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及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
(完整版)固体压强切割叠加专题

固体压强切割叠加专题【知识要点】 定义: 垂直作用在受力面积上的力1、压力 作用点:二者相互接触的面,但在被研究的物体表面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研究的物体 大小: 根据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求解2、受力面积:二者相互接触的面积(注意吸盘)3、规则的固体(正、长方体、圆柱体)的压强公式gh P ρ= (h 为物体高度)切相同高度h g P ∆=∆ρ g SmP ∆=∆一、同一物体切割 (P=SF) gh P ρ= 1.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 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是(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B.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D.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2.按图2所示的方式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不变的是图:(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 ,压强是P ,如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水平切割通过P ∆来求出切割后的压强关系4、固体切割 (规则的固体)固体压强(P=SF ) 切割叠放 施压竖直切割:压强与原来的相同,变化量为零竖直向上:P 现′=P 原+ΔP竖直向下:P 现′=P 原-ΔP切割后叠加:总的质量没变(即重力没变),只是受力面积发生变化。
切相同质量体积 图1图24、如图4所示,一个均质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p 若沿图中虚线部分将其分为a 、b 两块,并将它们左右分开一小段距离,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 、P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a >Pb >P B 、P >Pa >PbC 、P <Pa <PbD 、以上答案都不对二、不同物体的变化(一)竖直切割类型(原来压强相等)5如图,实心正方体M 、N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M 的边长大于N 的边长,此时M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N 对地面的压强,若按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M/、N/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A 、M/对面的压强可能小于N/对地面的压强B 、M/对面的压强可能大于N/对地面的压强C 、 M/对面的压力一定等于N/对地面的压力D 、 M/对面的压力一定大于N/对地面的压力6如图6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专题(三)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

第九章 / 压强优等生 YOUDENGSHENG035专题(三) 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典|例|分|析|类型一 叠放类问题典例1 如图ZT -3-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V 甲<V 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Δp 甲。
若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Δp 乙。
则( )图ZT -3-1A .Δp 甲>Δp 乙B .Δp 甲<Δp 乙C .Δp 甲=Δp 乙D .无法判断[规律方法]解答固体压强叠放类问题,关键是找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紧抓变量和不变量。
另外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质量相等”“受力面积相等”“压强相等”。
类型二 切割类问题典例2 按如图ZT -3-2所示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
图ZT -3-2(1)它们剩余的一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是( )A .F 甲>F 乙>F 丙>F 丁B .F 甲<F 乙<F 丙<F 丁C .F 甲=F 乙=F 丙=F 丁(2)它们剩余的一半的受力面积关系是( )A .S 乙=S 丁<S 甲=S 丙B .S 乙=S 丁>S 甲=S 丙C .S 甲<S 乙<S 丙<S 丁(3)它们剩余的一半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乙=p 丁>p 甲=p 丙B .p 乙=p 丁<p 甲=p 丙C .p 甲>p 乙>p 丙>p 丁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典例1新课标(RJ) / 物理 / 八年级下册优等生 YOUDENGSHENG036. 如图ZT -3-10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为( )图ZT -3-10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以上都有可能. 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中考物理 固体压强复习

所示直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切去部分1此25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_1__5_0_0__Pa.
解题关键点 横切特点:根据 p= F ,S 不变,由F的变化确定P的变化
S
根据p=ρgh,ρ不变,由h的变化确定P的变化
叠加切割综合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长方体,质量为7.8 kg,底面积为0.01 m2,放在水平桌面 上时对桌面的压力是___7_8____N;若沿虚线去掉一半(如图乙所示),其余 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7_._8_×_1_0_3_Pa,若将切掉部分叠放在剩 余部分的上方,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1_._5_6_×_1_0_4___Pa.(g取10 N/kg)
B对A的压强为:
PB
F SA
GB SA
240 N 0.01m 2
2.4 10 4 Pa
A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F SA
G A GB SA
60 N 240 N 0.01m2
310 4 Pa
题型三 切割问题 (竖向切割)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地面上,且它们 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在两个正方体的左侧,沿竖直方向截去相 同厚度(或相同体积),则两正方体的密度__不__变____,高度___不__变___, 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__不__变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PA
F S
GA S
6Kg 10 N
0.01m2
Kg 6000Pa
由p gh可知,A、B的密度之比为2∶1,
高度之比为1:2,即pA:pB 1:1。
可用结论直接得到
题型二 物体叠加问题(上小下大) 例1. A的质量为6 kg,边长为0.1 m,B的质量为24 kg,若A、B的高度 之比为1∶2。如图所示,若将A叠放在B上,此时A对B上表面的压强 是__6_×_1_0_3__Pa,B对地面的压强为_7_._5_×_1_0_3_Pa.(g取10 N/kg)
最新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习题——固体压强的切割叠放

