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docx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压片成型机2022年4月26日目录目录 (1)一、设计题目: (3)1. 压片成型机介绍 (3)2. 设计说明 (3)3. 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4)4. 上冲头、下冲头与送料筛的动作关系 (5)5. 压片成型机的设计原始数据 (5)6. 设计要求 (7)7. 设计提示 (8)二、机构设计方案 (10)1.上冲头设计 (10)2.送料筛设计 (12)3.下冲头设计 (13)4.机构选择 (14)5.运动协调设计 (15)三、运动循环图设计 (16)四、设计步骤 (17)1. 上冲头摇杆滑块机构尺寸设计: (17)2. 下冲头凸轮设计 (19)3. 传动比设计 (20)五、课程设计小结 (21)六、参考书目 (22)七、附录 (22)一、设计题目:1.压片成型机介绍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

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

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设计说明1)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2)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

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3)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4)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5)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

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

如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7)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3.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①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②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
①圆盘转动:
先由直齿轮传动实现变速,再经槽轮传动实现间歇运动,然后由 锥齿轮传动实现换向,最后经直齿轮传动达到要求。
②下冲头运动的实现:直齿轮传动。
缺点:传动没有斜齿轮传动平稳。
③上冲头运动的实现:直齿轮传动
返回
①组成: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 ②控制装置:电气控制。 ③控制对象:位移、速度、加速度、 压力等参数的数值大小。
¤圆形转盘机构:
①组成:转盘、主轴、直齿轮、锥齿轮、槽形 机构。
②主要参数:转盘直径500毫米,转盘上 两工作孔直径100毫米,孔底台阶部分高 20毫米,垫片厚10毫米,主轴的转盘传 动部分直径75毫米,连接部分直径120毫 米。齿轮系与下推杆部分共用(下推杆 轮系实现传动比70:1,本机构要求实现 传动比70:1,由齿数为70,35,35的各 齿轮完成,电机原始转速设为1400转/ 分),通过锥齿轮和槽轮实现换向和间 歇运动。
设计成弧状可以成功地将成形片坯扫入成 形槽,传动未皮带传动,转速与圆盘保持一致, 因与物料接触,故材料选定为为奥氏体不锈钢、 聚四氟乙烯材料或采用镀铬等措施。
¤上冲头:因为上冲头压制完后必须退回,我们 考虑过两种方案:
方案A:推杆安装在弹簧内的凸轮机构。 方案B:开槽的凸轮机构。 最终选定方案B 原因:弹簧的弹性模量会随着使用的次数而降 低,机器时间过长后必须更换弹簧才能保证正常工 作,而方案B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主要技术参数 :
最大压片压 Max. Pressure 最大压片直径 Max. Dia. of Table 最大充填深度 Max. Depth of Fill 最大片剂厚度 Max.ThickNess of Table 转盘转速 Turret Speed 电动机 Motor 1.5 kN千牛 100mm毫米 90mm毫米 60mm毫米 5r/min转/分 3千瓦 1400转/ 分 380/50伏/赫 kW-r/min-v/Hz 1200×1000×12 00mm毫米 1800 kg公斤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一、设计题目3(一)设计题目3(二)设计要求3(三)设计任务4二、方案分析与设计4(一)执行机构的选择与分析41、循环图的分析确定42、运动方案的拟定与选择63、机构的运动分析与设计10(1)上冲头设计10(2)下冲头设计16(3)料筛设计19(二)电动机的选择21(三)传动机构的选择与减速器的设计22(四)飞轮的设计23(五)心得体会25(六)参考文献2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一、设计题目(一)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

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

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数据见表1。

表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2、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a)。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b)。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c),并保持一段时间。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d)。

(5)料筛推出片坯(图1e)图1(二)设计要求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秒左右。

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筛料,然后退回。

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

(三)设计任务1、各执行机构应包括:实现上冲头运动的主加压机构、实现下冲头运动的辅助加压机构、实现料筛运动的上下料机构。

满足上述运动可采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成形机引言:在制药和化工等行业中,粉末压片成形机的应用日益增多。

该机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定数量的粉末材料填入模具中,在应用足够的压力下将粉末材料压缩成特定形状。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粉末压片成形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器。

