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合集下载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护理一、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基本介绍1. 定义与特点新生儿生理性腹泻是指在新生儿期出现的一种非病理性的腹泻现象。

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2. 发生原因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建立。

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可能促进肠道蠕动。

3. 与病理性腹泻的区别生理性腹泻的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体重增长稳定。

而病理性腹泻往往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

二、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症状表现1. 大便特征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4 6 次,甚至更多。

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有时带有奶瓣,但无脓血。

2. 新生儿状态精神活泼,反应灵敏。

吃奶正常,无明显的哭闹或烦躁。

3. 体重增长尽管有腹泻,但体重通常按正常速度增长。

三、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诊断要点1. 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出生体重、家族过敏史等。

询问腹泻的起始时间、大便的具体情况。

2. 体格检查检查新生儿的腹部,是否柔软,有无腹胀、压痛。

观察皮肤弹性、囟门饱满度等评估脱水情况。

3. 实验室检查一般粪便常规检查正常,无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

必要时可进行乳糖耐受试验、食物过敏原检测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四、护理评估与诊断1. 健康史评估仔细询问母亲的饮食情况,是否摄入了过多的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了解新生儿的喂养规律、喂养量。

2. 身体状况评估新生儿评估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和气味,准确记录。

测量体重、身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检查腹部的柔软度、肠鸣音是否正常。

观察新生儿的肛周皮肤,有无发红、破损。

评估新生儿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

实验室检查评估按照医嘱定期复查粪便常规等指标,观察有无变化。

基于以上评估,可能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腹泻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

2.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频繁大便刺激肛周皮肤有关。

3. 焦虑与家长对新生儿腹泻的担忧有关。

五、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情况,包括次数、性状、颜色和气味。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是指尿液中的钠和水的过多排出,而激素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它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肠道的连续机制来促进肠道的活动。

生理性腹泻大多由于食物不当、食物中毒、厌食、过敏、消化道疾病、激素的异常分泌等引起,是大部分婴儿和孕妇所患的一种常见病。

一般而言,婴儿生理性腹泻可能与母乳喂养有关,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它们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腹泻的目的。

有的孩子因发育期的特殊性,导致其胃肠道功能低下,而引起腹泻。

有的孩子因营养不良,无规律的饮食,气候变化,接触了病毒,也会出现生理性腹泻。

另外,孕妇也可以患上生理性腹泻,其原因也有很多,如饮食不当、激素失调、由于胎儿发育导致消化道紊乱等。

这类患者一般多因营养不足或母体激素紊乱而引起,除了消化道受损,消化道相关的消化酶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腹泻的重要原因。

生理性腹泻的症状经常是细小的排便、腹部不适、虚弱、食欲减退、腹泻、消化不良等。

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一般病情不会严重,会逐渐减轻的。

治疗生理性腹泻,首先要做的是积极调整饮食,选择低质量、低脂肪、低蛋白、低果糖的食物,能够缓解腹泻的症状;其次要给予适
当的清洁饮食,清洁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质,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增殖,减缓膀胱和肠道的受损;再次要多进行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体内活动可以活化胃肠蠕动,增强肠道蠕动能力;最后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视情况及时给予维生素和营养补充,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总之,腹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多变,如果能采取对症治疗,改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定期检测,腹泻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宝宝生理性腹泻不需断奶(专业文档)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宝宝生理性腹泻不需断奶(专业文档)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宝宝生理性腹泻不需断奶(专业文档)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腹泻等问题,这些是每一位宝宝都会经历的,因此当宝宝出现生理性腹泻时,家长不要慌,可以从饮食入手调理宝宝肠胃。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医生称,是指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婴儿需要和消化功能的限度而发生的腹泻。

婴幼儿的消化能力有限,如果喂给的食物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腹泻。

虽说喂奶过多及突然换奶也是“元凶”,但有时却不一定是因为更换奶粉而引起的。

医生介绍,对于“生理性腹泻”的婴儿,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要不影响生长发育,完全可以顺其自然,不必因大便次数多而再次换奶。

她说婴幼儿排便多不是坏事,能够迅速排除消化道内的废物。

但对家长来说肯定会增加换尿布、清洗臀部次数的负担,家长要勤换尿布、勤洗婴儿的臀部,以防感染。

生理性腹泻怎么办1、早加辅食缓腹泻。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比混合喂养的宝宝患上生理性腹泻的几率更高。

