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诊断学 第一篇 常见症状_课件

不规则热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注
意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且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使某些 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个体反应性强弱的不同。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
时可仅有低热无发热。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 平,达数天或数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稽留热
C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核。
(2)高热期:产热 = 散热
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3)体温下降期:散热 〉 产热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 如疟疾。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 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 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fever type)。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一、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高
温环境下体温可稍升高。
诊断学常见症状第八版诊断学ppt课件

18
19
20
QUIZ
1.名称解释:发热 2.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无菌性物质坏死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感染 E.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_____℃,中等度热_____ ℃ ,高热_____ ℃ ,超高热_____ 。
8
临床表现_临床过程和特点(分期)
(1)体温上升期:寒战、肌肉酸痛、皮肤苍白*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度以上,伴寒战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不伴寒战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寒战消
失,皮肤发红灼热感,出汗,呼吸加深。
(3)体温下降期: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出汗
21
第二节 水肿
edema
22
概念
是指人体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 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不包括 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 肺水肿(左心衰)。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 隙呈弥漫性分布,常为凹陷性
局部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 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
Edema formation. With trauma, increase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and dilation cause leaking into tissue space. Initially clear, exudate in the tissue space becomes more viscous with an increase in plasma protein.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1)血液病:白血病;(2)结缔组织病:SLE;(3)变态反应疾病:风湿 热;(4)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5)血栓及栓塞疾病:AMI(38.5℃)、 肢体坏死,吸收热;(6)颅内疾病:脑出血,为中枢性发热;(7)皮肤 疾病:广泛性皮炎引起皮肤散热减少;CHF使皮肤散热减少也可发热。 (8)恶性肿瘤;(9)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
19
20
QUIZ
1.名称解释:发热 2.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无菌性物质坏死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感染 E.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_____℃,中等度热_____ ℃ ,高热_____ ℃ ,超高热_____ 。
8
临床表现_临床过程和特点(分期)
(1)体温上升期:寒战、肌肉酸痛、皮肤苍白*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度以上,伴寒战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不伴寒战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寒战消
失,皮肤发红灼热感,出汗,呼吸加深。
(3)体温下降期: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出汗
21
第二节 水肿
edema
22
概念
是指人体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 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不包括 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 肺水肿(左心衰)。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 隙呈弥漫性分布,常为凹陷性
局部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 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
Edema formation. With trauma, increase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and dilation cause leaking into tissue space. Initially clear, exudate in the tissue space becomes more viscous with an increase in plasma protein.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1)血液病:白血病;(2)结缔组织病:SLE;(3)变态反应疾病:风湿 热;(4)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5)血栓及栓塞疾病:AMI(38.5℃)、 肢体坏死,吸收热;(6)颅内疾病:脑出血,为中枢性发热;(7)皮肤 疾病:广泛性皮炎引起皮肤散热减少;CHF使皮肤散热减少也可发热。 (8)恶性肿瘤;(9)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
诊断学症状学-ppt课件

金属音调咳嗽 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压迫气管
鸡鸣样咳嗽
见于会厌炎、喉部疾患和气管受压
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声 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患者
8
痰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性质可分黏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等。 (二)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痰量常较多。
支气管扩张与肺脓肿痰量多,往往为大量脓性臭痰,将痰 液放置于玻璃容器内痰液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 中层为浆液性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组织。 (三)脓痰伴恶臭提示厌氧菌感染。 (四)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呕吐?咳嗽?恶心?”
32
咯血的问诊
病史要点
“曾得过肺结核吗?” “家里也有人咯过血吗?”
(父母,祖父母等) “你服用抗凝药吗?” “最近做过手术吗?” “有无夜间多汗,气短,心悸,心跳不齐,
声音嘶哑,体重减轻,下肢肿胀或疼痛?