比例法解决切割叠放压轴题
一温故知新
回顾:固体压强计算公式的选取
F G mg Vg shg
P
gh
s
s
s
s
s
二.方法梳理
核心方法1:关于叠放问题的处理方法
1
2
S
a.由于叠放的形状不均匀
=
b.水平面上压力等于上方重力之和
= 1 + 2
叠放问题压强表示方式: =
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1.乙剩余
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2,且p1:p2=6:7,则甲、乙圆柱体的
底面积之比为
。
20
四.典练结合
类型一正应用(已知切割比例求其他量)
【练1】(2020秋•渝中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
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4:3,甲的
。
四.典练结合
类型二逆应用(已知末状态求切割比例)
【例2】(2016•重庆计算压轴改编)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
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地正方体物块,
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GA=96N;GB=108N;。求:
(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
高度是20cm,乙的高度是30cm,它们的底面积之比S甲:S乙=3:2,若将
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相同的体积后,则两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变
化量之比ΔP甲:ΔP乙=
。若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各自总体
积的相同比例,再把切去部分叠放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后,它们对水平
切割及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

切割及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切割固体的压强计算。
假设我们有一块厚度为$h$、面积为$A$的固体,并施加一个垂直于其表面的力$F$。
根据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压强$P$:$$P = \frac{F}{A}$$这个公式表明,压强可以定义为施加在固体表面上的力的大小与表面积的比值。
如果我们知道施加的力和固体的面积,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压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叠放固体的压强计算。
当我们将多个固体叠放在一起时,叠放的固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
假设我们有$n$个厚度分别为$h_1,h_2,...,h_n$,面积分别为$A_1,A_2,...,A_n$的固体,将它们叠放在一起,施加一个垂直于底面的力$F$。
为了计算整个叠放固体的压强,我们需要先计算每个固体的压强,然后将它们相加。
首先,对于每个固体$i$,其压强$P_i$可以通过公式$$P_i = \frac{F}{A_i}$$计算得到。
接着,我们可以计算整个叠放固体的总面积$A_{\text{total}}$和总厚度$h_{\text{total}}$,它们分别是所有单个固体面积和厚度的和:$$A_{\text{total}} = A_1 + A_2 + ... + A_n$$$$h_{\text{total}} = h_1 + h_2 + ... + h_n$$最后,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整个叠放固体的压强$P_{\text{total}}$:$$P_{\text{total}} = \frac{F}{A_{\text{total}}}$$这个公式表明,整个叠放固体的压强可以定义为施加在整个固体表面上的力的大小与总表面积的比值。
需要注意的是,切割和叠放固体的压强计算的前提是,切割或叠放的固体必须是均匀的,并且其物理性质在整个固体内是一致的。
此外,以上的计算方法也仅适用于力垂直于固体表面的情况。
总结起来,切割及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是基于力学原理的,通过考虑力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压强。
第04讲 切割、叠加类固体压强的计算的五种类型-2023年中考物理重点核心知识点专题(原卷版)

第04讲切割、叠加类固体压强的计算的五种类型类型一:竖直切割【解题方法】一个均匀的柱体的压强可以用p=ρgh来计算,因此在竖直切割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变,如图所示:【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是p甲=p乙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是p甲>p乙C.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是ΔF甲<ΔF乙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ΔF甲=ΔF乙类型二:水平切割若两个物体切割后对地面的压力相等,那么先计算出未切割前的压力,则可比较相应的压力、压强或质量及其变量的关系。
切割后ρ、g、h都不变,因此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变。
【例2】如图质地均匀的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原先的质量m 甲、m 乙的大小关系是( )A .p 甲>p 乙,m 甲>m 乙B .p 甲>p 乙,m 甲<m 乙C .p 甲<p 乙,m 甲>m 乙D .p 甲<p 乙,m 甲<m 乙类型三:倾斜切割【例3】如图甲所示,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现将砖块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 ;将图乙中的砖块倒置后如图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 。
则图甲中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A .2250PaB .2400PaC .2500PaD .2750Pa1.(2022·福建泉州·统考二模)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ρρρ>>乙甲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专题04 固体压强的计算(切割、叠放问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

