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名词解释1.DIC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FDP4.血液高凝状态5.组织因子6.裂体细胞7.代偿型DIC8.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二、填空题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期。
2.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型。
3.在DIC发生过程中,按凝血因子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可将DIC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型。
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DIC病人发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DIC患者并发休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7.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______并与______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______。
8.DIC的触发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等。
9.DIC的发病机制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三个环节。
10.DIC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根据DIC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病理生理特征,DIC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_等三期。
12.早期,诊断DIC的三项原则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按DIC的发生速度,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三型。
14.妊娠末期妇女因胎盘产生的__________活性增高以及血泡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含量________,导致血液处于_________状态。
(完整版)普通话题库及答案.doc

普通话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音节2声调3重音4口语交际二选择题1、请找出以下各题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1. A 掣肘( chè) B 吮吸( shǔn) C 污秽( suì) D 雏鸡( chú)2. A 针灸( ji ǔ) B 发酵( xiào) C 酗酒( xù) D 膝盖( xī)3. A 引擎( qínɡ) B 粗犷( kuànɡ) C 造诣( yì) D 追溯( sù)4. A 鞭笞( chī) B 绮丽( qǐ) C 市侩( kuài) D 狡黠( ji é)5. A 媲美( bǐ) B 罹难( lí)C 脚踝( huái) D 麾下( huī)6. A 修葺( qì) B 残骸( hái) C 湍急( tuān) D 恪守(ɡè)7. A 木讷( nà) B 哺育( bǔ) C 刹那( chà) D 狩猎( shòu)8. A 炽热( zhì) B 戏谑( xuè) C 毗邻( pí) D 晤谈( wù)9. A 10. A 11. A 混合( hùn) B 扒手 (pá) C 供销(ɡònɡ) D 对称( chèn)汤匙( chí) B 创伤( chuànɡ) C 逮捕( dài) D 提防( dī)一丘之貉( hé) B 寡廉鲜耻( xi ǎn)C引吭高歌( kànɡ) D 人头攒动( cuán)12. A 安土重迁( zhònɡ) B 未雨绸缪( móu)C 13. AC 14. AC 15. AC 自怨自艾( yì)D 排忧解难( nán)蓦然回首( mò) B 循规蹈矩( jǔ)高瞻远瞩( zhǔ) D 弦外之音( xuán)面面相觑( qù) B 垂涎三尺( yán)依山傍水( bànɡ) D 运筹帷幄( wò)良莠不齐( xi ù) B 鞠躬尽瘁( jū)焚膏继晷(ɡ uǐ) D 刚愎自用( bì)2、请找出以下各题中两个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测量学名词解释题库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库及参考答案1、圆水准器轴——圆水准器零点(或中点)法线。
2、管水准器轴——管水准器内圆弧零点(或中点)切线。
3、水平角——过地面任意两方向铅垂面之间的两面角。
4、垂直角——地面任意方向与水平面在竖直面内的夹角。
5、视差——物像没有成在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面上,产生的照准或读数误差。
6、真北方向——地面P点真子午面与地球表面交线称为真子午线,真子午线在P点的切线北方向称真北方向。
7、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8、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9、直线定向——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北方向的水平角。
10、直线定线——用钢尺分段丈量直线长度时,使分段点位于待丈量直线上,有目测法与经纬仪法。
11、竖盘指标差——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望远镜置于盘左位置,视准轴水平,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居中(或竖盘指标补偿器工作正常),竖盘读数与标准值(一般为90°)之差为指标差。
12、坐标正算——根据一条边长的方位角与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13、坐标反算——根据一条边长的坐标增量,计算方位角与水平距离。
14、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直线起点坐标北方向,顺时针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值应位于0°~360°之间。
15、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它包括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
16、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与平原等。
17、地形——地物和地貌总称。
18、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19、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0、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
21、闭合差——一系列测量函数的计算值与应用值之差。
22、限差——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规定的测量误差绝对值的允许值。
23、相对误差——测量误差与其相应观测值之比。
现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
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
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
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人们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二、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某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某4.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某+Kr)。
√7.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某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某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某11.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某12.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题库的名词解释(一)

题库的名词解释(一)题库的名词解释目录(Table of Contents)•题库•名词解释–题目–选项–答案–解析–标签题库题库是指收集、整理和管理问题与答案的库存,通常用于教育、培训和考试等场景。
题库中包含各种题目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名词解释题目题目是指题库中的一个问题或要求被解决的内容。
题目通常包含问题的描述,并可能跟随相关的选项供考生选择。
例如,在一份驾驶理论考试的题库中,一个题目可能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你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选项选项是指题目中给出的不同选择或答案。
选项通常用于选择题中,供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选项的数量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而有所不同,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
继续上述驾驶理论考试的例子,该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包括:“A. 行人横穿道路的情况; B. 路况变化的迹象;C. 车辆驾驶员的手势信号;D. 前方施工区域”。
答案答案是指题目的正确解决方案或正确选项。
不同题目类型的答案要求也各不相同。
在选择题中,答案通常是标记为正确选项的选项字母,如上述例子中的选项 B。
而在填空题或解答题中,答案就是考生填写的内容或给出的解答。
解析解析是指对题目的解答过程或答案的详细说明。
解析通常提供背后的逻辑或原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解析也可以包括对选项的详细分析和对其他错误选项的解释。
题库中的解析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资料。
标签标签是指给题目打上的一些特定属性或分类标签,用于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分类、检索和组织。
标签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知识点、难易程度等要素进行分类。
通过标签,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和选择合适的题目。
例如,一个题目可能被打上“数学”、“几何”和“高难度”等标签。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其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3、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4、生产力反映了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人和自然界关系的体现。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为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6、经济规律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显示了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7、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关系基础上,有多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即为基本经济规律。
