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建议要求学生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

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详细分析八年级英语下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

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同时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任务型教学创造了条件。

同一话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不断深化。

如提建议话题,在七年级出现,在本教材unit8也“滚动”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

此外,教材中每个单元设计的pair work、group work、survey及game为课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每个单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分设section a,section b和self check三个部分,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结:section a就是单元基本语言内容的'呈现出,section b就是语言科学知识的拓展、深化与运用,就是section a的延展。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当今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写作也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写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写作主题和内容。

2.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写作应该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相关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和方法。

3.注重思维训练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输出的过程,更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因此,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中,应该注重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跨文化交流意识英语写作不仅是语言交流,更是文化交流。

因此,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引导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习俗,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写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实际应用和思维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竞争力。

【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初中英语阅读、写作 教案

【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初中英语阅读、写作 教案

【校本教材】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本分析与批判性思维。

3. 加强学生的英语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表达与创造力。

4. 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英语文章,如故事、新闻、科普、传记等。

2. 写作:训练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英语写作,如日记、作文、故事、议论文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阅读与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文章,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与表达方法。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与互评,提高交际与协作能力。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评价,指导学生不断提高。

四、教学评估1. 过程性评估:关注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态度、努力程度等。

2. 结果性评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如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

3. 自我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引入与动员,确定学习目标与计划,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训练。

2. 第3-4周:阅读技巧训练,如快速阅读、猜词义、找主旨等。

3. 第5-6周:写作技巧训练,如句子结构、段落发展、文章组织等。

4. 第7-8周:阅读与写作综合训练,如读后写、写后读等。

5. 第9-10周:优秀文章赏析与模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1. 英语读物:提供各种类型的英语读物,如故事书、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2. 写作模板:提供不同类型的写作模板,如日记、作文、故事、议论文等。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语法规则、词汇表、写作技巧等。

4. 评价工具:使用阅读理解测试和写作评估表等工具进行教学评估。

七、教学活动1. 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鼓励他们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Here is an essay on the topic of "Case Study of Developing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with more than 1000 words:As the education landscape continues to evolve,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and tailor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rucial. In this context, the case study of developing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present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complexities and best practice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This essay will delve into the key aspects of this endeavor, highlighting the challenges, strategies, and potential outcomes of such an undertaking.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a global lingua franca,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academic,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spheres. Consequently, the acquisition of proficient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has become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By designing a curriculum that caters to the specific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ors can fost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One of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s in developing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is the alignment with national or regional educational standards. These standard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e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and competencies that students should acquire at each stage of their educational journe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must meticulously analyze these guidelines and ensure that the proposed curriculum not only meets but also exceeds the established benchmarks.Another crucial aspect is the incorporation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pproaches. Traditional teacher-centric methods often fall short in engaging and motivating student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new curriculum should emphasize 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collaborative group work,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project-based assignments. These approach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ir learning,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foster a deeper connection with the subject matter.Furthermore,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designed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s often comprise individuals with varying academic abilitie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personal interests.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flexible enough to accommodate these differences, providing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thrive.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is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 The curriculum should incorporate the use of digital tools, such as language learning softwar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and online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digital world they will encounter beyond the classroom.Another critical consideration is the alignment of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evolving job market and societal demands. As the workforce's needs continue to change,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designed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languag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required for success in variou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pursuits. This may include the incorporation of specialized vocabulary,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also necessitates the involvement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including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parents, and even the local community. Engaging these stakeholders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lead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well-rounded program.Teachers, for instance,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hile parents and community members can offer feedback on the relevance and alignment of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local context.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outcomes of a well-designed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the benefits can be far-reaching. Improv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can open doors for students, enhancing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creasing their opportunit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better preparing them for the global job market.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of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contribute to the fostering of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empathy, and the ability to collaborate effectively with individual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Moreove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landscape. By serving as a model for other institutions, the curriculum can inspire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programs, leading to a more cohe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system. Additionally, the curriculum can be adapted and refined over time, responding to the evolving needs of students and the changing demands of the 21st-century world.In conclusion, the case study of developing a secondary schoolEnglish curriculum highlights the complex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ch an endeavor. By aligning the curriculum with educational standards, incorpora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pproaches, addressing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integrat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engaging various stakeholders, educators can create a program that not only enhance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prepares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their academic,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pursuit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uch a curriculum extends far beyond the classroom, contributing to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a whole.。

