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印象派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主张用短促、散漫、抹捻的画风来表现景物的印象,使画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性。
印象派作品的艺术风格,既是抽象的,又富于生动的感性描绘,是一种快乐、理性的艺术形式。
一、构图和笔触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构图和笔触上。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方法,印象派强调主观印象和感觉的表达,要将感受的瞬间,以迅疾的笔触捕捉下来,呈现出生动的色彩与形状。
因此,印象派的画家不再重视传统的绘画元素,如色彩、光线和区域感,而更加强调构图和笔触的独特性。
印象派风格的画作,通常不分正反面,能呈现出立体感,通过使用灰色阴影和有节奏的笔触,更加追求感觉上的舒适和和谐。
同时,他们在画面构图的时候,往往把被描绘的对象放在画布的一侧,表现出画家自己博爱性格和主观感受的风韵。
二、色彩用色和色彩渲染印象派强调色彩的光感变化和自然科学方法,更倾向于自由表达个人感受,通过将颜料混合成各种色彩,配合自然光线和空气的色彩变化,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变幻和光影效果,让画面更具生动感和节渐感。
而且其颜色也较为亮丽,既绚丽又和谐,让人感受到它所表达的激情与自由。
三、反映现实生活印象派的神髓在于它所表现的自然景色,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其画家以自己视野和感性为转移的灵感,通过选取各种简单、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风景,创造了画面的动感和和谐,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色彩、形态和神韵。
而且画家往往在画作中反映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包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性、自然与意识的思索。
这样让画面的主题,更加深入,感染力强烈。
四、自由的表现手法印象派绘画的一大突破,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自由的表现手法,通过极为巧妙的色彩、构图和笔触,创造出生动、富于感性表达的画风,将视觉传达到极致。
在表现手法方面,印象派的画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突破,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模仿,通过自然色彩和短促笔触,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风格,透过绘画,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
印象派绘画风格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绘画风格,它起源于法国,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和明亮的色彩运用而著名。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特点是通过精确的光线和色彩运用来捕捉瞬间的感觉和印象,追求直接、纯粹的观察和表达。
印象派艺术家们主张在户外写生,通过直接观察自然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捕捉到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他们强调观察到的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尝试以短暂的笔触或斑点来表现光线与色彩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绘画中注重细节、精确的描绘,印象派则追求表现印象和感受,关注瞬间的氛围和情感。
在印象派中,色彩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观察和感受的重要手段。
他们运用鲜艳的色彩,将视觉的冲击力引入绘画中。
印象派的艺术家将色彩分割为小的斑块或笔触,以反映光线的变化和物体的表面特性。
他们减少了形象之间的轮廓线,通过色彩的交融和反射来表现深度和体积。
印象派的色彩运用不再被认为是物品与光线之间简单的反射关系,而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视觉印象的感知和再现。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还注重绘画材料的运用和技术的创新。
他们使用普通的颜料和刷子,将绘画材料的特性与艺术家本身的观察力结合在一起。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强调了即兴的创作过程和个人表达的自由。
艺术家们在勾勒形象和表现色彩的同时,试图捕捉到他们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瞬间和氛围。
印象派对于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局限,强调了画家的个人直觉和表达方式。
与传统绘画相比,印象派的绘画更加自由、活力四溢,注重感性的视觉印象。
印象派还对后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后来的现代艺术打下了基础。
总结起来,印象派绘画风格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和明亮的色彩运用而著名。
印象派艺术家通过即兴的创作过程和自由的个人表达,捕捉到了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他们强调观察到的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深度和体积。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后世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法国印象派画作的风格特色分析

法国印象派画作的风格特色分析一、介绍印象派画派及其背景印象派画派是19世纪末出现在法国的一种新型艺术运动,主要是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后,法国的经济和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富裕的中产阶级,这些人对艺术的品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传统的英雄题材、宗教主题画,以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反感情绪。
印象派画派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这种新型绘画形式注重感受和情感,渲染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追求视觉效果的感性表现。
