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早癌的内镜诊断

合集下载

内镜下卢戈氏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体会

内镜下卢戈氏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体会

内镜下卢戈氏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体会早期食管癌的确诊和定位比较困难,常规内镜检查也时有漏诊发生。

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我们在常规内镜检查基础上应用色素卢戈氏液进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法在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

方法:按要求普查2 5 7例。

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后,用1.2 %卢戈氏液涂布染色,对呈现碘染色或碘不染色的不同案例,分别做指示性活检送病理检查。

并观察分析内镜所见、碘染色有无与活检病理的关系。

结果:内镜下正常,碘染色正常,活检正常率占 6 7.32 % ,而碘不染例中多为食管慢性炎和不典型增生,活检正常率占2 8.2 9% ,较前者明显低(P <0 .0 1)。

内镜下异常且碘染例中,查出鳞癌2例,不典型增生 2 2例,食管慢性炎等81例(39.5 1% )。

后者同碘染色正常10例(19.2 3%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均在碘不染例中发现。

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可提高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现率,值得在临检和普查中应用更多还原行食管粘膜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取得满意【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不同浓度的碘溶液在食管黏膜染色中的诊断价值。

选择食管黏膜接近正常(稍粗糙、小片状充血、糜烂)。

方法:排除明显的食管占位、溃疡、糜烂病变,且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470例,随机分成A、B 两组。

A组给予2%的复方碘溶液10ml~20ml,进行胃镜直视下食管黏膜喷洒染色。

B组给予5%的碘化钾溶液10ml~20ml,进行胃镜直视下食管黏膜喷洒染色。

观察两组食管黏膜的染色程度、褪色时间、以及患者的感受。

对不染、浅染、染色不均等染色异常区行黏膜活检,手术切除的标本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行连续切片检查。

结果:A组31(14%)例有染色异常,其中早期食管癌3例,不典型增生9例,其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慢性炎症19例。

B组47(18.8%)例染色异常,其中早期食管癌5例,不典型增生13例,其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慢性炎症29例。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张安洲(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摘要目的探讨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方法。

方法内镜下进行了262人年龄35 82岁,被怀疑有食管病理变化。

观察并记录用卢戈液染色前后的颜色异常和黏膜形态以及黏膜下血管纹理的改变。

并对所有的人进行活检。

结果早期食管癌11例,37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断通过活检。

发现早期食管癌之前和之后的卢戈液染色,3例(1.1%)和15例(5.8%);在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4例(1.5%)和33例(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卢戈液染色内镜检查可以显著的提高早期食管癌,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的检测率。

关键词食管癌;内窥镜;卢戈液染色;异型增生[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学科分类代码:32067文章编码:1001-8131(2012)03-0180-02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Esophageal IodineStaining for Early Esophageal CancerZHANG Anzhou(Dongh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onghai2223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Lugol S staining in diagnosing early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 Endoscopic were performed in262people aged35 82,who were suspected to have esophageal pathological changes.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 alter-nation of color and morphology in mucosa and texture of submucosal blood vessels before and after Lugol S staining.Biopsy was carried out among all people.Results The11case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37case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 diagnosed through bi-opsy.The discovery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Lugol S staining were3(1.1%)and15(5.8%);While 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 were4(1.5%)and33(13.6%)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erence.Conclusion Lugol S staining in en-doscopic exam may notablely increase the detecting rate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Endoscope;Lugol S Staining;Dysplasia食管癌有明显地理区域性,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地区有非常高的发病率[1],我县是高发病区之一,但发现时多已经处于进展期,预后不良,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黏膜下,很少有淋巴结转移,故提高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并及时干预有助于病人的预后。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
我国发布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肿瘤5 年生存随访数据,17 个 肿瘤登记地区超过1. 6 万例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标化5 年相对生存 率仅为20.9%,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 因[27]。
编辑ppt
2
• 发现一例早癌, • 拯救一个病人, • 挽救一个家庭!
编辑ppt
3
定义:
表浅型食管癌:指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或无淋 巴结转移的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治疗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专家共识意见(2014 年,北京)
编辑ppt
1
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食管癌居恶性肿瘤 死亡率的第4 位,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年生存率>95%。
进展期食管癌术后 5年生存率 8-30%,10年生存率5-24%。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内富含糖原,遇碘成深棕色
甲苯胺胺蓝染色: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着色(国内不常用)
联合染色:
编辑ppt
21
碘染色
•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 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以及异型增生组织内 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 不染区[58]。 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以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 性活检,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和异型增生的 检出率[59-60]。如出现不染色区/浅染色区, 特别是在此区见到糜烂、斑块、粘膜粗糙、细小 结节时,于此处取活组织极易发现早期食管癌。
Ⅱa 和0-Ⅱa+Ⅱc 型;凹陷和轻微凹陷结合的病灶根据凹陷/ 轻微凹陷 比例分为0-Ⅱc +Ⅲ和0-Ⅲ +Ⅱc 型。
编辑ppt
8
病变侵润深度
编辑ppt

