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药的毒性特点

合集下载

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

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

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如何测定农药药剂的药效好坏,农药都是具有毒性的,有的农药毒性高,有的农药毒性低些,许多人在使用农药时不知道农药的毒性有多强,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的吧。

农药毒性区分有以下几点:1.微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000毫克以上/公斤体重。

如多菌灵、百菌清、乙磷铝、代森锌、灭菌丹、西玛津等2.低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01至5000毫克/公斤体重。

如敌百虫、杀虫双、马拉硫磷、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二甲四氯、丁草胺、草甘磷、托布津、氟乐灵、苯达松、阿特拉津等3.中毒农药:致死中量为101至500毫克/公斤体重。

如乐果、叶蝉散、速灭威、敌克松、402、菊酯类农药等4.高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1至100毫克/公斤体重。

如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401、磷化锌、磷化铝、砒霜等5.剧毒农药:致死中量为1至50毫克/公斤体重。

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苏化203、3911等以上分别介绍了农药中毒的类型、农药的分级等。

农药的毒性作用除了取决于此种农药本身的毒性以外,与它的剂型、使用方法等也有关。

例如,呋喃丹是属于高毒农药,但使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就大大降低了它的危害。

又如阿维菌素也是属于高毒农药,但由于它加工成的制剂含量都很低,其制剂经口、经皮毒性都是后于低毒范畴。

一般说来,对人和动物毒性最高的农药类别是杀虫剂,因为它们产生急性口服毒性反应的能力强。

有机磷类农药,如对硫磷、乙基谷硫磷、丰索磷和速灭磷是剧毒的,LD50值很低。

作用方式与有机磷类相同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变化值很大,如涕灭威是剧毒的,但西维因和抗蚜威毒性相对就低多了。

有机氯类杀虫剂如狄氏剂和滴滴涕是非常稳定的化学物质,它们进入人体或环境中后能留于其中累积起来,使慢性毒性的危害增加(这也是它们被禁用的原因之一)。

菊酯杀虫剂(如氰戊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对人或哺乳动物毒性低或有中等毒性,但对蜜蜂和鱼可能是高毒的。

澳氰菊酯的LD50是150毫克/公斤,是菊酯类农药中毒性最高的农药之一。

常用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常用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常用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一)杀虫剂1.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为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又叫齐螨素、齐墩螨素、7051杀虫素、爱福丁、爱力螨克、爱比菌素、害极灭、虫螨克、虫螨光等。

常用剂型有1.8%、0.9%、0.6%、0.5%、0.3%、0.2%、0.1%乳油。

(1)理化性质及特点原药为黄白色至白色结晶粉,难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常温下稳定,但光解迅速。

该药剂对人畜毒性高,对鱼类、蜜蜂高毒,对植物安全。

阿维菌素对昆虫和螨类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即将孵化的卵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无内吸杀虫作用。

喷雾后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受降雨影响小。

在土壤内易被吸附,不能移动,并且被微生物分解,在环境中无积累作用。

(2)使用方法防治二斑叶螨,用0.9%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在害螨发生期喷雾。

防治山楂叶螨,用0.9%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在害螨发生期喷雾。

防治桃潜叶蝇,用0.9%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在害虫潜叶初期喷雾。

(3)注意事项第一,该药剂为高毒农药,使用是应注意安全。

因对鱼类、蜜蜂高毒,应注意避免污染鱼塘。

花期不要喷布。

第二,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2.Bt乳剂(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常用剂型有乳剂(含活芽孢100亿个/毫升)、可湿性粉剂(含活芽孢100亿个/克)。

(1)性能及特点Bt能产生内、外两种毒素,主要是胃毒作用,害虫吞食进入消化道产生败血症而死亡,具有安全无毒、对作物无药害、不杀伤天敌等优点。

我国生产的Bt乳剂中大多加入0.1%~0.2%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加快害虫死亡速度,并能增防效。

(2)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可用来防治果树上的刺蛾、尺蠖、毒蛾、天慕毛虫等多鳞翅目害虫。

