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IS-LM模型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

IS-LM模型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一、关于IS-LM模型的简介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
(一)IS曲线表示能使投资(I)等于储蓄(S)的所有利率(r)与国民收入(y)的组合点形成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如图,以纵坐标代表利率,以横坐标代表收入,可以总结出,IS曲线是从投资于利率的关系(投资函数)、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储蓄函数)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中推导得来的。
如果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发生变动,IS曲线就会变动。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在同样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了,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于是,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其向右的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反之,若投资需求下降,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于是,IS曲线就会向左下方移动。
这是投资需求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的移动。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储蓄愿望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这样储蓄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如果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的投资水平现在要求有的均衡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因为同样的这些储蓄,现在只要有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了,因此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其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这是储蓄函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不仅这些因素会引起IS曲线移动,一切自发支出量变动,都会使IS曲线发生变动。
(二)LM曲线表示能使货币需求量(L)与货币供给量(M)相等的所有利率(r)与收入(y)的组合点的轨迹。
这条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移动。
造成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一)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案例1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案例1 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人们通常运用IS—LM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并以该模型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
但我国宏观经济学的实践表明,以IS—LM模型为依据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IS—LM模型的形状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以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对IS曲线斜率的影响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确立,政府在企业投资中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企业自身还不能自觉地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这必然导致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没有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敏感,从而导致中国的IS曲线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IS曲线陡峭。
从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对IS曲线的影响看,储蓄的超常增长表明,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远远低于在目前收入水平应具有的水平,收入与消费之间已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必然导致我国的IS曲线比在正常情况下陡峭。
那么,中国的LM曲线的斜率如何呢?首先,中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中国居民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急剧膨胀,从而打破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稳定关系,使中国的货币交易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再稳定,导致LM曲线不断趋向平坦。
其次,从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对我国LM曲线斜率的影响看,在目前的中国,由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完善,广大居民缺乏多种投资渠道,利率的变化对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影响并不大,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其对LM 曲线的影响是使LM曲线比较陡峭。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进行政策选择时,必须考虑政策的有效性和确定性。
在一定的经济形势下,一些政策比另一些政策更加有效,一些政策的影响比另一些政策的影响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坦,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十分有效,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近几年,利率连续下调对消费和投资的刺激十分有限已经告诉我们,目前条件下,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并不存在,继续下调利率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IS_LM模型在我国适用性的分析与探讨

上海商业海商论坛 Forum for Shanghai Businessmen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广泛运用在对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分析上。
然而,由此引起的运用方法上的争议此起彼伏。
有专家学者认为,由于中国的制度差异及中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故对用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适用性有所怀疑。
毋庸置疑,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作为对人的经济行为研究的一门学科,其分析论证应有通用性。
本文以简单的IS-LM模型为例,对其在分析中国经济的适用性及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上做粗浅的探讨。
IS-LM模型是描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商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会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商品市场;另一方面,商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
作为一个简单又全面的经济分析模型,IS-LM 模型结合了经济社会中两个重要层面: 商品市场及货币市场的均衡及由这两个市场互动所带来的影响。
在均衡状态下,代表商品市场的IS 曲线与代表货币市场的LM曲线的交叉点决定了最优所得与利率水平。
在均衡点外的任一点均代表了不均衡状态,该不均衡状态无论是由市场上其他变数引起,还是由政府政策引起,都会带动一个新的调整过程,直至恢复均衡为止。
由于这个特性,此模型常被运用在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IS-LM模型在我国 适用性的分析与探讨"■ 文/金路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怀疑西方经济学中传统的IS-LM模型是否在中国适用、以及是否应在中国这一特殊经济环境下修正甚至重新定义该模型的观点进行进一步探讨,通过阐明IS-LM模型的含义、模型中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变数之间互动关系的剖析,提出IS-LM模型作为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工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它不仅在西方国家被普遍运用,在我国同样可以作为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效果的模型工具,因此并非如国内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传统的IS-LM模型在中国经济环境中已不适用,应被重新修正。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02 IS曲线
IS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
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商 品市场上,利率上升时,国民收 入会减少;利率下降时,国民收 入会增加。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政策选择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来平衡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模型可以用来划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IS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政府购买增加会刺激 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税收政策
减税政策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 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供应
