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并发感染
皮肤病一例(脚癣)

第十一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五节 癣
脚癣继发感染
曾某某,女,34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6年8月13日。
主诉:左脚肿痛不能行走已半月。
现病史:患脚气已多年,平时双脚发痒起水疱,糜烂,流水。
两周前,因搔破左脚,脚缝脱皮,次日左脚背前面即起红肿疼痛,不能履地,并沿小腿有红线一条上引,左大腿根部淋巴结肿大触痛,全身发烧,经地区医院治疗,注射青霉素一周才退烧,但左脚红肿痛,经两周仍不减轻,转来我院治疗。
检查:左足背红肿,按之有凹窝,脚缝糜烂,流水,结痂,有脓性分泌物,左腹股沟肿块仍有压痛。
西医诊断:脚癣感染。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化火化毒。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药用:赤苓9克 黄芩9克 泽泻9克 丹皮9克 蚤休9克 公英15克 连翘9克 木通6克车前子(包)9克六一散9克(包)三剂 水煎服。
外用:生地榆60克 黄柏60克
上药嘱分成三份,每日用一份,煎水约300毫升,待凉用干净小毛巾沾水略拧,半干半湿,湿敷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三四次。
二诊(8月16日):三天后左足背红肿渐消,糜烂渗水已轻,已不见脓性分泌物,疼痛亦轻,能扶杖行走,腿根肿核已消。
继服前方加二妙丸9克(包)三剂。
湿敷同前。
三诊(8月19日)足背红肿全消,并有蜕皮,脚缝已干涸,略痒,嘱用六一散9克,枯矾3克混合撒脚缝内。
五天后,接续用醋泡方(168),每晚泡脚半小时,以资防治。
(北京中医医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茂康碘湿敷辅助治疗足癣合并感染30例的效果观察

l 8 例; 合并感染病情加重 5~ 1 0 d ; 单足继发感染者 2 3 例( 左足 1 4例 , 右足 9例) , 双足 7 例; 趾间或足底 皮肤破损处 出现不同程度触热 、 压痛 、 红肿、 糜烂、 渗 液, 伴淋巴管炎 2 例 。对照组男l 6 例, 女l 4例 , 平均 年龄 4 4 . 5 岁; 足癣病史 < 1 年 9例 , 1 ~ 5 年1 4例 , > 5 年 7例 ; 水疱型 1 3 例, 趾 间糜烂型 1 7 例; 合并感染 病情加重 5— 1 0 d ; 单足继发感染者 2 2例 ( 左足 1 3 例, 右足 9例) , 双足 8例 ; 趾间或足底皮肤破损处 出 现不同程度触热、 压痛、 红肿、 糜烂、 渗液 , 伴淋 巴管炎 3 例。两组性别 、 年龄、 病情 、 病程等方面 比较 ,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湿敷辅助治疗足癣并细菌感染患者临床效果好、 操作简单、 无不良反应。
【 关键词】 足癣; 细菌感染 ; 茂康碘 ; 湿敷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7 5 6 .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1 - 1 5 6 4 — 0 3
治疗的足癣合并 细菌感染患者 6 O 例, 按 随机数字表
法分 为 治 疗 组 3 0例 和 对 照 组 3 0例 。治 疗 组 男 1 7
例, 女1 3 例, 平均年龄 4 5 . 5 岁; 足癣病史 < 1 年7 例,
1— 5年 1 6例 , > 5年 7例 ; 水疱 型 1 2例 , 趾 间糜 烂 型
现报 告如 下 。
烂、 渗液、 化脓等症状 , 伴或不伴有同侧腹股沟淋巴结 肿大 ; ( 3 ) 小学以上 学历 , 言语表达清 晰, 依从性好 ;
解析脚气传染之谜

生活忙上加忙脚气防不胜防近来,气温逐步升高,空气中的湿度也在不断加大,又到了脚气患者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春夏季温暖潮湿,是真菌疾病的高发期,春夏些季节至少比冬季多40%~50%,由于真菌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家人患有真菌病,须注意卫生防护,以免在家庭中播散。
预防是防止脚气传播和复发的关键。
夏天要想有效地预防脚气复发,日常生活要“四忌”:一、忌脚潮。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脚气发生的前提。
脚气患者夏天应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胶鞋、运动鞋,更不能光脚穿不透气的鞋子;洗完澡,擦干身子时,一定不要忽视脚部;不要光脚走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脚汗多的人,可外扑痱子粉;鞋袜要经常暴晒,保持干燥。
二、忌碱性。
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
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生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三、忌辛辣。
要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饮酒,要多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四、忌共用洗涮用品。
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忌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游泳后应淋浴冲净,并用干净毛巾擦干,不与他人混穿鞋袜,以免再感染。
脚气易反复发作,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真菌很难被杀灭,在零下6℃左右的环境里能长期存活;在120℃的高温中,10分钟内不会死亡;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趾)甲、皮屑等上面,毒性还可以保持1年以上。
一些患者在治愈后,由于不注意,与其他脚气患者共用拖鞋、盆、毛巾等物品,或是在游泳池等特定场合又接触了真菌,就可能又得脚气,这叫做“再感染”。
