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四杆机构的基础知识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础知识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础知识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础知识

曲柄

杆长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这和小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最短杆为机架时----双曲柄

最短杆为连架杆-----曲柄摇杆机构

最短杆为连杆-------双摇杆机构

行程速比系数=180+A/180-A A位极位夹角

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显著。

曲柄与机架共线时曲柄摇杆机构中传动角最小

压力角和传动角

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满足感长条件最短杆为机架或连架杆死点压力角=90度

存在死点的条件是

尖顶实际轮廓=理论轮廓

滚子互为法向等距曲线

基圆:中心到理论轮廓的最小距离

压力角:从动件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压力角越小越好

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越大

凸轮机构中等速运动规律(刚性冲击)

等加速运动等减速运动(柔性冲击)

余弦加速运动(柔性冲击)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1、基圆

2、偏心圆

3、做偏心圆的切线

4、在切线自基圆量取从动件的位移量

看压力角的标注从动件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模数压力角螺旋角匹配标准参数取在法面上几何尺寸计算在端面

渐开线齿轮切制分为仿形法和展成法

齿形系数YFa只与齿数有关与修正系数P89

小齿轮的弯曲应力大于大齿轮的弯曲应力

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大于小齿轮的弯曲强度

一对齿轮的接触应力是相等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中心距决定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不发生跟切得最少齿数p81

渐开线曲率半径(渐开线离基圆越近,曲率半径越小,渐开线月弯曲

渐开线离基圆越近,压力角越小

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

疲劳点蚀首先出现在节线附近的齿根面上(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中)齿面磨损是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齿面胶合出现在高速重仔的闭式齿轮传动中

齿面塑性变形出现在低速重载或濒繁起动的软齿面齿轮传动中

斜齿轮弯曲强度计算应按当量齿数查修正系数和齿形系数

分度圆和节圆半径在标准圆柱齿轮中相等

啮合角就是齿轮在节圆处的压力角

避免因装配误差使齿轮产生轴向错位导致实际齿宽减小

中职机械基础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测试题

复习: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凸轮机构通常由组成。() A.主动件、凸轮、机架B.主动件、从动件、机架 C.从动件、凸轮、机架D.主动件、从动件、凸轮 2.凸轮机构中,只适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场合且极易磨损的是() A.尖顶从动件B.滚子从动件 C.平底从动件D.球面底从动件 3.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为主动件时,在运动中才会出现“死点”位置。()A.连杆B.机架C.摇杆D.曲柄 4.内燃机的配气机构采用的是() A.棘轮机构 B.惰轮机构 C.齿轮机构 D.凸轮机构 5. 曲柄摇杆机构,当摇杆为主动件时,死点位置发生在() A.从动件与机架共线 B.主动杆与摇杆共线 C.主动杆与机架共线 D.从动杆与连杆共线 6.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为主动件时,在运动中才会出现“死点”位置。() a.连杆 b.机架 c.曲柄 d.摇杆 7.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演化而来的。()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8.平面四杆机构中,如果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这个机构叫做()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9.平面四杆机构中,如果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这个机构叫做()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10.()等能把转动运动转变成往复摆动运动。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 11.组成凸轮机构的基本构件有( )个。 A. 2个 B. 3个 C. 4个 12.与平面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突出优点是()。 A. 能严格的实现给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B. 能实现间歇运动 C. 能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变换 D. 传力性能好 、若要盘形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在某段时间内停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轮廓应是( )。 A. 一段直线 B. 一段圆弧 C. 一段抛物线 D. 一段以凸轮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弧 13.凸轮机构中通常用作主动件的是()。 A、凸轮 B、从动杆 C、轨道 D、固定机架 14.对于较复杂的凸轮轮廓曲线,也能准确的获得所需的运动规律的从动杆()。 A、尖顶从动杆 B、滚子从动杆 C、平底从动杆 D、曲面从动杆 15.多用于传力小,速度低,传动灵敏场合的是()。 A、尖顶从动件 B、滚子从动件 C、平底从动件 D、曲面从动件 16.下列机构中,采用移动凸轮机构的是() A、内燃机配气机构 B、车床仿形机构 C、绕线机构 D、车床横刀架进给机构 二、判断题 17.传动机构出现“死点”位置和急回运动,对机构的工作都是不利的。() 18.曲柄滑块机构,滑块在作往复运动时,不会出现急回运动。() 19.铰链四杆机构是否有曲柄与机构中各杆的相对长度无关。() 20.低速传动的场合必须使用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 21.凸轮副属于低副。() 22.铰链四杆机构是否有曲柄,与机构中各杆的相对长度有关。() 23.圆柱凸轮多用于从动件行程不大的场合。() 24.家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是双摇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平面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 1/ 29