58例早期食道癌患者的内镜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 刘红柳

58例早期食道癌患者的内镜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   刘红柳

58例早期食道癌患者的内镜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刘红柳发表时间:2013-05-21T09:33:16.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刘红柳[导读] 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诊断食管癌已不是问题。

刘红柳 (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 12401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道癌患者的内镜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早期食道癌患者58例,所有患者进行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食道癌后,经患者同意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

结果内镜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的诊断率高达96.5,经过内镜切除治疗,1、3、5年总生存率达94.8、84.4、72.4%。

结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重要方法有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可特异性的检查早期食道癌,且显著提高了早期食道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诊断内镜治疗临床研究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诊断食管癌已不是问题。

本文通过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早期食道癌患者58例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早期食道癌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4.8岁,<40岁2例,40~49岁8例,50~59岁17例,60~69岁23例,70~79岁5例,>80岁3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咽部不适或吞咽困难,剑突下由硬胀感,反酸、烧心、进食哽噎感。

1.2方法1.2.1内镜检查方法检查前,充分麻醉咽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缓慢插入内镜,充分清洗食管黏膜,去除粘液,平稳缓慢的进行内镜操作,观察黏膜的颜色、平滑度、血管网等的变化,对异常部位进行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法检查,肿瘤组织的黏膜不染色范围大,边缘不规则,异型增生细胞多呈淡染或不染,范围较小,周边也不规整[2]。

最新: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最新: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2024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食管癌为全球发病率第7位、病死率第6位的恶性肿瘤。

早期食管癌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对于后期出现食管恶性狭窄且无法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对于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早期病变面积较小、与周围黏膜色差不明显,白光内镜(WLI)下容易漏诊。

随着染色内镜的出现,食管早癌检出率显著提高。

染色内镜包括化学染色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病变黏膜的可视性,帮助内镜操作者识别早期微小病变。

本文就不同染色内镜的镜下特点及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化学染色内镜化学染色内镜,指检查时通过对消化道黏膜上皮染色,进而提高对病变的识别、诊断能力。

目前Lugol′s液染色内镜(LCE)在食管早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应用甚广。

1. LCE镜下特点:肿瘤细胞由于过度消耗糖原,碘染色后镜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淡染、拒染表现,黏膜着色程度可反映其内含糖原细胞层的厚度,并且染色后的病变边缘锐度可以预测含糖细胞层向不含糖细胞层的转化是突变还是逐渐过渡。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变黏膜可出现“粉色征”(PCS)。

2. LCE的临床应用:LCE可显著提高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CS 的出现与HGIN及食管癌密切相关,其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染色1 min内出现的PCS对于诊断HGIN及食管癌的准确率高达88.6%。