增加货币供应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IS-LM模型的重要性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对总 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理解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政策如何相互作用。
IS-LM模型的历史与发展
IS-LM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理查德·希克斯提出,后来经过其他 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
03 LM曲线
LM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作者:李敏黄建彬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7期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经济危机已蔓延至世界,使得世界市场的需求严重下降,全球贸易总额下降。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和保持经济增长。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已日益紧密,而且我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三驾马车之一—出口拉动,国内需求不足。
面对全球的经济衰退,我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尤其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如美国、欧盟、日本,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我国的出口额严重下滑。
为了应对经济衰退,我国至2008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以图靠内需来弥补外需的不足,从而减小世界经济衰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不管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财政补贴性政策,还是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都希望能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的复兴。
本文以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为理论依据,首先根据我国经济特点结合IS、LM曲线,得出具有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IS、LM曲线,然后运用我国IS、LM曲线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去评价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而且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我国的LM曲线推导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中的LM曲线反映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也即能使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组合,均衡下LM曲线的方程为:i为利息率,Y为国民收入,h和k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和收入的敏感系数,为真实货币供给量。
由模型方程可知,LM曲线的斜率受h和k的影响。
当h越大,也即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则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当k越大,也即货币需求对收入越敏感,则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倾斜;k越大而h越小,则收入的一定变动对利率的影响越大。
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的财政政策乘数分析 (2)若其他参数既定,d的影响; ①d越大(即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 策乘数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②d越小,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这种结论与图形分析完全一致。
y 1
这实际上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决定表达式, y为因变量,g为自变量,其他为常数。将上式以g为自变量求微分可 得: d
d g
d k 1 (1 t p ) h
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解释 1、财政政策乘数
1 d k dg 1( 1tp) h dy
• 财政政策:
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 收入 1、扩张性政策:t↓,g↑,tr↑→y↑ 2、紧缩性政策:t↑、g↓、tr↓,导致y下降
• 货币政策:M→r→C、i→y
1、扩张性政策:M↑→ r↓→C↑,I↑→y↑ 2、紧缩性政策:M↓→ r↑→C↓,I↓→y↓
4.2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P514
所以,在政府支出 g ,政府向私人借钱时, 货币需求 M 慢,
利率 r 快从而 I 快挤出效应大 财政政策效果小
4.2 财政政策的IS-LM分析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财政政策乘数分析
财政政策乘数: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 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是考虑货币市场均 衡以后政府支出对利率会有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政 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 即考虑了“挤出 效应”下的政府支出乘数。 用公式表示为:dy
4 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IS、LM移动会影响Y和r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 而IS、LM的斜率会影响Y和r的变动幅度,即影响 政策的效果。
98年扩大内需政策及启示

98年扩大内需政策及启示从1998年起,中央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工具上,增加财政支出和国债,扩大内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以扩大政府开支为重点,而不是以减税为重点。
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是财政支出。
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连续降低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促进信贷规模的增加,提高社会投资与消费能力。
一、98-02年的货币政策1.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1998年5月,曾经一度被使用而后又停止的公开市场业务恢复操作,当年交易额为2827亿元,1999年和2000年交易额分别为12,245亿元和9762亿元。
1998年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基础货币701亿元,1999年净投放1920亿元,两年合计占同期基础货币投放额的82%。
2000年首次开展正回购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822亿元,既有效控制了市场流动性,又给商业银行补充了流动性。
2001年,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基本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实际承担了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职能。
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基础货币和正回购回笼基础货币,全年累计投放基础货币8253亿元,累计回笼基础货币8529亿元。
有效增加了商业银行可用资金,促使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回升到目标区间。
2002年继续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证基础货币的总体适度,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水平。
2003年正式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赎回中央银行票据操作,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达到117,203亿元,比1997年增长380倍;现券交易量达到30,848亿元,比1997年增长3100多倍。
2004 年央行首次预发行远期央行票据并扩大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机构范围,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考评调整机制。
2004 年共开展110 次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回笼基础货币19,971 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13,281 亿元,投放、回笼相抵,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 亿元;共发行105 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 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9742 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43 次,收回基础货币3330 亿元;开展逆回购5 次,投放基础货币1490 亿元,使基础货币的增量稳定下降。
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的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以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货币供给量、政策工具是公 开市场业务为例。假定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债券,增
加货币供给。
Md
i
i*
Ms
M
s 1
PP
利
IS
率
在ISLM框架中考察
货币市场的变化
i*
LM LM
i
* 1
i
* 1
A
M
Y*
收入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第一步 P 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的应用宏观经济政 策课件
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的应用宏观经济政 策课件
1 财政政策
政策工具 传导机制 影响结果
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的应用宏观经济政 策课件
目标与工具
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
物价稳定(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失业率) 经济增长
政策工具:采取什么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
政府支出 投资补贴 转移支付 削减所得税
如果利率不变,产出将增加多少?
