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千万别发脾气
教育孩子不要发脾气的作文

教育孩子不要发脾气的作文
《别对孩子发脾气啦》
哎呀呀,咱今儿来说说教育孩子这档子事儿。
就拿我上次看到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那天我去朋友家玩,一进门就听到朋友在大声训斥她的孩子。
那孩子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怯生生地站在那儿,眼泪汪汪的。
朋友呢,满脸通红,气呼呼地指着孩子说:“你怎么又把房间弄这么乱!说了多少次了都不听!”孩子吓得一哆嗦,都不敢说话。
我就过去劝朋友,别这么凶嘛,孩子还小呢。
朋友气呼呼地说:“哎呀,你不知道,他老是这样,我都快被他气死了!”我说咱得换种方式呀,这么发脾气可不行。
然后我拉着孩子,给他擦了擦眼泪,轻声问他:“宝贝,怎么把房间弄乱啦?”孩子这才小声地说:“我刚才在找我的玩具熊,找着找着就乱了。
”我笑了,说:“那咱一会儿收拾好不就行了嘛。
”孩子点点头。
然后我又和朋友说:“你瞧,孩子也不是故意捣乱的呀,咱们好好说不行吗?你这么发脾气,孩子得多害怕,以后啥都不敢和你说了。
”朋友这时
也冷静下来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就是这脾气,一急就控制不住。
”我说:“咱得改改呀,别老用发脾气这一招,对孩子不好。
”
你想想看,要是孩子一直生活在家长发脾气的阴影下,那他得多压抑呀。
咱当家长的,得有耐心,多和孩子沟通,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呀。
就像这次,如果朋友能好好和孩子说,孩子也能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不是皆大欢喜嘛。
所以呀,咱都得记住,教育孩子可别动不动就发脾气,得用爱和耐心来引导他们成长。
可别像我朋友一开始那样啦,哈哈。
不然以后孩子都不敢亲近咱喽!。
对孩子发脾气的坏处

对孩子发脾气的坏处1、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
”、“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
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可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哟,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2、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对孩子生气,即使真的生气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绪,如果忍不住爆发出来了,事后也要马上抚慰孩子,告诉他:“宝宝刚才不乖,妈妈好伤心呀,忍不住生气了,但是妈妈还是很爱宝宝的,宝宝只要改正了坏毛病,还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1、试着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生气,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哭闹,在了解原因之后再做定夺。
孩子犯错都是有根源可循,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先生气,孩子不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而且还容易给他的心里造成阴影。
家长这时候应该冷静下来耐心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2、分析是孩子错了还是大人的观念错了很多时候孩子的思想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他觉得应该是这样,而在大人的世界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如果这时候你认为是孩子的错,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把孩子单纯的世界给抹杀了。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奇怪的想法,但作为父母先不要急着否定他,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观点何尝不是一种想象力的表现呢。
3、分清楚大错和小错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太过敏感,总想着要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纠正他,但很多时候孩子犯的错无非是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而很多家长都会小题大做。
有时候家长应该容忍孩子犯的小错,不需要每次都去纠正他,可能在他尝到了错误做法的后果之后,他自己会觉悟过来什么才是正确的。
让孩子自己领悟,这效果远远比家长的教导要来得好。
家长如果直接对孩子生气,这样很有可能就会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叛逆因子,这对你的教育来说是一块绊脚石。
看微课堂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观后感怎公写

看微课堂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观后感怎公写参与观看微课堂《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感受颇深。
请相信,原来少儿绘本故事是可以打动成年人的。
就像我,现在每当我读起绘本故事,总会被感动。
就比如,今天的这个故事。
这世上,有哪个小孩没有被父母吼过、凶过、甚至是打过呢?特别是中国的所谓"孝道”,讲究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
因此,“棍棒下出孝子”竟会成为俗语。
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吃饭、洗澡、画画的时候,都会被妈妈吼的孩子小山,内心无比害怕。
而暴怒的妈妈,也突然失去了孩子。
当历经艰难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妈妈意识到自己暴怒下的一字-句都深深刺痛着孩子单纯的心。
最终,当妈妈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孩子小山才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
其实,古代的儒学家说,以德服人,讲究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本来是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格格不入的。
西方人说,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东方人则说,言传身教。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从未鼓励过教育的粗鄙化。
然而,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父母会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呢?表明上的理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内在其实是父母自己的惰性,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现得毫无耐心,更缺少与孩子换位思考的“同理心”。
因为,打骂、吼叫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
可是,父母的吼叫、打骂虽然简单,但却根本无效。