目录 CONTENTS教学分析2教学过程4Teaching AnalysisTeaching Process1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3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tion

---------------------------------------------------------------最新资料推荐------------------------------------------------------ 目录 CONTENTS教学分析2教学过程4Teaching AnalysisTeaching Process1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3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tion 3/ 29

教学分析Teaching Analysis教材分析内容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7.1平面机构自由度与运动副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第七章平面运动机构第八章齿轮传动机构第九章其他常用机构第十章滚动轴承第十一章轴和轴毂连接7.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7.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7.4平面四杆机构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分析Teaching Analysis教材分析内容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应用广泛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装置及设备都应有平面四杆机构或者其变形形式类型多样拥有多种类型及其变形形式,需注意辨别0102平面四杆机构基础机构最简单的连杆机构,为以后学习多杆机构打下基础。 032学时04实用性强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5/ 29

(完整版)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第三讲 课题:§3-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教学目的: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各种类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及其演化,理解曲柄存在条件。 教学难点:导杆机构 教学方法:课堂演示、多媒体 教学互动:每个知识点后提问或讨论。 教学安排: §3-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复习旧课:机构组成,运动副,运动简图等。 平面连杆机构是常用的低副机构,其中以由四个构件组成的四杆机构应用最广泛,而且是组成多杆机构的基础。因此本章着重讨论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性质及常用设计方法。 一、四杆机构的类型 1.曲柄摇杆机构 两连架杆一为曲柄,一为摇杆。 功能:将等速转动转换为变速摆动或将摆动转换为连续转动。 应用:雷达天线机构、缝纫机踏板机构。 2.双曲柄机构 两连架杆都为曲柄 功能:将等速转动转换为等速同向、不等速同向、不等速反向转动。 应用:惯性筛机构 若两曲柄的长度相等,连杆与机架的长度也相等,则该机构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如铲斗机构

还有反平行四边形机构,例:公共汽车车门启闭机构。3.双摇杆机构 两连架杆都为摇杆 功能:一种摆动转换为另一种摆动。 应用:鹤式起重机、飞机起落架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证明: 结论:铰链四杆机构存在一个曲柄的条件是: 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2.曲柄为最短杆。 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 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2.机架或连架杆为最短杆。 三、四杆机构类型判别 否Lmax+Lmin≤L′+L″是 不可能有曲柄可能有曲柄 最短杆对边最短杆 最短杆邻边 双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1.曲柄滑块机构 2.偏心轮机构 3.导杆机构 ①摆动导杆机构(牛头刨床)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础知识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础知识 曲柄 杆长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这和小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最短杆为机架时----双曲柄 最短杆为连架杆-----曲柄摇杆机构 最短杆为连杆-------双摇杆机构 行程速比系数=180+A/180-A A位极位夹角 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显著。 曲柄与机架共线时曲柄摇杆机构中传动角最小 压力角和传动角 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满足感长条件最短杆为机架或连架杆死点压力角=90度 存在死点的条件是 尖顶实际轮廓=理论轮廓 滚子互为法向等距曲线 基圆:中心到理论轮廓的最小距离 压力角:从动件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压力角越小越好 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越大 凸轮机构中等速运动规律(刚性冲击) 等加速运动等减速运动(柔性冲击) 余弦加速运动(柔性冲击)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1、基圆 2、偏心圆

