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总体目标:1.掌握氮和磷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2.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各节目标:第一节氮的单质掌握N2的结构;氮与非金属、金属的反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第二节氮的成键特征通过氮的价层电子结构,了解它的成键特征第三节氮的氢氧化物1.掌握NH3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它的结构2.了解NH3的物理性质;掌握它的配位反应、取代反应、氨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及用途;铵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3.了解联氨、羟胺、叠氨酸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节氮的氧化物—氧化图2.掌握氮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的结构和重要性质2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3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热分解的一般规律;王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五节磷单质1.掌握磷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磷的成键特征2.掌握磷的工业制法、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及用途第六节磷的化合物4O6、P4O10和H3PO4的结构、制备、性质和用途;磷酸盐的溶解性3.了解次磷酸、亚磷酸、焦磷酸、偏磷酸化学式的书写、命名和主要性质;卤化磷、硫化磷的重要性质第七节砷、锑、铋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习题一选择题1. 氮气制备的方法是〔〕A. 将硝酸氨NH4NO3加热B. 将亚硝酸氨NH4NO2加热C. 将氯气与氨气混合D. B和C2. 以下化合物中与水反应放出HCl的是〔〕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3. NO2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A. NaNO2和H2OB. NaNO2、O2和H2OC. NaNO3、N2O5和H2OD. NaNO3、NaNO2和H2O4. 硝酸盐加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A. AgNO3B. Pb〔NO3〕2C. Zn〔NO3〕2D. NaNO35. 以下分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 N2OB. NOC. NO2D. N2O3π离域键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6. 以下分子中,不存在43NA. HNO3B. HNO2C. N2OD. -37. 分子中含d—p反馈π键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 HNO3B. HNO2C. H3PO2D. NH38. 以下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 N2H4B. NH2OHC. NH3D. HN39. 以下酸中为一元酸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 H4P2O7B. H3PO2C. H3PO3D. H3PO410. 以下各物质按酸性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 HNO2>H3PO4>H4P2O7B. H4P2O7>H3PO4>HNO2C. H4P2O7>HNO2>H3PO4D. H3PO4>H4P2O7>HNO211. 以下物质中,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 Sb(OH)3B. Sb(OH)5C. H3AsO4D. Bi(OH)312. 加热分解可以得到金属单质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 Hg(NO3)2B. Cu(NO3)2C. KNO3D. Mg(NO3)213. NH4NO3受热分解产物为〔〕A. NH3+HNO2B. N2+H2OC. NO+H2OD. N2O+H2O14. 以下物质中受热可得到NO2的是〔〕A. NaNO3B. LiNO3C. KNO3D. NH4NO315. 以下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A. NH3B. PH3C. AsH3D. SbH316. 遇水后能放出气体并有沉淀生成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A. Bi(NO3)2B. Mg3N2C. (NH4)2SO4D. NCl317. 以下物质均有较强的氧化性,其中强氧化性与惰性电子对有关的是〔〕A. K2Cr2O7B. NaBiO3C. (NH4)2S2O8D. H5IO618. 以下化合物中,最易发生爆炸反应的是〔〕A. Pb(NO3)2B. Pb(N3)2C. PbCO3D. K2CrO419. 欲制备NO气体,最好的实验方法是〔〕A. 向酸化的NaNO2溶液中滴加KI溶液B. 向酸化的KI溶液中滴加NaNO2溶液C. Zn粒与2mol·dm-3HNO3反应D. 向双氧水中滴加NaNO2溶液20. N2和C2H2分子中都含有 键,但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过渡元素(1)

过渡元素(1)

O V OOO-
O V OO
O V OO- +H2O
PH=12-10.6
pH 10 pH 9 VO43 (浅黄色) pH 12 HVO4 2 HV2O73 V3O93 pH 7 pH 6.5 pH 3.2 V5O143(红棕色)V2O5 xH 2O(砖红色) pH 1 V10O286(黄色) VO2 (浅黄色)
二、钛及其化合物
二氧化钛的制取
二氧化钛的工业生产,几乎包括了全部无机化学工艺过程,因而被喻 为“工艺艺术品”。
二氧化钛的生产可采用硫酸法或氯化法,以钛铁矿为原料的二氧化钛 生产常以硫酸法为主。该法主要过程有:(1)硫酸分解精矿制取硫酸氧钛溶 液(2)净化除铁(3)水解制偏钛酸(4)偏钛酸煅烧制二氧化钛。 钛铁矿精矿成分除FeTiO3外,还有Fe2O3以及SiO2, Al2O3, MnO, CaO, MgO等杂质。160~200°C下,用浓硫酸分解精矿的主要反应如下:
[V (O2 )]3 H 2O2 2 H 2O [VO2 (O2 ) 2 ]3 6 H
钒酸盐与过氧化氢的反应,在分析上可用于定量和比色测定钒。 即使在酸性很强的溶液中也没有[V(H2O)6]4+和[V(H2O)6]5+,因为V(IV)、 V(V)的电荷高、半径小,在水溶液中容易水解,常以氧合离子形式存在。 钒的电位图:
过渡元素(I)
d区元素通常称为过渡元素,但目前对过渡元素的范围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
种把具有未充满的d电子层或f层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包括周期系第四、五、六
周期从ⅢB族到VⅢ族的元素,共有直列。另一种采取较为广义的划分,即把 常见氧化态时含有未充满的d或f电子层的那些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即IB族也为过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含解析)