在低龄幼虫期使用,治虫保叶效果较好,使用浓度为500~1000倍液均匀喷雾。

(3)注意事项Bt乳剂或可湿性粉剂杀虫速度缓慢,用药时间应比化学农药提前两到三天,不能和内吸性杀虫剂或杀菌剂混用,但可和低浓菊酯类农药混用,可提防效。

常见农药种类汇总

常见农药种类汇总

常见农药种类汇总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农药,可以用来防治农业上常见的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农药可以分为多个种类。

以下是常见农药种类的汇总。

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最常见的农药之一,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草作用。

该类农药的代表有敌敌畏、马拉硫磷等。

有机磷农药的特点是毒性高、杀菌效果好,但对环境污染大,易残留在农产品中。

2.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是另一类常见的农药,包括很多种类,如滴滴涕、六六六等。

有机氯农药具有很强的杀虫和杀菌作用,但容易残留在农产品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3.有机硫农药有机硫农药是应用范围广泛的农药,常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

该类农药包括硫酸亚铁、硫酸脲等。

有机硫农药对环境影响较小,但需要更频繁的施用。

4.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具有广谱杀虫作用的农药,包括辛硫磷、苯威等。

这类农药杀虫效果好,但污染环境的风险较高。

5.唑类农药唑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菌剂,对多种病原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噻唑酮、三唑酮等。

这类农药具有作用单一、毒性低、对农作物的副作用小的特点。

6.吡虫啉类农药吡虫啉类农药是一类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的高效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啉等。

这类农药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

7.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很好的杀虫作用,对多种害虫有高度选择性,如苏云金、氟虫腈等。

这类农药对哺乳动物和人体毒性较低,而对害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8.硫酰脲类农药硫酰脲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虫剂,如敌敌畏、草甘膦等。

这类农药具有毒力强、残留时间短、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9.苯丙酮类农药苯丙酮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如马拉硫磷、杀卷叶蛾等。

这类农药具有接触毒杀作用,对农作物和人体的毒性较低。

10.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类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或其代谢产物制备而成的农药,如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等。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常见的农药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危害:有机氯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农药,主要有六六六及DDT等,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在环境和食品中残留期长,如DDT 在土壤中消失95%的时间需3~30年(平均10年),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后,因是脂溶性物质,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

有机氯农药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

有机氯农药能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因为有机氯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部分品种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致癌作用。

我国已于 1983年停止生产,1984 年停止使用。

二、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杀虫剂,常用产品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等。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的性质不稳定,易迅速分解,残留时间短,在生物体内也较易分解,故在一般情况下少有慢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

有机磷属于神经性毒剂,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经血液和淋巴转运至全身。

其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与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胆碱能神经纤维高度兴奋。

三、拟除虫菊酯类:拟虫菊酯类农药是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酯,可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的特点。

目前大量使用的产品有数十个品种,如溴氰菊酯(敌杀死)、丙炔菊酯、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

其毒性作用机制是通过对钠泵的干扰使神经膜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延长,阻断神经传导。

另外,还具有改变膜的流动性,增加兴奋性神经介质和 CGMP 的释放,干扰细胞色素C和电子传递系统功能。

此类农药由于施用量小,残留低,一般慢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多由于误服或生产性接触所致。

农药的毒性和对农药生产的认识

农药的毒性和对农药生产的认识

农药的毒性和对农药生产的认识农药的毒性我国农药年生产能力约50-60万吨(按有效成分计),但年产量约35万吨,加工制剂80-100万吨。

农药有效成分品种有400多个,产品约7000多个,我国农药品种以杀虫剂为主,约占72%,杀菌剂约占11%,除草剂约占15%,每年防治病虫草鼠害面积约44亿亩,可挽回15%左右的农产品损失,因此农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

自1990年起我国农药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有40多个品种出口到欧洲、东南亚、中远东、大洋洲及港台地区。