二、印象派画作的色彩和光影特征印象派画作的最显著特征是强烈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印象派画家大量使用明亮的颜色来表现天空、水面、花草、建筑、人物等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
他们使用了很多的明亮颜色,如红、黄、蓝、绿等,同时精心使用对比和配合,增强了画作的鲜明度和影响力。
印象派画家还遵循了“色彩即是光的真实表现”的原则,这一原则几乎贯穿了他们所有的绘画作品。
他们熟练地将光线的变化和颜色变化融为一体,通过效果真实地表现了光影变幻和物体的质感。
三、印象派画作的技法和构图特征印象派画家多采用细腻的笔触、松散的构图和抽象的表现来表现画面信息。
他们经常使用散点的画法,将颜料点分成不同大小和颜色,通过混合和层叠等手法,塑造出画面的纹理和柔和的色彩。
在构图方面,印象派画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空间,并尝试着消除了传统画面的边界和中心。
他们采用了分割视野、虚实相间、模糊边界等方式,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运动感的画面空间。
四、印象派画作的主题特征印象派画派的主题以生活为主,强调自然、生命和感官的存在与感受。
印象派画家主要在户外进行创作,他们以自然风景、公园、街头、咖啡馆和阁楼为主要创作场地。
他们创作的主题也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如阳光下闪烁的水面、热闹的集市、和煦的阳台、微笑的女孩子、漫步的老人等。
他们以感性方式直观地表现出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安详、清新、舒怀的气氛。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后半叶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
这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们强调表现光线和色彩对于主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戶外。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被认为是抽象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过渡。
以下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一、重视光的变化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光的变化和色彩组合来表达主题的意境。
蒙特马特山(Mt.Monastier)的下午,1874年,是莫兰的一件代表作品。
这个画面细致地描述了阳光与阴影的消长,使画面变得具有深度和多样性。
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在戶外作画,以便能够更好地捕捉光的变化。
这同样影响了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方式和方法。
二、忽略细节印象派艺术家不再着重绘制细节,而选择通过渲染色彩和光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观感。
艺术家们仔细观察自然或社会场景,以捕捉瞬间动态,以展示人的感性反应。
这样的方法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绘画思路。
20世纪早期的艺术运动对印象派中这样的绘画方法作为灵感与工具进行了发掘和利用。
三、运用点彩技法点彩技法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
它是将不同颜色的点按照其数量和分布放置在画面上,通过视觉效果来渲染色彩和画面感。
大量点彩的使用让观者有了更加立体和强烈的视觉感受。
通过点彩,画家可以表现充满生命力和立体感的人物、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
这个绘画方法在20世纪初受到较多的应用,比如福柯(Seurat)的『星期天的下午岛屿拉格朗日』(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四、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印象派绘画认为肉眼和人的感官能感知到的自然世界与传统艺术创作方式里的‘真实’是迥然不同的。
此为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的第一个要义: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画家打开自己的直观感受, 自然中一瞬间的景象和空间变化也可能转化为令人陶醉的艺术作品。
五、促使了现代艺术运动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称赞,逐渐导致了其他艺术流派的出现。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欧洲艺术的一股新风潮,其充满活力的色彩和追求感觉和光线效果的创新呈现,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灵感来源印象派绘画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艺术家们在画布上追求自然光的效果,注重表现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等大自然的变化。
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将自然的美丽、神秘和生命力呈现在画布上,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二、色彩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运用极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常常采用分散式的颜色点刷,以增强色彩变化的效果。
他们处理色彩的方法是直接观察花草、树木和天空等自然景观,以表现出光线的强度和颜色的明暗变换,从而产生光线色彩的视觉效果。
此外,印象派绘画总体呈现柔和、透明、明亮和反光色调,展现出深刻而动人的情感。
三、画面构图印象派绘画的画面构图也是其独特之处。
一般来说,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主观感受和感性生活,因此对画面的分割和平衡要求极高。
他们通过高度缩放、强调突出的主题以及视觉冲击效果,打破了传统的画面分割方法,大胆地运用构图和构图元素的复杂性,创造出视觉上更加丰富和感性的画面效果。
四、艺术风格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也颇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们常常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表达出情感、氛围和心理状态。
他们倡导个性和自由,通过对画面的处理,展现出普遍意义上的幸福和奋斗。