【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知识点的认识】1、酸、碱、盐的对比物质类别概念构成特点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氢离子和酸根离子①酸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含氧酸、无氧酸;②酸分子电离生成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③酸性强弱:强酸、弱酸;④沸点高低:高沸点酸、非挥发性酸;低沸点酸、挥发性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①溶解性;可溶性碱、不溶性碱;②碱性强弱:强碱、弱碱;③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盐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1)根据组成不同:①正盐;②酸式盐;③碱式盐(2)溶解性:可溶性盐、不溶性盐(3)相同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统称:某盐、某酸盐①金属元素+酸根,读作“某酸某或某酸亚某”;②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读作“某化某或某化亚某”;③金属元素+H+酸根,读作“某酸氢某或酸式某酸某”;④金属元素+OH+酸根,读作“碱式某酸某或碱式某化某”氧化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氧元素为负二价时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 等③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对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概念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组成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有例外,比如七氧化二锰和三氧化铬主要由活动性较低的金属组成.常例 CO2、SO2、SO3、P2O5、SiO2、Mn2O7 、CrO3 Na2O、CaO、BaO和CrO、MnO BeO、Al2O3、ZnO 等.性质 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除了二氧化硅SiO2,它不与水反应)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1.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Na2O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但对应水化物是不溶性碱的则其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氧化铜不与水反应,碱金属钠、钾等,还有钙和钡的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Na2O+H2O═2NaOHCaO+H2O═Ca(OH)22.高温下,部分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CaO+SiO2═CaSiO33.部分碱性氧化物可直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既能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能表现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区别与联系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一些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有一些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属氧化物.所以说,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命题方向】本内容重点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题型一:酸、碱、盐互为氧化物的概念典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据定义分析即可.解答:A、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故B错误.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故C正确.D、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题型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识别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D KOH HNO3 CaCO3 CaO SO2A.A B.B C.C D.D分析:根据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进行分析.解答:A、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根据物质的分类,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角度的总结.题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辨析关系典例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C、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解题思路点拨】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 B.硝酸、烧碱、干冰C.醋酸、消石灰、明矾 D.盐酸、生石灰、石膏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A.酸 B.氧化物 C.碱 D.混合物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 B.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C.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 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钠的化合物 B.可与硝酸反应 C.可溶于水 D.电解质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S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食醋、氨水均为混合物9.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 Na2CO3 B. CaCO3 C. CaCl2 D. NaHCO310.下列化合物属于酸类的是()A. H2SO4 B. NaNO3 C. KOH D. MgO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Fe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B. H2SO4、H3PO4、HNO3均为酸C. Ca(OH)2、Cu2(OH)2CO3均为碱D.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13.SiO2是水晶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溶液反应B.陶瓷、水泥及所有的玻璃都是硅酸盐产品C.某些非金属单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D.硅酸盐都是难溶于水的1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组合纯净物强电解质盐碱性氧化物分子式A 碱石灰氨水纯碱氧化铝 S8B 聚乙烯碳酸钙小苏打氧化镁 KClC H2O2硝酸苏打过氧化钠 SiO2D 无水硫酸铜氯化银碱式碳酸铜氧化钠 P4A. A B. B C. C D. D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液氧、⑨C2H5OH、⑩NaH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17.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题后的横线上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1)稀盐酸、牛奶、加碘盐、蒸馏水氯化钾、硫酸铜、硫酸、硝酸银(3)纯碱、烧碱、碳酸钙、硫酸亚铁(4)氧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铜.18.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的分类上,期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在横线上写出不能归为该类的一种物质(1)Fe2O3 CaO CO2 CuOH2O CO2 H2SO4 CaO(3)H2SO4 Ca(OH)2 Mg Na2CO3;,(4)CuSO4•5H2O 金刚石食盐水 NaOH;,(5)CO2 NaHCO3 CaCO3 CH4.1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②铜;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分类标准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当有3.2g 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编号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名称绿矾醋精苏打酒精铜导线蔗糖烧碱主要成分 FeSO4 CH3COOH Na2CO3 CH3CH2OH Cu C12H22O11 NaOH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属于盐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将下列对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恰当的空白处①CO2②HCl ③NaOH ④Na2O2⑤Cu2(OH)2CO3⑥Mg(OH)2⑦NH4HCO3⑧MgCl2⑨H2SO4⑩NaO2属于酸的是、属于含氧酸的是、属于无氧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碱式盐的是属于镁盐的是、属于碳酸盐的是、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强酸的是、属于铵盐的是.22.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填化学式,下同)、、.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现象.(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g O2;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标况下生成L CO2;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转移mol电子.(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物质 M N Q P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2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①;②.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从反应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氧化物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你的观点:;.【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 B.硝酸、烧碱、干冰C.醋酸、消石灰、明矾 D.盐酸、生石灰、石膏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依据概念可知,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解答:解:A.硫酸属于酸,胆矾属于盐,氯化镁属于盐,故A错误;B.硝酸属于酸,烧碱(氢氧化钠)属于碱,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醋酸属于酸,消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属于盐,故C正确;D.盐酸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石膏(两水合硫酸钙)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判断,明确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俗称,学习中要夯实基础,难度不大.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A.酸 B.氧化物 C.碱 D.混合物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是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混合物是有不同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故A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碱是指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不属于碱,故C错误;D.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主要是物质分类的依据,题目难度不大.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 B.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C.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化学史.分析: 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C.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为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解答:解: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不一定是酸如一些强酸弱碱盐,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有涩味的不一定是碱,如一些强碱弱酸盐,故A错误;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像氢氧化铜这种不溶性碱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B 错误;C.阿仑尼乌斯提出的电离理论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溶剂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故C 正确;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等,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氢钠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掌握.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 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单质和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A.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B.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因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则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醋酸和苯酚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C.CO2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相关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①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③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⑤电离和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水解产物分解生成氧化铁;⑦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解答:解:①CO2、SiO2、P2O5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酸性氧化物,故①正确;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适当条件下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而生成,故②正确;③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故③正确;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④错误;⑤电解、电泳、电镀等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发生的,电化学腐蚀是自身形成原电池,两者都不需要通电,故⑤错误;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加热氯化铁溶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氢氧化铁胶体加热时聚沉生成沉淀,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故⑥正确;⑦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单质不是电解质,故⑦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理解应用,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酸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电离、电解、电泳、电化腐蚀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和准确掌握基础是关键.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④化学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解答:解:①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如H3BO3,1个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3个,但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故①错误;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则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则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H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故③错误;④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故④正确;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⑤错误;故选:A.。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word版,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word版,含解析)

