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违约现象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原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原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原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潘健【摘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于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近年来,该计划毕业生违约现象日益突出,对政策的目标达成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借鉴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政策文本梳理和对违约毕业生的深度访谈,对该计划就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制度、行动者、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制度规定功能性缺失、相关行动者利益冲突以及生源地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因素是造成违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The Program of Training High-Caliber Backbone Personnel from the Ethnic Minor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alent structure and talents’ capabilit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number of the graduates who breach contract seems to increase, which impinges the goal attainment of this policy. In this paper, institutions, 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executing process of the policy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organizing policy discourse and interviewing defaulters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choice institutionalism.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main causes ofthis phenomenon are: functional deficiencies of the institution, conflicts of interest among relevant 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of the region that the students come from.【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87-91,106)【关键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就业政策;违约;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者】潘健【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从2006年培养的2500名研究生开始,截至201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累计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3.5万名高层次人才,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问题。

通过分析偏差原因,包括地区差异、程序设计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到位等方面,指出政策执行可能出现的问题。

结论部分提出加强监督与评估、优化执行机制以促进政策落实的建议。

文章意在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现象,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地区差异、程序设计、监督机制、问题、监督与评估、优化机制、政策落实。

1. 引言1.1 定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指针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特殊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选拔、培养和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包括各类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人才。

通过提供专门的培养机会和资助,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升综合素质,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是国家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和参与感。

该计划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该计划的实施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1.2 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中至关重要。

政策的制定只是第一步,而真正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

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执行,才能确保政策的效果和目标得以实现,从而推动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政策执行能够将政府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践,确保政策能够在实际中落地生根。

通过政策执行,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研究生办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研究生办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
研究生办理违约手续的补充规定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内教民函[2013]8号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3.06.08
【实施日期】2013.06.08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研究生办理违约手续的补充
规定
(内教民函[2013]8号)
为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研究生管理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暂行办法》(内教民字[2010]4号)中违约处理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以下补充规定:
一、违约受理部门
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受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研究生违约事项,提出初审意见。

自治区教育厅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批准。

<。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读研规划及就业、违约详谈(王毅)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读研规划及就业、违约详谈(王毅)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读研规划及就业、违约详谈王毅天道酬勤,任何问题在你的勤奋和技巧之下都是胆小鬼,一击即破,只要学会未雨绸缪,未知的恐惧终将变成明朗的未来。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欣喜与迷茫交织中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

-----王毅我负责管理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群中经常有人向我咨询关于正式读研和就业的问题,想解答却力不从心。

首先我没有毕业,并不了解太多关于就业和违约的问题,无法一一详尽解答;其次,每个省有不同的政策,当然政策都是大同小异,但我不可能熟悉每一个省的就业管理办法;第三,群里的人太多,无法一一回复,尽管是个拖延症患者,还是希望做事情见效率,所以在我即将面临实习、就业的时候,我打算将我在读研及实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让即将正式读研的同学能够事先做好规划,如果你已经信心饱满,万事俱备了,那么这篇文章很可能就是你的东风,希望这些心得与技巧能够让读研和找工作的你少走弯路。

如何选导师从被录取及刚进西南大学培训基地强化这段期间,选导师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从就业还是未来继续读博深造,选一个好导师基本决定了你在研究生期间所能达到的高度。

尤其是对一个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而言,选导师更为重要,你也许不愿意承认,少干计划的研究生大部分(当然也有很多牛比的人)专业知识并不扎实,如果你在培训基地你没有认真学习英语的话,这也是读研的极大软肋。

综上所述,Honestly,还是选个好导师吧!那么一个好导师有什么标准?功利的说有这么几点(大家不是声称我们这个计划毕业不好找工作么):科研能力强悍,精力如小宇宙时刻处于爆发状态的导师。

如果你真担心毕业后找工作会成为一个拦路虎(事实上也真是事实),那么你在读研期间可能不应该再像培训时那样散漫无所事事了,你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和导师做项目的机会,认真总结项目经验,在你的简历上写下光彩的一笔,这!在!找!工!作!时!真!的!灰!常!重!要!,如果想毕业以后打到大boss,科研项目是你练级最好的手段。