印象派绘画的风格充满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气息,使人们能够从中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综上所述,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色彩的极度运用、画面构图的独特和艺术风格的独具个性等方面。
这些特色的综合反映了印象派艺术家们对生命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表达,其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水平,对于当代的艺术发展和创新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印象派绘画技法与画作赏析

印象派绘画技法与画作赏析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界的一股重要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印象派绘画技法的特点,并对几个代表性画作进行赏析。
一、印象派绘画技法的特点1. 轻快明快的笔触印象派画家追求观察并描绘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他们的笔触通常轻快而明快。
与传统的平滑笔触相比,印象派画家常常使用粗粝的笔触,使得画面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2. 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印象派绘画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印象派画家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和色彩的纯净度来表现自然光线的效果。
与传统的调色板相比,印象派画家使用了更丰富的色彩,并且将颜色直接应用在画布上,而不是进行混合。
3. 对光线和阴影的表现印象派画家非常注重对光线和阴影的描绘,他们通过绘制颜色的变化和明暗的对比来表现光线的效果。
简单的色块和斑驳的笔触被用来表现被阳光普照的景色,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二、印象派画作赏析1.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睡莲》是莫奈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展现了康河上的一片荷花池塘,整个画面以宽阔的画幅展开,画家运用大量的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来描绘了荷花的生机与绚丽。
莫奈通过点状和斑驳的笔触表现荷叶上水珠的光影效果,使整个画面散发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2. 埃德加·德加的《舞台上的舞蹈课》《舞台上的舞蹈课》是德加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画面中描绘了一群排练舞蹈的女子,画家通过迅速、大胆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舞者们的活力和快乐。
整个画面充满了运动的感觉,观众仿佛可以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3.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午餐的船员》《午餐的船员》是雷诺阿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展现了一群在船上用餐的船员,画家用轻快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了他们的活泼与快乐。
画面中的光影交织,呈现出阳光照耀下的闪耀效果,给人一种欢快的氛围。
总结:印象派绘画技法通过轻快的笔触、明快的色彩和对光线的表现,赋予画作以连续流动的感觉和生动的氛围。
人文艺术: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

人文艺术: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引言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股重要的艺术运动,它在绘画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印象派着重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瞬间感觉和光线变化,展示主观印象而非客观真实。
本文将介绍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以及一些代表性作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艺术时期。
1. 风格特点•轻快自由的笔触:印象派注重捕捉瞬间,强调速写式的表现形式。
画家运用宽松、自由而轻快的笔触来描绘日常生活中瞬息万变的景物和情感,使画面更加富有活力。
•光线和色彩:印象派对光线和色彩非常敏感,并尝试以色彩明暗变化来再现不同光线条件下物体的想法。
他们运用明亮而纯净的颜料,在画布上直接涂抹出明亮的色块,以强调光线和氛围的变化。
•剪辑式构图:印象派画家通常将画面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区块或碎片,并在画布上随意摆放,形成剪辑式的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凸显了绘画表面上对被描绘对象的快速直接观察。
2. 代表作品2.1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印日出》:这是印象派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奈通过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沙滩、海浪和太阳,捕捉到了晨曦初现时刻瞬间变化的光线和色彩。
•《睡莲》系列:莫奈为了捕捉水面上睡莲花朵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而成立了一个庭院,并将其用作主题长达20多年,他通过多次创作呈现出了睡莲在不同时间和季节下绽放美丽的景象。
2.2 奧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舞会之后》:这幅画作展现了一场舞会结束后的场景,画面中充满了欢乐、活力和动感。
雷诺阿通过对人物面部轮廓和身体细节的模糊处理,以及鲜明的色彩呈现出了他对此时此刻的印象。
2.3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排球比赛》:这是德加绘画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他通过捕捉女子排球比赛中选手们运动姿势的瞬间,展现了运动员们身体力量和速度所带来的美感。
结论印象派绘画以其轻快自由的笔触、光线和色彩的特点以及剪辑式构图等突出特点而在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印象派绘画之艺术特色

浅谈印象派绘画之艺术特色印象派绘画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等等。