【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知识点的认识】1、酸、碱、盐的对比物质类别概念构成特点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氢离子和酸根离子①酸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含氧酸、无氧酸;②酸分子电离生成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③酸性强弱:强酸、弱酸;④沸点高低:高沸点酸、非挥发性酸;低沸点酸、挥发性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①溶解性;可溶性碱、不溶性碱;②碱性强弱:强碱、弱碱;③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盐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1)根据组成不同:①正盐;②酸式盐;③碱式盐(2)溶解性:可溶性盐、不溶性盐(3)相同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统称:某盐、某酸盐①金属元素+酸根,读作“某酸某或某酸亚某”;②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读作“某化某或某化亚某”;③金属元素+H+酸根,读作“某酸氢某或酸式某酸某”;④金属元素+OH+酸根,读作“碱式某酸某或碱式某化某”氧化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氧元素为负二价时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 等③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对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概念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组成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有例外,比如七氧化二锰和三氧化铬主要由活动性较低的金属组成.常例CO2、SO2、SO3、P2O5、SiO2、Mn2O7 、CrO3 Na2O、CaO、BaO和CrO、MnO BeO、Al2O3、ZnO等.性质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除了二氧化硅SiO2,它不与水反应)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1.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Na2O 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但对应水化物是不溶性碱的则其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氧化铜不与水反应,碱金属钠、钾等,还有钙和钡的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Na2O+H2O═2NaOHCaO+H2O═Ca(OH)22.高温下,部分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CaO+SiO2═CaSiO33.部分碱性氧化物可直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既能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能表现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区别与联系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一些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有一些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属氧化物.所以说,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命题方向】本内容重点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题型一:酸、碱、盐互为氧化物的概念典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D.Na2O 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据定义分析即可.解答:A、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故B错误.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故C正确.D、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题型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识别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D KOH HNO3 CaCO3 CaO SO2A.A B.B C.C D.D分析:根据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进行分析.解答:A、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根据物质的分类,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角度的总结.题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辨析关系典例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C、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解题思路点拨】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B.硝酸、烧碱、干冰C.醋酸、消石灰、明矾D.盐酸、生石灰、石膏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A.酸B.氧化物C.碱D.混合物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B.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C.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A.4个B.5个C.6个D.7个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D.电解质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食醋、氨水均为混合物9.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Na2CO3 B.CaCO3 C.CaCl2 D.NaHCO310.下列化合物属于酸类的是()A.H2SO4 B.NaNO3 C.KOH D.MgO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Fe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B.H2SO4、H3PO4、HNO3均为酸C.Ca(OH)2、Cu2(OH)2CO3均为碱D.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13.SiO2是水晶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溶液反应B.陶瓷、水泥及所有的玻璃都是硅酸盐产品C.某些非金属单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D.硅酸盐都是难溶于水的1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组合纯净物强电解质盐碱性氧化物分子式A 碱石灰氨水纯碱氧化铝S8B 聚乙烯碳酸钙小苏打氧化镁KClC H2O2硝酸苏打过氧化钠SiO2D 无水硫酸铜氯化银碱式碳酸铜氧化钠P4A.A B.B C.C D.D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液氧、⑨C2H5OH、⑩NaH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17.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题后的横线上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1)稀盐酸、牛奶、加碘盐、蒸馏水氯化钾、硫酸铜、硫酸、硝酸银(3)纯碱、烧碱、碳酸钙、硫酸亚铁(4)氧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铜.18.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的分类上,期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在横线上写出不能归为该类的一种物质(1)Fe2O3 CaO CO2CuOH2O CO2H2SO4CaO(3)H2SO4Ca(OH)2Mg Na2CO3;,(4)CuSO4•5H2O 金刚石食盐水NaOH;,(5)CO2NaHCO3CaCO3CH4.1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②铜;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分类标准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当有3.2g 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编号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名称绿矾醋精苏打酒精铜导线蔗糖烧碱主要成分FeSO4 CH3COOH Na2CO3 CH3CH2OH Cu C12H22O11 NaOH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属于盐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将下列对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恰当的空白处①CO2②HCl ③NaOH ④Na2O2⑤Cu2(OH)2CO3⑥Mg(OH)2⑦NH4HCO3⑧MgCl2⑨H2SO4⑩NaO2属于酸的是、属于含氧酸的是、属于无氧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碱式盐的是属于镁盐的是、属于碳酸盐的是、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强酸的是、属于铵盐的是.22.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第一组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第二组NaOH HCl NaCl Na2O CO第三组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填化学式,下同)、、.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现象.(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g O2;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标况下生成L CO2;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转移mol电子.(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50 1 3 12反应后质量(g)X 26 3 30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2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①;②.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从反应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氧化物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你的观点:;.【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B.硝酸、烧碱、干冰C.醋酸、消石灰、明矾D.盐酸、生石灰、石膏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依据概念可知,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解答:解:A.硫酸属于酸,胆矾属于盐,氯化镁属于盐,故A错误;B.硝酸属于酸,烧碱(氢氧化钠)属于碱,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醋酸属于酸,消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属于盐,故C正确;D.盐酸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石膏(两水合硫酸钙)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判断,明确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俗称,学习中要夯实基础,难度不大.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A.酸B.氧化物C.碱D.混合物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是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混合物是有不同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故A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碱是指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不属于碱,故C错误;D.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主要是物质分类的依据,题目难度不大.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B.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C.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化学史.分析: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C.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为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解答:解: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不一定是酸如一些强酸弱碱盐,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有涩味的不一定是碱,如一些强碱弱酸盐,故A错误;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像氢氧化铜这种不溶性碱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B错误;C.阿仑尼乌斯提出的电离理论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溶剂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故C正确;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等,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氢钠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掌握.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单质和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A.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B.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因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则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醋酸和苯酚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C.CO2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相关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A.4个B.5个C.6个D.7个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①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③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⑤电离和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水解产物分解生成氧化铁;⑦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解答:解:①CO2、SiO2、P2O5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酸性氧化物,故①正确;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适当条件下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而生成,故②正确;③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故③正确;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④错误;⑤电解、电泳、电镀等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发生的,电化学腐蚀是自身形成原电池,两者都不需要通电,故⑤错误;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加热氯化铁溶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氢氧化铁胶体加热时聚沉生成沉淀,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故⑥正确;⑦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单质不是电解质,故⑦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理解应用,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酸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电离、电解、电泳、电化腐蚀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和准确掌握基础是关键.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④化学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解答:解:①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如H3BO3,1个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3个,但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故①错误;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则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则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H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故③错误;④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故④正确;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⑤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的分类和物质的分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酸、热效应、元素的分类,物质的分类要注意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较简单.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D.电解质。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 -无机化学命名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 -无机化学命名

