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语文高级“面对”作文指导及例文修改展示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第三期就事说理激浊扬清附方法指津及范例示范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就事说理,激浊扬清(附:方法指津及范例示范)关注时事,贴近热点始终是高考作文命题者高举的大旗,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向之一。
比如全国1卷作文题“劳动教化”,全国2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作文试题“爱国情怀”等等,这些作文题都包含了对家国情怀与价值取向的考查,都考查了考生对社会、人生和人的关系的相识。
时评文,是争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某一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其特点是就事说理,有的放矢,激浊扬清,短小敏捷,驰骋自如,具有剧烈的时代色调。
时评式写法要求有比较敏锐的视察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比较深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理性地深化分析,语言逻辑性强。
从类别上说,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热点事务的人物、事务、工作方法等表示确定,然后阐释确定的理由。
二是指责式,即对热点事务中的人物、事务、工作方法等予以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热点事务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看法。
那么,时评文绽开有哪些思路呢?1.由表及里揭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微环节、一个侧面,往往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例段】从我们牙牙学语时便熟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五柳先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到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劳动的传统,劳动精神从古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炎黄子孙。
劳动,带给了万千人民财宝与华蜜,赐予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才智与力气。
——(节选自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用劳动书写新时代》)【解析】这段作文运用了“由表及里”的思维,从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提炼出“劳动精神”的内涵,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实质,阐明白自己的看法。
因此,文章立意要深,我们必需透过表面的人或事,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显明特性。
高考作文临门冲刺:俯仰之间,平视人生 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临门冲刺:俯仰之间,平视人生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一、(2020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仰视:向上,可以放眼星河,又或者顶礼膜拜……俯视:向下,可以俯瞰大地,又或者居高临下……平视:向前,可以平等对话,又或者视野狭窄……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整体上或任选一个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哲理材料。
材料分别给出了“仰视”“俯视”“平视”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去理解含义。
比如,可以将三种“视角”理解为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肯定其中一种、否定其他,或者肯定两种、否定一个,甚至可以三者结合,只要能给出恰当的情境,有正确的理解就可以。
或者着眼于一种“视角”给人的两种感觉,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阐明人生的复杂性;同一个视角可以在面对不同对象时表达不一样的态度,或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同样的视角传达的态度截然相反。
另外,要阐明具体的内涵,比如什么需要“仰视”,偶像、法律、尊严等;什么需要“俯视”,如小人物身上也有闪光点,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而那些违背我们道德标准的人和事,就需要我们居高临下,去藐视他们。
而“平视”既是一种平等的态度,也要注意自身的局限性。
参考立意:①荣誉面前,功名利禄面前,面对他人,我们需要“平视”,用平常心对待,不被不被物欲蒙蔽,淡然处世。
②“仰视”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汲取精神力量,不沉沦,积极进取。
③居高临下的看——过去,现在,未来,需要“俯视”,站在一定高度,对未来,远见;对现在,理智;对过去,反思反省。
④三种视角并非固定不变,而要随着对象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而随时调整。
【范文展示】俯仰之间,平视人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雅集,衣袂飘飘、醉意沉沉的王羲之,游目骋怀,思考人生的真谛;所以,他才能心存悲悯,平视人生,告诉那个时代的智识者: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