宝宝除了腹泻以外睡眠饮食均正常,体重身高也正常发育。

如果宝宝月龄在4个月以上,可以尽早为宝宝增加辅食,有助于缓解宝宝腹泻情况。

尽管您的乳量还是很充足,但宝宝到4个月以上也应添加辅食了,辅食添加不仅仅供给孩子营养成分,此时也是孩子学习咀嚼的关键期,养成良好进食行为的开端。

2、预防臀红很重要。

频繁的大便刺激宝宝臀部,增加患上红屁股的可能性。

护理中应注意预防臀红,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轻轻擦干,如有臀红,可用鞣酸软膏轻轻擦涂。

3、不用断奶不用药。

为了止宝宝生理性腹泻就把母乳戒断实际上与饮鸩止渴没有区别。

妈妈的饮食可稍作调整,如不宜吃得太油腻或吃得太高蛋白。

婴儿可稍提早添加辅食。

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化功能的增强,母乳占食品比例下降,逐渐添加粥、面、鱼、莱泥等辅食,孩子大便会慢慢正常的。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医院儿科专家指导的权威育儿科普吗?长按上图,扫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生理性腹泻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敏,导致肠道活动改变所致的病理状态。

其病因是外界刺激或体内因素,最常见的是心理因素。

生理性腹泻可以分成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肠道被病原体感染,导致腹泻和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

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腹泻嗜血杆菌等。

非感染性腹泻指的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敏,从而使肠道的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腹泻。

常见的原因有过敏性腹泻、药物性腹泻、代谢性腹泻、机体内毒素性腹泻和免疫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是指机体对某些食物、药物、植物或寄生物等引起过敏,从而导致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

常见的引发过敏性腹泻的物质有:食物中的蛋白质、乳糖、乳酸、柠檬酸、多糖、花生油和色素等。

同时,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敏性腹泻,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过敏药等。

药物性腹泻是指由服用药物引起的腹泻。

由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或者药物引起的肠道毒性,从而引起的腹泻的情况称为药物性腹泻。

药物性腹泻的病因之一是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如一些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其他原因是药物进入肠道后,肠道粘膜受损,导致液体和电解质得不到吸收,或者药物和乳酸菌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物质,从而引起腹泻。

代谢性腹泻是指体内低血糖、低血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放射性腹泻等引起的腹泻。

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正常水平,可以引起消化道的阳性反应,而且不会引起全身性的症状,但可引起腹泻。

低血氧可以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引起腹泻。

脱水也会影响消化道功能,从而引起腹泻。

代谢性酸中毒也可以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泻。

放射性腹泻指的是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放射性硒在肠道的影响,从而引起的腹泻。

机体内毒素性腹泻,又称形态毒素腹泻,是指机体中的毒素被吸收到肠道,经过消化吸收而形成的毒素从肠道排出,从而引起腹泻的情况。

常见的机体内毒素有:铅、汞、砷、镉、氟等重金属,也有一些自然存在的毒素,如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农药、有毒植物素等。

生理性腹泻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是指由于身体内部机能或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短暂性、间歇性的腹泻现象。

其特点是腹泻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内能够自行缓解,不伴随其他明显的身体症状。

生理性腹泻通常是由于肠道运动功能的改变引起的,例如运动、情绪变化等。

在运动时,肠道的蠕动加快,加速食物通过的速度,从而减少了水分的吸收时间,导致粪便呈现水样散状。

而情绪变化则会引起神经和激素的变化,进而影响肠道蠕动,造成腹泻。

生理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频繁的大便,呈现水样散状甚至黏稠,量多质少,伴有腹痛、腹胀、肠鸣等不适感。

腹泻的发作往往与运动或情绪变化有关,例如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腹泻,休息或情绪平稳后腹泻消退。

生理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减少腹泻的发作。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进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此外,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肠道蠕动功能,有助于缓解生理性腹泻的症状。

总之,生理性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泻现象,多由身体内部机能或外部刺激引起。

其症状表现为频繁的大便,呈水样散状,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治疗方面主要是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减少腹泻的发作。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生理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腹泻,它是指因消化道蠕动不良或肠道蠕动较快而引起的腹泻症状。