(3) 基本元素有多种价态 酸:最低氧化态(次酸) 基础元素(前缀 hypo-, 后缀 -ous) +acid 较低氧化态(亚酸) 基础元素加后缀-ous + acid 较高氧化态 (正酸) 基础元素加后缀-ic + acid 最高氧化态(高酸) 基础元素(前缀 per-, 后缀 -ic) +acid 盐:最低氧化态 阳离子元素 + 基础元素(前缀 hypo-, 后缀 -ite) 较低氧化态 阳离子元素 + 基础元素加后缀-ite 较高氧化态 阳离子元素 + 基础元素加后缀-ate 最高氧化态 阳离子元素 + 基础元素(前缀 per-, 后缀 -ate)
16. K4[Fe(CN)6]; 17. CuSO4· 5H2O 18. Cu2(OH)2CO3 19. NaNH4SO4
1. (NH4)2CO3: ammonium carbonate 2. N2O: nitrogen(Ⅰ) oxide; nitrous oxide ; laughing gas 3. H2SO4: sulphuric acid 4. P4O6 diphosphorus trioxide 5. Al2O3 Aluminum oxide 6. SnCl4 tin(Ⅳ) chloride; stannic chloride; tin terachloride 7. KHSO4 Potassium hydrogen sulfate 8. Cu2S copper(I) sulphide; dicopper sulphide 9. HClO4 perchloric acid
含氧酸及其盐:
(1) 基本元素仅有一种氧化态
酸:基本元素加后缀-ic +acid 例:H2CO3 carbonic acid 盐:阳离子元素+基础元素加后缀-ate 例:Na2CO3 sodium carbonate (2) 基本元素有两种氧化态 酸:基础元素加后缀(-ous 低价态,-ic 高价态) + acid HNO2:nitrous acid HNO3: nitric acid 盐:阳离子元素+基础元素加后缀( -ite低价态,-ate 高价态) NaNO2: Co(NO3)2: sodium nitrite cobalt(II) nitrate or cobaltous nitrate