2020高考语文 “面对”--作文指导及例文修改展示作文

语文:2020高考作文素材:“面对”--作文指导及例文修改展示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
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
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
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许多多事情。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二、作文指导对“面对”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有两个向度:切入角度小和切入角度大。
切入角度小的比如面对困难,面对高三,面对挫折,面对未来等,切入角度大的比如民族(日本、德国)需要面对反思,国家需要面对反思,如何对待经济的发展,如何对待国际地位等。
在选择切入时,必须要建立在自己对材料熟悉的基础上,如果自己对高三这一年有话可说,请你选择面对高三的生活,如果你熟悉日本和德国的历史,你可以选择对这些国家历史的反思,这样写显得很大气,也能彰显你眼界的开阔。
三、作文修改展示升格前面对人生在世,必将面对许许多多的事。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
在面对自然时,人类显得尤其的渺小,那些“人类是主宰万物的”之类的话就显得那样的不符合。
面对自然,我们要以一颗谦和的心,慈祥的心,与自然和谐共处。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面对人类这一群顽皮的小孩时,她就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和蔼可亲。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要一次一次的伤害自己的母亲,以至于让她嚎啕大哭——洪灾;仰天长啸——地震。
要让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失去信心。
面对社会,有人镇静,有人慌张。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显得尤其突出。
就拿每年的高考来说吧!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分外的重要,它将决定你人生的一个方向。
它能够使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也可以让你的人生黯淡无味。
在准备高考时,学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最后两天的考试做准备。
高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范例与范文赏析

高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范例与范文赏析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
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
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
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他全身心投入学习,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适合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请给学校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在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这一前提下,本题旨在引发青年学子对高中学习目标和人生价值的选择,引导考生自我管理、自我定位、思考人生责任,体现了高考核心素养的一体四翼。
题目设置贴近高中生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题目同时还设置了思维上的考查内容,对于材料中的三位候选人,不管考生认为哪位同学更适合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都需要展开比较和权衡,以体现“更”字。
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受邀人将在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的三名人选中产生。
以上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
命题人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前提是: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开启高一新生的“新起点,新未来”。
考生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哪位同学更适合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这就给出了立意方向,“更”字是审题的关键所在,考生必须进行比较和权衡。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 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013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6 767 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时不时看到有人说,生命能诞生在地球,纯粹是撞了大运——要同时凑齐合适的温度、液态水,以及富含氧的大气层等因素,是多么难得啊!这看法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地球生物之所以需要地球环境,恰是因为我们生在这里。
不能适应地球环境的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都被淘汰了。
