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技术》电子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电子教案授课班级09121、09122 授课日期2010.10.9~11 授课节次 2 教学课题第五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常用分散介质的种类及要求;熟悉按照分散系统分类方法;熟悉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能力目标:能看懂液体制剂的浓度标示,能进行浓溶液的稀释,会分析液体制剂的处方。
态度目标:按照GMP、SOP规范操作,树立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
重点难点1、按照分散系统对液体制剂进行分类。
2、浓溶液的稀释计算。
教学资源准备教材、教案教学活动流程设计旁注导入:5min新课讲授:75min第五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一、液体制剂的定义、特点与质量要求:1、液体制剂的定义:广义:所有液态形式使用的药物制剂狭义:除浸出制剂、无菌制剂外液体制剂的处方组成:药物(分散相)、分散介质(溶剂)、附加剂2、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固体制剂相比):优点: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奏效迅速等等;缺点:稳定性比较差,贮运携带不便等。
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低分子溶液(真溶液):质点<1nm 澄明均相2、胶体溶液:质点1~100nm 副板书板书标题和重点内容(1)高分子溶液(亲水胶体溶液):澄明粘稠均相(2)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澄明非均相3、混悬液:质点>100mn 混浊非均相4、乳浊液:质点>100mn 乳状、半透明状非均相(二)按给药途径分类1、内服液体制剂2、外用液体制剂三、溶液浓度表示方法与浓溶液的稀释计算(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浓度表示法:%(g/ml g/g)2、1→10 1ml:10mg(二)浓溶液的稀释计算计算公式:CV=C1V1 例题讲解四、液体制剂的溶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二甲基亚砜、聚乙二醇、液体石蜡、脂肪油等五、液体制剂的防腐、矫味、着色(一)液体制剂的防腐1、防腐目的2、防腐措施(1)防止污染(2)添加防腐剂:防腐剂概念和选用要求:常用防腐剂:品名及应用特点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季铵盐类:新洁尔灭(苯扎溴铵)其它(二)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1、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2、着色剂:天然色素、合成色素课堂小结:5min教学后记《药物制剂技术》电子教案授课班级09121、09122 授课日期2010.10.13 授课节次 2 教学课题第五章、液体制剂第二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各方法的应用特点,了解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一)课程类型、性质和任务本门课程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选课程。
本课程从多方面介绍了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内容为农药研究开发概况、生物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水平,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优缺点,各类生物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天敌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等)的作用机制、作用方式、作用特点、产品化程序、登记注册、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及抗性产生与防治策略等。
(二)教学要求以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点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源、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昆虫信息素、天敌昆虫以及抗病虫与耐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的特点和重要品种;生物农药的制剂加工与应用技术。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农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生物农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农药的优缺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让学生了解化学农药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与生态风险,理解和掌握天然农药的定义、范畴、特点与作用,了解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生物农药的优缺点第二章植物源农药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植物源农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植物源农药特点,植物源农药种类,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活性物质与作用机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了解植物源农药定义、发展史和特点,掌握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主要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熟悉植物源农药的代表性植物及其开发与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活性物质与作用机理。
第三章农用抗生素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农用抗生素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农用抗生素的特点和种类,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和开发,农用抗生素在卫生领域和农业上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了解农用抗生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与作用特点,掌握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与方式,熟悉农用抗生素的分离、活性测定、发酵的一般方法步骤及应用。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2012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学制 3年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学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填报日期 2012年3月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表1 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一)公共基础课1、德育(1) 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语文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第一章:药物制剂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熟悉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固体剂、液体剂、气体剂、半固体剂等。
3. 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提问和回答有关药物制剂技术的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教学目标:1. 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原理。
2. 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步骤。
3. 了解药物制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原理和分类,包括溶解、分散、乳化、压缩等。
2. 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等。
3. 药物制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如原料选择、设备要求、质量控制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原理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掌握药物制剂制备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学生可以提问和回答有关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操作技巧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