此种腹泻症状最常见于成人,因此有时也称为成人腹泻或成人腹泻性腹泻。

这种腹泻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部胀满感、腹泻和失水。

腹痛一般位于腹部的某一侧,腹部胀满感是肠道出现蠕动不良或蠕动过快,腹泻是指每日粪便次数增多,腹泻状况长期存在,失水是因水和电解质的严重损失导致的。

原因生理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感染性蛋白:一些感染性病原体可以分泌特定蛋白质,如大肠杆菌、细菌,这些特定蛋白质可以抑制肠道的蠕动,导致腹泻。

2.抗肠道蠕动激素:抗肠道蠕动激素可以使肠道的蠕动减慢,导致肠道的蠕动不良,从而引起腹泻。

3.营养不良:食物中缺少益生菌或摄入过多的腐败食物或放热食物,这些可以破坏益生菌的平衡,使肠道的蠕动不良,从而引起腹泻。

4.精神压力和激动:精神压力和激动可以影响肠道的蠕动,导致腹泻。

5.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可以导致肠道蠕动变慢或出现蠕动不良,从而引起腹泻。

6.服用某些药物:一些具有抗肠道蠕动作用的药物可以破坏肠道的蠕动平衡,从而引起腹泻。

7.其他因素:包括放射治疗、某些过敏性疾病、肿瘤等。

治疗一般来说,生理性腹泻的治疗是以改善肠道蠕动为基础的。

改善肠道蠕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改善营养:补充营养物质,如活性菌素、氨基酸、磷脂等,可以使肠道蠕动恢复正常,从而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腹泻症状。

2.服用抗腹泻药物:常用的抗腹泻药物有抗肠道蠕动药、止泻药、止痉药、止痉病药、抗感染药和补充益生菌等。

3.进食低腹泻性食物:比如米饭、玉米粉、燕麦、高淀粉食品、水果、蔬菜、蛋白质食品等。

4.合理作息:在每日的作息中,可以加强肠道蠕动,以调节肠道的功能,改善腹泻的症状。

5.精神放松:精神压力和激动可以使肠道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腹泻,因此应加强精神放松,以平衡精神压力,从而改善腹泻的症状。

预防要预防生理性腹泻,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膳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油腻食物和淀粉类食物,限制饮酒,多喝水。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指的是患者每天排出的大量粪便中液体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频繁的腹泻和腹痛,以及水肿和低钠血症。

士腹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感染性腹泻:由于胆道感染,消化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而引起的腹泻。

2、代谢性腹泻:是由于消化道内某些物质吸收缺陷,水和电解
质失衡而引起的。

3、肠损害性腹泻:是由于肠损害,如溃疡病,结肠炎,慢性肠
病和因精神刺激而致的炎症等引起的。

根据生理性腹泻的不同原因,治疗方案也可能有所不同,通常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案包括:
1、抗生素治疗:如果腹泻是由于感染性腹泻引起,那么可能需
要使用抗生素来抑制感染原因,以免加重患者的腹泻症状。

2、代谢平衡治疗:如果腹泻是由于代谢性腹泻引起,那么可能
需要进行电解质补充,增加液体以及通过营养调节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肠道修复治疗:如果腹泻是由于肠损害性腹泻引起,可能需
要使用抗炎药物来抑制炎症的发展,以改善腹泻症状。

此外,在治疗生理性腹泻时,临床医生还可能会为患者制定其他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个体需求。

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定期给予患者抗生素,监测消化道症状变化,改
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以及鼓励患者按时服药等。

虽然生理性腹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但可以通过上述正确的治疗来控制病情。

重要的是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切实及时服用药物,并坚持饮食调理,以确保腹泻症状得到控制。

生理性腹泻知识点总结

生理性腹泻知识点总结

生理性腹泻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生理性腹泻是指由于某些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一种暂时性腹泻症状。

它不同于病理性腹泻,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症状会随着引起的原因的消除而自行缓解。

生理性腹泻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病因1. 饮食原因: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纤维、果糖、咖啡因等成分,食用过多或者过敏引起。