8、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9、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10、交换价值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相交换。
11、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1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3、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16、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18、资本总公式G—W—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
1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词解释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词解释练习这篇文档为您提供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词解释练,旨在帮助您巩固对名词的理解和运用。
以下是一些练题目及其解释,请您认真阅读并完成练题。
1. 名词是指用来代表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请举出五个具体的名词并用简单的句子解释其意义。
答案示例:- 学生: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人。
- 桌子:用来放置物品或用于用餐的家具。
- 苹果:一种常见的水果,外皮光滑,多汁并具有甜味。
- 医生:从事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
- 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
2. 请解释以下名词的意义:窗户、花园、电脑、书架、音乐。
答案示例:- 窗户:用来通透室内外的建筑构件,供采光和换气使用。
- 花园:种植花草树木的园地,供人们休闲和观赏。
- 电脑:一种用来处理数据和进行计算的电子设备。
- 书架:用来摆放书籍的家具,方便存放和阅读。
- 音乐:通过声音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3. 名词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请列举五个具体名词和五个抽象名词,并简单解释其意义。
答案示例:具体名词:- 桌子:用来放置物品或用于用餐的家具。
- 花:开在植物上的有颜色的结构。
- 篮球:一种用手或身体抛掷和运动的球类运动项目。
- 学校:供学生研究的教育机构。
- 鸟:羽毛动物类别中的一种。
抽象名词:- 幸福:内心感到满足和快乐的状态。
- 知识:通过研究和经验获取的事实和信息。
- 自由:不受限制或束缚的状态。
- 爱:一种对他人或事物的深情。
- 友谊:友好和亲近的关系。
这些练题旨在帮助您巩固对名词的理解和运用,请认真完成并检查答案,以加深对名词的掌握。
祝您研究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
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
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
《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不仅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也代表了新文学发展的方向。
6.《彷徨》
鲁迅小说集,1926年首次出版,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
在《彷徨》里,鲁迅继续对农民的不幸遭遇、妇女的悲惨地位以及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前途给予了深沉的关注,对封建传统尤其是封建思想意识进行了更为透彻的揭露和批判,同样塑造了一批永具魅力的艺术形象。
与《呐喊》相比,《彷徨》在艺术上更为成熟,丰满而又洗练,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7.《阿Q正传》
鲁迅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也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1921年12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
作品成功塑造了阿Q的性格,高度集中地概括了民族的病态及国民的劣根性,显示了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独特的典型化艺术手法。
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阿Q正传》都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8.语文学科性质
语文学科性质就是指它的特性。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工具性是其本质属性,人文性是其显著特点。
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其他性质,也称从属性质。
四大性质相辅相成,水乳相融,共同构成学科性质的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9.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种工具。
因为它是个人借以表达感情的工具,是因为它是人群之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要把语文看作一种符号系统。
工具性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特点。
10.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之一。
实际上,语文课程是充满人文性的课程。
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既有思想感情色彩,它包括伦理道德内容。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系到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生存,也是证明语文课程是人文课程的根本理由。
11.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个性特点的学科,主要表现在学科的基础性,属性的多元性,性质的辩证性这三个方面。
学科基础性指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属性多元性指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其他性质的有机组成;性质的辩
证性是指语文学科性质既多元又辩证统一。
12.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的水平。
提高语文素养应当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目的,其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干,至少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般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意志与个性等五个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复合体。
13.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语文考试命题和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只是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与大纲都反映了国家的意志,是语文课程体系的枢纽。
14.新课改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总体来说,新课改的开展要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以及个性化这四个原则。
主要改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
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
15.国文百八课
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在抗日战争期间编写的一套颇有特色的初中语文课本。
全套共6册,每册18课,故称“百八课”。
其显著特色就是以文章学的理论统摄全书,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的文话为中心编组单元,前后关联,左右照应。
使全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比较科学的文章体系。
可以说,这是文章学理论全面系统的贯彻运用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的重要而成功的尝试。
16.新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指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索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7.形成性评价
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作出
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遵循科学性、导向型、多元化、激励性、可行性等原则。
它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解释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18.语感
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语文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19.探究性阅读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
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文本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教学活动。
与接受性阅读相比,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开放视野。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协作性原则。
20.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的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
强调体验与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