显低下或菌株毒力强,细菌从鼻咽部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暂时菌血症,此时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皮肤瘀点;仅少数病人因细菌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

细菌侵入血管内皮细胞繁殖因自溶或死亡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及免疫紊乱,局部发生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和血栓栓塞。

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膜脑炎型都可引起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普通型、暴发型(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膜脑炎型)。

轻型流脑主要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等症状,普通型流脑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婴幼儿表现为烦躁、惊厥、昏睡。

多数病人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

病人常在1~3周内痊愈。

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萎靡或烦躁不安、惊厥、循环衰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昏迷等症状。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有: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直接涂片、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五)治疗原则流脑除一般治疗外,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及对症治疗尤为重要。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二、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史评估有流脑病人接触史。

(二)一般评估1. 病人的主诉有无发热、呕吐、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rnig征检查方法示意图 Brudzinski征检查方法示意图
☆恢复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溃烂结痂愈合 ○神经系统检查恢复正常 1-3w内痊愈
暴发型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分型
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1、休克型 ◎严重毒血症 寒战、高热、 大片坏死性紫癜; ◎顽固性休克 发绀、四肢冷、血压下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脑膜刺激征缺如
血管有关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隔离:按呼吸道隔离至体温正常后3日 ☆休息:卧床休息,病室空气流通、舒适与安静 ☆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2.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有无 抽搐、惊厥先兆;记录24h出入量。发现颅内高 压、脑疝的症状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膜刺激征及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败血症 休克及脑实质的损害(脑膜脑炎),脑脊液呈化脓性 改变。
经空气传播,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
病原学
Gˉ,肾形或豆形, 多糖荚膜
我国目前流行的菌 群以A群为主
病原学
本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 ,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 仅存在于人体 ,可由病人鼻咽部、血液、皮肤瘀点或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3天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
潜伏期一般为2~3天
临床表现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无症状,部分低热、鼻塞、咽痛等上感症状, 1-2天。
☆败血症期 ○感染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肌肉酸痛,神志淡漠 ○皮疹:80%患者数小时出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重者可形成坏死 或大泡。部位多见于咽部、四肢和躯干、呈不对称分布、大小形态不一。 1-2天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多发,婴幼儿多见 2. 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
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出现 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3.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脑 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培养阳 性可确诊
临床表现
2. 脑膜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脑膜脑实质损害,严重颅内高压 为
突出症状。严重者发生脑疝,中枢性呼衰。体检 有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阳性
3. 混合型 以上二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更严重, 病死率最高
临床表现
三、轻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病变轻微,轻微上感症状,皮肤少 量出血点及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变化不明显,咽 培养可有病原菌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
☆瞳孔
☆意识:嗜睡、昏睡、昏迷
皮肤淤斑 皮肤淤斑及坏死
☆脑膜炎期(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 ○发热、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Brudzinski(布鲁津斯基) 征和Kernig(凯尔尼格)征(+) ◎脑炎症状:谵妄、抽搐、神志障碍多于2~5天内进 入恢复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
学【掌习握】目标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措施;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措施。 【熟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 【了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要点。
概 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又称“脑膜炎奈瑟
菌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
治 疗普通要型点
1. 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 2. 病原治疗 敏感并能透过BBB的抗菌药物 ① PG: 物美价廉 ② 头孢菌素: 价格贵 ③ 氯霉素: PG过敏 ④ 磺胺:少用 3.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脱水
治 暴疗发要型 点
1. 休克型 ① 病原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 ② 迅速纠正休克,在补足血容量及纠酸基础上,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象 WBC ,N ,并发DIC时血小板减少
2. 脑脊液检查 早期仅压力升高,有脑膜炎表现时,压力随病情发展 明显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 ,蛋白含量 ,糖 及氯化物减少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涂片 ○在瘀点处刺破、挤出少量组织液做涂
片 ○取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做涂片染色 ☆细菌培养:血或脑脊液培养
传播途径 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新生儿有来自母体杀菌抗体故发病少见 ☆人感染后可对本群病原菌产生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以冬春季为多,3~4月份为发病高峰 ☆呈周期性流行,3~5年一次小流行,7~10年一次大流行 ☆普遍性预防接种,可打破其流行周期
脑脊液中检出,为专性需氧菌 对寒、热、干燥和常用消毒剂均很敏感,温度<32℃
或>41℃均易死亡
发病机制 病原侵入人体 鼻咽部繁殖
血循环
败血症
侵入中枢神经 系统
细菌被消灭 无症状带菌者,轻微
上感 菌血症(出血点型)
迁徙型病灶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发病机制 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 栓塞(皮肤黏膜淤点)
全身小血管痉挛,炎性介质 释放,严重微循环障碍(休 克)
内毒素
脑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脑 水肿、颅内高压,甚至脑疝 (脑膜脑炎型)
胶原暴露,内外凝血系 统被激活(DIC)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唯一传染源,以带菌者传染性 ☆病原菌存在于鼻咽分泌物中 ☆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以上
休克仍无明显好转,应加用血管活性药物 ③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④ 抗DIC治疗 ⑤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治疗要点
暴发型 脑膜脑炎型 ①病原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 ②脱水治疗 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④对呼衰的病人,予以吸氧 ⑤对症治疗:高热惊厥者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 体温过高 与脑膜炎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有关 2. 组织灌注无效: 与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3. 潜在并发症: 惊厥、脑疝、呼吸衰竭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内毒素损伤皮肤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