所有地球生命都血脉相连,我们有着相同的有机化学机制和遗传系统。
从这个角度来讲,生物学是生命乐章诸多复调的其中之一。
让我来讲讲生命乐章地球复调中某一小节的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公元1185年的日本,平氏和源氏两大家族的战争持续多年。
1185年4月24日,坛之浦海上决战,平氏输给了源氏,许多将士战死,幸存者大量投海身亡。
民间传说里,平氏武士都化作了螃蟹。
这种“平家蟹”的壳上有诡异的纹路,就像武士的脸。
渔民不吃这些螃蟹,反而会把它们放回大海。
渔民把它们丢回海里,决定了如下的演化路线:如果你是螃蟹,而你的甲壳普普通通,那人类就会吃掉你,你这一支的后代自然越来越少。
但你的壳要是看起来有那么点像人脸,就有概率能死里逃生,留下更多后代。
平家蟹的大量繁衍无关螃蟹的自身愿望,而是渔民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人工选择”。
实际上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有意识地选择哪些动植物应该生存,哪些应该被淘汰。
人工选择的本质可以归结于:动植物的性状和行为都是遗传的,人类出于某些考虑,会选育其中的一些种类,淘汰另一些。
得到选择的品种繁衍壮大,另一些则日渐稀少,甚至灭绝。
既然人类能让动植物产生新品种,那大自然难道就不能吗?当然能了。
类似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亿万年光阴里,生物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本质和人类在短时间内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并无不同。
这一观点有化石作为证据支撑。
四川省成都市级高三语文零诊作文分析及例文展示

四川省成都市级高三语文零诊作文分析及例文展示四川省成都市级高三语文零诊作文分析及例文展示四川省新津中学王贞鹏请以“在路上〞为题目,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首先,必须得界定一下,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在作文题目上考生不能另起炉灶.其次谈谈这个作文题目,从审题难度上看不大,可以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
作文的命制者主要想在“路〞这个字上做文章,因“路〞这个字具有弹性,它既可指实实在在的路,比如马路、公路、校园小路等。
也可指虚的路,即路的象征意义,比如人生、信仰、理想等.还有,作文前面的“在〞字也不能小视,它强调了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它不能指过去,也不能指未来,只能是强调当下—-正在进行。
因此,这个题目如果考生只谈“路〞是不得要领的,不谈正在奔赴路的过程之中都是属于偏题之作。
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最好是从表层向深层突破,由实在义向象征义延展,比如由路上的奔跑向生活目标的坚持,由路上的漫步向信仰的靠近.再次,谈谈本次作文的行文思路。
本次作文最好的思路是追问为什么你要在路上→你以怎么的姿态在路上→在路上有何作用或者意义〔感悟,心得,体会,启示等〕。
三、在路上李玲珠“路上多风险,务必小心〞,这句话在每个人生命里都听过无数次,它来自父母关爱的叮嘱,它来自朋友诚心的提醒。
有了如此坚实的后盾与安慰,我们都可以勇敢向上走,不回头.那桌饭菜,摆在父母旁边,等候我们的归来,那张温床,摆在丈夫旁边,等候我们的歇憩…人的一生都在等待与被等待中,这是我们为人生奋斗的动力与勇气。
人生旅途,不能放弃.“全国十大少先队员〞董洁,用精神佐证了这一道理.这位坚强的少年,在九岁时失去了双臂,用脚写字,用脚吃饭……不言放弃,路在脚下。
这个坚强的女孩曾经淡然一笑,说:“也许,终有一天,我会摔倒,但我也会尽全力爬起来,再跑。
〞而健全的我们,更不能放弃,我们有的是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
人生路途,不要回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2010级“面对”作文指导及例文修改展示作
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
古往今来,诸如胜利、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
其时总会有人英勇,有人怯生生;有人镇定,有人发慌;有人理智,有人戆直。
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许多多事情。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作文指导
对“面对”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有两个向度:切入角度小和切入角度大。
切入角度小的比如面对困难,面对高三,面对挫折,面对未来等,切入角度大的比如民族(日本、德国)需要面对反思,国家需要面对反思,如何对待经济的发展,如何对待国际地位等。
在选择切入时,必须要建立在自己对材料熟悉的基础上,如果自己对高三这一年有话可说,请你选择面对高三的生活,如果你熟悉日本和德国的历史,你可以选择对这些国家历史的反思,这样写显得很大气,也能彰显你眼界的开阔。
三、作文修改展示
升格前
面对
xxxx中学高2010级14班xx
人生在世,必将面对许许多多的事。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
在面对自然时,人类显得尤其的眇小,那些“人类是主宰万物的”之类的话就显得那样的不符合。
面对自然,我们要以一颗谦逊的心,慈祥的心,与自然调和共处。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面对人类这一群顽劣的小孩时,她就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和蔼可亲。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要一次一次的损害自己的母亲,以至于让她嚎啕大哭——洪灾;仰天长啸——地震。
要让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失去信心。
面对社会,有人镇定,有人焦灼。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显得尤其突出。
就拿每年的高考来说吧!