足癣并感染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足癣并感染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者:农桂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68-02足癣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脱屑、水疱等。
部分患者常因搔抓、摩擦或治疗不当而导致继发细菌性感染而引起足部触热、压痛、红肿、糜烂、渗液,双侧或/和单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1],约有40%的足癣患者并发细菌性感染[2],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多年来,不少学者将中医药用于治疗足癣并发感染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文献综述如下:1 足癣感染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1.1 现代医学认为[3]: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杂,与环境潮湿、穿鞋不透气、足部多汗、气候炎热及免疫受损等因素有关。
根据皮损的形态,临床上将足癣分为三型:①水疱型:致病菌多为须癣毛癣菌。
在趾间、足底可见散在或密集针头至粟粒大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可呈蜂窝状融合,也可见大疱。
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形成鳞屑。
②趾间糜烂型:致病菌常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常在第4、5 趾间出现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湿润潮红、糜烂渗液。
③鳞屑角化型:好发于足底、足侧缘、足跟,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粗糙。
水疱型与趾间糜烂型易继发细菌性感染,形成溃疡、化脓、发出恶臭,瘙痒难忍,甚至引起淋巴管炎、蜂窝织炎或丹毒,足部疼痛红肿等。
1.2 祖国医学认为[4]:本病多因湿、热、毒、虫所致。
早期系脾胃气虚,水湿不化,下注浸渍,风湿毒气浸淫不解,蕴久化热,湿热浸淫糜烂,瘙痒难忍或搔抓破裂,复感邪毒,致使局部红肿、热痛、渗液,皮肤足癣继发感染。
中期感染邪毒,湿热邪毒交蒸与气血相搏,营卫不合,发热发冷,局部红肿加重,毒流经脉,红丝走窜,气滞血瘀或腘窝或于胯间鼠蹊部结核肿疼,或小腿出现硬面、红肿、发亮、紫红色斑等。
脚气也会“气”出血管炎

脚气也会“气”出血管炎摘要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是足部皮肤发痒、脱屑、裂开及湿疹形成。
然而,除了对皮肤的影响外,脚气还可能引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血管炎。
本文将详细介绍脚气与血管炎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一并发症。
什么是脚气?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它常见于脚部,特别是趾间区域。
该病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这些真菌存在于湿热环境中,如公共浴室、游泳池、更衣室等。
脚气的常见症状包括足部皮肤发痒、脱屑、裂开及湿疹形成。
如果不及时治疗,脚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血管炎。
脚气与血管炎的关系脚气引起的血管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虽然大多数脚气患者不会出现这种并发症,但对于一些个体来说,脚气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引发血管炎。
血管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壁的变化,包括血管损伤、狭窄、血栓形成等,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供氧。
脚气引发的血管炎会引起以下症状:1.足部或小腿的疼痛和肿胀;2.红斑或紫斑在足部或小腿皮肤上出现;3.变暖和发热的感觉;4.显著减少或完全停止汗液分泌;5.血管炎愈合后皮肤可能发生颜色变化。
如何预防脚气及其并发症?脚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预防脚气及其并发症的方法:1.保持足部干燥:脚气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足部干燥是预防脚气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洗完脚后,用毛巾擦干足部,特别是脚趾之间的区域。
如果可能,尽量穿透气的鞋子。
2.避免与被感染的物品接触:避免与被感染的鞋、袜、浴巾等物品接触,以免感染或传播真菌。
使用个人物品时,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脚气及其并发症的关键。
定期更换内衣、内裤、袜子等贴身物品,保持衣物的干燥和清洁。
4.不要赤脚走在公共场所: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往往是脚气传播的场所,因此避免赤脚走在这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5.及早治疗脚气:如果出现脚气的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香港脚危害并发三大炎症威胁生命

香港脚危害并发三大炎症威胁生命——深圳广济医院灰指甲中心“脚气”即足癣,俗称香港脚,是一种可怕的真菌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后果严重。
足癣引发的蜂窝织炎、丹毒及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绝非小病,重者可危及生命。
很多脚气的反复发作与患者没有进行科学治疗有很大关系。