2. 胃肠道功能调整:例如在情绪紧张或者过度兴奋时,神经系统会对胃肠道产生影响,导致蠕动加快、排便加速,出现腹泻症状。

3. 荷尔蒙变化:女性在月经期间、怀孕期间或者产后,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腹泻。

4. 运动原因:过度运动或者运动后的胃肠道反应也可能引起生理性腹泻。

5. 反射性腹泻:例如在触发性反应下,身体会自动排空大肠,引起腹泻,如接近肛门脑符合、括约肌疾患、肛门逆反射。

三、症状生理性腹泻的症状通常包括腹部不适、腹泻、排便频繁等。

症状的轻重程度取决于引起腹泻的具体原因和个体的身体状况。

通常生理性腹泻的症状不会持续太久,一般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的不适。

四、诊断生理性腹泻通常是一种暂时性的腹泻症状,不需要特殊的诊断方法。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来确定患者的症状是否为生理性腹泻。

如果患者症状明显、长时间持续或伴有其他临床表现时,需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肠胃镜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病理性疾病。

五、治疗对于生理性腹泻,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调整饮食、平衡营养的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症状:1. 饮食调节:避免过敏原或者引起腹泻的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

2.饮食天然地养成良好的厕所习惯,在清晨和饭后一到两小时以后去排泻,用力排而不是逼迫自己排泻。

3.按时进食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不影响肠道的痉挛正常状态。

少食多餐,不要过度饱餐一顿。

4.饮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粮食和蛋白,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为肠胃消化吸收提供营养,促进胃肠蠕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我们知道,婴儿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给婴儿吃的食物超过其承受能力,就会发生腹泻。

比如,将牛奶里的水分蒸发掉一半,制成所谓蒸发奶,然后用这种奶不加稀释地喂养婴儿,就可能有部分婴儿因奶内营养成分太高而发生腹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理性腹泻”. 再者,母乳的成分由于民族、饮食习惯、健康状况以及个体差异而有很大差别,有的母乳汁内含的营养成分不足,造成婴儿营养不足,而有的母乳汁内含的营养成分超过婴儿的需要,其多余的部分便随腹泻而排出体外,这也是一种“生理性腹泻”现象.
“生理性腹泻”一般常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孩子,其原因是由于母乳内所含的某种营养成分超过婴儿的需要,而婴儿的消化能力还没有发育健全所引起的。

其外观虚胖,面部、耳后或发际往往有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从2-3次到8-9次不等,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像浆糊一样,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

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孩子尽管有些拉稀,但身体所吸收的营养物质仍然超过一般孩子。

因此,这些孩子一边拉稀,一边继续长胖,体重可能还要比同岁的其他婴儿还要重些,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胃口好,不生病。

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化
功能的健全,逐渐添加粥、面、鱼、莱泥等辅食,孩子大便会慢慢正常的。

患“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尽管从大便中排出一些营养成分,但是已经吸收的营养成分还是比一般孩子多,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

对于不敢确定是不是生理性腹泻的父母,可以去医院做一下大便检查,当粪便检查异常时就有可能是病理性腹泻了,就要遵医嘱进行调理
如果生理性腹泻是由人工喂养造成的,那么只要注意调整喂养习惯即可。

如果生理性腹泻是由母乳原因造成的,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换奶,但是“生理性腹泻”并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完全可以不必因为大便次数多而舍弃母乳,改换牛乳或其他乳制品。

“生理性腹泻”患儿无需药物治疗,因为,治疗腹泻的药物均有抗感染、收敛、助消化等作用,而“生理性腹泻”既不是消化道感染,又不是消化不良,故没有用药的必要,抗感染药物还可能引起菌群紊乱,导致“二重感染”,对婴儿没有益处。

对“生理性腹泻”婴儿,应警惕在此基础上发生“病理性腹泻”。

如果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大便内水分增多,有臭味,伴有呕吐,孩子哭闹,不吃,甚至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很可能有感染或其他因素加重了腹泻,此时应该寻找原因,去除造成腹泻的新因素,积极给予治疗,直到恢复平时状况为止。

“生理性腹泻”婴儿应加强
护理,应及时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并用软膏涂抹,否则就有可能引起臀部皮肤发红,甚至局部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