33
思考题
I. 怎样鉴别咯血与呕血? II. 咯血的问诊要点? III. 咯血的常见病因?
9
痰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五)粉红色泡沫痰见于肺瘀血或肺水肿。 (六)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 (七)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八)痰白粘稠、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真菌
感染。
10
伴随症状
发热 急性呼吸道感染、肺TB等 胸痛 肺炎、胸膜炎、肺癌、肺栓塞等 呼吸困难 喉水肿、喉部肿瘤、大量胸腔积液、
伴随症状
伴咳嗽、咳痰和/或发热:常见于气管、支气 管和肺部疾病。
伴咯血:主要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 伴呼吸困难: 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 伴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等:多见于心
肌梗死、夹层动脉瘤 伴吞咽困难:多提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
诊断学基础知识常见症状PPT课件

(5)脏器包膜的牵张:肝炎、肝淤血、肝脓肿、肝癌等。
(6)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等。
(7)肿瘤压迫及浸润:以恶性肿瘤居多,可能与肿瘤不断长 大,压迫和浸润感觉神经有关。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症。
13
腹痛发生的三种基本机制
内脏性腹痛
腹 痛
躯体性腹痛
1. 疼 痛 部 位 不 确 切 , 接 近 腹 部 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 痉挛、不适、钝痛、灼痛;3. 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 他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
19
与
胆囊炎、胆石
急
症、胃十二指
性
肠穿孔
腹 部 疾 病 有 关 的 背
胆囊 炎、 胆石
症 左肾绞痛、 急性胰腺 炎
部
子宫直肠
疼
痛
痛区Βιβλιοθήκη 20右肾绞痛腹痛严重度
较常引起休克的腹痛 急性肝破裂 急性胃溃疡穿孔 胆绞痛
急性脾破裂
急性肠梗阻 异位妊娠破裂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
21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2
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 临床表现:
时间、与进食关系 呕吐特点、呕吐物性质
9
一. 腹痛
腹痛
10
一. 腹痛是临床极其常见的症状,也是促 使病人就诊的重要原因。多数由腹腔 脏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 性疾病也可引起。
二. 临床上一般可将腹痛按起病缓急、病 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学基础知识 常见症
状
1
水
肿
一. 思考:
何谓水肿? 水肿常见于哪些疾病?
水肿
一.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 织肿胀——水肿
(6)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等。
(7)肿瘤压迫及浸润:以恶性肿瘤居多,可能与肿瘤不断长 大,压迫和浸润感觉神经有关。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症。
13
腹痛发生的三种基本机制
内脏性腹痛
腹 痛
躯体性腹痛
1. 疼 痛 部 位 不 确 切 , 接 近 腹 部 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 痉挛、不适、钝痛、灼痛;3. 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 他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
19
与
胆囊炎、胆石
急
症、胃十二指
性
肠穿孔
腹 部 疾 病 有 关 的 背
胆囊 炎、 胆石
症 左肾绞痛、 急性胰腺 炎
部
子宫直肠
疼
痛
痛区Βιβλιοθήκη 20右肾绞痛腹痛严重度
较常引起休克的腹痛 急性肝破裂 急性胃溃疡穿孔 胆绞痛
急性脾破裂
急性肠梗阻 异位妊娠破裂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
21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2
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 临床表现:
时间、与进食关系 呕吐特点、呕吐物性质
9
一. 腹痛
腹痛
10
一. 腹痛是临床极其常见的症状,也是促 使病人就诊的重要原因。多数由腹腔 脏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 性疾病也可引起。
二. 临床上一般可将腹痛按起病缓急、病 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学基础知识 常见症
状
1
水
肿
一. 思考:
何谓水肿? 水肿常见于哪些疾病?
水肿
一.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 织肿胀——水肿
诊断学基础 ppt课件

诊断学基础
第一章 常见症状学
正常体温为36.3~37.2 0C ,人体在正常情况 下体温会有一定的波动,剧烈运动或进餐 后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 0C,生育期 妇女排卵期或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另 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以稍稍升高。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依赖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通过寒战的动作, 使骨骼肌阵缩,
血因子缺乏时,除发生大面积瘀斑外,还 会出现隆起于皮肤的皮下血肿。
除皮肤、粘膜出血外,出血性疾病还会发
生鼻衄,牙龈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 等。
【伴随症状】过敏性紫癜常发生对称性紫 癜伴关节酸痛和血尿等。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常发生紫癜伴鼻衄、牙龈出血、血尿等。 紫癜伴有黄疽,见于肝脏疾病。当自幼出 现轻伤后出血不止伴有关节肿痛、皮下血 肿时,多见于凝血因子缺乏症(如血友 病)。
体液等,血液被稀释,单位体积的血红蛋 白量和红细胞数逐步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伴随症状】
1.伴上腹痛 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 腹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 消化性渍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疼痛,疼 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厌食、消瘦或贫血 者,应警惕胃癌。
2.伴肝脾肿大 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肝掌、 腹壁浅静脉怒张或有腹水,血液化验A/G倒置, 多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肝肿大,质地坚硬、 表现凹凸不平或有结节,经常出现肝区疼痛、血 液化验甲胎蛋白(AFP)阳性者多为肝癌。
2.肺部疾病 常见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 肺结核咯血概率最高。结核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血液渗出,致痰中带血。如病变使小血 管管壁破溃,则造成中等量咯血,如果结核性小 动脉瘤破裂或结核性支气管动静脉瘘破裂,则会 造成大量咯血,甚至危及生命。
3.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 痰中带血是由于肺淤血及毛细血管破裂所 致。若支气管粘膜下静脉曲张破裂会发生 大咯血。肺梗塞时咯粘稠暗红色血痰,当 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咯浆液性粉红色泡 沫样痰。
第一章 常见症状学
正常体温为36.3~37.2 0C ,人体在正常情况 下体温会有一定的波动,剧烈运动或进餐 后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 0C,生育期 妇女排卵期或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另 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以稍稍升高。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依赖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通过寒战的动作, 使骨骼肌阵缩,
血因子缺乏时,除发生大面积瘀斑外,还 会出现隆起于皮肤的皮下血肿。
除皮肤、粘膜出血外,出血性疾病还会发
生鼻衄,牙龈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 等。
【伴随症状】过敏性紫癜常发生对称性紫 癜伴关节酸痛和血尿等。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常发生紫癜伴鼻衄、牙龈出血、血尿等。 紫癜伴有黄疽,见于肝脏疾病。当自幼出 现轻伤后出血不止伴有关节肿痛、皮下血 肿时,多见于凝血因子缺乏症(如血友 病)。