同时约有100多个农药品种从国外进口。

●定义农药:指人们为杀灭或抑制对农业有害的生物而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

按作用对象分,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细菌剂、杀真菌剂、杀螨剂、杀鼠剂。

按化学类群分:无机农药有机金属农药有机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类、脒类-R1N=CH-R2、硫脲类-R1R3N-C=S-NR3R4、硫代氨基甲酰、取代脲)、植物性农药(拟除虫菊酯、鱼藤酮、木烟碱与烟碱)●农药的发展第一代农药:无机农药、天然植物及其产品第二代农药:有机农药,1959年缪勒发明DDT开始1983年由国务院发文停止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2004年1月1日,中国将开始撤销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有关证书;2007年1月1日,中国将全面禁止这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

目前5种高毒农药的总产量约为10万吨/年,占农药总量的比例在20%-25%,产值则占总产值的15%左右,约为3亿第三代农药: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及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第四代农药:行为改性药,如信息素、性诱激素及抗进食剂第五代农药:新型天然产物和脑激素拮抗物一、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因素:内因:农药的溶解度、挥发性、电荷分布、大小、外因:吸附作用、水及空气流动、光、温度、pH、生物作用(一)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分布进入途径:使用农药时黏附在农作物上的占30%,其余落入土壤,而使用除草剂及应用浸种、拌种等方式施药,直接将农药施入土中。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1(按农药的来源分类(1)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多由无机矿物简单加工制成,主要有铜制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硫制剂(石硫合剂)。

(2)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此外还有鱼藤、苦参、楝素等。

此类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来源有限,药效低,用药量大,残效期短,品种单一。

微生物源农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

它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大规模生产,如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

一般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影响小,对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3)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通过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农药。

占农药品种的绝大部分。

一般药效高,作用快,防治效果好,且用量少,用途广。

但有害生物易产生抗药性,且有残留,还污染环境,对人、畜也不安全。

2(按农药的防治对象分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的药剂。

如灭扫利等。

(2)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螨的药剂。

如克螨特、速螨酮等。

(3)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

如霜脲锰锌等。

(4)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药剂。

如米乐尔等。

(5)除草剂用于防除田间杂草的药剂。

如除草通等。

(6)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的药剂。

如溴敌隆、敌鼠钠盐等。

(7)杀软体动物剂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药剂。

如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门的灭旱螺等。

(8)-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

如乙烯利(用于催熟)、赤霉素(用于刺激生长)、矮壮素(用于抑制生长)、九二0等。

3. 按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的作用方式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此类农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

通常只有触杀作用的农药较少,大多数农药还具有胃毒作用。

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常见杀虫剂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常见杀虫剂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杀虫剂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敌敌畏:是一种高效低毒有机磷制剂,有强烈的触杀,熏蒸,胃毒作用,杀虫范围广,速度快,药效期短,残毒小。

常用50%乳油1000倍液或80%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叶螨,绿盲蝽,蚜虫,蚧虫,石榴夜蛾等害虫。

注意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

敌敌畏乳油易挥发,取药后须将瓶盖盖好。

浓度高时,对樱花,梅花易产生药害。

使用方法:亩用80%乳剂100-120毫升,兑水1000-1500倍喷雾,可以防治蚜虫、螟虫、稻苞虫、飞虱、菜青虫、红铃虫等害虫。

亩用80%乳剂15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拌成毒土,可以防治稻飞虱。

施毒上前稻田要排干水。

亩用80%乳剂80-100毫升,加细砂土或糠壳10公斤,在棉铃虫弱化高峰期,在下午4时左右施入棉行间(棉田要封行),每隔3天施一次,共施3次,对成虫的熏杀效果较好。

氧化乐果: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作用,能防治许多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对人畜的急性胃毒性较大。

常用40%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蚧虫,蚜虫,白粉虱,朱砂叶螨,绿盲蝽,蓟马,叶蝉,柑桔潜夜蛾等害虫。

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

乐果: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有机磷农药,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作用,一般用40%乳油1000-1500倍液或60%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叶蝉,潜叶蛾,粉虱等害虫,也可使用1克药加水20-40克后,拌种400-500克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梅花,樱花对乐果敏感,应慎用。