3、做偏心圆的切线 4、在切线自基圆量取从动件的位移量 看压力角的标注从动件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模数压力角螺旋角匹配标准参数取在法面上几何尺寸计算在端面 渐开线齿轮切制分为仿形法和展成法 齿形系数YFa只与齿数有关与修正系数P89 小齿轮的弯曲应力大于大齿轮的弯曲应力 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大于小齿轮的弯曲强度 一对齿轮的接触应力是相等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中心距决定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不发生跟切得最少齿数p81

渐开线曲率半径(渐开线离基圆越近,曲率半径越小,渐开线月弯曲 渐开线离基圆越近,压力角越小 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 疲劳点蚀首先出现在节线附近的齿根面上(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中)齿面磨损是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齿面胶合出现在高速重仔的闭式齿轮传动中 齿面塑性变形出现在低速重载或濒繁起动的软齿面齿轮传动中 斜齿轮弯曲强度计算应按当量齿数查修正系数和齿形系数 分度圆和节圆半径在标准圆柱齿轮中相等 啮合角就是齿轮在节圆处的压力角 避免因装配误差使齿轮产生轴向错位导致实际齿宽减小

机构仿真分析基础知识

机构仿真之运动分析基础教程 机构仿真是PROE的功能模块之一。PROE能做的仿真内容还算比较好,不过用好的兄弟不多。当然真正专做仿真分析的兄弟,估计都用Ansys去了。但是,Ansys研究起来可比PROE麻烦多了。所以,学会PROE的仿真,在很多时候还是有用的。我再发一份学习笔记,并整理一下,当个基础教程吧。希望能对学习 仿真的兄弟有所帮助。 术语 创建机构前,应熟悉下列术语在PROE中的定义:主体(Body) - 一个元件或彼此无相对运动的一组元件,主体内DOF=0。 连接(Connections) - 定义并约束相对运动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 允许的机械系统运动。连接的作用是约束主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系统可能的总自由度。 拖动(Dragging) - 在屏幕上用鼠标拾取并移动机构。 动态(Dynamics) - 研究机构在受力后的运动。 执行电动机(Force Motor) - 作用于旋转轴或平移轴上(引起运动)的力。 齿轮副连接(Gear Pair Connection) - 应用到两连接轴的速度约束。 基础(Ground) - 不移动的主体。其它主体相对于基础运动。 机构(Joints) - 特定的连接类型(例如销钉机构、滑块机构和球机构)。 运动(Kinematics) - 研究机构的运动,而不考虑移动机构所需的力。 环连接(Loop Connection) - 添加到运动环中的最后一个连接。 运动(Motion) - 主体受电动机或负荷作用时的移动方式。 放置约束(Placement Constraint) - 组件中放置元件并限制该元件在组件中运动 的图元。 回放(Playback) - 记录并重放分析运行的结果。 伺服电动机(Servo Motor) - 定义一个主体相对于另一个主体运动的方式。可在机构或几何图元上放置电动机,并可指定主体间的位置、速度或加速度运动。LCS - 与主体相关的局部坐标系。LCS 是与主体中定义的第一个零件相关的缺 省坐标系。 UCS - 用户坐标系。 WCS - 全局坐标系。组件的全局坐标系,它包括用于组件及该组件内所有主体 的全局坐标系。 运动分析的定义 在满足伺服电动机轮廓和机构连接、凸轮从动机构、槽从动机构或齿轮副连接的要求的情况下,模拟机构的运动。运动分析不考虑受力,它模拟除质量和力之外的运动的所有方面。因此,运动分析不能使用执行电动机,也不必为机构指定质