体液等,血液被稀释,单位体积的血红蛋 白量和红细胞数逐步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伴随症状】
1.伴上腹痛 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 腹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 消化性渍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疼痛,疼 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厌食、消瘦或贫血 者,应警惕胃癌。
2.伴肝脾肿大 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肝掌、 腹壁浅静脉怒张或有腹水,血液化验A/G倒置, 多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肝肿大,质地坚硬、 表现凹凸不平或有结节,经常出现肝区疼痛、血 液化验甲胎蛋白(AFP)阳性者多为肝癌。
2.肺部疾病 常见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 肺结核咯血概率最高。结核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血液渗出,致痰中带血。如病变使小血 管管壁破溃,则造成中等量咯血,如果结核性小 动脉瘤破裂或结核性支气管动静脉瘘破裂,则会 造成大量咯血,甚至危及生命。
3.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 痰中带血是由于肺淤血及毛细血管破裂所 致。若支气管粘膜下静脉曲张破裂会发生 大咯血。肺梗塞时咯粘稠暗红色血痰,当 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咯浆液性粉红色泡 沫样痰。
诊断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40
三凹征(图)
锁骨上窝 胸骨上窝
肋间隙
41
三凹征
表现:
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原因:
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42
五、咯血、呕血
咯血:指喉部及喉以下呼吸器官的出血 经咳嗽由口腔排出。 (联系咳痰)
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
出现发热。
非感染性: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
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肢体坏死,癌、白血病、淋巴瘤、 溶血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广泛性皮炎、鱼鳞癣及慢性心力 衰竭;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 折等等可引起发热。
36
疼痛 原因 复杂,
引起 疼痛的 机制 各异
综 合 分 析
作出正确 的诊断
三、咳嗽、咳痰
咳嗽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其动作可 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微 粒异物排出体外。
咳痰
——机体借助咳嗽动作将肺及呼吸道内液体分 泌物排出体外。正常呼吸道黏膜的粘液腺分 泌少许粘液,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呕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脏 等消化器官的出血,或胃-空肠吻合术后 的空肠出血,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 (联系呕吐)
43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44
六、恶心、呕吐、便血
恶心
三凹征(图)
锁骨上窝 胸骨上窝
肋间隙
41
三凹征
表现:
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原因:
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42
五、咯血、呕血
咯血:指喉部及喉以下呼吸器官的出血 经咳嗽由口腔排出。 (联系咳痰)
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
出现发热。
非感染性: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
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肢体坏死,癌、白血病、淋巴瘤、 溶血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广泛性皮炎、鱼鳞癣及慢性心力 衰竭;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 折等等可引起发热。
36
疼痛 原因 复杂,
引起 疼痛的 机制 各异
综 合 分 析
作出正确 的诊断
三、咳嗽、咳痰
咳嗽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其动作可 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微 粒异物排出体外。
咳痰
——机体借助咳嗽动作将肺及呼吸道内液体分 泌物排出体外。正常呼吸道黏膜的粘液腺分 泌少许粘液,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呕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脏 等消化器官的出血,或胃-空肠吻合术后 的空肠出血,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 (联系呕吐)
43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44
六、恶心、呕吐、便血
恶心
诊断学--常见症状-PPT

状
300-500ml(多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扩
、支气管肺癌等)
诊 断
3.颜色和性状:
学
a.鲜红色
肺结核
↓ 常
b.铁锈色 c.砖红色胶冻状 d.暗红色
大叶性肺炎 肺炎杆菌肺炎 二狭肺淤血
见
e.粉红色泡沫血痰 左心衰肺淤血
症
状
病因
出血前症状
出血方式 血的颜色 血中混有物 酸碱反应 出血后改变
四、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学
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药物热、
↓
急性溶血或输血输液反应。
常
(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
见
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症
(3)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状
(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
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白血病
。
诊
(5)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肝 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白
疹伤寒、中毒性痢疾;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
出血、巴比妥类中毒。
诊
3.问诊要点
断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频度、
学
诱因;
↓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常
(3)多系统症状;
见
(4)一般情况; (5)诊疗经过;
症
(6)传染病接触史。
状
导入:
诊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第二节 水 肿
断 一、定义
症引起,伴有消瘦,体重减轻等。
↓
2.粘液性水肿
常
非凹陷性水肿,主要由于组织液中粘蛋白增多所
见
致。以颜面、下肢水肿明显,常见于甲状腺功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ppt课件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12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 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 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 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 炎等。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13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寒战消
失,皮肤发红灼热感,出汗,呼吸加深。
(3)体温下降期: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出汗多,
皮肤潮湿,体温降至正常。(可分骤降,渐降)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9
临床表现 热型