专题04 固体压强的计算(切割、叠放问题)(原卷版) 考点1 简单固体压强的计算考点2 对于柱状固体的压强计算考点3 切割问题(一个物体切割)考点4 切割问题(两个物体切割相同高度)考点5 切割问题(两个物体切割相同体积或质量)考点6 物体压强叠放问题考点7 物体压强切割后叠放问题考点1 简单固体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p=SF ,公式变形,F=pS 、S=p F 。
1.(2024•张店区校级开学)将质量为200g 、底面积为4×10﹣2m 2的八年级下册课本水平放到水平课桌中央,课桌面积为0.2m 2,几位同学对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强判断正确的是( )A .200g 5PaB .2N 10PaC .2N 50PaD .2N 5000Pa2.(2023春•沁县月考)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学校组织学生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新时代正能量。
当小明身穿小交警服和交警叔叔一起执勤站岗时,此时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 .102PaB .103PaC .104PaD .105Pa3.(2024•庐江县一模)如图所示,是一台重为150N 的平衡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cm 2,当重为600N 的小明站立在平衡车上时,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
4.(2023秋•金山区期末)底面积为0.01米2、质量为0.5千克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牛,对地面的压强为帕;18千克的水结成冰,冰的体积为米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5.(2024•碑林区校级一模)质量为1.5t的汽车,停在水平路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5m2,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3倍,若g取10N/kg,求:(1)汽车停在水平路面时,路面所受压强;(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
6.(2024•罗城县开学)2023年12月20日天巴高速正式通车,其中天峨县内的红水河特大桥是天巴高速项目控制性工程,是广西最大跨径六车道连续刚构桥,全长1099米,最大桥墩高达109米。
中考物理总复习作业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 讲 压 强 专题1 切割、叠加类类型的固体压强计算