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 率上升,从而减少了私人支出(投资)
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政府支出增加宏观经济产学I出SLM策水模课型件平的应增用宏加观经济政 利率增加
Y*
Y
* 1
收入
挤 出 效
应挤出效应
IS曲线斜率的影响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 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 果越大。
(1)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LM曲线 由货币供给量变化而移动时,国民收入变动就越小, 即货币政策效应越小;反之,货币政策效应就越大。
r
LM0
IS1
LM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背景:
1997年,刚刚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的中国经济,却遭遇了至今仍令许多人记忆犹新的亚洲金融危机。
这一发端于东南亚并迅速波及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的金融风波,使中国经济很快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
作为一项紧急应对之策,中国政府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同时采取包括增发国债、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定义: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
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分析:
从IS-LM图形上看,降低存款利率导致LM曲线下移,表明银行存款减少,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货币增多;同时,随着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人民币不贬值等措施的进行,对外出口的必然加大,进口必然减少。
通过发行国债,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降低物价,导致商品的需求加大。
因此IS曲线向右边移动,IS曲线和LM 曲线相交于另外一个点。
在新的平衡点上,产出(Y)加大,利率降低,货币需求减少。
1、消费量(C)
由于利率的下降,通货膨胀的控制,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减少,用于购买物品的货币增多,消费量加大。
2、投资量(I)
由于政府增发了债券,导致市场上大量的闲散资金用于购买债券,市场上的流通资金减少。
政府将募集到的资金的资金用于重点行业的投资,实现了经济平衡发展。
同时,由于利率的下降,消费的增长,出口的加大,必然导致投资的加大。
3、居民储蓄和货币存量
由于利率下降,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必然增多,导致居民储蓄下降。
同时,由于银行储蓄的减少,货币存量必然增加(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4、失业率
由于消费增加、出口增大导致产出加大,在短期无法改善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劳动人数必然提升,导致失业率下降。
5、通货膨胀率
由于市场的流通资金减少,产出加大,必然导致物价下降,从而通货膨胀减少。
6、汇率
由于外汇的流入增多,国内对货币的需求因为投资的增加而加大,导致出口企业将外汇兑换成本国货币的需求加大,从而导致汇率加大。
7、对GDP的影响
从GDP=C+I+G+X-IM公式来看,C、I、G、X加大,IM减少,故GDP增大。
这和99年、01年、02年GDP实际数值比较吻合。
题目2:结合自己的行业谈谈98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
本人目前就职的中国银联为银行卡联合组织,本企业的主要职责为促进银行卡的消费,减少现金在市场上的流通。
银行信用卡就是其中的重要工具。
由于消费98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导致物品价格下降,因此银行将发行更多的信用卡来满足市民的购物投资需要。
同时由于信用卡发卡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市场上的货币增加(信用卡本质上就是一种货币),从而进一步推动物品供应的增加。
总上所述,98年扩大内需的政策将导致银行卡发卡量的加
大,信用卡信用额度的提升,导致各家银行发行信用卡积极性增加,信用卡在种类、功能等方面与将随之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