平面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通过PPT图片引出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平面四杆,然后通过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概念,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引出新名词曲柄摇杆概念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教师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并对每个类型讲解,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最后介绍四杆机构的判别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学内容: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领学生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学习。2.提升学 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平面四杆机构的组成。 教学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分类。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材准备:《机械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课时中已经学习过高副低副以及构件的概念。教材分析:《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本次课《键连接和销连接》选自课本第四章第一节,介绍了键和销连接功能、类型、结构形式及应用是本书重点内容之一。为后面学习第五章构件、机械

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和基本技能等知识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在机械专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 1.首先教师通过复习之前课程学习过的高副低副以及构件的基本概 念并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概念,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类型的四杆机构?让学生进行思考。 2.教师通过展示平面四杆机构的图片,让学生对于平面四杆机构有 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详细介绍每一构件。 3.教师讲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各种类型,并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同学们有进一步的了解。 4.教师通过讲授法给学生讲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判别方法。 5.教师最后进行评价总结,知识建构。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学习的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反思教学设计思路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内容的转换是否突兀,讲解的内容是否符合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并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员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 1、总论 2、形态属性 3、形态要素 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 5、骨骼关系 6、基本形式 第一章总论 1、构成得起源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包豪斯 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 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得定义 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 (1)目得 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 与基础。 (2)特点 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 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 (1)工具 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 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 得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 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 (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 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得基础上,分析造型得意向特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千变万化得自然形象转化为抽象得几何形态,寻求它们得共性,使其“异质同化”,同化异质,从而创造出 富于想象与具有哲理性得视觉形象。 (3)它与我们传统几何图案有着质得差别,几何图案就是非常有规律得反复中求变化,给人得感受就是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平面构成突破了平面时空,从多角度,多视觉,多层次等方面去探 求变化,从而给我们得设计带来了质得飞跃。 第二章形态属性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皆以构成方式存在。大至宇宙星际,小到细胞,原子得结构组合,均以形态构成得结构。 1、自然形态

(完整word版)铰链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好动),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真实工作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提出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并以教学载体为主线组织教学,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课前做模型,老师评,课后按所学新知改进模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路。通过解析教学载体,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本教材前面五章的内容都是机械零件的静止运动,常用机构的教学内容需构建运动的思维,是一个由静向动的变化过程,学生应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教学中,课程第一章中机构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与提升,同时本学习单元内容也为后续常用机构的学习垫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高、低副接触的运动特点和四杆机构的组成条件。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及其判定条件,了解其应用。 2、能力目标: (1)、课前预习并分小组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模型。 (2)、能够判断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并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四杆机构的形式。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问题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做模型,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别及四杆机构类型的确定。 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定条件的应用。 教学关键:杆件的长度、位置与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关系 突破:做模型、动画、课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知识储备:掌握运动副、构件、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等知识;具备初步分析机构运动特点能力。 (2)、预习新课,并在课前试做铰链四杆机构。 2、教师准备 (1)、准备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材料、课件、动画、教案、教学载体。 (2)、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设计法、案例教学法(以教学载体为主线)、小组协作法。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动画、机构模型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低副连接组成的。 2.由四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而成的机构成为四杆机构。 3.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运动副全部是转动副。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能摆动的连架杆称为摇杆。 6.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与连架杆相连的构件称为连杆。 7.某些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从动件的急回性质一般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表示。 8.对心曲柄滑快机构无急回特性。9.偏置曲柄滑快机构有急回特性。 10.对于原动件作匀速定轴转动,从动件相对机架作往复运动的连杆机构,是否有急回特性,取决于机构的极位夹角是否大于零。 11.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等于0。12.机构的压力角越小对传动越有利。 13.曲柄滑快机构,当取滑块为原动件时,可能有死点。 14.机构处在死点时,其压力角等于90o。 15.平面连杆机构,至少需要4个构件。 二、判断题: 1.平面连杆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连杆。(√) 2.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少需要三个构件。(×) 3.平面连杆机构可利用急回特性,缩短非生产时间,提高生产率。(√) 4.平面连杆机构中,极位夹角θ越大,K值越大,急回运动的性质也越显著。(√) 5.有死点的机构不能产生运动。(×) 6.机构的压力角越大,传力越费劲,传动效率越低。(√) 7.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为最短杆。(√) 8.双曲柄机构中,曲柄一定是最短杆。(×) 9.平面连杆机构中,可利用飞轮的惯性,使机构通过死点位置。(√) 10.平面连杆机构中,压力角的余角称为传动角。(√) 11.机构运转时,压力角是变化的。(√) 三、选择题: 1.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A 其他两杆之和。 A <=; B >=; C > 。 2.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之和,而充分条件是取 A 为机架。 A 最短杆或最短杆相邻边; B 最长杆; C 最短杆的对边。3.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当以 B 为机架时,有两