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分外的严重,它将决定你人生的一个方向。
它能够使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也可以让你的人生黯淡无味。
在准备高考时,学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最后两天的考试做准备。
在此之间有人镇定,也有人焦灼。
高考只是社会对人才选拔的一种途径。
面对社会的种种选拔,我们应当镇定,而不是焦灼。
面对生活,有人英勇,有人胆小。
生活如同品茶,既有苦楚,也有香甜。
生活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
面对它们,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应当勇于的面对困难与挫折,英勇地向它们挑战,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努力后找到方法解决它们。
生活是香甜的蛋塔,让人感到喜悦与美满。
每当生日来临时,朋友、亲人聚在一起,聊起过去所发生的事,何尝不是一种美满,每当你有所成就时,大家纷纷送来优美的祝福,那何尝不是一种美满。
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要沉着清静,细心品味其中的滋味。
修改过程
面对
xxxx中学高2010级14班xx
人生在世,必将面对许许多多的事,必将面对例外众多的对象。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
(将“政府要面对群众”改为“自己要面对生活”)(画线句子亮出了观点,洞穿了三个论述的维度——自然、社会、生活,下文中将用①②③的形式标记出来。
)
①在面对自然时,人类显得尤其(改为“格外”)的眇小,那些“人类是主宰万物的”之类的话就显得那样的不符合。
面对自然,我们要以一颗谦逊的心,慈祥的心,与自然调和共处。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面对人类这一群顽劣的小孩时,她就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和蔼可亲。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要一次一次的损害自己的母亲,以至于让她嚎啕大哭——洪灾;仰天长啸——地震。
要让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失去信心。
②面对社会,有人镇定,有人焦灼。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显得尤其突出。
高考个人切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社会选拨人才的公正。
就拿每年的高考来说吧!高考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分外的严重(将“都是分外的严重”改为“显得格外严重”),它将决定你人生的一个方向。
它能够使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也可以让你的人生黯淡无味(将“无味”改为“无光”)。
在准备高考时,学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是为了最后两天(六月七、六月八)的冲刺积蓄力量。
在高考复习之间有人镇定,也有人焦灼。
高考只是社会对人才选拔的一种途径。
面对社会的种种选拔,我们应当镇定,而不是焦灼。
③面对生活,有人英勇,有人胆小,但我们更应该选择英勇,选择坚强。
生活如同品茶,既有苦楚,也有香甜。
生活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
面对它们,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应当英勇地面对困难与挫折,英勇地向它们挑战,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努力后找到方法解决它们。
生活是香甜的蛋塔,让人感到喜悦与美满。
每当生日来临时,朋友、亲人聚在一起,聊起过去所发生的事,何尝不是一种美满呢?每当你有所成就时,大家纷纷送来优美的祝福,那何尝不是一种美满。
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要沉着清静,细心品味其中的滋味。
(此段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再次的照应,写作思路清撤)
升格后
面对
xxxx中学高2010级14班xx
人生在世,必将面对许许多多的事,必将面对例外众多的对象。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自己要面对生活。
在面对自然时,人类显得格外的眇小,那些“人类是主宰万物的”之类的话就显得那样的不符合。
面对自然,我们要以一颗谦逊的心,慈祥的心,与自然调和共处。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面对人类这一群顽劣的小孩时,她就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和蔼可亲。
为什么?人类要一次一次的损害自己的母亲,以至于让她嚎啕大哭——洪灾;仰天长啸——地震。
要让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失去信心。
面对社会,有人镇定,有人焦灼。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显得尤其突出。
高考个人切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社会选拨人才的公正。
高考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格外的严重,它将决定你人生的一个方向。
它能够使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也可以让你的人生黯淡无光。
在准备高考时,学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是为了最后两天(六月七、六月八)的冲刺积蓄力量。
在高考复习之间有人镇定,也有人焦灼。
高考只是社会对人才选拔的一种途径。
面对社会的种种选拔,我们应当镇定,而不是焦灼。
面对生活,有人英勇,有人胆小,但我们更应该选择英勇,选择坚强。
生活如同品茶,既有苦楚,也有香甜。
生活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
面对它们,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应当英勇地面对困难与挫折,英勇地向它们挑战,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努力后找到方法解决它们。
生活是香甜的蛋塔,让人感到喜悦与美满。
每当生日来临时,朋友、亲人聚在一起,聊起过去所发生的事,何尝不是一种美满呢?每当你有所成就时,大家纷纷送来优美的祝福,那何尝不是一种美满。
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要沉着清静,细心品味其中的滋味。
教师点评:本文思路较为清撤,在第一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自己要面对生活。
然后在这三个维度上逐一展开论述。
但因在阐释时,思考的深度不够,让本文在深刻上略显不够,本文得分47。
(四川省新津中学王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