鉴于LCE的高灵敏度,目前指南及共识均推荐白光联合LCE用于食管癌的筛查。

但由于食管黏膜在炎症背景下也可出现淡染表现,LCE 特异度仅有52%~94%。

LCE在食管癌病灶边界判断方面具有优势,但Lugol′s染液可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对于短时间内拟行ESD手术的患者可能会影响病变边界判定。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是指位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早期癌变,一般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

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发展缓慢,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检查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检查是通过内窥镜将摄像头插入食道、胃或十二指肠,检查黏膜表面的异常变化。

内镜检查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内镜检查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非常敏感,能够检测到非典型细胞变化、肿瘤的早期形成和细微的黏膜异常。

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早期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上消化道早期癌临床病理诊断临床病理诊断是通过组织活检和病理学分析,确认癌细胞的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

临床病理诊断可以提供更为具体的病变信息,包括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血管侵袭等重要指标。

临床病理诊断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准确性和敏感性内镜检查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非常高,能够发现细微的黏膜异常和病变。

内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隐匿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差。

相比之下,临床病理诊断通过组织活检和病理学分析,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病变信息,对于隐匿性病变的诊断效果更佳。

2.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内镜检查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假阳性率较低。

内镜检查的结果可能受到操作者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而临床病理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在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来看,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上各有优势和限制。

内镜检查具有快速、无创伤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癌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随着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提高食管癌的生存率。

现综述早期食管癌内镜下特点、内镜检查方法,包括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荧光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共聚焦内镜、细胞内镜。

标签:食管癌;早期;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是指在患者的体内,由于癌组织局限在食管黏膜层以内,并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包括原位癌、黏膜内癌(M癌)、黏膜下癌(SM癌),亦称浅表癌[1]。

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食管癌在早期诊断治愈的可能性极大,到进展期或者后期治疗的希望不大[2-3]。

据李建生的报道早期食管癌在临床上是采用单独手术根治的方法治疗,原位癌患者或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在I期和ⅡA期手术治愈率相当高,约80%。

但在患者进展期后,患者单独手术治愈率极大的下降,约10%[4]。

从早期食管癌到进展期癌的转变过程中,患者可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但并无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很难做出早期癌诊断。

常规的胃镜检查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的病变发现率不高,并常导致漏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本文就近几年早期食管癌内镜的诊断情况做出总结和阐述,并对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做简单估计。

在进行了食管癌的手术之后以及放射治疗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疼痛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而造成患者的焦虑感、失望感和恐惧感,因此做好食管癌手术之后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这样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实行,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细心的护理,一方面能更好的达到镇痛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食管癌发生的早期有三大主要特性:(1)色泽的变化:黏膜会有白色区域和红色区域的两种表现。

其中,红色区域主要是以红色为主,一般边界较清晰,黏膜略微粗糙浑浊;白色区域有稍隆起的黏膜白斑,且无光泽。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目前NBI内镜在消化 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 尚不普及,需要加强 宣传和推广。
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NBI内镜技术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其 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临床需求大
消化道早癌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NBI内镜 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 方法,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政策支持
政府对消化道早癌的 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视, 未来可能会出台相关 政策支持NBI内镜技 术的推广和应用。
NBI内镜通过高分辨率的电子摄像系统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以便医生 进行观察和分析。

NBI内镜的特点
高对比度
NBI内镜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 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的血管和微细结构,
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病变。
操作简便
NBI内镜的操作相对简单,医生经过 培训后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技巧。
快速诊断
由于NBI内镜能够突出显示黏膜表面 的血管和微细结构,医生可以快速准 确地诊断消化道早癌和其他病变。
适用范围广
NBI内镜可用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早 癌筛查,如食管、胃、结直肠等,具
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操作简便
NBI内镜技术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 特殊设备,医生经过培训后即可熟练 掌握。
安全性好
NBI内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 的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无害,安 全性较高。
NBI内镜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普及程度低
适用范围广
NBI内镜适用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检 查,如食管、胃、结直肠等。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
02
中的应用
食管癌的诊断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NBI内镜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能够发现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