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月考试卷.doc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附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2、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暗,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①较大的光圈②较小的光圈③反光镜的平面④反光镜的凹面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体B.肾小管C.肾小球D.肾单位5、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A.日出日落B.潮涨潮退C.花开花谢D.春去秋来6、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A.地面食物丰富B.扩大生活范围C.树上天敌增加D.森林大量消失7、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8、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个部位()A.大脑B.小脑C.脑干D.脑神经9、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A.降低光合作用B.降低蒸腾作用C.减少水分吸收D.增加水分吸收10、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11、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A.身体分部 B.足和触角分节C.具有外骨骼D.具有足和翅12、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1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14、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15、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在起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附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最可能()A.气泡B.污物C.细胞D.墨水2、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提供营养物质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C.⑥即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⑥3、血液属于哪种组织()A.上皮组织B.神经组织C.结缔组织D.肌肉组织4、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B.胆汁C.胃液D.胰液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食肉动物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6、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出B.能量流动C.能量交换D.能量输入7、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8、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的是()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C.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9、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10、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C.红细胞、血浆D.白细胞、血浆11、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A.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 B.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C.身体有无分节 D.体表有无外骨骼12、下面关于神经系统组成和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C.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13、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鱼B.池塘中的水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D.一个池塘1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15、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组织B.细胞C.器官D.系统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雨露滋润禾苗壮C.蚯蚓能松上壤,提高土壤肥力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3、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 ,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4、“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5、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长臂猿B.北京猿人C.森林古猿D.类人猿6、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依据是光合作用:()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9、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 B.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 D.结构⑧的生长只与分生区有关10、人类学家将什么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A.脑容量的增加B.学会人工取火C.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D.后肢直立行走11、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12、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生物材料,能在细胞内看到叶绿体的是()A.成熟的西红柿果肉细胞B.人的肌肉细胞C.洋葱根尖细胞D.菠菜的叶肉细胞13、下列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它的细胞结构简单B.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丙是青霉,人类利用它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D.丁是细菌,该细菌有荚膜和鞭毛,靠芽孢繁殖后代14、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以下关于子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能继续分裂B.可以持续长大C.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D.结构和功能始终相同15、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下图你会发现,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A.子叶B.胚根C.胚芽D.胚轴16、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D.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17、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A.呼吸B.生长C.繁殖D.应激性18、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19、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具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B.红细胞能够快速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血,具有保护作用20、为了观察叶片的结构,需要将叶片制作成临时玻片标本,该标本属于()A.临时装片B.临时切片C.临时涂片D.永久涂片21、下列关于小肠特征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B.小肠绒毛壁及其内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22、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
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2、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3、下列对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B.人体内担负着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组织属于输导组织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D.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松鼠有系统,松树不具有系统4、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B.阳光C.土壤D.空气5、下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某一操作,这一操作滴加的液体是()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酒精6、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D.经络7、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
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8、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作(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10、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A.收集声波B.传导振动C.感受刺激D.产生听觉11、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B.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12、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A.蛋白质、无机盐、水B.脂肪、维生素、糖类C.维生素、无机盐、水D.脂肪、蛋白质、糖类2、下图是人体心脏解剖示意图,其中1—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6—9是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是右心室,其腔壁最厚,连主动脉血管1B.4、5静脉与右心房8相连C.与6相连接的血管3是肺动脉D.9与2肺静脉相连3、在观察菜豆植株的不同结构时,选取实验材料不正确的是()A.观察气孔一一叶表皮B.观察子房——雄蕊C.观察根毛——根尖D.观察子叶——种子4、下列动物中,身体结构呈辐射对称的是()A.B.C.D.5、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B.猕猴C.长臂猿D.狒狒6、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的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7、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D.经络8、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9、手指被扎,痛觉形成的部位是:()A.指尖B.效应器C.感受器D.大脑皮层10、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11、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效果,实验中的塑料袋最好为()A.白色B.黑色C.红色D.无色12、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騰作用13、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B.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14、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在起作用。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某一操作,这一操作滴加的液体是()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酒精2、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A.动脉和神经B.静脉和动脉C.动脉和静脉D.动脉和毛细血管3、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A.血液B.脑C.小肠D.皮肤4、雌蕊的组成是()A.柱头、花柱和子房 B.花药和花丝C.花药、花丝和花柱 D.花柱和子房5、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氧气 B.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养料 D.运输废物6、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C.增加降水,调节气候D.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7、下列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它的细胞结构简单B.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丙是青霉,人类利用它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D.丁是细菌,该细菌有荚膜和鞭毛,靠芽孢繁殖后代8、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9、“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A.嫁接B.分根C.扦插D.杂交10、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11、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
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12、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则会对食物中的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不利影响()A.蛋白质B.淀粉C.维生素D.脂肪13、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14、人的皮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比()A.减少了一半 B.增加了一半 C.不变 D.有的增加,有的减少15、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16、有“海中之花”之称的海葵,属于下列哪类动物()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线形动物D.环节动物17、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和花瓣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A.液泡叶绿体B.叶绿体液泡C.液泡线粒体D.叶绿体叶绿体18、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19、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2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水B.光线C.温度D.湿度21、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在外遛完一圈后,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A.帮助植物传粉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维持生态平衡D.促进物质循环2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人体什么部位开始被化学性消化?()A.口腔、口腔、胃 B.胃、胃、胃C.口腔、胃、小肠 D.口腔、胃、胃23、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下图你会发现,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A.子叶B.胚根C.胚芽D.胚轴24、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主要原因是土壤中()A.温度过低B.养分流失C.光照不足D.氧气不足25、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2、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完整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海中之花”之称的海葵,属于下列哪类动物()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线形动物D.环节动物2、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和糖类都能产生消化作用的是()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3、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4、“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5、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在外遛完一圈后,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A.帮助植物传粉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维持生态平衡D.促进物质循环6、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A.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B.水、无机盐、维生素C.水、无机盐、淀粉D.无机盐、维生素、脂肪7、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机物8、人的生命开始于()A.受精卵 B.胎儿出生 C.卵细胞和精子 D.胚胎发育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10、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11、某地修建了一座火力发电厂,几年后原来这里生长的绿莺茸的植物不见了。