因为,父母任何情绪上的宣泄只会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和厌恶。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会孩子方法。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给方法论。
孩子不受控时,我们需要的是,给孩子-套自控的方法论。
比如,我曾说过,女儿不吃饭,我就给她做饭团。
她不愿洗手,我就跟她玩帮小手洗澡的游戏。
每个家长都可以自己研发-套教孩子成长的方法论。
但,绝不是吼叫。
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位不吼不叫的爸爸妈妈。
那么整个世界-定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你不需要发脾气

孩子,你不需要发脾气——主动反应法则美国山海妈苏兰G6G4;今天我将与家人分享一本美国孩童教养书籍《和孩子守住底线》的书,这本书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作者是亨利•可烙博士和约翰•汤森得博士。
这本书是教导我们怎样教养孩童的。
我选取其中一节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保持原文的本色。
题目是《孩子,你不需要发脾气——主动反应法则》。
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很容易用发脾气来回避他们面对的压力,失败和学习。
以下是孩子在不同场合发的不同脾气。
家人们,是不是你家的宝宝有时候也这样呢?大哭大喊:在麦当劳,一位高高兴兴笑得甜甜蜜蜜的孩子马上大哭尖叫起来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玩具,其他的顾客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你以为你在虐待你孩子,所以你就为孩子买下玩具。
对抗:不管你说还是问什么,你孩子就是不同意。
比如,他拒绝清理他的房间、捡起身后的物品、做功课、或者回家。
发牢骚:面对你的底线时,你孩子就立即嘀嘀咕咕,毫无理由,他可以嘀咕几个小时。
冲动:一旦受到拒绝,你孩子即刻跑开,说些伤人的话,或者其他生气的动作。
比如,在商场里购物,当你叫他过来时,他故意站在远处。
打架和暴力:他怒气流露在外了。
他很容易被激怒,他在家伤害其他小动物。
有时还故意捉弄小的弟妹。
理论阐述:以上的现象表示他的反应而不是他的行为。
他的行为是由外在的因素触发而起的,而不是他自身价值观念。
其次,以上行为只表明孩子反对什么而不是他极力想要什么。
有时孩子滥用他的自由来反对一切,以至于父母非常懊恼。
《圣经》里告诉我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彼此都要消灭。
父母有责任管教自己的孩子,然后孩子极力不想父母管教他们。
其实孩子的行为不是由真正的价值观念驱使的,他没有经过思考过。
圣经说,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
孩子被动的反应是对他人生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是不充分。
孩子的反抗表明孩子的异议和畏惧。
孩子有能力拒绝恶魔和选择美好事物。
生活给大家带来太多的问题和障碍,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和障碍都是恶魔和危险。
孩子老惹父母发脾气怎么办

当孩子越来越大,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也会越来越多,而大多的冲突来自父母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标准来衡量孩子,却没有发现孩子的世界与大人有明显不同,此时,父母应换位思考,多体察孩子的需要、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要求有耐心,不要轻易发火,当你发火不过是释放了自己的情绪,殊不知自己是为了维护面子,却伤害了孩子的内心,而且让孩子学得像您一样的粗爆。
当孩子又在恶作剧时,当你都催了N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你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
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你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
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
因此,你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他还弄不清,你为什么发脾气。
也就是说,在很多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时候,情况还会更复杂一些。
孩子做错了什么,在平常也许并不足以引起你发脾气。
但此时此刻,也许你刚刚和别人吵完架,也许工作上的千头万绪正让你无从理起,也许你刚刚被自己的父母数落了一通,无处发泄……于是,孩子那点小毛病就成了导火索。
显然,有些火发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很多时候,发火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如果我们总能够清楚地这样分析问题,就能够遵循众多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建议:冷静!不对孩子发脾气!但在现实生活中,情绪有时并不受我们主观意志的控制。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换个角度想想看1.你发火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有用。
它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中的不良行为。
紧急时刻,你的一声吼也许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还学到了什么吗?(1)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存在,别人也是有脾气的。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孩子初期性格的形成和家长密切相关,生活中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不同类型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吧!步骤/方法1.爱发脾气的父母如果父母总是向宝宝发脾气,宝宝就会把“发脾气”看成是一种敌视,宝宝相应地会养成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2.爱抨击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批评话语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不对,缺乏应有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3.爱发牢骚的父母如果父母总是牢骚满腹,苦大仇深,劳苦功高,任劳不任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产生歉疚感,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感觉到压抑和艰辛。
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缺乏人生追求和幸福感。