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

是人们常用的内吸型杀虫剂。

当药被植物吸收后,随着水分在树体内的流动,被输送到根、茎、叶、花、果等各个器官,但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当害虫啃食植物器官时被药液杀死中毒死亡。

乐果不仅有很强的内吸杀虫效果,而且有良好的触杀、胃毒作用。

是果农常用的广谱性高效低毒杀虫剂。

但在枣树上乐果对枣叶很敏感,易产生药害,故此枣树上一般不用乐果,而用氧乐果。

有机磷农药中毒原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原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原理一、引言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农药,其毒性强,易于吸收和蓄积,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理。

二、有机磷农药的分类及特点有机磷农药是指以磷为主要成分的一类农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硫代有机磷、氧代有机磷和氮代有机磷三大类。

其中以氧代有机磷最为常用,如敌敌畏、乐果等。

与其他农药相比,有机磷农药具有以下特点:1. 毒性强:有机磷农药对人体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

2. 易于吸收:由于其分子量小,能够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迅速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

3. 易于蓄积:由于其亲油性较强,在人体或动物体内易于蓄积,长期使用会导致中毒。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生原因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接触: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人员容易发生中毒,如从事农业、养殖等行业的工人。

2. 不当使用:不当使用有机磷农药,如超量使用、不按规定使用等,容易导致中毒。

3. 意外接触:意外接触有机磷农药,如误食、皮肤接触等也会导致中毒。

四、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眼花、流泪、口干舌燥等。

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气喘等。

3. 循环系统表现:心悸、血压下降等。

4. 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等。

五、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机制有机磷农药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正常分解,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强。

2. 促进乙酰胆碱受体激活:有机磷农药能够促进乙酰胆碱受体的激活,从而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强。

3. 影响离子通道:有机磷农药能够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从而影响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强。

4. 损伤细胞膜:有机磷农药能够损伤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功能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磷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有机氯类 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类 其他常见农药 其他常见农药
有机磷原药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 密度一般比水小,有类似大蒜的臭味,有较高 的折光率。除少数品种外,沸点一般较高,在 常温下蒸气压较低。有机磷农药大多数不溶于 水或微溶于水,而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也有 个别品种在水中有较大溶解度,如敌百虫、乐 果、甲胺磷、磷胺等。
恶心、呕吐、
M样症状
腺体分泌增
(或称毒蕈碱样症状)
多,瞳孔缩
是外周M受体(M胆碱 受体)过度兴奋而使有
小,呼吸困 难
关效应群功能失常所致

N样症状 (类碱样症状)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
是外周N受体(或 称N胆碱受体)过 度兴奋而引起植物 神经节兴奋
抽搐使面、 眼睑、舌甚 至全身肌肉 强直性痉挛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导,是由突触间隙的神 经传递介质实现的。已知的神经传递介质有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一些生物胺和氨基酸如-氨基丁酸 (GABA)等
O
+
CH3COCH2CH2N(CH3)3
乙酰胆碱
H2NCH2CH2CH2COOH
去甲肾上腺素
HO HO
OH CHCH2OH
GABA
在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中,乙酰胆碱作为传递介质, 作用于胆碱能突触,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突触、运动神经 的神经肌肉接头、感觉神经 末梢突触、交感神经及副交 感神经各神经节突触,以及 所有神经节后副交感神经末 梢和汗腺、血管、肾上腺髓 质等处交感神经末梢,传递 神经冲动,引起肌肉、血管、 汗腺等部位活动。
毒 作用机 理与有机磷 相似,但胆碱 酯活性能很快恢复
流涎,流泪,肌肉颤动 ,瞳孔缩小等。蓄积作用 弱,呈现慢性毒性急性症状 较严得但在短时间内即能恢
复常态
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 人体,可经过水解,氧化,结合转化, 降解速率较快,很少形成毒性增强的产物
程 度 增
中枢神经症状