(完整版)平面连杆机构

机械基础一轮复习资料 (平面连杆机构) 【复习要求】 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条件; 3.了解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及应用; 4.了解“死点”位置产生的原因、克服方法及应用; 5.了解急回运动特性及其应用。 【知识网络】 【知识精讲】 一、平面连杆机构 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和移动副相互联接而组成的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的机构。注当平面四杆机构中的运动副都是转动副时称为铰链器杆机构。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见表)

三、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组成条件(见表)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和应用(见表) 注: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都可以看作是改变四杆机构某些构件的形状、相对长度或选择不同构件作 为机架而获得的。 五、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 1.“死点”位置(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 (1)“死点”位置的产生:摇杆为主动件曲柄为从动件时,当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连杆与曲柄出现

两次共线,此时曲柄上所受的力通过曲柄转动的中心,转动力矩为零,从动件不动,机构停顿。 (2)机构在“死点”位置时,将出现从动件转向不确定或卡死不动。 (3)克服“死点”位置的措施:利用自重、加飞轮、增设辅助机构或机构错列。 (4)“死点”位置出现的利与弊:对传动机构来说,“死点”位置的出现是不利的,应设法予以避免,而工程中某些工作要求(如连杆式夹具的夹紧)就是利用“死点”位置来实现的。 2.急回运动特性 (1)定义:机构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平均速度的性质。 (2)意义:利用急回运动特性可缩短空回行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行程速比系数(K)和极位夹角(θ)行程速比系数是从动件空回行程平均速度与从动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的比值,其大小反应急回特性;极位夹角是主动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位置时的夹角。 K=(180°+θ)/(180°-θ) 或θ=180°(K-1)/(K+1) 注 K>1或θ>0°时机构具有急回特性;摆角(ψ)是指摇杆两极限位置的夹角。 (4)具有急回运动特性的常见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主动件)、摆动导杆(曲柄主动件)、双曲柄机构( 平行双曲柄机构除外)、曲柄滑块机构(曲柄为主动件)等。 【边缘知识】 压力角、传动角及其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 1.压力角:从动件C点所受力F的方向与C点的绝对速度υc方向间所夹的锐角(α)(见图)。 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见图)。 2.压力角(或传动角)是判别机构传力性能的重要参数。 F可分解为两个力; F t=F cosα,推动从动件作有效功,称为“有效分力”; F n=Fsinα,引起摩擦阻力,产生有害的摩擦功,称为“有害分力”。