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2010.3)王振山一、卤素的氧化物概述:卤素与电负性比它大的氧化合时,除氟外都能形成氧化数为正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卤素的氧化物显著特点:大多数是不稳定的,受到撞击或光照即可发生爆炸性分解。

所以不能用直接法,只能用间接法制取。

稳定性:在已知的卤素氧化物中,碘的氧化物是最稳定的;碘氧化物>氯氧化物>溴氧化物;氯和溴的氧化物在高温下明显分解,溴的氧化物特别不稳定,低于室温也分解。

高价态的卤素氧化物比低价态的卤素氧化物稳定。

卤素氧化物中氯的较重要:Cl2O、Cl2O6 、Cl2O7、ClO2均为强氧化剂,不稳定易爆炸。

⑴、氧的氟化物:由于氟的电负性(3.98)大于氧的电负性(3.44),所以氟与氧生成的二元化合物是氧的氟化物(OF2),而不是氟的氧化物,而其它卤素与氧化合生成的二元化合物都是卤素的氧化物。

OF2的O原子sp3杂化。

⑵、二氟化氧(OF2)熔点49 K,沸点128 K,为无色气体,是比较稳定的氟氧二元化合物。

可由单质氟与2%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备:2 F2(g)+ 2 NaOH-(aq) ═ OF2(g) + 2 NaF(aq) + H2O(l)OF2是一种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但氟化能力弱于F2。

由于OF2中,氧为+2氧化数,所以它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它能与金属、硫、磷、卤素等剧烈反应生成氟化物和氧化物。

在OF2分子中,氧的氧化数是+2,氟的氧化数是-1,其构型为角型分子。

⑶、近年来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已合成了一系列氟氧化合物,如O2F2、O3F2、O4F2、O5F2、O6F2等。

这些化合物都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并仅能在很低的温度下稳定存在,它们在很低的温度(低于83K)下都是比单质氟更加活泼的氟化剂。

二氟化二氧(O2F2 ):不与玻璃起反应,是个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但弱于F2本身:比OF2、ClF3有更强的氟化作用,能在OF2、ClF3不能完成的反应中将金属钚和钚的化合物氧化:Pu(s) + 3O2F2(g) →PuF6(g) + 3O2(g) 该反应用来从废核燃料中以挥发性PuF6的形式除去强放射性的金属Pu。