本文将介绍一个可选的设备,即粉末压片成形机,包括其原理、构件和设计。

这个设备非常灵活,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包括塑性、金属等领域的产品。

一、原理粉末压片成形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现象,如惯性、摩擦和力。

在开始工作前,填充粉状物料的模具被装入机器中。

一旦设备运作,将施加巨大的压力来压缩模具中的粉状物料。

这个过程通过一组凸轮和编码器来控制,并在必要时进行更正。

物料的压缩力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密度和硬度。

二、构件粉末压片成形机的构件包括凸轮、压盘、模具、电动机、液压和机壳。

凸轮是这个机器的控制中心。

它以一定的速率旋转,并通过机械传动作用于其他机器部件。

凸轮的形状和位置是设定压片的形状和尺寸的基础。

压盘是与凸轮直接连接的部件。

它的运动取决于凸轮的形状和位置,它将施加压力到粉末物料上,将其压缩成所需的形状。

模具由基座和顶盖组成,底部可放置粉末材料,在顶盖下面配有压力感应器和形状指示器。

当最低点旋转凸轮时,压盘会施加压力到模具上,并在必要时进行不同位置的、不同速度和方向的转动。

电动机提供凸轮旋转所需的能量。

液压功能分别与压盘、模具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为产生足够的压力和控制压力的位置提供重要支持。

机壳是粉末压制机器的保护盖,保护内部机件免受污染或损坏。

三、设计粉末压片成形机的设计涉及到各种考虑因素。

设计过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给定的粉末物料,要求输出所需的密度和硬度水平。

2. 所需的产品形状和尺寸。

3. 生产的产品数量和速度。

设计目标是生产高质量、可靠和精度高的输出产品。

在满足这些目标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制造和维护成本。

结论:粉末压片成形机是一种灵活的、高效的制造机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

自动压片成形机一、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自动压片成形机是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压制成适当厚度的圆片(如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片等)。

压片成形机由电动机驱动,经减速装置减速后,再经由传动机构带动执行构件运动,完成自动压片的功能。

执行构件主要完成以下工艺动作:1、送料。

将粉料输送到型腔内。

2、压形。

送料完成后,冲头将型腔中的粉料压制成片。

3、顶出。

将压好的片坯顶出型腔。

4、送出成品。

将片坯送离型腔口位置。

各动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

设计数据及要求设计数据见表1。

表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方案号电动机转速/rpm生产率/ 片 /min成品尺寸直径©X厚度h/mmx mm冲头压力/N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冲头质量/kg各杆质量/kgA 1450 10 80X 5 150000 12 5B 970 15 60X 5 100000 10 4C 970 20 40X 5 100000 9 3设计要求:1、为保证成型质量,粉料在压制成形后有约秒的保压时间。

2、冲头压力较大,故要求压片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减小速度波动、减小原动机功率。

3、机械运动方案力求简单。

设计方案提示压片机组成机构参见图1。

各执行机构大至包括:实现上冲头运动的主体加压机构、实现下冲头运动的辅助加压机构以及实现料筛运动的上下料机构。

各执行机构必须满足工艺上的运动要求,可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机构供选择。

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分解见图2。

1、传动系统I驱动料筛往复运动,完成上料和卸料。

上料时料筛移动到型腔口上方,同时将已压制成形的片坯推离(图2a),然后通过往复振动将粉料筛入圆筒形型腔(图2b)。

2、压形可采用上下两个冲头在型腔内相对冲压使粉料成形。

移动移动移动图1压片机机构组成传动系统n作为主体机构驱动上冲头往复运动;传动系统川作为辅助加压机构驱动下冲头往复运动, 与上冲头配合共同完成压形(图2d)。

为防止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在上料完成后、上冲头进入型腔前,下冲头先下沉 3mm (图2c )。

压片成形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中美)专业汽车工程班号0621081班设计者王佩玉指导教师韩丽华2010年7月2日目录1.设计题目 (3)2.设计要求 (3)3.设计过程 (3)4.设计内容 (6)5.设计步骤 (8)6.附录 (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形机前言机械设计是一个逐步求精和细化的过程,随着设计过程的发展,产品结构和参数将逐渐清晰和不断完善。

设计方案是多解的,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和要求的设计方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机械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制造依据。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涵着创新和发明。

为了进一步掌握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理解和加深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一定基础,我们积极参加了这次机械创新设计。

一、.设计题目1.1 干粉压片机的概述干粉压片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

根据干粉压片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干粉压片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

干粉压片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

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压片机在欧美压片机出现的较早。

而在国内到1949年,上海市的天祥华记铁工厂仿造成英国式33冲压片机;1951年,根据美国16冲压片机改制成国产18冲压片机,这是国内制造的最早制药机械;1957年,设计制造了ZP25-4型压片机;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60-30型压片机,具有自动旋转、压片的功能。