它重视色彩与光的表现,区别于西方古典主义重视结构的艺术特色。
色彩明亮、厚重,总是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且不提倡室内光线下作画,更偏爱于在大自然下描绘时间千态万物的变化,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以法国为中心,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印象;印象派;艺术特色印象派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它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受到急着的嘲讽,却在短短的二十年中跃入艺术画坛中成为令人瞩目的艺术运动,以法国为中心乃至整个欧洲。
印象派绘画是区别于其他画的最大一个特色就是重视色彩与光的表现。
它把绘画从客观自然转入主观意识,更注重主动性。
画家将自己所见的景象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充分融入到绘画中,在画面上更加体现自己对景象的理解,从而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和封建制度影响下的传统的束缚。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等。
虽然一开始并不被众人所接受,但是经过印象派画家的对绘画的执着,开创了西方绘画的新纪元,影响了乃至整个欧洲。
它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西方绘画必然发展的产物。
因为当时西方的美术思潮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与之是有密切关联的。
一、印象派的构图与造型印象派画家几乎都是选取事物某一角度,用一种全新的审美理念去观察描绘对象。
例如描绘大剧院,采取站在剧院第二层,向下俯视的角度来进行描绘,这种方式更加新颖。
它突破了原有的中规中矩的构图效果,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感受对所见对象进行裁剪,自然这种造型比传统的要生动很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由于印象派绘画重视写生,它把传统的静态室内绘画转移到户外写生,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景的微妙变化,所以总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画面果断犀利,笔触厚重,色彩饱满,总是透着一种对事物的热爱之情,让人心旷神怡。
他们热衷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这些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描绘的内容也涉及到各个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浅谈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那是一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经过数十年的全速发展后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引发嬗变的时代。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吮吸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调和,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特色印象派绘画,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居于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以及后印象派画家梵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
“印象派”一词起初用于称呼这一群共同举办画展的、有相似艺术倾向的画家的作品。
也是语带讽刺的,尽管这个词来自于画家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的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世俗的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神秘的特征,他们起初为遭官方沙龙的拒斥,受到评论家的嘲笑,公众所不理解,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却凭借自我宣传、冒着引起公愤和受到嘲弄的危险来发展其事业,开一代新风气。
他们弃陈腐的宗教和古典题材,打破了学院派的传统,将早期的绘画的完美表面和鲜明轮廓转变为光亮和色彩的新形式。
他们记载光线在风景中的瞬间效果,歌颂感性男女的普通生活。
这些对日常生活和大自然风景的印象主义绘画,不仅使观众学会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看待世界,而且掀起一场革命,推动艺术朝着塞尚、毕加索和抽象派方向发展。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啦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的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俯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的古典绘画里没有的。
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的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
他们的构图也突破旧章,喜欢做随意剪裁,与传统的舞台面式的构图相比,生动自然的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
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
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度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有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是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
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中就能够明显的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3.古典绘画里素描造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印象派更注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用色彩造型,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的特点。
