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地球的宇宙环境
导入新课
师盛夏的夜晚,我们坐在户外乘凉,仰望那满天的繁星,常听老人们讲“天上”的故事。

人人都说天上好,你对“天上”了解多少呢?你想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吗?
板书: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在渐渐地深化。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教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教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及其特点.2.了解天体系统概念,区分各种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教材,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阅读图片、数据表格和思考等活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提高学生从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 通过小组探究和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学情分析这节课为高中地理第一课,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所以课堂导入利用了视频,课堂中也穿插了大量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中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和抢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重点难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震撼!200秒让你感受地球到底有多渺小》师: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宇宙太大了,可以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而我们的地球就像其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地球处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之中?以及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到高中第一课的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

打开课本第6页,拿出导学案,看第一个框题。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问题】在历史时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形成了哪些观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并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并由此引出“已知宇宙”“光年”等概念。

)【问题】1.何为光年?2. 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3.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少千米?(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

在问答互动中解决知识点)【过渡】通过计算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1地球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的第一课时内容。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其宽广无垠、神秘莫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宇宙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出几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从前,有一个叫做皮的男孩,他喜欢仰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一天,皮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皮被深深吸引,决定踏上探索地球的旅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3)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1.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的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在太阳系中的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3.(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2)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高中地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学习过程
学生随笔
【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并回答: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探究学习】
通过认识这两幅图片,结合书中的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1什么叫天体?什么叫天体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
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
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发光?
3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八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
③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
④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月相的规律(如右图)。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的西方天窗,月亮的凸面向西),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的东方天空,其凸面向东),
③请从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理由。
【学生课外活动】
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学生阅读】课本P10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观察月相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观察月相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观察月相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含义,进一步了解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2)通过带领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地理综合思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研究的热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月相观察,落实人地协调观,实现人与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引入,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

师: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月亮形态是什么样的?生:弯弯的,或是像圆盘。

师:那我们一同通过视频,欣赏月亮的盈亏变化过程。

播放月相变化的短视频。

正课讲解师:结合刚刚播放的视频,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说的月相是什么呢?月相: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

讨论一:古文中话月相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宋)《前赤壁赋》师:苏轼写的这段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呀?大家能结合语文知识翻译一下吗?生:尝试翻译教师在旁边引导翻译,并提示学生。

师:大家关键猜测一下,这个“既望”究竟应该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什么样的月相?为何会让苏子书写下来?生:猜测可能是圆月。

师:古人很早就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计算时间,所以,月相变化与农历时间是相互对应的。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PPT展示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月相与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间位置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讨论二:一个农历月中月相变化有什么特点。

师:结合课件上的图片,以每组同学为一个团队,大家分组探讨。

组1:月相有圆缺变化,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组2:月相变化呈周期性的,下个月也重复这个月的情况。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实践操作:学生对地理观测、实验操作等活动感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教学中需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地球宇宙环境问题时,可能缺乏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Leabharlann 和教学设想(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宇宙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与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应用与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观测、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宇宙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宇宙的起源,包括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
-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分析宇宙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变迁。
2.地球的宇宙环境: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
-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突出地球的独特性。
-介绍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自转和公转。
3.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资料
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
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

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彗星:2019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

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

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

《彗星撞地球》
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

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

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2019.11.17夜23点~2019.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2019多亿颗恒星。

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

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

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

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

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

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普通的成员。

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实际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

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总星系: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的总和,即为总星系。

它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以上这些天体系统是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八大行星分类:类地,巨、远日);金星离地球最近。

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各方面,地球没有一项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这说明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一颗最普通不过的一颗行星。

2、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问题:为什么?
因为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存在生物,特点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原因: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说: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例:A、九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同面性、及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B 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性。

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几十亿年期间,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
的光照条件一直较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例:A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度,适合生物的生存。

(扩展:地球自转速度适中,大气层的保温效应)
B 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使地球有了适合的大气条件。

C 存在液态水:使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