4.脾气孤僻的父母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动辄就骂孩子,甚至举手打孩子,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或者是喜怒无常,或者是心情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5.偏爱傲慢的父母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则表示反感,抨击他人,说道别人的坏话,宝宝可能会沦为快乐偏爱、对人傲慢、缺少信任和同情心的人。
6.心胸狭窄的父母如果父母心胸狭窄,做事谨小慎微,妒忌心强,孩子可能会成为非常敏感,甚至神经质的人。
7.不讲信用的父母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但不兑现,只要达到眼下目的就行,孩子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独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8.言行不一的父母如果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孩子进行的语言教育和自身行为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与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宝宝心理可能会受到歪曲,缺少主见,行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入迷茫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9.霸道的父母如果父母霸道,不讲道理,凡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宝宝可能会心口不一,从不自觉地撒谎,到编故事,甚至变得强词夺理,但并不坚强,还有些懦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家长对子女发脾气,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轻则辱骂,重则体罚,菁优i培训小编告诉家长吧,这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就变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头痛病,做父母的年龄大了就会下肢腿脚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灵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
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
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变孩子就变。
“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
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帅,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孩子。
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
帮助孩子打开性灵的宝藏。
如何改掉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的父母课堂读后感

如何改掉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的父母课堂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如何改掉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的父母课堂〉有感》哎呀,我最近读了一篇超棒的文章,是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的事儿呢。
这可真是让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说呀。
我就想啊,咱们身边肯定有不少这样的情况。
就像我的好朋友小明,他老是跟我诉苦。
他说他爸妈呀,动不动就发脾气,就像一点就着的鞭炮似的。
有一次呀,他考试没考好,就那么一次,他爸就气得脸通红,大声吼他,那声音大得感觉房子都要震一震了。
他当时就特别害怕,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我听着都觉得心里酸酸的呢。
这让我不禁想问,父母为啥就不能好好说话呢?发脾气能解决啥问题呀?这就好比你想把乱成一团的毛线弄整齐,你越是大力拉扯,那毛线不是越乱吗?父母发脾气就跟这大力拉扯毛线一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我又想到我邻居家的小红,她可懂事了。
她跟我说,她妈妈以前也老发脾气。
有一回她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她妈妈当时就火冒三丈,她吓得都不敢说话了。
可是后来呢,她妈妈读了一些书,就像我读的这个《如何改掉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的父母课堂》一样的书,慢慢地就变了。
她妈妈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先深呼吸,然后轻声细语地跟小红说话。
小红说她当时都不敢相信呢,感觉妈妈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说明啥呢?说明父母是可以改变的呀。
那这文章里到底说了些啥有用的办法呢?它说呀,父母得先意识到发脾气对孩子的伤害。
这伤害可大了呢,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会在孩子的心上划下一道道伤口。
孩子的心灵就像娇嫩的花朵,你老是狂风暴雨地对待它,它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文章里还说,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情绪呀,就像一匹野马,你要是不管它,它就会到处乱跑,闯出大祸来。
父母得给这匹野马套上缰绳,学会在快要发脾气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
比如说,离开一下那个让自己生气的场景,或者在心里默数几个数。
我还想起有一次在学校,我看到一个同学的爸爸来接他。
他爸爸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因为他同学在学校闯了点小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死敌,但几乎每个家长都在做
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如果父母能明白:
孩子是自己的镜子
父母与孩子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那家庭将充满爱与温暖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
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儿子定居美国。
这次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
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
加上近些年来在国外定居,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那就是发脾气。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
脾气越大,
教育效果越差。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1、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2、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