无机化学经典知识点

无机化学经典知识点

一,含氧酸强度1,R-O-H规则: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强度决定于酸分子中质子转移倾向的强弱,质子转移倾向越大,酸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而质子转移倾向的难易程度,又取决于酸分子中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当R的半径较小,电负性越大,氧化数越高时,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够有效的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放出质子,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这一经验规律称为R-O-H 规律。

1)同一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如HnRO4),其酸性自左向右依次增强。

如:HClO4>H2SO4>H3PO4>H4SiO42)同一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如:HClO>HBrO>HIO 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强,低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弱。

如:HClO4>HClO3>HClO2>HClO2,Pauling规则:含氧酸的通式是RO n(OH)m,n为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非羟基氧),n值越大酸性越强,并根据n值把含氧酸分为弱酸(n=0),中强酸(n=1),强酸(n=2),极强酸(n=3)四类。

因为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大,表示分子中R→O配键越多,R的还原性越强,多羟基中氧原子的电子吸引作用越大,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减小的越多,O-H键越弱,酸性也就越强。

注意:应用此规则时,只能使用结构式判断,而不能使用最简式。

3,含氧酸脱水“缩合”后,酸分子内的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会增加,导致其酸性增强,多酸的酸性比原来的酸性强。

二,含氧酸稳定性1,同一元素的含氧酸,高氧化态的酸比低氧化态的酸稳定。

如:HClO4>HClO3>HClO2>HClO2,氧化还原性: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最高价含氧酸氧化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强。