《铰链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铰链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一、课程和任务分析 《机械基础》是机电专业中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了机械零件的材料、受力分析、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相关知识和常用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等。本节课是掌握各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基础。 前次课已经学习了运动副的概念、分类及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且对实物进行分析。而本次课的重点是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的方法及曲柄摇杆机构运动特性分析和应用。 二、教学目的 1、明确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断。 2、了解不同类型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 3、明确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 2、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及应用分析。 四、教学难点 明确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五、课前准备 1、四个设定长度的杆,并在指定位置加工出小孔:四个小螺栓或曲别针(每桌一组)。 2、家中(或市场)观察缝纫机工作时的运动情况或进行操作。 六、教学设想(教法、学法) 因为本课程时间性很强,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教具来加强感性认识,并提出相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法:讲授演示结合法 教具:四杆机构、挂图 七、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 八、课前提问:(4min ) ①什么是铰链四杆机构? ②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名称 九、导入新课:(1min )铰链四杆机构中,机架和连架杆总是存在的,但是曲柄不一定存在。 那么我们来分析在一个四杆机构中曲柄是否存在呢?他又有那种基本形式呢? 十、教学过程:(30min )(师生互动) §6-1平面连杆机构 二、铰链四杆机构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①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 a: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得理解概念及“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四杆机构按要求在给定位置用螺栓连接,之后放好。 b:拿出自己课前做好的四杆机构进行演示(演示过程,变换主动件)。使学生对此机构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并得出结论: 是否有曲柄存在,取决于杆长,当Lmin+Lmax≤l′+l″时,则有: ①若取与最短杆相邻的任一杆为机架,则最短杆为曲柄。 ②若取最短杆为机架,则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③若取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则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C:变换最长杆的连接位置,使Lmin+Lmax>l′+l″并演示。

机械基础教案(教研组)教案:铰链四杆机构.doc

章节 名称铰链四杆机构 授课 形式 讲授 课 时 2 班 级 10综(3) 教学 目的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以及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教学重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2、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教学 难点 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辅助 手段教学模型 课外 作业 练习册 课后 体会 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以及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 一.四杆机构的组成 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联结起来封闭系统。 其中被固定的杆4被称为机架 不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杆2称之为连杆 与机架相连的杆1和杆3称之为连架 凡是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之为曲柄,只能在小于360°的 范围内作往复摆动的连架杆称之为摇杆。 二.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铰链四杆机构根据其两个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若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一个是曲柄而另一个是摇杆,则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用来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的曲柄摇杆机构。 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当主动曲柄AB回转时,从动摇杆作往复摆动,利用摇杆的延长部分实现刮雨动作。 2 ) 双曲柄机构 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都能作360°整周回转,则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 在双曲柄机构中,若两个曲柄的长度相等,机架与连架杆的长度相等(这种双曲柄机构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蒸汽机车轮联动机构,是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平行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和机架共线时,可能由 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使两个曲柄反向回转。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采用三个曲 柄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反转。

3)双摇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都在小于360°的角度内作摆动,这种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 三、曲柄存在的条件 由上述以知,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而曲柄是否存在。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 1.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 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 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2)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1.曲柄滑块机构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以一个移动副代替摇杆和机架 间的转动副,则形成的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它能把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或作相反的转 变。 2.导杆机构 a 曲柄摇杆机构 b 导杆机构 c 摆动滑块机构 d 固定

完整word版铰链四杆机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好动),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真实工作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提出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并以教学载体为主线组织教学,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课前做模型,老师评,课后按所学新知改进模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路。通过解析教学载体,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本教材前面五章的内容都是机械零件的静止运动,常用机构的教学内容需构建运动的思维,是一个由静向动的变化过程,学生应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教学中,课程第一章中机构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与提升,同时本学习单元内容也为后续常用机构的学习垫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1)、熟悉高、低副接触的运动特点和四杆机构的组成条件。(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及其判定条件,了解其应用。 2、能力目标: (1)、课前预习并分小组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模型。 (2)、能够判断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并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四杆机构的形式。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问题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做模型,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别及四杆机构类型的确定。 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定条件的应用。 教学关键:杆件的长度、位置与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关系 突破:做模型、动画、课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知识储备:掌握运动副、构件、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等知识;具备初步分析机构运动特点能力。 (2)、预习新课,并在课前试做铰链四杆机构。 2、教师准备 (1)、准备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材料、课件、动画、教案、教学载体。