初中英语写作校本课程开辟计划宝典

初中英语写作校本课程开辟计划宝典

初中英语写作校本课程开辟计划[宝典] 初中英语写作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城关初中英语组一、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

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其中“写”属于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诸如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等。

写作教学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中考指挥棒的左右,教师大多“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把写作教学看作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加上写作训练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滞后。

英语写作一直以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二、开发目的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平时的积累,语言知识贫乏,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写作兴趣,写作热情不高。

有的学生写作时感到无从下笔,或者即使下得了笔, 也仅仅是简单语句的堆砌,平乏无味,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写作望而生畏,消极应付,总体上学生存在严重的英语表述上的困难。

写作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汉语影响、生词造句,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语言连贯性差,语篇立意差,缺少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前后呼应,写作时往往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语,于是常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等。

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宁阳二十中英语组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落实课程资源三级开发管理的政策,切实做好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以优化我校宏观课程结构。

一、课程开发组主要成员晓慧福英周翠玲齐美二、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容的重要举措。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

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其中“读、写”属于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是语言运用和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诸如快速理解文字意思,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等。

阅读、写作教学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中考指挥棒的左右,教师大多往往把阅读、写作教学看作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加上阅读、写作训练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对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指导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滞后。

英语阅读、写作一直以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三、开发目的在实际阅读、写作过程中,由于词汇量不足,不注重平时的积累,语言知识贫乏,学生普遍缺乏兴趣,热情不高。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3.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终身受益。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灵活应对。

二、教学内容1. 听力:通过听取录音或教师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辨能力,增加语言输入。

2. 口语:通过课堂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流利度和口语交际能力。

3. 阅读: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课文、故事和文章,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4.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翻译:通过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灵活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学习并运用英语。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四、评价方式1. 日常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作业评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2. 考试评价:开展定期的笔试和口试,评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能力、合作精神等。

五、其他措施1. 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他们能够有序地进行学习。

2. 设置学习资源:建立学习用书、多媒体资料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3.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选取有趣和有实际应用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需要开发一套适合我校初中学生的英语校本教材。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套有效的初中英语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开发过程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来开发和实施初中英语校本教材:1. 需求分析:我们将与学校英语教师团队合作,了解学生的英语研究需求和教学要求。

2. 教材编写: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将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包括课文、练和教学活动等。

3. 教材审核:编写完成后,我们将邀请专业的英语教师来审核教材,确保教材内容准确、合理。

4. 教材修订:根据教师的审核意见,我们将对教材进行修订,以保证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

5. 教材实施:教材修订完成后,我们将组织培训活动,向学校英语教师介绍教材的使用方法,并支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实施计划我们将按照下列计划来实施初中英语校本教材:1. 第一学期:完成需求分析和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第二学期:进行教材审核和修订,确保教材质量的提高。

3. 第三学期:组织培训活动,向学校英语教师介绍教材的使用方法。

4. 第四学期:支持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校本教材,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材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评估与反馈我们将定期进行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估和收集学生、教师的反馈意见。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我们将对教材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英语研究积极性和兴趣。

3. 提供符合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的英语校本教材。

4. 增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结论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将开发一套适合我校初中学生的英语校本教材,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教学活动。

通过评估和反馈,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写作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黄麓中心学校英语组一、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

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其中“写”属于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诸如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等。

写作教学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中考指挥棒的左右,教师大多“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把写作教学看作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加上写作训练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滞后。

英语写作一直以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二、开发目的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平时的积累,语言知识贫乏,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写作兴趣,写作热情不高。

有的学生写作时感到无从下笔,或者即使下得了笔,也仅仅是简单语句的堆砌,平乏无味;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写作望而生畏,消极应付;总体上学生存在严重的英语表述上的困难。

写作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汉语影响、生词造句;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语言连贯性差,语篇立意差;缺少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前后呼应;写作时往往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语,于是常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等。

研究表明,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很多,母语的迁移便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语言的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负迁移也称干扰,是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

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尤其是在基础薄弱的学生中,母语的思维痕迹是十分明显的,这是他们习惯了用中文思维而导致的结果。

总之,由于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和指导,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掌握、内化效果大打折扣。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

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准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

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1)记叙文(Narration)、这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

写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1)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

2)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完整、具体。

3)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2)说明文(Exposi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这是英文常见的两种文体,以解说和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3)日记(Diary)这是把自己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见闻或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