体温曲线 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 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 温单上,将各体温点连 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 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为热型。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18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19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20
Z
1.名称解释:发热 2.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无菌性物质坏死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感染 E.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_____℃,中等度热_____ ℃ ,高热 _____ ℃ ,超高热_____ 。
(10)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来潮前7-14d,眼睑及下肢水肿
(11)特发性水肿
(12)功能性水肿:旅行者水肿、久坐椅者水肿、老年性水肿
诊断学常见症状一第八版诊断学
32
病因及临床表现
2.局部性水肿
炎症性水肿 淋巴回流障碍性水肿 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 神经源性水肿 局部粘液性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引起的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1)血液病:白血病;(2)结缔组织病:SLE;(3)变态反应疾病:风湿热; (4)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5)血栓及栓塞疾病:AMI(38.5℃)、肢体 坏死,吸收热;(6)颅内疾病:脑出血,为中枢性发热;(7)皮肤疾病: 广泛性皮炎引起皮肤散热减少;CHF使皮肤散热减少也可发热。(8)恶 性肿瘤;(9)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
2020/11/24
4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为36-37℃左右。 影响因素: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
劳动、进餐、高温环境、经前等可略高于正 常;老人体温低于青壮年
2020/11/24
5
发生机制(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
1.外源性致热源 : (exogenous pyrogen)
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2、炎症渗出物;3、抗原抗体复 合物;4、某些类固醇物质;5、 多糖成分及多核甘酸,淋巴细胞 激活因子等。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2020/11/24
16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回归热:骤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天后 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 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 一次。见于回归热、 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2020/11/24
17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2020/11/24
23
第二节 水肿
edema
2020/11/24
24
概念
是指人体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 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不包括 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 肺水肿(左心衰)。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 隙呈弥漫性分布,常为凹陷性
于败血症、风湿热、重 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2020/11/24
14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 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 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 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 炎等。
2020/11/24
15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2020/11/24
20
2020/11/24
21
2020/11/24
22
QUIZ
1.名称解释:发热 2.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无菌性物质坏死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感染 E.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_____℃,中等度热_____ ℃ ,高热 _____ ℃ ,超高热_____ 。
低热:37.3~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2020/11/24
10
临床表现_临床过程和特点(分期)
(1)体温上升期:寒战、肌肉酸痛、皮肤苍白*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度以上,伴寒战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不伴寒战
2020/11/24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4
8
病因和分类
(1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 热,伴有出汗、心悸等表现。 1)原发性低热 2)感染治愈后低热 3) 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 4)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月经前及妊娠初期。
2020/11/24
9
临床表现_发热的分度
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为 标准)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寒战消
失,皮肤发红灼热感,出汗,呼吸加深。
(3)体温下降期: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出汗多,
皮肤潮湿,体温降至正常。(可分骤降,渐降)
2020/11/24
11
临床表现 热型
体温曲线 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 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 温单上,将各体温点连 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 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为热型。
2020/11/24
×:体温
12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稽留热:体温维持在 39-40 ℃ 以上,持续数 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 波动不超过1 ℃ 。如大 叶性肺炎、伤寒等。
2020/11/24
13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弛张热(败血症热型): 39 ℃以上,24小时波 动范围超过2 ℃,但都 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 规律性,见于结核病、 风湿热、胸膜炎等。
2020/11/24
18
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但必须注意: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退热药或激 素的应用,可使热型变得不典型;
2、热型也与个体反应强弱有关。
2020/11/24
19
发热的伴随症状
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结膜充血: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单纯疱疹:流感,大叶性肺炎,流脑 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病、淋巴瘤,转移瘤等。 肝脾肿大: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 出血: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败血症、麻疹等。 关节肿痛: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皮疹:麻疹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流脑;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
诊断学 第8版 第一篇