三、印象派的色彩人们往往把它对光与色的感觉与处理当作主要特征。
有杂志曾经评述说,印象派“只不过试图将阳光下的自然万物用色彩直接表现出来。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整个美术史的绘画作品全部打开,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是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
1.印象派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
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2.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
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
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援引的一个有关印象派画家与光的故事:1867年,莫奈画《早地上的午餐》是在室外阳光下画,用写生的方式直接完成创作。
全新的方法引来了已经出名的库贝尔,他看到莫奈为了在户外完成这幅巨作,不得不在花园里挖了个坑底。
库贝尔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动笔却停笔呆着,莫奈说“我在等太阳。
”在库贝尔看来他完全可以先画别的地方,莫奈不同意,他说:“那样的话。
色彩关系不对。
”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阳光下物象色彩之间互相渗透、相会转化的关系。
四、印象派的“写”意印象派用“写”。
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类似中国写意笔墨那样,运用各种笔法油彩的意匠,使绘画性的形式美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的基本要求是“书写”有别于“描摹”,在书写中,对线的轻重把握和疾涩枯润是通过笔的运转所用的体力、臂力和腕力,通过提、压和拖,诉诸于画面各种痕迹。
而印象派画家运用小笔触的排列,时而摆、时而刀刮、时而重叠、时而揉擦、时而横涂纵抹、时而积点成面等多种手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直接放到画面上去感觉和组合,并进行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互补对比,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西方绘画中还找不到如同中国写意画之“写”那样的内涵的艺术概念,但并不是毫无那样追求的实践。
我国画史上的张彦远说过,“夫绘事最忌形貌采章历历俱足,甚谨细而外露巧密。
故不患不了,而患于了。
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
”这种了与不了的辩证法,在印象派人的实践中体现的颇为出色,也是开现代绘画先河的一种特色。
凡此种种形式上的探索与主观表现的意趣互相结合,互为表里,两方面都是现代绘画的新契机。
我以为,中国画家由于民族写意传统之深厚,有这种欣赏的素养,所以更易于抓到印象派的奥妙。
五、印象派重“意”重意,让情思意绪自然流露。
其实所谓“印象”不如说是意趣,画的意趣到了就止。
表面上看来,印象派只顾描写,甚至有的论者评之为“客观主义”。
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印象派没有主观精神的表达,那就失实了。
绘画之达意原有不同路数。
这在印象派绘画中的特点在于,着重自家意趣;通过写景写生自然流露;竭力捕捉整体气韵的感染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印象派人意兴所及,则哪怕是一草一木也自成情趣的。
笼统的给他们扣上什么“形式主义”的帽子,真是粗暴而冤枉了。
六、印象派的主观精神表现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前,法国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画坛,都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所谓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占据统治地位。
印象派从精神上是对立于古典传统绘画的,强调创新。
创新在什么地方呢风景、人物、裸体这些题材早已被前人画过几百年了,这些题材是不会触怒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
他们不屑于像宗教和文学那样主题性地再现现实,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因此,他们的创新主要在于画法以及对于题材的态度,其实,印象派画家并不是反对以自然为师,他们离开画室,采用小尺寸的画框和便于携带的油画布及其他材料,就是到大自然中去研究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规律,去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思想。
凡·高认为:“为了绘画,如果必须的话,我愿意永远忍受贫困。
归根到底,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个人自己的安逸,走出画室到现场作画,直接根据生活创作绘画,意味着日复一日地生活在那些农舍里,像农民那样在田地里劳动,夏天要忍受太阳的酷热,冬天要不畏霜雪,而且要呆在户外而不是室内,不仅仅是出去散散步而是像农民那样天天如此”。
看来,印象派同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很多相近之处,特别是关于“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自由抒发”,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面对大自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注重表现个人新鲜感受和最有生命力的直观感觉。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则标志着艺术家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从客观再现到主观的精神表现等。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
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1]《印象主义》,第1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印象派与东亚美术》,第2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3]《达·芬奇论绘画》,第1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4]《古今数学(,,,)思想》第一集,第245页[5]《美术》2005年第6期,第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