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4∶3,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8 000 Pa,
乙的边长为 30 cm,ρ甲=4×103 kg/m3.沿水平方向切去甲、乙相同的高
度Δh,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①切去之前,甲的边长为 40 cm
②乙切去一定质量后,乙余下部分的密度不变,为 2×103 kg/m3
③甲、乙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切去高度Δh 为 10 cm
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小于乙剩余部分对水
平面压强,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 C)
A.S甲=S乙,h甲=h乙 B.S甲>S乙,h甲=h乙 C.S甲<S乙,h甲>h乙 D.S甲>S乙,h甲>h乙
3.★(2022·沙坪坝区模拟)将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
甲切去部分的质量:
m1=ρ 甲 V 甲=4×103 kg/m3×S 甲×0.1 m =400 kg/m2×S 甲,
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2=ρ 乙 V 乙=2×103 kg/m3×S 乙×(0.3 m-0.1 m)
=400 kg/m2×S 乙,
已知 S 乙=2S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p 乙′=FS乙乙′=m1gS+乙m2g
5
三、论述计算题 9.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沿水平方向 在甲、乙的上表面切去一定高度,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切去的高度 h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 4×103 kg/m3,g 取 10 N/kg.求:
(1)圆柱体甲的高度;
解:(1)由 p=ρgh,得圆柱体甲的高度:
p 乙′=ρ 乙 g(h 乙-h) =2×103 kg/m3×10 N/kg×(0.3 m-5×10-2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割及其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教学目标 切割及其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教学重难点 数学技巧的应用知识点: 题型一:切割前后压力关系或压强关系交代清楚,通过变化量使得一个切,另一个不切,看一下结果会很简单。
答案2秒内估计就能写出来。
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甲 、p 乙和切去的厚度h 甲、h乙的关系是 ( )A p 甲>p 乙,h 甲=h 乙。
B p 甲<p 乙,h 甲>h 乙。
C p 甲<p 乙,h 甲=h 乙。
D p 甲<p 乙,h 甲<h 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切去的厚度△h 甲、△h 乙的关系是( ) A .p 甲>p 乙,△h 甲=△h 乙 B .p 甲<p 乙,△h 甲>△h 乙 C .p 甲<p 乙,△h 甲=△h 乙 D .p 甲<p 乙,△h 甲<△h 乙题型二:计算型要把相应的公式表达出来,加上数学解题技巧。
公式应用特点:1.横切特点:是受力面积S 是不变的; 切相同质量m 时:用P=F/S;切相同体积V 时:把它转化为m ,用P=F/S;也可以把它转化为h ,用P=gh ρ切相同厚度d 时,用P=gh ρ2.横切互相叠放:底面积是不变的,最好用公式P=F/S 来解,把相应的压力表示出来最重要。
其中切相同质量时,由于总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也不变,所以此时总压强是不变的。
3.竖切:对于规则柱状体P=gh ρ,所以压强不变。
竖切要紧扣这点做题。
4.竖切互相叠放:当两物体以前压强相等时,根据竖切不变,'A B A S G P ∆=∆,'BAB S G P ∆=∆ABA.切相同质量时,)l (l 2'A A A A A B A l m mg S G P ρ∆-∆=∆=∆; )l (l 2'B B B B BA B l m mgS G P ρ∆-∆=∆=∆ B.切相同体积时,)l (l 2'A A A B A B A l V Vg S G P ∆-∆=∆=∆ρ; )l (l 2'BB B A B A B l V VgS G P ∆-∆=∆=∆ρ C.切相同厚度时,)l (l h 2'h gl S G P A A B B A B A ∆-∆=∆=∆ρ; )l (l 'h hg S S G P B B A A B A B ∆-∆=∆=∆ρ解题技巧:遇到同大或同小比或大小乘,而比不出来答案时,可以用一方法压力相等时:乙甲G G =,密度关系,压强关系,边长关系,322311l l ρρ=正方体是,长方体是h s h s 2211ρρ=,利用分子分母同乘法,构造这些等式。
压强相等时:21p p =,密度关系,压力关系,边长关系,等式为2211l l ρρ=,利用拆分法构造这些等式。
小技巧:有多种可能性的要一一算的选项,应从结果导入得出结论,再通过选项进行筛选。
1.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 乙>P 丙.若在三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乙=P 丙,则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 .ρ甲>ρ乙>ρ丙B .ρ乙>ρ甲>ρ丙C .ρ丙>ρ乙>ρ甲D .ρ甲>ρ丙>ρ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 甲、△F 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 甲、△P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F 甲、F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 甲、P 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甲可能大于F 乙B. P 甲可能小于P 乙C. △F 甲一定大于△F 乙D. △P 甲可能小于△P 乙(一题两图)甲乙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长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各自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且将切去部分叠放到对方上面,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p 甲一定大于p 乙B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 甲一定小于p 乙C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p 甲可能大于p 乙D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 甲一定大于p 乙(4-5题:先利用h 用公式把结论写出来,再利用另一个物理条件s ,进行排查,速度很快。
不用一个选项一个选项的看)4.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水平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小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A .S 甲=S 乙,h 甲=h 乙 B .S 甲>S 乙,h 甲=h 乙C . S 甲<S 乙,h 甲>h 乙D .S 甲>S 乙,h 甲>h 乙5.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同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A .S 甲=S 乙,h 甲=h 乙B .S 甲>S 乙,h 甲=h 乙C .S 甲=S 乙,h 甲<h 乙D .S 甲<S 乙,h 甲<h 乙6.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使甲沿竖直虚线切去一半、乙沿水平虚线切去一半.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甲S 甲>S 乙 h 甲<h 乙 乙 甲 乙和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 ) A .P P <甲乙,F F >甲乙 B .P P <甲乙,F F <甲乙 C .P P >甲乙,F F >甲乙 D .P P >甲乙,F F <甲乙7.如图所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各项中不可能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措施是( )A .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B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C .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体积为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都有可能9.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
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的值( )A .一定大于1B .一定小于1C .可能等于1D .可能小于110.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 、p 乙,则 ( )A.一定大于1B .一定小于1C .可能等于1D .可能小于1(两种解法)11.如图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
① 求甲的密度ρ。
甲乙切割及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② 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和压强p 。
③ 若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体积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_____________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作业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 )A .h A ′>hB ′,p A ′<p B ′ B .h A ′>h B ′,p A ′>p B ′C .h A ′<h B ′,p A ′>p B ′D .h A ′<h B ′,p A ′<p B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水平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若在两圆柱体上放置相等的质量物体,使两个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个圆柱体放置情况可能的是( )A .S 甲=S 乙,h 甲=h 乙 B .S 甲=S 乙,h 甲>h 乙C .S 甲>S B ,h 甲>h 乙 D .S 甲<S 乙,h 甲>h 乙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 、p 乙,则 ( )A .p 甲一定大于p 乙B .p 甲可能小于p 乙C .p 甲一定等于p 乙D .p 甲可能等于p 乙易错题:1.在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主要是验证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_______之间的关系,量筒中两次示数差(V 2-V 1)表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