而引
血压下降、
起的中枢胆碱受体
呼吸停止、
过度兴奋,使中枢
甚至死亡
功能失调所致
慢性毒性问题在国内外一直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是很多 农药厂工人,接触农药品种很杂且经常更换,缺乏详细记录, 对工作健康与接触情况未建立档案,因而对慢性中毒缺乏科 学资料;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接触有机磷的工人,除了血中 AChE活性明显降低外,其它表现不明显,或仅有一些非特 异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恶梦、肌束震颤、恶心、 呕吐、心慌、气短等;此外,对有机磷中含有的杂质或无效 成分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甚少。
有机磷
有机磷农药与AChE结 合,影响酶活性,造 成乙酰胆碱堆积,产 生一系列毒性症状
有机磷杀虫剂的急性毒性是被公认的。从毒性来看,相 当一部分有机磷类杀虫剂对人畜高毒,但大多数杀虫效果高 的有机磷农药在人、畜体内能够转化成无毒的磷酸化合物。
有机磷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作用机理与对害虫没有本质 上的差别,这类杀虫剂对包括昆虫和人在内的所有以乙酰胆 碱酯酶为神经传导介质的生物都具有杀伤作用。然而统计数 字表明,中毒多数是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在配制、 分装、运输、田间施药等过程中经皮肤吸收引起的。同时, 自杀
解毒剂
主要作用于外周M胆 碱受体,对中枢作用 小。如阿托品、山莨 菪碱
外周性抗胆碱能药
对中枢M、N胆碱受 体作用大,对外周M
胆碱受体作用小。如
生理拮抗剂
东莨菪碱、苯那辛、
中枢性抗主化胆要剂碱为,肟此能(类药w药o物)可类使重苄被活托品、丙环定
中毒酶重活化剂
有机磷农药抑制的AChE 恢复活性,亦作用于外
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生物神经传导中的一种 关键酶。在神经传导中执行着重要的功能。该酶降解乙 酰胆碱,终止神经递质对于突触后膜兴奋刺激作用保证 神经信号分子在生物体内正常的传导。
AChE上有有机磷的作用位点,当有机磷杀虫剂与机体 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AChE)结合后,造 成酶催化部位的磷酰化,使其对乙酰胆碱的乙酰化作用无法 进行,由于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神经突触的信 号传递介质(高等动物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也是ACh),AChE 活性被抑制后,ACh不能被及时分解而在突触间隙内堆积, 信号传递被阻断,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造成生物长 期处于神经兴奋状态,有机体出现运动障碍、呼吸麻痹的中 毒症状,最终导致生物死亡;另一方面,由于AChE的活性 表达与轴突的延伸有关,AChE的催化作用能增强神经轴突 的生长,因而,在AChE活性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后,即使 未致死亡,机体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也受到阻碍。
周N受体,拮抗外周N症
状。
复方制剂
生理拮抗剂与中毒酶重活化剂联合组成复方, 称为神经毒急救针剂,复方试剂不但对神经
性毒剂中毒有较好的疗效,且对有机磷农药
中毒的疗效也非常显著。如:解磷注射液(含
阿托品、苯那辛及氯磷定)和苯克磷注射液(含
苄托品、丙环定及双复磷)
注意事项: 先保持气道畅通,后补氧治疗
O R'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潜在毒性如迟发性神经毒性等也引 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是中毒症状发生后约8~14天,再出 现持久的神经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弛缓性麻痹或轻瘫,而 后出现脊髓损伤体征。
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价格低廉,药效高,防治 谱广等特点,为广大农民所喜爱,以致有机磷类杀 虫剂在我国杀虫剂的使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用 不当是造成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包括施药 次数多,使用剂量大,使用者私自加大用药剂量以 及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使得有机磷农 药残留成为我国食物中农药残留最突出的问题。
N C OR R
氨基甲酸酯农药
O O C N CH3
H
西维因
同有机磷杀虫剂相似,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 过干扰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抑制神经 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传递介质分解酶—胆碱酯酶,引 起乙酰胆碱酯酶酯动部位的丝氨酸羟基酰化使酶失 活。
同有机磷杀虫剂相似,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 过干扰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抑制神经 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传递介质分解酶—胆碱酯酶,引 起乙酰胆碱酯酶酯动部位的丝氨酸羟基酰化使酶失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