平面四杆机构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第10次课 2学时授课时间90分钟

课前教学准备 1.白板笔,示教板、用木材自制的两个铰链四杆机构及用 Flash制作的相应内容的动画课件、展示台、投影仪一套、 教师用机; 2.学案(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自学练习题),师生 人手一份。 组织教学 1.学生按时进入课室,师生互相问候。 2.检查学生出勤、装束、精神状态情况。 3.宣布本次课题的内容及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内容 1.什么是机构?什么是平面机构? 2.什么是低副?低副有哪几种类型? 二、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 导入语:每一个机器都是由若干个机构或构件所组成,那么视屏中 的起重机中那些机构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呢?我们带着疑 问开始今天的课程! (5分钟) (6分钟) 电教演示自制课 件(打开多媒体课 件) 教学内容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 时间分配、临时更改 等)

三、讲授新课 一、平面连杆机构 1、定义:由若干 构件和低副组成 的平面机构。 二、铰链四杆机构 1、定义:由四个 杆件通过铰链 (转动副)连 接而成的平面 四杆机构。 2、结构特征 (1)、四个构件 (2)、运动副全为转动副 机架 曲柄-整转副3、组成连架杆 摇杆-摆转副 连杆 4、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4分钟)(4分钟)(4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 双摇杆机构 搅拌机 惯性筛机构 鹤式起重机

以曲柄为主动件:回转摆动举例-搅拌机构 以摇杆为主动件:摆动回转举例-缝纫机机构 (2)、双曲柄机构 ○1一般双曲柄机构:等速回转变速回转;举例-惯性筛机构 ○2平行双曲柄机构:转向相同、转速相等(两曲柄长度相等且平行);举 例-机车联动装置 ○3反向双曲柄机构:转向相反、转速不等(两曲柄长度相等但不平行); 举例-车门启闭装置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教学内容 备注 (包括:教学手 段、时间分配、 临时更改等) 321 D C F E B 3 5 21 (a) (b) A 4

平面四杆机构特点及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李世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第6章“常用机构”中“§6-1 平面连杆机构”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实际应用及特点。 学情分析: 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普遍的现实问题,但他们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善于联想,从这一现状出发,教学中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教学模型,扩散思维,归纳总结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思索中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并能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实例;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及应用实例; (3)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及应用实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生活中,从身边去挖掘教学模型,学以致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何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如何去肯定别人,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

2.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教学难点:极位夹角和摆角的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教法与学法室相辅相成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学法指导是学生智力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教学模型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汽车雨刮器动画,雷达天线俯仰机构动画,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1、曲柄摇杆机构 两连架杆中一为曲柄、一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如图所示,曲柄AB为主动件,并作等速运动。从动摇杆CD将在弧C1C2范围内作变速往复摆动,C1、C2两个位置是摇杆摇摆的两个极限位置。 (1)曲柄摇杆机构能将曲柄的整周回转运动转换成摇杆的往复摆动。 曲柄主动,摇杆从动。如剪刀机、筛砂机、搅拌机以及碎石机等,都可以连续的工作。 (2)曲柄摇杆机构,除可将曲柄的整周回转运动转换成摇杆的往复摆动外,也可以使摇杆的摆动转换成曲柄的整周回转运动。

平面设计的知识结构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电脑软件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平面设计的常见用途包括标识(商标和品牌)、出版物(杂志,报纸和书籍)、平面广告,海报,广告牌,网站图形元素、标志和产品包装。例如,产品包装可能包括的商标或其他的艺术作品、编排文本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风格统一的图像,形状,大小和颜色。组合是平面设计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尤其是当产品使用预先存在的材料或多种元素融合。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4] 。 专业知识 平面设计是将作者的思想以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也可以以手绘方法去创作。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术语 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

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元素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入门 点的构成形式 AKI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 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 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 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 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 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 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AKI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AKI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 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 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 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 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AKI (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平面构成的形式 AKI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