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中违约条款的思考

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中违约条款的思考

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中违约条款的思考作者:王晓龙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政策意图和这一计划中的违约条款的合理性展开分析,发现违约现象的发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而这项极具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违约条款是政策设计中对“少数民族人才”存在认识误区,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与“少数民族地区留住人才”混为一谈的产物,该计划中的“约”,既无充分的事实依据,也有违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更是削弱了该项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废除或完善。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才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违约分析一、引言2004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国家发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已成为关乎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维护国家长远稳定统一的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

为确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2006年,国家又出台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教民[2005]11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骨干人才计划”,而参加这一计划的研究生简称“骨干生”)正式开始实施。

今年是国家开始实施骨干人才计划以来的第8个年头,单从历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这8年已累计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7000人,硕士研究生28100人,合计35100人。

随着该项政策的持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队伍还将不断发展壮大。

在看到这组可喜数据的同时,我们看到也存在骨干毕业生未按照约定回到协议地就业的现象。

这似乎导致了国家政策期望的落空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成果不显。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中国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人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改进。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个偏差是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定义模糊不清。

目前,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本不符合条件的人也能够得到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从而降低了政策的实效性。

我们需要明确少数民族人才的相关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

在政策执行中,存在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偏好或偏视。

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度较高,政府在进行人才培养和选拔时,可能存在对少数民族人才的过分倾斜,而忽略了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

这种偏好不仅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浪费,也有可能诱发其他地区的不满情绪,影响整体社会的稳定。

在执行政策时,需要统筹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避免偏视偏好。

政策执行中的一个偏差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评估不准确。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在进行人才培养和选拔时,可能将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评估人才的重要指标。

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有时候,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可能也会孕育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避免因为片面的评估而放弃一些潜在的优秀人才。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偏差。

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审查和监测。

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包括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定义不明确、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偏好或偏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能力评估不准确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等。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违约现象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违约现象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违约现象近年来,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

该计划旨在通过选拔、培养和留用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随着该计划的渐渐普及,一些研究生出现了违约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违约现象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部分研究生在签订骨干计划合同后,未能按照协议履行义务,提前退学或转行。

其次,还有一些研究生在完成学业后,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地区“回献”的义务,而是选择留在了一线城市或选择了高薪工作。

还有一些研究生自愿申请提前解除合同,或是逃避履行合同义务。

这些现象无疑给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带来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其原本的发展意义。

在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时,既有个体层面的问题,也有整体情境的客观限制。

个体层面来看,少数民族研究生违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一些研究生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充分了解骨干计划的义务和责任。

缺乏对合同内容的深入了解,导致在未来履行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困惑。

其次,少数民族研究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工作、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挑战。

受到城市生活的诱惑,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留在一线城市,而非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发展。

此外,一些研究生也面临家庭责任和经济压力等问题,不得不在自己的意愿和合同义务之间做出选择。

然而,违约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不仅限于个体问题,整体情境的客观限制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滞后,工作机会有限。

与此同时,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各种福利条件也更加完善。

因此,少数民族研究生往往面临选择困难,需要在发展和义务履行之间做出抉择。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发展也使得回献计划的执行困难重重,缺乏吸引力。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高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骨干计划的宣传和解释,提前告知研究生合同的内容和义务,确保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在我国,少数民族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我国提出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一政策也存在一些偏差,需要进行深入探究和解决。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在人才选拔上存在着偏差。

在选人选拔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对于少数民族身份的歧视和偏见。

一些地方在选拔人才时存在着对于汉族人才的偏爱,而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忽视。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无法获得应有的机会,影响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效果。

在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方面也存在着偏差。

在一些地方,对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并不够重视,投入的资源和支持并不足够。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这也使得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上存在着偏差。

在执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对于政策的不理解和不重视。

这导致了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地执行和落实,造成了政策执行的偏差。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导致了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和改进。

在人才选拔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选拔机制,确保对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公平、公正。