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里脆弱又好斗。
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
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
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
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
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
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
1、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等等。
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不抵触写作业。
如果你想要达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
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如果孩子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
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
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
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
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2、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办法。
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真正的做法是,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我自己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曾经做企业的时候,老太太处理自己脾气时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或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来。
等把所有的怒气、怨气、坏脾气一股脑写出来后,心中也平息了许多。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3、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及时疏导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好脾气,做了妈妈后也从不发火。
她说之所以从不发火,实际上是因为她会经常与家人表达情绪。
她说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骂也好、被朋友误解也罢,只要回家跟爱人倾诉一番,心情就会恢复平静,从不担心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但只要有智慧、
心中装满爱,
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就是在修自己的心
1、让孩子的脾气打在空气中
父母心中无怒火,孩子脾气就发不起来。
记得有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吃菜,跟她说等爸爸洗好澡一起吃。
可孩子不听,不但用手去抓菜,还往菜盘里喷口水、吐气,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她、她也反过来瞪我。
她的举动令我非常愤怒,想吼她不听话、没教养,可我忍住了没发火,继续若无其事的打扫厨房台面。
接下来孩子可能知道错了。
吃饭时,我对她刚才的举动只字不提,她反而比往常任何时候吃饭都要乖,不乱走动也不问这问那,吃完饭后还知道把碗放回洗漱池了。
看到孩子的反常表现,我突然感觉到克制脾气是对的。
在如此有挑战意义的事件上,能做到不发脾气,很佩服自己。
如果我当时忍不住,对着孩子的行为大声呵斥或打骂,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脾气的对持就像拔河比赛,对方的铿锵有力是以你的坚持不懈为前提。
如果想让对方放弃,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无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
对孩子未来影响巨大。
人的脾气都有互动性,
你投射出去的脾气往往会加倍反弹回来,
所以,我们要让好脾气不断和我们相逢,
不让坏脾气露脸。
2、与其发脾气,不如传递正能量
和孩子较量中只要你动怒、发脾气,就败了。
父母若不和孩子发脾气、逞强,遇事有定力、会变通,孩子学到的也是这些智慧。
一次单位临时开会,我把孩子送给邻居照看。
当看到邻居阿姨对着自己孩子的淘气大吵大吼批评责骂仍不起作用时,我家六岁孩子对阿姨说:“你不应该那样无缘无故的批评他,他会很难受的,你应该跟他一起想办法呀。
”
邻居忍不住的跟我说:“你这孩子真懂事,不仅嘴巴会讲,还会出主意、善动脑筋,比我家孩子小两三岁,却比我家孩子懂事。
”后来我家孩子又跟阿姨说:“我妈妈从来都不对我发脾气。
”邻居问我是不是真的。
回想起来,我确实很少对孩子发火,即使她犯错、顽劣淘气,我多数情况下都忍着不怒,然后跟她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正因如此,我的孩子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孩子遇到事情不是通过动怒、发脾气来解决,而是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想法,我很欣慰。
如果你只会发火、发脾气去对待,孩子从你这里能学会什么呢?除了发火、实施暴力外,没有任何受益。
事情就会截然不同。
父母永远不要把发脾气、
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
不发脾气的沟通,
才会真正的解决问题,
而不是整日的发泄情绪。
3、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爱的教育
记得有次喊孩子吃饭,她没理我。
而后又把画好的画展示给我看,我故作生气状扭头没看,她却劈脸给我一巴掌。
虽然不疼,但这个行为让我震惊。
当时我双目圆瞪,气的想把她打回去,可是我忍住了。
而孩子却忍不住了,她立马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三番两次跑到我跟前道歉说: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过来吃饭是不对的,那是因为我的画还没有画完,我是想画一幅漂亮的画送给妈妈作为礼物。
是的,如果我选择对孩子发脾气、打骂的话,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和满满的爱,给母女交流设置严重障碍。
有时候孩子叛逆、不听话甚至顶嘴,要看到本质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问题的勇气,总比像个木头人一样,没主见和灵魂,唯唯诺诺听命大人要好。
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环境的同时,
自己也备受滋润。
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传递正能量,
心中满藏爱和感恩,
才能使爱不断传递。
祝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拥有好脾气,每个家庭都有好氛围,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
作者董进宇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