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美丽的纹样》
第3课 美丽的的纹样 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3课美丽的纹样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3. 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纹样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纹样。
2. 新课内容(1)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讲解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纹样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纹样,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尝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完成一幅作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注:本教案为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美丽的纹样第二课时。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纹样知识后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纹样创作的步骤1. 准备阶段在创作纹样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3《美丽的纹样》(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美丽的纹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纹样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纹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纹样是指以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
2. 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3. 纹样的特点:美观、实用、富有寓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教学难点:纹样的创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纹样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这些图案叫什么名字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案叫做纹样,它们具有一定的规律,美观实用,富有寓意。
2. 讲解纹样(1)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展示不同类型的纹样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3. 欣赏纹样(1)欣赏教材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从纹样的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
(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纹样作品,并说明原因。
4. 创作纹样(1)讲解纹样的创作方法,如:构图、线条、色彩等。
(2)学生分组进行纹样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的纹样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强调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纹样作品。
2. 收集生活中的纹样图片,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美丽的纹样》一、纹样的概念:以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
二、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三、纹样的特点:美观、实用、富有寓意。
四、纹样的创作方法:构图、线条、色彩等。
五、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纹样作品。
2. 收集生活中的纹样图片,下节课分享。
重点关注的细节:纹样的创作方法纹样的创作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第3课美丽的纹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五年级上册

《美丽的纹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纹样”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学会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纹样的绘制技巧。
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强化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纹样的魅力,进而在绘制纹样过程中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纹样的绘制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纹样作品。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学课件、纹样实例作品、绘画材料(如彩色笔、画纸等)以及可供学生参考的素材库等。
此外,还需要提前设计好课堂活动方案,并准备足够的教室空间以供学生活动与创作。
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需事先对材料进行检查与调试,确保所有材料与工具能够正常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纹样的视频,内容可以是自然界的纹样、生活中的纹样等。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展示1. 纹样概念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对纹样的初步认识。
可以通过PPT、图片或实物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纹样,让学生直观感受纹样的多样性和美感。
2. 纹样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作品,如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蓝染等,让学生观察纹样的构成元素、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动手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创作自己的纹样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纹样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民间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纹样的基本概念:纹样是指以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和装饰性的图案。
2. 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3. 纹样的特点:规律性、装饰性、象征性、审美性等。
4. 纹样的应用:服饰、家居、建筑、工艺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纹样的创新设计,以及如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参考资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美丽的纹样,引导学生关注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的应用,让学生对纹样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纹样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纹样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纹样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美丽的纹样》2. 课题: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的应用。
3. 重点:纹样的创新设计,以及如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
4. 难点:纹样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纹样,要求具有创意和美观性。
2. 学生可以参考教材、网络等资源,进行纹样设计。
3. 作业提交方式:纸质或电子版,要求注明班级、姓名、学号。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纹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纹样创作。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_雕梁画栋-人教版(2023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雕梁画栋》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重点提升以下能力: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雕梁画栋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传统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2.创意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纹样设计元素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3.文化理解与传承:让学生深入了解雕梁画栋的历史背景,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4.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在评价与展示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纹样的美感,提高识别与鉴赏能力。
2.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学生互评等,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提高创作水平。
4.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激发传承意识。
-举例:学生根据所学纹样,结合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并绘制一幅雕梁画栋作品。
2.教学难点
(1)纹样设计与运用:学生需学会将所学纹样灵活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美感的整体设计。
-难点解析:如何将纹样合理布局,使之既保持传统特色,又不失创新。
(2)色彩搭配: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传统色彩搭配技巧,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每个学生突破自身难点,提升综合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纹样-雕梁画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参观古建筑时,有没有注意过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传统建筑纹样的奥秘。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美丽的纹样》

第3课:美丽的纹样教学目标:1. 增进对适合纹样的理解,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则。
2. 强调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运用点、线、面等装饰技巧以及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对适合纹样进行创作装饰。
4. 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能够运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恰当地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原理和装饰技巧。
2. 学会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1. 适合纹样的相关图片资料,如实物照片、图案设计作品等。
2. 作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教学流程:— 1 —一、组织教学:1. 学生相互交流自带的图案资料,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图案,并提问: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欣赏。
2. 针对图案特点,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适合纹样的基本骨架类型包括向心式、离心式、向心离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均衡式等。
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4.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设计绘制适合纹样一到两种。
三、自主表现:1. 作业要求: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绘制适合纹样一到两种。
2. 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并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评价。
— 2 —2. 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讲评,并回顾本课知识点。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适合纹样的知识进行实际设计应用。
小学美术《美丽的纹样》优质课件

第 3 课 美丽的纹样
执教人: 郑姗姗 济南市明湖小学
五年级上册
第 3 课 美丽的纹样
看视频——交流——记录——汇报
简化 抽象 夸张 想象 添加 其他方法
简化 抽象 夸张 想象 添加 其他方法
简化 抽象 夸张 想象 添加 其他方法
简化 抽象 夸张 想象 添加 其他方法
五年级上册 第 3 课 美丽的纹样
五年级上册 第 3 课 美丽的纹样
作业要求: 请选用合适的方法设计文具纹样
1. 可以参考屏幕上的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可以在作业纸上设计; 也可以绘制、粘贴在自己的文具上。
3. 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4. 将完成的作品固定在小组展示版上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美丽的纹样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认识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纹样创作的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2. 纹样的分类3. 纹样的设计原则4. 纹样的创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
2. 教学难点:纹样的创作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纹样图片、纹样设计软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让学生对纹样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的纹样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创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纹样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纹样设计的要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2. 内容:纹样的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创作方法。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纹样作品,要求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设计。
2. 写一篇关于纹样在生活中应用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1. 学生对纹样的认识和兴趣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4.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纹样的设计原则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纹样的创作方法”。
纹样的创作方法纹样的创作方法涉及到从构思到实施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学习纹样设计时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以下是对纹样创作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