这些最先消失的植物最可能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12、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如果室内光线过弱,应()A.放大光圈,用平面镜B.放大光圈,用凹面镜C.缩小光圈,用平面镜D.缩小光圈,用凹面镜13、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A.血液B.脑C.小肠D.皮肤14、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15、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是()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16、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完整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完整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A.冬季叶片凋落B.植物种类丰富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D.终年高温多雨2、向日葵和梅花鹿相比,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3、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A.体表有角质层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4、扬子鳄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细胞→组织→个体C.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5、将大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不足B.温度太低C.没有胚乳D.胚被破坏了6、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7、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正确的是()A.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B.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助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C.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8、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9、下列做法未注意到食品安全的是()A.选购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蔬菜及水果C.食用已发芽的马铃薯D.买肉时,验明是否检疫合格10、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11、经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营养物质增多,尿素减少D.营养物质减少,无机盐增多1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13、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14、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是()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15、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机物1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干燥的C.薄而透明的D.有颜色的17、下列哪种植物一般没有蒸腾作用?()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18、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活在水中B.由一个细胞构成C.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19、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D.环状软骨扩大20、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21、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被土壤吸收了 B.被植物直接吸收了C.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 D.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22、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2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下列哪项的无机盐?()A.铁、镁、钙B.氮、磷、钾C.氮、铁、锌D.硫、锌、硼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25、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D.大熊猫胎生、哺乳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成对的半月形的___________细胞构成,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月考试卷
(生物和生物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I.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2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呼出。
3.生物圈的厚度是千米左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的大部
和的表层,
4 .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6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和着环境。
7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关系。
8.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o
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和流动的。
10.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II.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12.地球上与其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1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o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物体不属于生物的有:()A松树. B山羊.C木耳.D珊瑚.
2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反应.
3.下列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地壳
B、大气圈的底部
C、水圈的大部
D、岩石圈的表面
4.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间有
()
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分工关系
5.有些动物如青蛙冬天要进行冬眠()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躲避危害
6.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有()
A蛾类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
7.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B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构成的是()
A食物网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9.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一.-草一蝗虫一蛙B阳光一草一蝗虫一蛙
C草一蝗虫一蛙D草一蝗虫一蛙
10.下列各种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项是
A海带梨树蘑菇B洋葱蘑菇鸡蛋
C苹果树香蕉树大肠杆幽D紫菜白菜菠菜
11.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山羊B草C蘑菇D阳光
12.以下哪个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A沼泽B湖泊C池塘D农田
13在各类生态系统中,人类起支配作用的是()
A耕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1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树B 一只鸟C 一群羊.D 一片草地
1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的变量是()
A土壤B光照C湿度D温度
1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数量
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A减少误差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D好玩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句诗中描述的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人
18.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下列哪一种环境条件起主导作用()
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
19.有一种叫做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的乐曲时就会跳起舞来,
这种现象称为()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运动
C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生物的繁殖
20.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的农作物、家禽、
家畜、宠物等。
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生物用途D大小多少
21.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森林资源的清查就是调查B人口普查也属于调查
C对调查的对象应逐个进行调查D对于调查的结果应进行整理和分析
22.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B树林能保持水土
C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D骆驼刺有伸长的根
23.“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4.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
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D温度
25.食物网是由()
A相关的食物链联合而成的B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形成的
C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的D生产者和分解者形成的
26.在“农作物一田鼠一蛇一鹰”这条食物链中()
A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B只有鹰是消费者
C只有田鼠是消费者D蛇既是生产者,乂是消费者
2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
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都有消化系统D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28.下列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29.蘑菇、小麦、蝗虫、燕子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依次是()
A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B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D分解者、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30.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生物圈C池塘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三、判断对错(10)对的划“ V”错的划“X”
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有的事物能生长繁殖()
2.岩石圈是人类生存的立足点。
()
3.生物对环境只能适应,但对环境没有影响。
()
4.在一定地域内,生物所形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
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6.生态系统中的水收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
7.人类已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
()
8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9.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
()
10.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无限地利用它。
()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记录。
(10分)
田鼠
水稻蝗虫蛇
蛙
(1)请你在上面把这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表示出来。
(2)上述记录中,可以成为生产者的是o
(3)上述记录中,、、、是消费者。
%1.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
为什么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呢?是因为环境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经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5分)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假设: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盒中央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活动。
这样, 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该实验的变量是。
(4)如果在铁盒中央放1只鼠妇,(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所得数据怎样处理?
(6)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7)用鼠妇做完实验后,应该将其
答题卡
一.填空
二.单项选择。
三.判断。
1.2.3.4.5.
6. 7 .8 .9 .10
四・1.
2. _________
3.、、、
五.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