2020/11/24
钟国华
1
第一节 发热 fever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 程呈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 的范围内。
2.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
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
干扰素等,作用于体温调定点。
2020/11/24
6
3.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外伤、出血、炎症 产热过多:甲亢,癫痫持续状态 散热过少:心衰,广泛性皮肤病变
2020/11/24
7
病因和分类
1.感染性发热:常见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1)血液病:白血病;(2)结缔组织病:SLE;(3)变态反应疾病:风湿热; (4)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5)血栓及栓塞疾病:AMI(38.5℃)、肢体 坏死,吸收热;(6)颅内疾病:脑出血,为中枢性发热;(7)皮肤疾病: 广泛性皮炎引起皮肤散热减少;CHF使皮肤散热减少也可发热。(8)恶 性肿瘤;(9)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
2020/11/24
4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为36-37℃左右。 影响因素: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
劳动、进餐、高温环境、经前等可略高于正 常;老人体温低于青壮年
2020/11/24
5
发生机制(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
1.外源性致热源 : (exogenous pyrogen)
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2、炎症渗出物;3、抗原抗体复 合物;4、某些类固醇物质;5、 多糖成分及多核甘酸,淋巴细胞 激活因子等。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2020/11/24
16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回归热:骤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天后 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 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 一次。见于回归热、 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2020/11/24
17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2020/11/24
23
第二节 水肿
edema
2020/11/24
24
概念
是指人体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 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不包括 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 肺水肿(左心衰)。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 隙呈弥漫性分布,常为凹陷性
于败血症、风湿热、重 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2020/11/24
14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 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 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 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 炎等。
2020/11/24
15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2020/11/24
20
2020/11/24
21
2020/11/24
22
QUIZ
1.名称解释:发热 2.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无菌性物质坏死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感染 E.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_____℃,中等度热_____ ℃ ,高热 _____ ℃ ,超高热_____ 。
低热:37.3~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2020/11/24
10
临床表现_临床过程和特点(分期)
(1)体温上升期:寒战、肌肉酸痛、皮肤苍白*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度以上,伴寒战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不伴寒战
2020/11/24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4
8
病因和分类
(1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 热,伴有出汗、心悸等表现。 1)原发性低热 2)感染治愈后低热 3) 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 4)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月经前及妊娠初期。
2020/11/24
9
临床表现_发热的分度
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为 标准)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寒战消
失,皮肤发红灼热感,出汗,呼吸加深。
(3)体温下降期: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出汗多,
皮肤潮湿,体温降至正常。(可分骤降,渐降)
2020/11/24
11
临床表现 热型
体温曲线 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 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 温单上,将各体温点连 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 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为热型。
2020/11/24
×:体温
12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稽留热:体温维持在 39-40 ℃ 以上,持续数 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 波动不超过1 ℃ 。如大 叶性肺炎、伤寒等。
2020/11/24
13
临床表现_热型fever type
弛张热(败血症热型): 39 ℃以上,24小时波 动范围超过2 ℃,但都 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 规律性,见于结核病、 风湿热、胸膜炎等。
2020/11/24
18
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但必须注意: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退热药或激 素的应用,可使热型变得不典型;
2、热型也与个体反应强弱有关。
2020/11/24
19
发热的伴随症状
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结膜充血: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单纯疱疹:流感,大叶性肺炎,流脑 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病、淋巴瘤,转移瘤等。 肝脾肿大: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 出血: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败血症、麻疹等。 关节肿痛: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皮疹:麻疹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流脑;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
诊断学 第8版 第一篇
2020/11/24
钟国华
1
第一节 发热 fever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 程呈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 的范围内。
2.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
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
干扰素等,作用于体温调定点。
2020/11/24
6
3.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外伤、出血、炎症 产热过多:甲亢,癫痫持续状态 散热过少:心衰,广泛性皮肤病变
2020/11/24
7
病因和分类
1.感染性发热: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