这些患者往往在小诊所,或使用“秘方”一开始脚气的症状缓解了,等到脚气再次发作的时候,再用。
这种反复发作反复用药的做法使得脚气很难得到治愈。
脚气长期不治会产生哪些危害身体的疾病呢?1、丹毒丹毒是足癣引发的第一种炎症。
祖国医学称之为“流火”,并对此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中说:“丹者,人身体忽然 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
”足癣主要引起小腿丹毒,往往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关节疼痛,体温可升至39℃以上,同时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升高。
较轻的患者仅在足踝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红斑,继之脱屑,重者皮肤开始表现为红斑片伴有肿胀,发炎的部位因为水肿而略高于周围皮肤,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扩展迅速,触之有热感,压痛明显,有的患者红斑水肿显著,或有水疱形成。
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年老体弱者,还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合并症。
若丹毒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管阻塞,发生慢性淋巴管水肿,久之,患处纤维组织增生,皮肤增厚、粗糙、变硬,就像大象的皮,俗称“大象腿”,医学上称之为“象皮肿”。
2、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此为足癣引起的第二种炎症。
浸渍糜烂型或水疱型足癣在感染化脓时,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
开始时,在足癣病灶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很快有一条红线自下而上,沿小腿向 窝发展,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如治疗不及时,“红线”可达腹股沟。
3、蜂窝织炎这是足癣所致的第三种炎症,一般发生在足癣的病灶处。
感染部位的软组织比较疏松,炎症易向四周扩散,有时可波及到深部组织,甚至达到肌腱和骨。
足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足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摘要足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需要及时的护理措施来控制感染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足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局部伤口护理以及合理的休息与营养。
1. 引言足部感染是指足部皮肤、肌肉或骨骼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导致感染的一种疾病。
足部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脓液流出等。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加速康复。
2. 预防感染预防是最重要的控制感染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预防措施: -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洗脚并彻底擦干。
- 避免光脚在公共场所行走,如游泳池、洗浴场所等。
- 注意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并定期更换。
- 避免足部受伤,如减少高强度运动、避免使用不合适的鞋子等。
3. 抗菌药物治疗如果足部感染已经发生,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需要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判断。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任意停药或增加剂量。
-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胃不适等,及时报告医生。
- 慎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4. 局部伤口护理对于足部感染的伤口,局部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常见的局部伤口护理措施: - 清洗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柔地清洗伤口,可去除污垢和细菌。
-消炎处理: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如碘伏、酒精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 敷料更换: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进行更换,保持伤口清洁和湿润。
5. 合理的休息与营养足部感染对身体的消耗较大,因此需要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来促进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
- 摄入足够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等,促进伤口愈合。
-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6. 结论足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感染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脚气可千万不能拖

选择一款合适的油类产品 让冬季干燥“无处遁形”!
