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力资源(董克用)复习题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 董克用复习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HRM)。
P42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2、掌握激励理论 P150(1)激励过程的七个阶段:①需要的产生,在人的内心产生不平衡,引起心里上的紧张。
②个人寻找和选择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方法,当然在选择满足需求的途径时要以自身的能力为基础来进行,不能选择那些不实际的方法。
③个人按照既定的目标去行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④组织对个人在实现目标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
⑤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⑥根据奖励和惩罚重新衡量和评估需要。
⑦如果这一激励过程满足了需要,个人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激励过程就会重复,可能要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的行为。
(2)内容型激励:研究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
①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②EGR理论:奥尔德佛对层次理论进行修正(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③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等;保健因素体现在公司的政策、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地位以及安全感。
④成就激励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等提出的,主要研究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还有哪些需要,结论是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
(3)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行为如何被引发、怎么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如何保持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的全过程。
①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
M=V x E②公平理论:亚当斯提出的,这是在社会比较中研究个人所作的贡献与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衡量的一种理论,侧重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合理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Q/I)A ---(Q/I)B③目标理论:洛克提出,他发现人们的激励大多数是通过设置目标来实现的,目标具有引导员工工作方向和努力程度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资料汇整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资料汇整目录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董克用课后思考题答案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件四、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件五、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六、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版课后习题及答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董克用课后思考题答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董克用教授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课后思考题是这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激发读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课后思考题的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手段,对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同时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招聘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
要明确招聘需求,制定招聘计划。
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优秀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要注重考察应聘者的能力、素质和潜力。
根据面试结果和岗位需求,确定录用人员。
有效的培训需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目标。
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提高培训效果。
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
有效的绩效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目标。
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评估标准。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将绩效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重点

人力资源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a)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b) 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4、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
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之8-人力资源管理懂克用练习题

按照诺伊等人的观点,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个人特征、投入、产出、结果和反馈
培训需求分析的最常用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资料查阅法、访问法
设置具体的培训目标时,应当包括三个构成要素————1、内容要素,即企业期望员工做什么事情。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技能的培养、三是态度的转变。2、标准要素,即企业期望员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做这件事情。3、条件要素,即在什么条件下要达到这样的标准。
最早系统的提出管理职能的是————亨利·法约尔
目前国内通常将管理职能划分为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方式————命令式的管理方式(V形方式)、参与式的管理方式(M形方式)
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的是————怀特·巴克1958年《人力资源职能》
人力资源的模式:米尔科维克和布德罗提出1、工业模式。50年代之前。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工作规则的建立、职位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设计、以资历为基础的报酬体系、雇佣关系、绩效评估等。2、投资模式。60-70年代。管理的重点从劳工关系转到培训和开发方面,具体措施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丰富化、培训和长期薪酬。3、参与模式。80-90年代。强调团队合作、相互信任、思想观念的一致以及对组织的承诺等。管理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民主、参与的方式。4、高度灵活模式。90年代以后。主要内容:借助外脑、聘请顾问、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灵活的雇佣关系、多样的报酬、权变的组织结构等。
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话包含20个纬度。每个纬度有5道题。对于每道题,员工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来进行评价,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重点

人力资源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a)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b)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4、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
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董克用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 )一、名词解说1.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公司经过各样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存、激励和开发职工,调换职工工作踊跃性,充足发挥职工潜能,从而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在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对公司在某个期间的人员供应和人员需求进行展望,并依据展望的结果采纳相应的举措来均衡人力资源的供需,以知足公司对人员的需求,为公司的发展供应合质合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为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长久利益供应人力资源支持。
.职务剖析:又称工作剖析或岗位剖析,是全面认识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的描绘和研究过程,即拟订职务描绘书的系统过程。
4.职位剖析:是指认识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类职位有关的信息描绘出来,从而使其余人认识这类职位的过程。
5.职工培训:经过教课或实验的方法,使职工在知识、技术和工作态度方面有所改良,达到公司的工作要求,培训重申即时收效。
6.培训与开发:公司经过各样方式使职工具备达成此刻或许未来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良职工在现有或未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后实现公司整体绩效提高的一种计划性和持续性的活动。