3. 熟悉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常用仪器和检测技术。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2. 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如含量测定、纯度分析、效价评价等。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3. 能够分析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制剂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药物制剂的分类: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和气体剂。
3. 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溶液法、悬浮法、乳化法、干燥法和渗透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药物制剂技术》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具、药物制剂制备设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药物制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药物制剂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药物制剂制备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药物制剂新技术:介绍药物纳米技术、控释技术等先进的药物制剂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药物制剂应用案例:分析药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制剂技术计划学时: 72计划学分: 4.5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医药营销专业开设学期:第四学期制订单位:药学系药剂教研室执笔人:许嵘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的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
(备注:类型分为基础、验证、综合及创新等四种;)四、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剂型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
(原料药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及其制剂才能应用临床的原因和药物剂型及其制剂处方设计的依据)3.熟悉药典的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熟悉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4.熟悉GMP、GLP的含义。
5.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教学内容:一.概述1.药剂学常用术语2.药剂学的任务3.药物剂型的分类二、药剂学的发展三、药典与药品标准1.概述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其他国家药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及地区性药品标准四、处方五、新药与新药审批办法1.新药与新药的分类2.新药审批资料与审批程序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第二章液体制剂(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2. 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3. 熟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
4.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5. 熟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的概念和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6.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的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7. 掌握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药物制剂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药物制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 能够分析不同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幻灯片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介绍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提问学生:他们对药物制剂有什么了解?2.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讲解药物制剂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药物制剂的分类,如固体剂、液体剂、气体剂等3. 药物制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15分钟)讲解药物制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举例说明不同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特点4. 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0分钟)分析不同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如口服制剂的便利性和注射制剂的速效性讨论不同药物制剂的适用范围和临床应用5. 总结和复习(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三、教学评估和作业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3.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某种药物制剂的研究报告,包括制备方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四、教学延伸和拓展1. 邀请药物制剂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实践操作演示2. 组织学生参观药物制剂实验室或制药厂3. 开展相关的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药物制剂的制作过程五、教学反思和修改1. 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3. 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学资源和材料,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续)6. 固体剂型的制备与特性(10分钟)详述固体剂型的种类,如片剂、胶囊、散剂等。
探讨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分析固体剂型的优缺点及适用病症。
7. 液体剂型的制备与特性(10分钟)介绍液体剂型的常见种类,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药物制剂工程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工程》教学大纲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编码:27A22402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推荐教材:朱盛山主编,《药物制剂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 毕殿洲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2. 唐燕辉等主编,《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 潘卫三等主编,《工业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物制剂工程是一门以药剂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工程技术及相关科学理论为基础来综合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性工程学科。
通过研究讨论制剂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生产设备结构、制剂生产过程包装过程、制剂质量控制、监控生产过程,在保证制剂质量的前提下,先进地、合理的讨论处方和剂型、工艺和非工艺、厂房及车间的设计;结合GMP认证的需要,介绍工程验证,从而保证制剂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重现性。
任务:通过授课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制剂的研制、厂房车间设计、工程验证、制剂生产和质量控制,了解相关的法规,加深对药剂学、GMP、药事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应用的理解,学会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制剂生产和研发过程有能力承担并做好相应的工作。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达到学习目的。