如:H4SiO4<H3PO4<H2SO4<HClO4,V2O5<Cr2O72-<MnO4-2)相应价态,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含氧酸氧化性大于副族元素。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课程编码:5 6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学分:136学时 8学分编写单位:化学系编写人:王克诚审定人:刘欣编写时间:2006年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规范与要求,强化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无机化学》课程的三基要求。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基础知识:1、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2、元素、核素、同位素3、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5、理想气体基本理论: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3、气体扩散定律基本技能: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3、气体扩散定律的应用第二章溶液基础知识:1、分散系2、溶液4、渗透压基本理论:1、拉乌尔定律2、稀溶液的依数性3、胶体理论基础基本技能:1、溶液浓度的表示、换算和计算2、利用拉乌尔定律和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相关计算3、胶体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破坏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知识:1、体系与环境2、热和功3、状态和状态函数4、热力学能、焓和焓变、熵和熵变、自由能和自由能变基本理论: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数学表达式2、热化学、盖斯定律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4、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5、化学反应等温式基本技能:1、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热化学的计算2、运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的ΔrH°、ΔrS°、ΔrG°3、用ΔrG判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4、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分析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和相关计算5、利用化学反应等温式求K°第四章化学动力学基础基础知识: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2、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半衰期3、反应机理、活化能4、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基本理论:1、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4、质量作用定律5、催化理论基本技能:1、由实验建立速率方程2、利用速率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求反应级数、速率常数;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3、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第五章化学平衡基础知识: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3、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4、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理论:1、化学平衡定律2、多重规则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基本技能:1、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2、Kc、Kp与K°的计算3、利用ΔrG°计算K°4、多重平衡的应用5、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6、勒夏特里原理的应用第六章电离平衡基础知识:1、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电离度2、酸和碱、酸度、pH值、酸碱指示剂3、同离子效应、盐效应4、缓冲溶液6、溶度积常数基本理论:1、酸碱理论——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2、化学平衡之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理论3、溶度积规则基本技能:1、根据计算酸碱质子理论判断酸、碱和两性物质2、运用Ka(Kb)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计算4、盐溶液的pH值计算5、溶度积规则的应用和溶解平衡体系中物质浓度的计算6、多重平衡体系中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基础知识:1、原子的组成2、电子运动的特点——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4、核外电子运动的统计解释——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5、核外电子的排布——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轨道的能级,电子排布三原则,原子的电子构型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7、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基本理论:1、玻尔理论2、薛定谔方程3、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理论4、电子排布三原则5、元素周期律6、元素的性质7、斯莱特规则基本技能:1、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根据n、l、m确定原子轨道、轨道的角度分布2、电子云的形状和表示4、熟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能正确确定某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结构5、元素的性质的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八章分子结构基础知识:1、化学键、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2、离子键、晶格能3、共价键、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和性质,杂化和杂化轨道成键分子轨道、反键分子轨道、键级4、金属键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基本理论:1、离子键理论2、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共价键的分子轨道理论4、金属键理论——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5、波恩—哈伯循环基本技能:1、用键参数判断共价键的强度、稳定性、分子的空间构型2、用热力学数据计算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晶格能3、用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一般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方式、空间构型4、用共价键的分子轨道理论,说明某些简单双原子分子及相应离子的结构、键级和稳定性5、用金属键能带理论,说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性质6、能分析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存在范围、氢键的形成情况,能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第九章晶体结构基础知识:1、晶体的特征和晶胞参数2、离子晶体(离子半径、构型、配位数、晶格能),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基本理论:1、晶体结构理论基本技能:1、熟悉四种晶体的特征和质点间作用力的不同点,正确判断晶体类型2、掌握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离子极化作用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第十章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知识:1、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2、原电池、电极、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3、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4、元素电势图、pH电势图5、电解基本理论:1、电化学理论2、电极电势的双电层理论;3、标准电极电势4、能斯特方程5、电解原理基本技能:1、正确完成氧化还原方程的配平2、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的关系,掌握原电池的符号表示,能根据原电池正确书写电池反应式3、用标准电极电势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计算标准电池电动势,计算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4、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电极电势和非标准电池电动势5、掌握元素电势图、pH电势图的应用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基础知识: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2、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分类、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螯合物3、高自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5、配位平衡、K稳和K不稳基本理论:1、配合物的价键理论3、配位平衡基本技能:1、掌握配合物的命名2、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及配合物的空间构型,说明配合物的稳定性3、掌握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计算配位平衡体系中离子的浓度,计算K稳,判断配合物的稳定性4、掌握配位平衡与溶解平衡,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等综合平衡的计算问题,讨论难溶盐的溶解性,计算配离子电对的φ°值5、了解螯合物的特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第十二章氢、稀有气体基础知识:1、氢气,氢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2、氢化物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分离5、氙的重要化合物基本理论:1、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2、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技能:1、掌握氢气的性质、氢化物的类型,了解氢能源的优点2、了解稀有气体的发现史3、了解氙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第十三章卤素基础知识:1、卤素的通性2、卤素单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3、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5、卤素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4、拟卤素5、氟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基本理论:1、热力学知识、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理论、杂化轨道理论3、卤素单质、次卤酸、次卤酸盐的歧化条件及其变化规律4、卤化氢的还原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变化规律5、卤素含氧酸的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变化规律基本技能:1、掌握卤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2、能解释,按HF-HCl-HBr-HI顺序,酸强度递增,稳定性递减、还原性递增的变化规律3、掌握卤素元素电势图的应用4、掌握卤素含氧酸性质的变化规律,解释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强弱5、根据X-还原性差别,掌握制取HX的不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化学式通常将氢写在前面,例如硼酸(boric acid)H3BO3。这种氧化物的水合物习惯上称为含氧酸, 它的盐称为含氧酸盐,含氧酸的对应氧化物称为含氧 酸的酸酐。
由于常见含氧酸中H原子和O原子的数目往往不相同, 如H2SO4、HNO3、HClO4等,所以含氧酸一般写为HxROy, R又称为成酸元素或中心原子。
• 氢氧化物酸碱及ROH经验规则,鲍林规 则判断氧化物水化物酸碱性及含氧酸强 度。
• 含氧酸及其盐的某些性质及其变化的规 律性:酸强度、溶解性、热稳定性、氧 化还原性等。
• 难点:卤素含氧酸、硝酸、磷酸、硫酸、 硼酸的结构,对含氧酸及其盐主要性质 的理论分析。
编辑ppt
2
13.1概述
氧化物的水合物通常可用简化通式R(OH)x表示,其 中x为R的氧化态。
H3PO4 → HPO3+H2O (正磷酸) (偏磷酸)
H3BO3 → HBO2+H2O (正硼酸) (偏硼酸)
H6TeO6 → H2TeO4+2H2O (正碲酸) (偏碲酸)
编辑ppt
6
2.其它含氧酸
取代酸:氧原子被其它原子部分取代的含氧酸。
如硫酸中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后为硫代硫酸 H2S2O3;
其中,氧化态最高、最常见的酸称为正某酸。
其余依次为亚某酸、次某酸.
例:正硫酸H2SO4,亚硫酸 H2SO3 . 正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 ,次磷酸H3PO2
编辑ppt
4
中心原子为ⅦA或ⅦB族元素的简单含氧酸,按氧 化态高低依次分为高、正、亚、次酸等类型,
高氯酸HClO4、(正)氯酸 HClO3、亚氯酸 HClO2、 次氯酸 HClO;
编辑ppt
7
聚合酸:也称为多酸,可视为两个或更多的 简单含氧酸分子脱水后形成的酸。
两个含氧酸分子脱水后形成的多酸称为焦酸 或重酸。
例如
2 H2SO4 →H2SO7+H2O (焦硫酸)
2 H2CrO4 →H2Cr2O7+H2O (铬酸) (重铬酸)
编辑ppt
8
13.1.2简单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
1.只具单键的含氧酸: O原子数=H原子数,具对称几何
碱的化学式一般将金属列在前面写成氢氧化物的形
式,例如氢氧化钪Sc(OH)3。
编辑ppt
3
13.1.1含氧酸的类型
1.简单含氧酸
许多常见简单含氧酸的分子,可看作由一分子酸酐 与水分子组成。例如:
H2SO4 SO3·H2O;
H2CO3
CO2·H2O
除ⅦA和ⅦB族外,中心原子相同氧化态不同的简单 含氧酸,按氧化态高低可分为正、亚、次酸等类型。
O
H2S4O6
HO S O
S
O
S
S OH
O