7.绩效管理:就是指拟订职工的绩效目标并采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按期对职工的绩效目标达成状况做出评论和反应,以保证职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保持一致,从而保证组织目标达成的管理手段与过程。
8.薪酬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面各样因素的影响,确立薪酬系统、薪酬水平、薪酬构造、薪酬形式,明确职工应得的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力资源需求供应关系及相应举措。
1)人力资源需求的剖析:1,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2,产品和服务的需求3,职位的工作量4,生产效率的变化2)人力资源需求展望的方法: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3,趋向展望法4,回归展望法5,比率展望法3)人力资源供应展望:就是指对在未来某一特准期间能够供应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数目、质量以及构造进行预计。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
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
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①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②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③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④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
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董克用人力资源复习题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第一次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是(A )A.康芒斯B.舒尔茨C.贝克尔D.哈比森2.第一个对人力资源概念赋予现在意义,并进行明确界定的是( A )A.德鲁克B.康芒斯C.舒尔茨D.哈比森3.提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是( A )A.舒尔茨和贝克尔B.德鲁克和萨贝宁C.哈比森和雨果D.康芒斯和刘易斯4.我国研究人力资源的学者中,主张从能力角度出发解释人力资源含义的是(A )A.张德、朱舟、陆国泰、萧鸣政、郭洪林等B.张德、陈运敦、陈全明等C.朱舟、郭晓明等D.陆国泰、萧鸣政、于桂兰、魏燕等5.我国计算人力资源时,所依据的现行年龄是(A )A.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B.男性14-60岁,女性14-55岁C.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D.男性16-65岁,女性16-60岁6.不属于影响人力资源的数量因素的是( D )A.人口的总量B.人口的年龄结构C.人口迁移D.人们的就业意愿7.不属于衡量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质量的因素是(D )A.体质水平B.文化水平(包括专业技术水平)C.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D.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力资源数量8.不能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是(A )A.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的规模B.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的类型C.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的复杂程度D.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的数量9.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最具有较学科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
10.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是(A )A.实践岗位锻炼B.教育和培训C.迁移D.医疗保健11.按照国际惯例,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是看这个国家( A )。
A. 60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B. 55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C. 63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D. 65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12.人的生命周期与其劳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一、名词解说1、人力资源2、人力资本二、单项选择1、在以下资源中,()是第一资源。
A 自然资源B物质资源C人力资源D信息资源2、以下资源中,按范围大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 。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材资源、人力资源C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材资源D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材资源3、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色是()。
A 智力性B社会性C 时效性D能动性4、人老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并拥有自我开发的潜力,这反应了人力资源的()特色。
A 可变性B生产性C能动性D花费性5、人力资源自己所具备或应当具备的作用,反应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属性,主要表此刻吸纳、保持、开发和激励四个方面,这是()。
A 人力资源的功能B 人力资源的水平C 人力资源的内容D 人力资源的作用6、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人所拥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称C生产中最活跃的能动资源D形成财产的源泉7、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描绘不正确是()。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结果人力资源是一个存量看法C人力资本兼有存量和流量的看法D人力资源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8、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所拥有的的人口的总量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所拥有的的人口的总量C人材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中拥有许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术、在价值创造中起要点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D人材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良的人力资源9、在价值创建过程中,人力资源老是处于主动地位,是劳动过程中最踊跃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看法表现了人力资源的()。
A 能动性B时效性C社会性D可变性13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表现了人力资源的()。
A 能动性B时效性C社会性D可变性三、多项选择题1、现实的人力资源包含()。
未成年就业人口适龄就业人口C失业人口D暂时不可以参加劳动的人口老年就业人口2、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差别在于()。
研究的对象研究背景C社会财产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D研究问题和关注的要点计量形式不一样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此刻()。
人力资源的保持与保持需要耗费必定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假如长久不用,就会荒弃和退化C人力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被激励D人能够有效地对自己活动做出选择,调整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人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4、以下属于人力资源作用的是()。
人力资源是财产形成的要点因素人力资源是政治发展的的主要力量C人力资源是文化发展的的主要力量D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是公司的首要资源5、决定人力资源数目的因素有()。
人口总量人口基数C人口的年纪构造D出生率死亡率6、依照劳动经济学的看法,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有()。
教育培训C规划D迁徙医疗保健四、简答1、请简述人力资源的性质。
2、请简述人力资源的作用。
3、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是什么?( 2)一、名词解说人力资源管理二、单项选择1、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功能中,()是中心。
A吸纳B保持C开发D激励2、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后目标是()。
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目和质量为价值创建修建优异的人力资源环境C实现员工价值分派的公正合理D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和目标3、人力资源发展最新阶段是()。
A 发展阶段B整合阶段C反思阶段D战略阶段4、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表此刻()。
有益于促使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有益于减少劳动耗资C有助于实现和提高公司的绩效和公司战略的实现D有益于现代公司制度的成立5、对于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差别的陈说,正确的选项是()。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怎样降低人力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视线比人事管理广阔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被动地适应生产的因素人事管理是在 20 世纪 70 年月此后开始出现的6、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不包含()。