• 脚气可千万不能拖!
脚气的专业名称为“足癣”,俗称香港脚。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
一、足癣并发症: 足癣并发症有很多个种类,其中又分为真菌感染和继发细菌感染。 常见的真菌感染除了足癣外,还有手癣、甲癣、股癣、须癣、面癣、头癣和体癣。 真菌感染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引发继发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则有足癣合并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丹毒和急性蜂窝组织炎等。 除此之外还有癣菌疹,伴随瘙痒和疼痛,也会有继发细菌感染。 像脚气这类真菌感染如果拖着不治,轻则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进一步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炎 症和感染,继而还可能发生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甚至危及生命。 换句话说,也许真菌本身并不可怕,但之后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是不可控的,对人体的伤害也更大。 二、糖尿病患者: 有糖尿病的足癣患者,如果因为瘙痒把患处的皮肤抓破,皮肤会不容易愈合,形成慢性溃疡,甚至发 展为坏疽而导致截肢。 三、影响正常生活:真菌感染除了对个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外,还会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对人的心理造 成负面影响。 1.情绪和心理负面影响:反复发作的真菌感染会让人心情不好、消沉、烦躁,担心症状会影响正常的 外观。又因为害怕他人看到足部,不愿意参加一些日常交往活动,如:游泳、朋友拜访、足浴和旅游 等等。
• 脚气可千万不能拖!
5.尽量减少与酸性、碱性物质的接触,避免因酸性或碱性物质对脚部皮肤的刺激。 6.不使用酒店、澡堂等公共场所提供的公共拖鞋、浴巾、洗脚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拖鞋、毛巾等卫 生洁具或自带洁具。 7.即使在家也要独立脚盆、独立拖鞋、独立擦脚巾,避免互相传染。 8.已患足癣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进一步传染。
因此脚气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不及时重视起来,会是件后患无穷的麻烦事。所以如果有出现类似的 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对症下药,以免对身体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癣并发感染
昨日在皮肤科随主任医师见习
病人是21岁的一位女孩,在本地打工。
自述一个多月来双足发痒,流黄水。
查体,右足足底广泛红肿,渗液,密集的0.5~1cm的水疱和脓胞,指间糜烂,指甲变厚,呈褐色,足底红肿处出现一条红色线状水肿,沿淋巴管向小腿漫延。
诊断很明确,足癣伴发丹毒,询问病史,此患者由于卫生知识的缺乏,在最初出现脚痒的症状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自己用风油精涂抹以止痒,甚至在感染发生后继续穿不透气的鞋袜,因为她误认为这样可以防止感染的加重。
我纠正了她的错误观念,给她讲了正确的护理方法。
同时,老师的治疗方案为:局部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氟氯西林每天1.0克,分四次服,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
见习心得:真菌感染在皮肤科很常见,多表现为足癣,股癣,常由于患者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而病情加重,甚至滥用激素而发展为难辨认癣。
有些患者由于医疗知识的缺乏而得出一些错误的,甚或可笑的了解,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决不能嘲笑患者,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
记得有一次见习时,一个患者由于自己的错误认识而与医生发生争论,一个见习生说了一句“你还是学几年医再来吧”,引得患者大怒,事件向恶性发展,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下面再介绍自己的一点经验(亲身试用,效果不错):当出现足痒,指间糜烂等症状地,以中药“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30克,煮水洗脚,日一次,每次半小时,泡完后直接擦干,不要再用清水洗。
同时,早晚用达克宁“涂遍全脚。
这样能有效止痒,控制真菌,平时就注意穿透气好的鞋就好了,最后一点,也很重要,症状消除后要持
续用药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