也需要加大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宣传和宣传工作,增强对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关注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违约现象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是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报考硕博研究生开辟的平台,少数民族学生报考研究生可以享受降分录取和学费减免等优惠待遇,学生毕业后要回生源地服务数年。

自2006年该计划首次招生以来,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

近年来,不少“骨干计划”毕业生却选择了不回生源地就业。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付出高额违约金的代价,也要违反入学时签的协议呢?
报考时没想那么多
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报考“骨干计划”的时候,一是希望可以用更低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二是考虑到学费减免。

他们对于就业尚无打算,只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观望心态。

来自青海西宁的藏族学生小齐2011年通过“骨干计划”升入大学,提及当时报考,她说:“当时我铁了心要考研,会尝试一切能够增加录取几率的方式,通过‘骨干计划’考研把握更大,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研究生一年的学费一万多元,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


回想当初报考的心情,小齐说:“我第一次考研总分很高,但英语差了一分,我去找导师沟通,看有没有破格录取的可能。

导师见我是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惋惜地说,怎么不报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呢?很多人分数比你低很多,都通过这个计划录取了。

我这才知道了‘骨干计划’,马上去了解了下政策,报了名,第二年终于考研成功。


小齐很感谢这个计划让她有了入读理想院校的机会,但她也发现,很多通过“骨干计划”考进大学的学生分数并不比统招低多少,“可能是因为知道这个政策的人越来越多,分数也就水涨船高了。

我当年比正常统招的分数只低2分而已”。

专业与兴趣影响区域选择
由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支持的地区多为中西部欠发达区域,学生在就业时不可避免地面临建设家乡与个人发展的矛盾。

来自湖南的陈曦通过“骨干计划”,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新闻传播专业,去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市场调查工作。

报考“骨干计划”的时候,她原本打算继续读博士,然后回湖南的高校当老师。

“因为这个计划只限定在湖南,没具体限定到哪个自治州,当时想回去当大学老师挺好的。

可是后来我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博士报考时间,只能先找工作了。

”说起为什么不想回去就业,陈曦说,“我喜欢互联网行业,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更有可能找到喜欢的岗位。

而且这几年在这里读书,我也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回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是想要一个更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但是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对于西藏、宁夏的学生来说,回去有点不习惯了。

”文学专业学生小马告诉记者,“我认识一个宁夏的学生,回家以后在地方电视台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是专科生,他融入得不是很好,心里也有点不平衡,结果工作一年又考博士了,以便寻求其他出路。

”小马本人并没有违约,但当被问及他身边认识的学生违约和履约的情况时,他回答说:“还是违约的更多一些吧。


违约之后该怎么办?陈曦说:“当时我们都想留在北京,就常在一起商量看有什么办法可行。

我对户口看得开,也不想去央企、国企。

排除了这些因素之后,我发现身份好像对我找工作没什么影响了。


研究生读得有点憋屈
按照《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4年)和博士研究生的经费,按国家统一标准由国家财政核拨,学费减免也是众多学生报考该计划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学校,专业硕士是不免学费的,学院给的答复是我们专业不是学术学位,不在‘骨干计划’内。

可我们是按这个计划招进来的。

我们几个人不服气,找院长、研究生院各方面去沟通,也没什么结果。

”想起当初费劲争取学费减免的经历,张丽依然很气愤。

“后来我们通过校长信箱写了信,受到校长的接见,几天之后学院让我们写了贫困生助学金申请。

不过我们不服气以这样的形式解决学费,在申请中依然详述了国家政策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规定,没有完全按助学金申请的模式写。

申请交上去之后,我们的学费才得以减免。

”张丽说,“明明是政策规定的,可是学校操作起来却乱七八糟。

我们同级另一个专业的学生,因为势单力孤,到现在学费还没免。


小林也说:“感觉有部分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

身上被贴了标签,别人如果知道我是这样进的大学,总会下意识地认为我的学习能力要差一截,有时候连证明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从小到大一直是优秀学生的小林有点不甘心,感觉自己的学习热情多少受到了打击。

眼下,201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新一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学生,即将开始他们的研究生生活。

又有什么样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们呢?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