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恢复了中央集权,而大运河作为隋朝统一和国家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隋朝统一隋朝的统一是由隋文帝杨坚所主导的。
在隋朝建立前,中国历经南北朝的连年战乱,国力衰落,社会秩序混乱。
杨坚在不断攻打北周的战争中,最终击败北周,继而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
隋朝统一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杨坚的改革措施。
他加强了中央集权,缩减了豪门势力,并设立了检察机构以监督地方官员。
此外,杨坚还推行了农田改良政策,增加了产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些改革稳定了社会秩序,提振了人民的信心,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二、大运河的建设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时期修建的,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起自北京的世纪井,至杭州的西湖,全长约1800多公里。
它将中国东部的黄、淮、长江流域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连接起来,成为一条重要的交通动脉。
大运河的修建对隋朝统一和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运河使得北方各地的粮食能够便捷地输送到南方,解决了南北物资交流的难题,为国家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大运河加强了北方与南方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帝国的统一。
最后,大运河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各地人民得以互相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三、大运河的影响大运河的建设不仅对隋朝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运河的开凿和维护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大运河的运输功能为中国的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其次,大运河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互相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大运河也为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后世的工程师们提供了借鉴。
总结起来,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是隋朝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隋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各项改革,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汴河直进船》
分 析
①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 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只用一个 “好”或“坏”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 太简单化了。 ②总的来说是好事,是看到了问题的 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 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 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 • •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政权统治腐败; 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军事强大; • 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 术运用得当。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练一练: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建立隋朝的杨坚,是北朝时哪个朝廷的外戚? A、西魏 B、东魏 C、北周 D、北齐 3、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类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 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 往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581年, 建隋, ,实现统一。 • 2、大运河—— 沟通5大水系: 、 、 、 、 ; 分为4段: 、 、 、 ; 3个支撑点: 为中心,北抵 ,南至 ; 全长 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动脉。 • 3、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根本 的目的是 。
东魏—北齐
北朝: 北魏
南 北 朝
西魏—北周 ———隋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朗读下面两首诗,它们对大运河
3. 大 运 河 的 作 用
的开凿有什么不一样的评价?你 的观点呢?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史向南北政权提出的共同课题,但结果是隋朝完成了统一的历史重 任。 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它的疆域也达到了空前的广袤,国 力强盛,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达到空前的富庶,出钱了许多的粮仓 兴络仓、回洛仓因隋文帝的年号为“开皇”史家称为开皇之治。 古今马端临《文献通考》也说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可以看出隋 之富庶。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一个国 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渡:隋统一后国家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袤,经济也达到了空前 的富庶。在604年隋炀帝通过特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并开凿了与万里 长城媲美的的大运河,那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它的开凿与隋之富庶有没有关系呢? 下面我一起来学习纵贯南北的动脉。 纵贯南北的动脉 一、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板书 讲 解从政治上来说,是巩固隋朝政权的重要措塑。开通运河可以加强江 南地方和洛阳的联系,以便通过运河直达江淮,进一步控制江南地 区。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可以大大缩短行程,加强对南方人民 的统治。至于永济渠的开凿则是出于考虑征伐高丽的需要。 从经济上 来说,当时中国的南方。经过六朝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已成为繁 富之地。而自古号称天府的关中。由于屡遭战乱,已经不能满足隋朝 中央政府的需要,尤其京都长安粮食供应更是匮乏。因此急切需要转 运南方的粮食、布帛。那么如何运转呢?陆路运费太高 而且全靠人力、畜力,车轮又没有近代的轮胎。运输量小,水路则 海运还不发达,又无贯通南北的自然河流。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知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知识我们学习苏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
小编整理了关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知识1-8课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历史下1至8课知识点

历史下1至8课知识点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勾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贞观新政的内容:(1)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2)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3)修定法令《唐律疏议》。
5、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3、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3)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
(4)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4、唐玄宗的统治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革。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5.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事件深层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大运河的PPT,内容包括大运河的背景、开凿过程、主要作用等,要求图文并茂,展示清晰。
3.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实物资料,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
(2)开展“我是小小考古家”活动,通过模拟考古发掘,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朝统一的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2.难点:分析隋朝统一与大运河建设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1)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统一的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运河的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北周政权,统一北方建隋,定都长安。