A吸纳B保持C激励D布置7、在人力资源职能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员工招聘B人力资源规划C 绩效管理D薪酬管理8、对组织在一准期间内的人力资源的需乞降供应作出展望,该活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
员工招聘人力资源规划C绩效管理D职位剖析和胜任素质模型三、多项选择题1、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差别在于()。
管理视角管理目的C管理地位D管理内容历史渊源2、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是()。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司管理的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就不是公司管理的内容C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构成部分D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不了公司管理,不可以解决公司管理的所有问题以上都不对3、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表此刻()。
有益于促使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有益于减少劳动耗资C有助于实现和提高公司的绩效D有助于公司战略的实现有益于现代公司制度的成立4、人力资源管理的详细目标包含()。
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目和质量为价值创建修建优异的人力资源环境C保证员工价值评论的正确有效D实现员工价值分派的公正合理成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四、简答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有哪些?3)一、名词解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二、单项选择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根本特色是()。
A 战略性B系统性C般配性D动向性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要求是()。
A 战略性B系统性C般配性D动向性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 以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其实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它会遇到各样变量的影响。
A 普适性看法B权变性看法C配置性看法D层次性看法4、以下对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 更加系统和复杂。
A 普适性看法B权变性看法C配置性看法D层次性看法5、以下对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战略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要求系统性重申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C般配性包含横向般配和纵向般配两个方面D动向性要求组织追求某种“最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二、多项选择1、德瓦纳、福姆布龙和蒂奇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看法,他们把人力资源管理也区分为()。
战略层管理层C操作层D降低成本类供应员工承诺类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看法包含()。
普适性看法权变性看法C配置性看法D系统性看法动向性看法三、判断1、人力资源管理的四项功能中,保持功能是基础。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根本特色是系统性。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要求是般配性。
4、权变性看法以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其实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它会遇到各样变量的影响。
5、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系统性、权变性和配置性三种主要看法。
6、般配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特色。
般配性主要表此刻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整体战略的般配。
7、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一致的。
8、与人力资源的数目对比,人力资源的质量更重要。
9、在比率上,人口资源最大,人材资源最小。
10、人力资源是公司的首要资源。
11、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后目标是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目和质量。
12、工作剖析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中心。
13、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4、人力资源质量对数目的代替性较强,而数目对证量的代替性较差,甚至不可以取代。
第二章1)一、单项选择1、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D弗鲁姆的希望理论2、不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弗鲁姆的希望理论亚当斯的公正理论C洛克的目标理论D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含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A 经济需要B精神需要C交际需要D成就需要4、切合社会人假定的是()。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非正式组织有益于知足人们的社会需要C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起工作动机的D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二、多项选择1、切合 X 理论的是()。
大部分人生性都是懒散的,他们尽可能地躲避工作大部分人都缺乏进步心和责任心C大部分人都缺乏理智,不可以控制自己,易受他人影响D人拥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表现控制的梦想多半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知足物质和安全需要2、切合 Y 理论的是()。
大部分人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一般人其实不是天生就不喜爱工作C大部分人都缺乏理智,不可以控制自己,易受他人影响D人拥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表现控制的梦想多半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知足物质和安全需要3、切合社会人假定的是()。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非正式组织有益于知足人们的社会需要C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起工作动机的D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们在不一样的组织和不一样的部门中可能有不一样的动机模式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相像之处。
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C交际需要D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相像之处。
他提出的激励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C交际需要D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人性假定理论人本管理理论C激励理论D系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 2)一、名词解说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二、单项选择1、对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剖析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环境的复杂性和()。
A 环境的综合性B 环境的稳固性C 环境的动向性D 环境的重要性2、固然因素的数目变少的,可是变化程度却比较大,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是()。
低度不确定性环境中低不确定性环境C中高不确定性环境D高度不确定性环境3、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受竞争敌手因素影响最大的应当是()。
A 招聘管理B薪酬管理C培训管理D配置管理4、不一样的战略对人员招聘配置有不一样的影响,假如公司采纳的稳固战略,则应该()。
雇用和荣膺人员的从头配置C内部分配D留住中心员工5、在公司的创业阶段,人力资源的管理主体是()。
创业者专业的管理人员C人力资源部门HR和中基层管理者6、属于公司内部环境的是()。
政治因素法律文化C文化因素D公司生命周期7、属于公司外面环境的是()。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组织构造C公司文化D社会法律因素三、多项选择1、往常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面环境的是()。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C公司人员状况D文化因素法律因素2、往常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的是()。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组织构造C公司生命周期D公司文化人口因素3、对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剖析和评论应主要考虑()。
环境的复杂性环境的稳固性C外面环境D内部环境环境的适应性四、判断1、政治环境直接作用于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影响整个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对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鉴别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环境的复杂性,二是环境的系统性。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1、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认识本公司所从事的行业,熟习本公司所睁开的业务,在拟订政策和目标的时候,考虑公司的行业状况和本质状况,这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