文体自由,通常用第一人称写。

(4)书信(letters)一般分为私人信函(Personal letters)和正式信函(Business letters)。

英文书信从信封到正文,其格式与汉语有许多不同。

(5)通知和便条(Notice,Note)一般至少有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两种形式,至少包括三项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

便条一般有留言条,请假条。

特点是:格式简单,开门见山,三言两语。

(6)其它除上述常见文体外,还有补全对话,电话对话,寻物启事等。

学生要掌握上述文体格式,尤其是考试常用文体,如书信、日记、通知、记叙文、留言条等。

在了解和掌握了以上几种主要写作体裁之后,学生在对待写作时,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了。

附页范文可供学生参考。

五、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提高学生应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语言应用能力。

3.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5.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六、开发步骤及开发人员1、组内开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

2、各组教师通力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3、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4、课时安排,每两周一课时。

5、开发人员组长:丁明星成员:唐朝霞蒯刘平郑薇王珏周海英刘华云张红艳方文清李林王二红顾问:黄诗河七.课程评价措施1、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2、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要表达的要点。

3、设计好文章的层次段落,考虑所用时态、人称等,把要点串联起来,构成文章框架;4、在要点、层次明确的情况下,选用自己最认识的单词、句式进行造句,假如不会用复杂句就用简单句表达要点,注重主谓语一致、人称、数量、大小写、标点;5、仔细阅读全文,查找是否有错,注意时态、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标点是否有误,句式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一致。

八、解决途径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与能力,笔者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借鉴许多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档案,激发兴趣,适时鼓励,培养自信兴趣与自信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两者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付出努力后所获得的成功感。

可操作的办法是:从起始年级起就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其学习的成功、不足与进步的过程。

学生每人一个档案夹,档案夹可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各个项目的形式,体现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随着教学进度添加“档案材料”,掌握循序渐进,由简到易,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指导、督促相结和原则,并告知家长,以便今后同家长共同关注孩子,完成档案的全过程,分享其成功的快乐,指导其解决某些困惑的问题。

在添加档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每周至少布置一到二个写作题目,选题要广泛,既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又能脱离书本,超越书本,体现生活性、趣味性、扩展性。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收集好词好句,谚语习语,精美语段,幽默小故事,常用写作句型,常见写作错误等。

学生每完成一件作品,教师都尽量地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恰当的表扬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期待下一次完成得更好。

每一次肯定、欣赏的评价,都是帮助学生挖掘其内动力最好的催化剂。

我对学生的鼓励方式有:档案点评时给予肯定;课堂讲评时表扬优秀作品的作者(时间充裕的话,可让其朗读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墙报上开设优秀作文专栏;在学校英文报纸上刊登优秀作文;面对全校,举办年级优秀英文学习档案展览;鼓励、帮助学生向英文报刊投稿。

笔者多年实践下来,学生的语言得以积累,听、说、读、写能力均得以提升,写作不再是难题,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高涨。

(二)朗读为基,听说领先,形式多样,培养语感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在,而英语的写作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也是其中的难点。

但是单单加强“写”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我国英语界前辈在其专著《英语写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中谈到解决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困难时写到:“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but also aloud,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熟读成诵对写作是多么重要。

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教师都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口大声朗读,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写作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写作训练应与阅读教学、听说训练相结合。

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听说训练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多种交际情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有更多训练听说的机会,如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讲述故事、伙伴对话、表演对话和短剧、小组讨论、阐述观点等等均可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口头表达后,再让学生做书面表达,进行写作训练,落实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附页中的各种写作体裁范文,特别是例4、例 5、例6均可在进行在口头表达之后再让学生做书面表达)同样,进行听力练习后,采用写的方式巩固听的学习效果,听与写结合可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听力课上,学生做完听力练习之后,让他们以此练习作为线索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将听到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

这样可以有效地把听、说与写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熟悉体裁,掌握格式,认真审题,确定主干英语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体裁的文章格式:记述文、说明文、日记、书信、通知、便条和其它。

每一种体裁都有其表达要求,学生应认真审题,确定主干,开展写作。

所谓文章的“主干”,无非是两点:文章的主要时态;文章内容的侧重点,即要围绕主题。

教师应作具体指导,以便学生掌握。

(四)点面过渡,线面融合,循序渐进,尝试体验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需要大脑的积极思考,这种语言输出的能力不是大考前短时间内能制造出来的,更不是掌握了很多语法知识就自动具有的,它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