同年还设计制造了ZP33型、ZP19型压片机。

“七五”期间,航空航天部206所HZP26高速压片机研制成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压片机设计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机械课程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设计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72122成员姓名张心心学号姓名郑章勋学号指导老师曾小慧U录一、设计题目及目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和原始数据..........................................、设计要求..................................................................二、设计题目分析..............................................................、总功能分解................................................................、运动方案的确定............................................................、方案简图..................................................................、方案评价及选择............................................................、机构简图..................................................................、运动循环图................................................................、尺度计算..................................................................减速阶段及料筛间歇运动部分................................................上冲头凸轮设讣............................................................下冲头凸轮设汁..........................................................压片机整体设计图...........................................................三、干粉压片机动作说明........................................................四、参考书目..................................................................五、总结......................................................................设计的感受..................................................................具体分工....................................................................附录一:上冲头凸轮设计程序....................................................附录二:下冲头凸轮设计程序....................................................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干粉压片机机械设汁是一个逐步求精和细化的过程,随着设计过程的发展,产品结构和参数将逐渐清晰和不断完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 压片成形机_______________ 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中美)专业汽车工程班号0621081班设计者______________ 王佩玉指导教师韩丽华2010 年7月2日目录1. 设计题目 (3)2. 设计要求 (3)3. 运动方案评估 (3)4. 设计内容 (6)5. 设计步骤6. 附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形机一、.设计题目1. 压片成形机介绍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

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

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 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片坯3. 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电动机转速/ (r/min ):1450; 生产率1(片/min):10;冲头压力/N : 150 000 ; 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 0.10 ;二、设计要求1. 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

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100mm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能力。

2. 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

3. 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

待坯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

三.运动方案评估上冲头设计方案方案1说明:杆1带动杆2运动,杆2使滑块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杆3运动,从而达到所要求的上冲头的运动。

此方案可以满足保压要求,但是上冲头机构制作工艺复杂,磨损较大,且需要加润滑油,工作过程中污损比较严重。

方案2说明:凸轮旋转带动滚子运动,使杆1与杆2运动,使上冲头上下往复运动,完全能达到保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车辆102姓名:xxx学号:指导老师:韦丹柯目录1.设计题目 (1)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3)3.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4)4.功能分解及机构选用 (5)5.重要机构方案评估及数据 (10)6.总设计方案图及各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13)7.心得体会.................................... 15 8.参考书目 (15)1.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

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

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 下冲头下沉3mm ,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 料筛推出片坯。

其工艺动作的分解如图1、2、3、43 .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电动机转速/(r/min ):1450; 生产率/(片/min):10; 冲头压力/N :150 000; 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10; 2、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锤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料筛型腔 下冲头粉料213下冲上冲5下冲头上冲头8 片下冲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 秒左右。

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 ~100mm 。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如图 1.2a )。

(2).下冲头先下沉3mm ,然后上升8mm ,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 ,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 ,到待料位置(如图 1.2b )。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

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85~90mm ,推卸片坯(如图1.2c)φφφ图1.24.功能分解及机构选用该干粉压片机通过一定的机械能把原料(干粉)压制成成品,其功能分解如下图设计干粉压片机,其总功能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工艺动作:(1) 送料机构:为间歇直线运动, 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完成(2) 筛料:要求筛子往复震动,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完成(3) 推出片坯:下冲头上升推出成型的片坯(4) 送成品:通过凸轮推动筛子来将成型的片坯挤到滑道(5) 上冲头往复直线运动,最好实行快速返回等特性。

(6) 下冲头间歇直线运动,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完成。

五.重要机构方案评估及数据(1)上冲头机构方案选用:方案一:方案一为一凸轮机构,能很好的实现所需要的运动变化,机构由一个凸轮为原动件带动从动件做上下移动,应用范围较广可调性高运转精度大,可完成工作需要。

自由度:S=3n-2PL-PH=3*2-2*2-1=1由于上冲头总行程为100cm,使用凸轮机构会使凸轮的曲率半径变大,滚子与凸轮的压力角变大,容易磨损构件,基圆大小很难确定,设计难度高,也不容易生产加工,冲头下压力不足,导致产品不合格,所以方案一虽可行但不适用于上冲头的设计使用,暂不选。

方案二:方案二为一曲柄摇杆机构,由曲柄为主动件带动摇杆摇动以及滑块上下运动,应用范围广可调性高运转精度较高计算自由度:S=3n-2PL-PH=3*3-2*4=1可实现运动需要。

具有很好的传动性,结构简单,经济性好,工业制造较为简单,维修跟换方便,可大批量制造生产,暂为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在两个方案中,方案二为最佳方案。

设定方案二中的各杆长度 设定摇杆长度选取λ=1.5 代入公式 :r ≤︒-︒-+-2sin 2cos 14.022λλ得r ≤657㎜ ∴选取r=500㎜;∴L =r ×λ=500×1.5=750㎜;即A=500mm ,B=750mm由下图计算可知滑块行程h=1250-1153.7933≈96mm ,此时A 杆转过28°,即A 杆右极限转角为28°,满足摆角小于60°的要求。