H2SxO6
(x=3-6)
H 2 SO5
O HO S
O
(S) x-2
O S OH O
O HO S O
O
OH
H2S2O8
O
HO S
O
O
O O S OH
O
H2S编2O辑3ppt
O
HO S
OH
S
酸、盐 酸、盐
盐 盐
13
2. 聚合酸(多酸)
多酸的分子:可看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酸酐 分子形成的酸,酸酐相同的多酸称为同多酸。
高锰酸HMnO4 、锰酸H2MnO4 。
根据组成及结构的不同,可将含氧酸分为“原”、 “偏”、“连”、“过”酸、取代酸及聚合酸等类型,
其中原酸和偏酸可归入“简单含氧酸”之列 。
编辑ppt
5
原酸:中心原子氧化态与羟基 ( hydroxy) 数相同 的含氧酸。
原硫酸H6SO6、原硅酸H4SiO4 偏酸:一分子正酸内脱去尽可能多的水分子后形成 的酸
磷酸及其盐均由单一的磷氧四面体构成
编辑ppt
12
13.1.3其它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 1.连酸、过酸、取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其盐
以硫的含氧酸为例,说明这些酸的结构情况及存在形式:
分类
名称 连二亚硫酸
连酸 连四硫酸
过酸 取代酸
连多硫酸 过一硫酸
过二硫酸 硫代硫酸
化学式 结构式
存在形式
OO

H2S2O4
HO S S OH
多硅酸H2ySixO2x+y(xSiO2·yH2O, x≥2,y≥1)
焦硫酸H2S2O7(2SO3·H2O) 其对应盐如:
焦硅酸钠Na6Si2O7(3Na2O·2SiO2) 焦硫酸钠 Na2S2O7(Na2O·2SO3) 同多酸 (isopolyacid) :一般通过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简单含氧酸分子脱水聚合而成。
结构
HXO H3BO3 H3AsO3
OH
H
B
O
O
H—O—Cl
H
2. 具一般双键的含氧酸: O原子数大于H原子数,只
限于二周期的C、N、成酸元素(因其只有S、P轨
道),成键数≤4 。
HNO2
H2CO3
编辑ppt
9
3. 具大π键的含氧酸及其盐:
HNO3 含34键
NO3- 含64键
HNO3

NO3-的结构
第十三章 氢氧化物 、含氧酸及其盐
13.1概述 13.2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含氧酸强度的判断 13.3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13.4 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13.5 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溶解性 13.6 含氧酸盐的水解 13.7 含氧酸盐的水合物
编辑ppt
1
• 重点:重要含氧酸及其盐的化学性质及 其反应方程式。
编辑ppt
10
四. 具πp-d配键的含氧酸及其盐: HXO2 HXO3 HXO4 ( X=Cl、Br、I );H2SO4 H3PO4 因其含d轨道
自旋归并 O
2p
配键 反馈键
P
Sp3 杂化 与氢形成键
3d
H3PO4的成键过程
编辑ppt
11
HO 157pm
H
O
152 pm
HO
P
OH
O
PO
HO
H
O
磷酸分子的结构
当全部氧原子均被硫原子取代时则为硫代某酸,
如硫代亚砷酸H3AsS3 , 硫代砷酸 连酸:中心原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相互连接 在一起的含氧酸,
如连四硫H2S4O6, 连多硫酸 H2SxO6(x=3~6), 连二
亚硫酸H2S2O4; 过酸:含有过氧基 —O—O— 的含氧酸。
如过一硫酸H2SO5,过二硫酸 H2S2O8,H2S2O8.
编辑ppt
14
编辑ppt
15
杂多酸 (heteropolyacid):即酸酐不同的多酸,其对应 的盐称为杂多酸盐。例如钼磷酸(phosphomolibdic acid) H3[P(Mo12O40)]即为杂多酸。
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中,将过量的钼酸铵 ( NH4)2MoO4 与 PO43- 混 合 后 加 热 , 可 析 出 钼 磷 酸 铵 (ammonium phosphomolybdate) 的黄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