年号:开皇(开皇之治)。
2、隋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条件(原因):客观——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政权统治腐败。
主观——①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奠定灭陈物质基础;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意义: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②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文帝时,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4、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
5、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修建)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原因:主观原因——游江南。
客观原因——①自古以来,南北交通不便。
②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
③巩固统一,加强控制。
④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物质基础。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①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海、陆交通;③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商业发展。
④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7、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①统治时间短,二世而亡。
②都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③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④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⑤都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⑥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8、评价隋炀帝:一方面,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兵役,把农民推进了痛苦的深渊,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激起隋末农民起义,埋葬隋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共26张PPT)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返回
★ 课堂小结 ★ 课堂训练 ★ 课堂延伸
课堂小结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隋 的 统 一 与 大 运 河
隋的统一
条件:北方民族大融合。
统 一
过程: 589 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 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开凿目的: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贯通南北的动 脉---大运河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千米;共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 一的局面
北 京 师 范 大 学出 Nhomakorabea 社返回
课堂训练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建立隋朝的杨坚,是北朝时哪个朝廷的外戚?( C ) A.西魏 B.东魏 C.北周 D.北齐 3.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B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4.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D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返回
课堂延伸
材料一: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 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 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 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 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4则材料,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 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 句)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不同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 纽带 ②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与 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③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④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 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材料一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 河流都是东西走向。南北运输主 要靠陆路交通,运输大宗物资十 分困难。很早以来,人们就利用 天然河道或开凿人工运河开展水 路运输。
《汴河直进船》
唐· 李敬芳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汴水通淮利最多,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战国 、秦、汉、—
中国古代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
时期
东魏—北齐 北朝: 北魏 南 北 朝 西魏—北周
581
——
隋
589
南朝:宋——齐——梁——陈
一、隋的统一
1. 隋的建立 2. 隋的统一 3. 隋的强盛 4. 隋的富庶
大
太
大 西 洋
印 度 洋
平 洋 洋
西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比较, 你能说出隋朝大运河开凿及通航 的影响吗?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2.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南北重归于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运河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 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 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
二、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1.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2. 概况和地位
3. 影响
1.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1】. 南北交通不便。 【2】.巩固统一成果的需要。 【3】.隋朝的富庶提供了物质基 础。 【4】.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 河。
一 大 动 脉
贯通南北的动脉 古
运 河 示 意 图
黄河 永济渠 608年
涿zhuō郡
海河
通济渠 605年
长安
洛阳
淮水
邗há n 沟 605年 江南河 610年
余杭
钱塘江
长江
运 河
粮
仓
3. 影响
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 系的纽带,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 作用。
.大运河通航的积极影响(历史作用)
1. 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
2. 隋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 统一中国。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 大军南下陈后主携 二妃躲入的枯井, 被后人嘲笑为“胭 脂井”,也称“辱
3. 隋的强盛
原因:励精图治,改革前朝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 数量和垦地面积大幅度增长。
材料二
由于各段河道的水位、水流、 水量等有很大区别,在不同季节还 会发生很大变化,开凿运河需要解 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据说,隋炀 帝派人将一丈二尺长的木鹅从上水 放下,如搁浅,负责这段施工的官 员和民工都要受到严厉惩罚,甚至 被杀头。
思考: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吗?
苏伊 士运 河 巴拿 马运 河
2. 概况和地位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 南分为四段,连接了五大水系,北 抵涿郡,南至余杭。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两 千 多 千 米
三 点 【 洛 阳 、 涿 郡 、 余 杭 】
邗 沟 、 江 南 河 。 】
四 段 运 河 【 永 济 渠 、 通 济 渠
长五 江大 、水 钱系 塘【 江海 。河 】、 黄 河 、 淮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