又因设计要求中上下冲头需要有保压时间为0.4s,推算杆A左极限位置到垂直位置角度为2°。

计算形成速比系数K=180+62/180-62=2.05具有急回特性。

通过图解法可以求出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与连杆的长度,如下图:如图所示,AB为摇杆,BC为连杆,ED为曲柄;因为COS28=AB/AF+FE Tan28°=(BC+CE)/AB BC=EF+EC AB=AF=500mm∴BC=146.2㎜ED=79.9㎜AE=566.3mm检验曲柄存在条件ED=79.9mm,BC=146.2mm, AF=500mm, AE(机架)=566.3mm满足杆长之和定理,即AD+AB≤CD+BC,确保了曲柄的存在。

综上所述上冲头肘杆机构的尺寸设计如下:曲柄79.9㎜曲柄连杆146.2㎜摇杆500㎜滑块连杆D 750 ㎜(2)下冲头机构设计方案用凸轮驱动下冲头设计凸轮参数:基圆半径r。

=40mm, 偏距e=0 ,滚子半径r=10mm,推杆行程h=21mm最大压力角为28.7891°,小于许用压力角30°。

满足要求的其运动规律为:序号凸轮转动角度推杆运动规律1 0~100°静止不动2 100°~120°下沉3mm3 120°~130°近休止4 130°~160°上升8mm5 160°~190°保压0.4s后静止0.1s6 190°~250°上升16mm7 250°~300°远休止8 300°~360°下降21mm (3)送料机构的设计方案用凸轮驱动直杆使料筛进行送料和推片的运动凸轮设计参数:基圆半径r。

=110mm, 偏距e=0 ,滚子半径r=10mm,推杆行程h=90mm 最大压力角为28.6372°,小于许用压力角30°。

序号凸轮转动角度推杆运动规律1 0~30°停在最大行程进行送料2 30°~110°退回到近休止处3 110°~260°近休止4 260°~360°推片6、总设计方案图及各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不选用该方案的原因:1、用到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配置不方便。

2、上冲头不易实现保压作用。

3、送料机构仅用曲柄滑块机构,难以实现送料机构的运动规律。

4、方案中的三个重要机构的转速难以实现同速转动,从而不方便配置三者的运动规律来实现产品的生产。

下图为方案二,即最终选用方案: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根据选定的驱动电机的转速n=1250r/min 和生产率为10件/min,它的机械传动系统的总速比为:I=1250/10=145为方便配合各个机构的运动规律,总方案中的除皮带轮6以外的其他皮带轮的转速均设定为10r/min,其中皮带轮6的转速为30.2 r/min.行星轮系的齿轮设计如下:各齿轮压力角和模数均取标准值:α=20 m=1 h*a=1Z1=20 Z2=100 Z3=220 Z4=20 Z5=80在行星轮系中:i1H=1- i H13=1+z3/z1=12 即i1H= n1/n H=12计算齿轮1和2的重合度:r1=mz1/2=1×20/2=10 mm r2=mz2/2=1×100/2=50 mmr b1=r1 cosα=9.4 0mm r b2=r2 cosα=46.98 mmr a1=r1+m h*a=1=10+1×1=11 mm r a2=r2+m h*a=1=50+1×1=51 mmαa1=arccos(r b1/r a1)=31.3oαa2=arccos(r b2/r a2)=22.9oεα=[z1(tanαa1-tanα)+z2(tanαa2-tanα)]/(2π)=1.73>1 即满足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因齿轮1和2的重合度能满足要求,其他齿轮之间的重合度也满足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锥齿轮中:i45= n4/ n5= z5/z4=4所以,i15= i1H* i45=48皮带轮6、7中,n6/ n7=R7/R6 其中R7= 60.2mm R6 =20mm又因为n6= n5 n H= n4 n=n5=1250 r/min综上可以刚好使皮带轮7的转速为10r/min七.心得体会马上就要课程设计答辩了,回想这3周的设计过程,我感到很累很累,但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大大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给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我们平时都不太重视的东西,也遇到了有很多的难题,但我们并不退缩。

每个人都是互相询问和帮助,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有的不懂我们就会再一起讨论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得出了很多很好的设计方案,这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我们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也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这是我感触相当深的。

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书本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对干粉压片机的结构原理与设计分析更加清楚深刻。

这次的课程设计用到的图,基本上是我们是用CAD画的,这样我更熟练地掌握了CAD画图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储备了应有的能力。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分析,选用组合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的机械系统。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体会到设计需要大胆创新这一层面。

创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设计中的创新需要高度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的构思,就没有产品的创新,产品也就不具有市场竞争性。

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我们的创新思路还不够好,但这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更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由于水平有限,我们的设计方案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希望答辩时,老师多提些问题,由此我可用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

8.参考书目《机械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