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制剂各单元操作、生产工程、制剂包装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设计、工程验证和制剂新药研究开发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2. 熟悉制剂生产过程及生产研发中相关法规、GMP、药典中与药物制剂工程相关的内容;3. 了解制剂生产企业的主要技术过程、如何进行厂房设计、如何进行工程验证等;4. 学会运用所学制剂工程相关知识解决制剂生产、研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制剂技术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5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医药营销专业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制订单位:药学系药剂教研室执笔人:许嵘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的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
(备注:类型分为基础、验证、综合及创新等四种;)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剂型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
(原料药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及其制剂才能应用临床的原因和药物剂型及其制剂处
方设计的依据)
3.熟悉药典的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熟悉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4.熟悉GMP、GLP的含义。
5.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药剂学常用术语
2.药剂学的任务
3.药物剂型的分类
二、药剂学的发展
三、药典与药品标准
1.概述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其他国家药典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及地区性药品标准
四、处方
五、新药与新药审批办法
1.新药与新药的分类
2.新药审批资料与审批程序
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实验规范
第二章液体制剂(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2. 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3. 熟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
4.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5. 熟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的概念和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6.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的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7. 掌握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8. 掌握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
熟悉乳剂的制备
方法、形成条件及质量评价。
9. 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及应用。
了解含漱剂、滴
牙剂、滴耳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的概念和应用。
10.了解液体制剂的防腐与色、香、味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3.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第二节溶解度、溶解速度及影响因素
1.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2.溶剂与溶质的溶解关系
3.影响药物溶解度与溶解速度的因素
4.难溶性弱酸、弱碱及其盐类的溶解度与PH值的关系第三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盐类
2.更换溶剂或选用混合溶剂
3.加入助溶剂
4.使用增溶剂
5.分子结构修饰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概述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4.表面活性剂在制剂中的应用
第五节溶液型液体制剂
1.溶液剂
2.芳香制剂
3.甘油剂
4.醑剂
5.糖浆剂
第六节高分子溶液剂
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第七节溶胶剂
1.概述
2.溶胶剂的制备
第八节混悬剂
1.概述
2.混悬剂的稳定性
3.混悬剂的稳定剂
4.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5.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第九节乳剂
1.概述
2.乳剂形成的理论
3.乳化剂
4.乳剂的制备及影响乳化的因素
5.乳剂的稳定性
6.乳剂的质量评价
7.复合型乳剂
第十节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
1.合剂
2.洗剂
3.搽剂
4、滴耳剂
5.滴鼻剂
6.含漱剂
7.滴牙剂
8.涂剂
9.灌肠剂
10.灌洗剂
第十一节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1.概述
2.矫味剂
3.着色剂
第十二节液体制剂的防腐
1.防腐的重要性
2.防腐措施
第十三节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1.液体制剂的包装
2.液体制剂的贮存
第三章浸出制剂(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浸出制剂的概念、类型。
2.熟悉常用浸出方法的要点、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3.熟悉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了解干燥的方法及常用设备。
4. 掌握常用浸出制剂的概念、特点。
重点与难点:
浸出制剂的概念、类型;
常用浸出制剂的概念、特点。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浸出制剂的特点
2.浸出制剂的质量要求
3.浸出制剂的类型
4.药物的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关系5.浸出溶剂
二、浸出原理
1.浸出过程
2.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
三、浸出方法
1.药材的预处理与加工
2.浸出方法与器械
四、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1.蒸发
2.干燥
五、常用浸出制剂
1.汤剂
2.中药合剂
3.酒剂
4.酊剂
5.流浸膏剂
6.浸膏剂
7.煎膏剂
8.口服液
六、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1.浸出药材的质量标准
2.制法规范
3.理化标准
4.微生物限度检查
七、浸出制剂的包装
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
熟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2.掌握注射用水的概念及质量要求,熟悉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热原的性质、除去方法,熟悉热原的概念、污染途径。
掌握注射用油的要求,了解非水溶剂。
3.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
掌握渗透压的调节和计算方法。
4.掌握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
熟悉D、Z、F、F0值的含义。
掌握湿热灭菌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熟悉其他灭菌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掌握热压灭菌器的使用。
了解无菌操作法。
5.熟悉空气净化技术和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要求。
6.掌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环境要求。
熟悉注射剂的容器及处理。
熟悉过滤的原理、影响因素及滤器。
7.掌握输液的定义、种类、质量要求、存在问题。
8.熟悉注射用无菌粉末。
熟悉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
9.掌握滴眼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熟悉滴眼剂的附加剂。
重点与难点:
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
注射用水的概念及质量要求;
热原的性质、除去方法;
注射剂的附加剂;
渗透压的调节和计算方法*;
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环境要求;
输液的定义、种类、质量要求、存在问题;滴眼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注射剂的定义和分类
2.注射剂的特点
3.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4.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
1.注射剂溶剂的作用与要求
2.注射用水
3.注射用油
4.其他注射用溶剂
第三节注射剂的附加剂
1.抗氧剂
2.抑菌剂
3.局部止痛剂
4.PH调节剂
5.等渗调节剂
第四节灭菌法
1.F与Fo值在灭菌中的应用
2.物理灭菌法
3.化学灭菌法
4.无菌操作法
第五节按GMP设计注射剂车间
1.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
2.无菌操作室的空调系统
3.空气的净化
第六节注射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1.注射剂的容器和处理方法
2.注射液的配制
3.注射液的过滤
4.注射液的灌封。